敦煌艺术中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
敦煌艺术中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
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精美绝伦,感动了全国亿万观众。它当之无愧地摘走了“观众最喜爱的春节晚会歌舞类节目一等奖”的桂冠。而《千手观音》究竟源于哪里?千手观音究竟在佛教艺术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图文来源:《读者欣赏》月刊
图/敦煌研究院 文/谢静 谢生保
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精美绝伦,感动了全国亿万观众。它当之无愧地摘走了“观众最喜爱的春节晚会歌舞类节目一等奖”的桂冠。而《千手观音》究竟源于哪里?千手观音究竟在佛教艺术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笔者满怀对《千手观音》的敬佩之情,写下此文,让广大读者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
千手千眼观音是佛教密宗中最重要的菩萨之一,也是人们最敬奉,在佛教密宗艺术中塑造、绘制最多的菩萨。
讲述千手千眼观音的佛教密宗经典很多,其中在佛教史上最著名、最流行的是唐代天竺高僧不空译的《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音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和伽梵达摩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不同的经典对千手千眼观音的造型仪轨有所不同,但大多是大同小异。千手千眼观音的造型最特殊的是首、眼、手三大部分。经文中说,观音菩萨以修证圆满能变现诸多妙容:由一首变三首、十一首、二十七首、五十一首、一百零八首、五百首、一千首、一万首,乃至无数首;其目能由二目变现为三目、一百零八目、千目,乃至无数目;手臂也可由二臂变现为四臂、八臂、十二臂、四十二臂、一百零八臂、五百臂、一千臂、一万臂,乃至无数臂。所以讲“千手千眼”并不是指实数而是指数量多。
观音为什么要有千手千眼呢?是为了表现观音具有无所不至的巨大神力。千眼表示智慧无穷,千手表示法力无边。千眼观世,千苦万难都能看得见;千手搭救,千人万人都能救得出。用今天的话说,千眼是认识,没有看不透的事;千手是实践,没有做不成的事。认识和实践集于一体,就会产生无比强大的威力。
敦煌石窟是我国现存《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像最丰富、最系统、最精彩的珍藏地。据敦煌研究院的调查统计,敦煌石窟中绘有《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的洞窟多达37个,共绘40幅。最早的为盛唐,最晚的为元代。其中盛唐和中唐绘制的不多,不很流行;晚唐至宋代绘制最多,非常流行。西夏至元代佛教密宗艺术兴盛,千手千眼观音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
下面按时代介绍几幅较有特色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像。
莫高窟第148窟东壁甬道上方 千手千眼观音 盛唐
莫高窟盛唐第148窟东壁甬道口上方所绘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千手千眼观音图像之一,此图格局与众不同,别具风格。其中观音结跏趺坐于莲花上,头戴化佛冠,身着菩萨天衣,饰以璎珞宝珠。背光是一个巨大的红色圆轮。圆轮背光中对称地画观音伸出的42只手,除了三双手作法印,其他各手对称地持各种法器、法物。观音两侧对称地站着二十八部众中的部分天王、众神。如四大天王、婆菽仙人、吉祥天女、阿修罗王、火神王等。
莫高窟第161窟窟顶藻井 千手千眼观音菩萨 晚唐
莫高窟晚唐161窟窟顶藻井画有一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此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中,观音头戴化佛冠,结跏趺坐于莲花上。其10只大手对称地各持法器,其余上千只小手分四层组成观音的圆轮形背光。千手背光的四角有4身飞天围绕千手观音飞翔。整个画面生动活泼,气氛热烈,使静止的窟顶有了旋转的动感,是敦煌石窟中的精品。
榆林窟第3窟东壁南侧 五十一面千手观音 西夏
榆林窟第3窟东壁南侧 舂米、杂技(五十一面千手观音局部) 西夏
敦煌石窟中规模最宏伟、内容最丰富、历史价值最高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绘在安西榆林窟西夏第3窟东壁南侧。画面纵高3.7米,横宽 2.2 米,面积8.14平方米,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千手千眼观音像。画面布局是:中央安置巨大的51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正面立像。观音脚踩从水池中长出的大莲花,头顶有宝盖,天雨宝花,宝盖下面有一位化佛,两侧各有一身圆月中的化菩萨。下方水池两侧是观音的部众吉祥天女、婆菽仙人、火神金刚、毗那夜伽神等,但被清代所塑的六臂观音遮蔽。敦煌石窟中最精美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当属莫高窟第3窟南北二壁的两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
莫高窟第3窟南壁 千手千眼观音 元代
莫高窟第3窟北壁 千手千眼观音 元代
第3窟是元代晚期的洞窟,是莫高窟现存的惟一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画于南北两壁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纵高200cm,横长240cm,面积为480cm2。其构图、布局、人物一样,相比之下,北壁比南壁艺术水平略高。图中观音为11面,正面有三眼,面相丰圆,头戴宝冠,斜披天衣,腰系长裙,璎珞环钏饰身,神态端庄,立于莲花上。身内两侧伸出40只大手,各持法器、法物。其中一双大手高举化佛于头顶,其他千手各有一眼,巧妙地组成圆形法光,配做观音的背光,看上去像莲瓣编成的大花环,又像发出万道光芒的红日,观音好似立于花环和红日之中。观音背光两侧是面相相对的吉祥天女和婆菽仙人,上方两侧是两身飞天,下方两侧角是火头金刚和毗那夜伽神。此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构图并不复杂,也不出新。它最大的特点表现在传神的人物造型和高超的绘画技艺方面。
除了在石窟壁画中存有大量千手千眼观音图像外,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绢画中也有多幅千手千眼观音的图像。
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的第17775号《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图》,彩色绢画,高123.5cm,宽84.2cm,五代天福八年(943年)铭。此图上部中心有一圆,圆内观音头戴三角形化佛宝冠,结跏趺坐于大莲花上,40只大手对称地各持法器,有无数只小手组成观音的背光。四周画吉祥天女、婆菽仙人、日藏菩萨、月藏菩萨、火神金刚等侍从像。下部中间为供养发愿文,右为水月观音像,左为供养人画像。
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的第17659号《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图》,彩色绢画,高189.4cm,宽124cm,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铭。此图观音跣足直立于置在供坛上的莲座上,头顶化佛宝冠和华盖。身侧40只大手对称地各持法器,其余千只小手分三层组成观音的圆轮形背光。四周画观音的部众天王、天神、菩萨等,各有榜题名称。观音的下部中间为发愿文,左侧画施主樊维寿供养像,右侧画地藏菩萨像。此画内容丰富,线条细腻,彩绘精工,堪称上品。
春节晚会上,中国残疾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精美绝伦,感动着全国亿万观众。近来人们纷纷谈论着《千手观音》和那21位坚强、美丽的聋哑演员。而《千手观音》究竟源于哪里?千手观音究竟在佛教艺术中扮演怎样的角色?笔者满怀对《千手观音》的敬佩之情,写下此文,让广大读者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
千手观音依据的经典及其职能
千手千眼观音是佛教密宗中最重要的菩萨之一,也是人们最敬奉,在佛教密宗艺术中塑造、绘制最多的菩萨。佛教中的任何一种图像都是依据佛经绘制的。把某一部佛经的抽象文字绘成具象的图画,通常叫作某某经变,或某某变相。讲述千手千眼观音的佛教密宗经典很多,其中在佛教史上最著名、最流行的是唐代天竺西域高僧不空译《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音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和伽梵达摩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这两部佛经都简称为《千手千眼观音经》。以《千手千眼观音经》绘制成的图像叫作《千手千眼观音经变》或《千手千眼观音变相》,简称为《千手观音》。不同的经典对千手千眼观音的造型仪轨虽有所不同,但多是大同小异。千手千眼观音的造型,最特殊的是首、眼、手三大部分。经文中说,观音菩萨以修正圆通无上道的缘故,能变现诸多妙容:由一首变三首、十一首、二十七首、五十一首、一百零八首、五百首、一千首、一万首,乃至无数首。其目能由二目变为三目、一百零八目、千目、万目,乃至无数目。手臂也可由二臂变为四臂、八臂、十二臂、四十二臂、一百零八臂、五百臂、一千臂、一万臂,乃至无数臂。所以讲“千手千眼”并不是指实数而是指数量很多。
这么多的首、眼、手臂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古代聪明的艺术家,采取以少代多、以虚代实的办法绘制了许多不同造型、不同风格的《千手千眼观音》。观音的首面,多以三首、十一首、五十一首代替。那么千手千眼怎么办呢?艺术家在观音的身上绘出许多手持各种法器、宝物的大手,在大手外边画上千只小手,用小手组成观音的圆轮形背光,又让每只手中长出一眼,这就变成了“千手千眼”。在千手千眼观音的造像中,雕塑是塑造一身高大的正观音像和几十双大臂大手,身后以扇形雕塑无数只有眼的小手代替千手千眼。有的实塑千手千眼,有的多于千手千眼,有的少于千手千眼。绘画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多画一身高大的正观音的立像或坐像,把观音的头部画成三首、十一首、五十一首,在观音的两侧画几双、十几双、几十双大臂大手,身后以圆轮形身光画无数个小臂小手代替千手千眼。有的实画千手千眼,有的多于千手千眼,有的少于千手千眼。实塑实画的千手千眼观音像,多是在正观音体上塑画十八手,或四十手,而将其九百多只手塑画成小手,以扇面形或圆轮形排列在观音的身后。
除了千手千眼观音外,佛经还有“千手千眼千足千舌观音”。可能由于“千足千舌”无法表现,或者表现出来的观音形象实在太怪异了,所以,至今还没有看到这种观音形象出现。观音为什么要有千眼千手呢?这是为了表现观音具有无所不为的巨大神力。千眼表示智慧无穷,千手表示法力无边。千眼观世,千苦万难都能看得见;千手搭救,千人万人都能救得出。用今天的话说,千眼是认识,没有看不透的事;千手是实践,没有做不成的事。认识和实践集于一体,就会产生无比强大的威力。
敦煌壁画中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现存《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像最丰富、最系统、最精彩的珍藏地。据敦煌研究院的调查统计,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中,绘有《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的洞窟多达37个,共绘40幅。最早的为盛唐,最晚的为元代。其中盛唐和中唐绘制不多,不很流行。而晚唐至宋代绘制最多,非常流行。西夏至元代佛教密宗艺术兴盛,千手千眼观音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自晚唐以后,密宗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逐步代替了显宗的《观音经变》和单一的持莲观音、杨柳观音、净瓶观音、施财观音等。
莫高窟《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像出现的初期,便有一个大体稳定的格局,其基本特点是:画幅一般是竖长方形,构图几乎都采用“众星拱月式”;内容布局是:中央主要位置绘观音菩萨正面立像或坐像,足下或座下有从水池中生出的大莲花座,头顶高悬华盖,戴化佛宝冠,除胸前、肩上、腹下的几双大手作结印,另有三十余大手持各种法器、法物之外,其余成百上千的小手均有层次地组成圆轮形法光,像菩萨的身光环绕观音全身。轮形法光之外的四周,分别画观音的部众眷属,即千手千眼观音的二十八部神众:菩萨、天王、众神。除个别特例外,历代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的内容布局和表现形式都大同小异,差别只在二十八部众神的多少,绘画的风格和位置因时代的不同,有所不同。
下面按时代介绍几幅有特色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
1.莫高窟盛唐始有千手千眼观音图像,画在第79、113、148窟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千手千眼观音图像。其中第148窟中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其格局与众不同,别具风格。此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画在洞窟主室东壁甬道口的上方,把甬道口上端的形结构画成水池,水面上托出一朵大莲。观音结跏趺坐于莲花上,头戴化佛冠,身著菩萨天衣,饰以璎珞宝珠,臂钏腕镯,背光是一个巨大的红色圆轮,圆轮背光中对称地画观音伸出的四十二手,除了三双手作法印,其他各手对称地持法器、法物。观音两侧对称地画二十八部众中的部分天王、众神。如四大天王、菠薮仙人、吉祥天女、阿修罗王、火神王等。在甬道形顶形成的两下角,对称地画满身烈火喷射的火头金刚。金刚脚下是被慑服的象头人身的毗那夜伽鬼父和猪头人身的毗那夜伽鬼母,其形象四脚仰天,惊慌万状,狼狈不堪。
这幅《千手千眼观音》有四个特点:一是观音是一面三眼,不是多面多眼,手臂只画了四十二手,各执法器、法物,其他九百余长眼的小手没有画出。二是构图与建筑物的空间面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三是根据立于该窟的《唐陇西李府君修窟功德记》碑文记载,此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画于唐代大历十一年(776年),是莫高窟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对研究密宗佛教艺术史有重要意义。四是图中毗那夜伽神猥琐可笑的描绘并非画师的即兴之作,而是以此隐喻当时正在侵占河西危及敦煌安全的吐蕃侵略者,表示了敦煌人民降伏侵略者的民族感情。由此可见即使是宗教艺术,只要有可能,也是努力地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的。宗教艺术中也反映着历史和政治。
2.莫高窟中、晚唐时期是佛教密宗艺术的兴盛之时,亦是绘制《千手千眼观音经变》最多的一个时期,共绘《千手千眼观音经变》16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画在晚唐第161窟窟顶藻井中的一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敦煌石窟中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多绘制在前室的北壁、甬道顶部、主室的南北两侧。藻井是洞窟顶部的装饰图案,象征着佛国世界的天堂。莫高窟492个洞窟在藻井绘制《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的仅此一例。此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中,观音头戴化佛冠,结跏趺坐于莲花上,其10只大手对称地各持法器,其余上千只小手分四层组成观音的圆轮形背光。千手背光的四角有四身飞天围绕千手观音飞翔,藻井图案四披有十六身伎乐天绕窟顶飞翔。整个画面生动活泼,气氛热烈,使静止的窟顶有了旋转的动感,是敦煌石窟中的精品之作。
3.莫高窟五代时期共绘8幅《千手千眼观音》图像。此时的《千手千眼观音》造像已经程式化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画在第30窟东壁门北侧的《千手千眼观音》。此观音头悬华盖,戴化佛宝冠,身体两侧有二十四大手臂,手掌中各有一眼,其大手掌持各种法器宝物,立于莲花台上。右边手持日轮、化佛、三叉戟、宝杖、宝箭、宝弓、青莲、五色云等;左边手持月轮、宫殿、白莲、锡杖、宝杖、宝剑、玉环、葡萄等。胸前两手合掌,腹前两手作“法界定印”,二十四大手臂之外,分四层画千余只小手,每小手中画一眼,组成四个圆轮,配作观音的背光,使观音身上发出万道光芒。观音的四周画供养菩萨,其构图犹如众星拱月,整个画面给人以稳定、庄严的感觉。此幅《千手千眼观音》图像与舞蹈《千手观音》的一组亮相十分相似。
4.敦煌壁画中规模最宏伟、形象最特殊、内容最丰富、历史价值最高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绘在安西榆林窟西夏时期的第3窟。
榆林窟第3窟是西夏晚期开凿的一个大型洞窟,从建筑形式、洞窟内容、壁画题材、布局到画风,都具有藏传密教艺术的特色和西夏民族特色。同时,又显示出唐、宋汉族文化艺术传统的巨大影响。
《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绘在该窟正东壁南侧,画面纵高3.7米,横宽2.2米,面积为8.14平方米,比莫高窟元代第3窟最大最美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几乎大一倍。画面内容布局是:中央安置巨大的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正面立像,观音脚踩从水池中长出的大莲花,头顶宝盖,天雨宝花,宝盖下面有一位化佛,两侧各有一身圆月中的化菩萨;下方水池两侧是观音的部众天神,吉祥天、婆薮仙、火头金刚、毗那夜伽神等,但被清代所塑六臂观音遮挡。
这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像的特点是: ]
(1)观音面最多。五十一面作宝塔重叠,上下分为十层。由下而上,中间一面较大,两边较小,头面由大变小,数量多少不等。第一层三面,第二层至第六层是七面,第七、八层是五面,第九层是两面,第十层一面。第十层一大面上画一座七层宝塔和五十一面重叠,好似一座完整的尖形宝塔,高树在观音头上,并没有怪异的感觉。
(2)观音手臂多。在观音椭圆形的红色背光中,分左右两侧对称地画九十只大手臂,每手各持一物,以序列穿插组合在背光之中。其中四十只手所持的法器、法物等是依照大唐高僧三藏法师不空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所画。如日精手、月精手、宝剑手、宝弓手、宝珠手、宝轮手、甘露手、葡萄手、杨柳手、拂尘手,等等。佛经上说观音菩萨为满足众生的各种需求,变现出“一千宝臂,各执宝物”。因为众生的苦难和烦恼是形形色色的,众生的愿望和需求是各种各样的,所以需要有无边法力和智慧,观音菩萨需有千眼、千手、千宝才能搭救众生的各种苦难。如穷苦者,若求财富,观音施你如意宝珠,各种财宝任你求取;如干渴者,求饮食瓜果,观音当以葡萄手,供你香甜美味的瓜果;如盲目者,要求光明,观音当以日精手使你双目重见光明等。佛经中对每一手所持物的用途都有详尽的喻意说明。
除了佛经仪轨中的四十只宝手宝物,图中还有五十手臂,各持一物,各示一业,来表现人间的百行百业。
表现生产行业的有:农耕图、冶铁图、酿酒图、踏碓图、商旅图等。
表现生产工具的有:斧、锯、锛、铲、锄、耙、曲尺、墨斗、斗斛、剪刀、水壶、航船等。
表现歌舞乐器的有:杂戏图、舞狮图、箜篌、琵琶、排箫、芦笙、横笛、古筝、铜钹、拍扳、手鼓、鼗鼓、阮弦、胡琴、方响、腰鼓、铜铃、拨浪鼓等。
表现动植物的有:双鸡、双鸭、海龙、大象、卧牛、麒麟、杨柳枝、菩提树、芭蕉叶等。
表现敬佛法器的有:七层塔、舍利塔、宝塔、宝盖、净瓶、宝盆、旌旗、大钟、袈裟、须弥座等。
从以上几个方面看出,古代画师企图把一个百行百业、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的复杂社会浓缩到千手组成的椭圆法光之内,表现观音菩萨无所不能的法力。从这一点上来说,观音菩萨的职能是由造神的人不断地按照人世的要求加以完善的。
(3)用佛教艺术反映历史,反映社会生活。此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中出现了大量西夏社会生活的特写,例如农耕图、冶铁图、酿酒图、踏碓图、商旅图、杂戏图、舞狮图等,还有各种生产工具、交通工具、乐器及动植物图像,都是历代其他同类经变图中从来没有过的,也是佛经上没有的内容,这是西夏画家们的独创,我们从中看到了西夏社会生产力和文明发展的程度。例如那时的木工工具:斧、锯、锛、曲尺、墨斗已齐全,与近现代无异;又如乐器已有十几种,和唐宋时期差不多,其中拉弦乐器胡琴还是敦煌壁画中第一次出现的乐器。同时从此经变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西夏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同中原汉族地区是基本接近的。由此可见,当时的西夏王朝是学习接受中原文明的,党项族和汉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这些内容正是此幅经变图的历史和艺术的珍贵价值所在,所以深受学术界的关注。
(4)此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内容虽是密宗的,画风却是中原汉民族传统画法。突出线描,敷色简单,用色不多,不过青、白、绿、黑、红几种,没有华丽的色彩,多在底色上线描。例如许多生产、生活小幅画,农耕、冶铁、酿酒、踏碓、商旅、百戏图,几乎不施色彩,类似人物素描,整幅画面都是在强调线描的造型作用和追求线描艺术的效果。但此图的绘画艺术,比起莫高窟元代成熟时期的代表佳作第3窟的线描艺术,还有一定差距,尚不够成熟完美。
总之,这幅特殊的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经变》,不仅是敦煌壁画中仅存的,也是全国佛教艺术中仅存的。
5.在莫高窟艺术终结的元代,出现了两幅精美的千手千眼观音图像,画在元代晚期的第3窟南北二壁。
第3窟是莫高窟现存惟一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俗称“观音洞”。除南北二壁画《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外,其西壁佛龛两侧,东壁窟门两侧,均画观音菩萨像。此窟也是莫高窟艺术最精华的洞窟之一,画于此窟中的千手观音经变、白衣观音、飞天,都可以称为精品杰作。
画于南北二壁的两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构图均为长方形,纵高2米,横长2.4米,面积为4.8平方米。其构图、布局、人物完全一样,只是人物的位置安排略有不同,相比之下,北壁比南壁艺术水平略高。图中观音为十一面,正面有三眼,面相丰圆,头戴宝冠,斜披天衣,腰系长裙,璎珞饰身,神态端庄,立于莲花上。身内两侧伸出四十二只大手,各持法器、法物。其中一双大手高举化佛于头顶,其他千手,手各一眼,分为四至五层,组成巨大的圆轮形法光,配做观音的背光。观音背光两侧是面相相对的吉祥天女和婆薮仙人,上方两侧是两身飞天,下方两侧角是对称的火头金刚和毗那夜伽神。
此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的构图并不复杂,也不出新,它最大的特点表现在传神的人物造型和高超的绘画技艺方面。
(1)观音造型,姿态优雅,意境完美。其十一面,在正面耳廓后各有两面,头顶发髻上排列五小面,中间较大的是一恶面,恶面上面是一佛面,与两大手高举的化佛重叠在一起,好似一座尖形小塔,均衡完美。其十一面均为三眼。其二十只臂,四十只大手用铁线细描,仔细观看,臂臂都出自观音身上,排列得十分巧妙自然。其他千手,每手一眼,巧妙地组合成圆轮形法光,看上去像莲瓣编成的大花环,又像发出万道光芒的一轮红日,观音好似立在花环和红日之中。
(2)部众造型,生动传神。此图中观音的二十八部神众天王、众神,只画了吉祥天女、婆薮仙人、火头金刚、毗那夜伽神和飞天,个个生动活泼,眉目传神。东侧婆薮仙人原为外道仙人,因祀天杀生而坠入地狱,后蒙佛祖解脱,皈依佛门。莫高窟早期壁画就有他的画像,多为束发高髻、赤裸上身、干瘦丑陋的婆罗门徒形象。此图中婆薮仙人头束高髻,戴莲花冠,身穿绿色交领大袖袍,长眉下垂,神采奕奕,衣冠服饰和面相容貌,已是一位中国道教仙翁的形象。西侧与婆薮仙相对的是吉祥天女,亦名功德天、辩才天,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命运、财富和爱情女神,后演化为佛教护法女神,主宰国家安全和个人幸福,传说为毗沙门天王王妃,莫高窟壁画中多为菩萨和伎乐天形象。此图中吉祥天女以现实人物为模特造型,头戴钗冠,饰以巾帼,身穿云肩羽袖大带裙襦,一手持花,一手扬起,形容秀丽,举止端庄,好似一位元代的贵族妇人,其神态为紧锁双眉、若有所思地凝视前方。火头金刚为观音护法,扫除障孽。图中两侧下角的二火头金刚,均是三面八臂,赤上身,穿短裤,系虎皮,两手叉在胸前,其他六臂各执法轮、金刚杵、利剑、宝铃、
索等法器宝物,青筋暴露,怒发冲冠,暴怒大吼,
一脚踩向毗那夜伽鬼父、鬼母,毗那夜伽神跪地求饶。上方两侧角的两身飞天持花、托莲,飘带缠体,乘着翻腾的彩云来向观音献花供养。
(3)以线写形,以色显容。这幅千手千眼观音图在绘画技艺上,吸收前人的经验,以遒劲有力的线描,勾勒人物轮廓,然后在轮廓内淡施晕染,绘出容貌肌肤,产生向背明晰的质感,真是达到高度统一、天衣无缝的程度。例如千手千眼的勾描,一丝不苟,笔笔认真,四十只大手臂,丰满圆润,不施色彩,却见肌肤。金刚的怒发和婆薮仙的胡子,先以淡墨染底,再以浓墨描线,线条柔中带刚,刚中有柔,蓬蓬松松真有“毛发出肉”之感。在人物衣裙巾带上更是表现了线描的丰富多彩,时而笔势圆转,酣畅如行云流水,虽绢帛集束亦不失顺风而动的轻柔;时而笔力劲拔顿挫,如兰叶,如折芦,表现出锦、绢、棉、麻的不同质感。总之,把中国人物画的线描艺术,如铁线描、兰叶描、折芦描、行云流水描等,几乎荟萃于一壁。
(4)湿壁画法,千古永存。莫高窟中的壁画大部分都是干壁画法,即把窟壁用草泥抹光,刷上白粉,等待窟壁干后再作画。而此窟壁画,是湿壁画法,即在抹平窟壁时,有意识地掺入细沙之后压平,不等壁面全干,在还潮湿的情况下,在壁面上作画。这样墨色水分渗入壁内,会产生墨色润泽、具有透明度的效果,施彩虽清淡,而感觉厚重,具有水墨画的风味。由于墨色渗入壁内,不像干壁画法,容易变色粉落。这就是此图壁画至今保存完好的原因之一。
(5)画师题名,只此一窟。根据此窟西壁北白衣观音左侧隐约可辨的墨书“甘州史小玉笔”字迹,又根据第44窟另两条纪年为“至正十七年”史小玉题记,经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考证:此窟壁可能是元代至正十七年(1357年)前后,由来自甘州(今张掖)的画师史小玉所画。因此,此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可能是莫高窟惟一有纪年、有画师题名的观音图像。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此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都是莫高窟壁画艺术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精品杰作。
敦煌遗画中的《千手千眼观音》绢画
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现编第17窟)发现了一批数百年前的珍贵文物。在这批文物中,除了有5万余件各种佛教经典和社会文书外,还有近千件佛教绘画艺术品。这些绘画艺术品有绢画、纸画、麻布画、版画、白描画、刺绣、印染品等,研究者把这批佛教艺术品统称为敦煌遗画。在敦煌遗画中,也有数幅《千手千眼观音》绢、纸画。可惜这批珍贵的敦煌遗画发现不久,就被一批外国的“探险家”、“考古学家”劫往国外,收藏在英、法、俄、日、美、印度等国的国家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私人藏宝中。下面介绍两幅国外收藏最精美的《千手千眼观音》绢画。
1. 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第17775号《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图》,彩色绢画,
高123.5厘米,宽84.2厘米。此图上部中心有一圆,圆内观音头戴三角形化佛宝冠,结跏趺坐于大莲花上,四十二只大手对称地各持法器、宝物。其中肩上一双大手,一手举日轮,一手举月轮;胸前双手合十;腹前两手作“法界定印”。圆内有无数只有眼小手组成观音的背光。圆外四周由上而下对称地画出观音的部众眷属:最上层为四大天王;向下是吉祥天女、婆薮仙人;再向下是日藏菩萨、月藏菩萨;最后是火头金刚、碧毒金刚、大神金刚、密迹金刚等。观音下部中间为供养发愿文,右为水月观音像,左为女供养人画像。整个画面构图巧妙,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对称均衡,人物生动,色彩鲜丽,虽然历经千余年,如同新画一样。尤其是右侧的水月观音,游戏坐于五色山岩,一脚踩莲花,手持杨柳枝,背靠紫竹林,眼望荷花池,一轮圆月罩全身,意境优美。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画水月观音菩萨赞》:“净渌水上,虚白光中,一睹其相,万缘皆空。”
从供养发愿文可知,此画绘于五代后晋天福八年(943年),施主是马千进,其时官衔为“节度押衙知副后槽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
2.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第17659号《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图》,彩色绢画,高189.4厘米,宽124厘米。此幅《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图》与前幅构图相似,只是观音为立像,画中观音的部众更多。图中观音跣足直立于置在供坛上的莲座上,头顶化佛宝冠和华盖,身侧四十二只大手对称地各持法器、宝物。其中肩上一双大手臂,一手举日轮,一手举月轮,胸前双手合十,腹前两手作“法界定印”。其余千只小手分三层组成观音的圆轮形背光。圆外四周画观音的部众、天王、金刚、天神、菩萨等,各有榜题名称,多达40余身。观音的下部中间为发愿文,左侧画男供养人像,右侧画地藏菩萨像。此画内容丰富,线条细腻,彩绘精工,堪称上品。尤其是右下侧的地藏菩萨像,头戴帷帽,一手托宝珠,一手持锡杖,游戏坐于大莲台上,全身笼罩在火焰纹圆形背光之中。莲台座下有一金毛狮子蹲居,莲台前道明和尚向地藏菩萨合十礼敬。此幅地藏菩萨在敦煌遗画中亦是优秀之作。
从供养发愿文可知,此画绘于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施主是樊继寿,其时官衔为“节度都头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
这幅《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图》与舞蹈《千手观音》的一组亮相很相似。
总之,敦煌莫高窟中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可能是舞蹈《千手观音》的编导创作依据。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