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正文内容

顾及千秋万世的用心—牟宗三先生〈祀孔与读经〉摘录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0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养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自清末废科举兴学校以来,随着来的就是废除读经。实则科举是考试取士,学校是培育
人才。一个是取,一个是养,有学校之养,不必定废考试之取。现在不是还有考试院吗?为
什麽有了学校就必得废除考试取士之常轨?考试的内容与方式可以变,而国家取士之常轨可
以不变。

  读经尊孔是立国之本

  复次,为甚麽有了学校就得废除读经?当时废除读经尊孔的理由是:孔孟之学在汉以前
只是诸子之一,我们现在没有定尊他的必要,应当还它原来之旧,让学人自由去研究。这一
方面倡导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其理由好像很正大,可是另一方面,就是「拿个人的思想理
论」的观点来看一切学术,这一个观点是害事的,就是不识大体的。
  当然,如果学校是研究学术的机关,自然须让学人自由研究,人的精力有限,研究其一
,不必研究其他。但是学校与研究,不是唯一的标准。如果站在民族国家的立场,认识到立
国之本,出之以「谋国以忠」的态度,则学人研究虽可自由,而普遍读经不必废除。
  纵使退一步,大学废除,中小学亦当有个办法(这不是关乎懂不懂的问题。凡是关乎这
类性质的事,都不必一定要懂。念佛的人不一定能懂佛理。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同样,尔
爱其懂,我爱其习。)再退一步,纵使整个学校废除读经,政府以及有识之士,立於国家之
立场,也当该认识儒学文制(文化制度)的意义,而有一个尊孔护持的办法,这才是谋国以忠
,顾及千秋万世的用心。

  经典是华族千年的信念

  可是当时领导社会的思想家丶教育家,却只是拿「个人的思想理论」的观点来看一切学
术,以诸子百家的态度来看儒家及孔子,遂轻轻把含有文制意义的儒学,维持华族生命已经
数千年的忠信观念,一笔勾销了。这个无识不忠的罪孽,遗害不浅。
  实则,汉以前儒家只是诸子百家之一,但不妨碍其本质上的优越性与可尊崇的地位。这
不能成为废除的理由。耶稣的出身,只是个木匠的儿子,可是并不妨碍其为圣人,为创教的
教主。我们只能把他看成是个木匠的儿子行吗?王船山说:「害莫大於浮浅。」真是慨乎言
之。

  朱元璋也拜孔子

  儒学不能看成是个人的思想理论,孔孟不能看成是诸子百家之一。原夫孔子立教的文制
根据就是周文。而周文的核心则在亲亲之杀,尊尊之等。由亲亲尊尊演变为五伦。亲亲尊尊
与五伦都是文制的。这是经过夏商而至周公制礼才确定。五经中的史料以及道理都在表现这
一套。
  孔子继承(述而不作)这一套,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作《
春秋》,其中心观念,就是凭依亲亲尊尊之文制。文制不是个人的一套思想理论。後来经过
孟子道性善丶顺仁义而直指本心,直向上透,遂开儒学高远理境之门。经过宋明理学的发展
,益臻广大精微之境。这是属於儒家学术思想的内容之一面。这一面不必人人皆懂,亦不必
人人皆赞成。(实则不赞成只是由於不及。不懂不理可以,若硬要反对,则只是意气或根本
不及)。
  但是亲亲尊尊五伦方面,则人人皆懂,政府维持儒教,尊崇孔子,亦只有从文制方面才
得体。不必定要作之君,作之师:既要做皇帝,又要作教主。以前的皇帝虽然专制,但是他
们却懂得这一层。他们不出来争着作教主。他也要受教,读圣人书。以朱元璋之威,还能下
拜孔子,还能知「孔子万世师表,岂可以政治分位论」的道理。禁止演圣人戏,也是他规定
的。
  诸位不信,试看今日。自林语堂编「子见南子」剧本,山东曹州第六中学即演「子见南
子」以来,一叶知秋,即可知今日之劫难,并非偶然。此真历史家所应大书而特书者。政府
维持这方面的文制,不算专制,不算极权。破坏这方面的文制,侮辱立教化的圣人的自由,
不能随便有。

  有圣人文制的生活方式

  总之在人民的现实生活上,文制是否必需?在此,我断然答之曰:必需。凡是文制都是
表示现实生活上的一个常轨;有普遍性,有一般性。民主政治是政治生活的一个常轨,所以
民主政治也是今日的一个文制。
  西方除科学外,惟赖有民主政治与宗教这两个文制,才能维持他们生活的常轨。宗教是
政治生活外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文制,这不能由民主政治来代替,也不能由科学来代替的(
科学不是一个文制)。我们也不能拿西方的宗教来代替。耶稣教不能移植到中国的民族性里
而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文制。
  我们还得根据我们的文化传统及圣人来建立文制,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方式。文制有普
遍性与一般性,这是从社会上一般人民日常生活来作想。不是单独对某一部分人作想,也不
要单从自己的立场作想。(摘自民国四十一年《中央日报.孔子诞辰纪念特刊》)
                      第397期 公元2009年9月发行  

标签:孔子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夫妇解冤神咒
下一篇:到底几个家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