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妙祥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三十八章 生即有灭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8日
来源:   作者:妙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三十八章 生即有灭

 

  我们接下来讲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八章 生即有灭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释】这一章是第三十八章。“佛问沙门”:佛故意设一个问答,这个问题本来佛不需要问旁人,并不是佛不明白这个问题,要问其他的沙门来令自己明白,不是的!佛知道人并不知道人命有多长的时间,所以佛就问沙门“人命在几间”:人命有多长的时间呢?沙门回答佛说,“数日间”:人命几天就会死了,不是很长的。“佛言:子未知道”:佛对这个沙门说,你没有明白道理,你还不懂。

  “复问一沙门”:又问另外一个沙门。“人命在几间”:人命有几许的时间呢?“对曰”:沙门对佛就说了。“饭食间”:就是说,在吃顿饭的时间内,人的寿命就会没有了。“佛言:子未知道”:佛对这个人说,你还没明白道啊!

  “复问一沙门”:又问另外一个沙门。“人命在几间”:人命在几许的时间会没有了?“对曰:呼吸间”:这人对佛说,人的寿命就在呼吸之间。“佛言”:佛对他说。“善哉”:好得很!“子知道矣”:你明白道了。

  以前,印度有位国王,他相信外道。外道修种种的苦行,好像有的持牛戒,有的持狗戒,有的以灰涂身,有的睡钉子床,修种种的苦行、种种的瑜珈。与佛法相比,比丘修道看似容易,因不修这种种无益苦行。所以这国王就问佛的弟子说:“我相信外道修的种种苦行,他们都不能断淫欲心。比丘们这么随便,又怎么能断烦恼和淫欲心呢?这根本就断不了!”

  印度有个国王,他不相信出家人能断淫欲,他说:你看看外道,有的持牛戒吃草,有的持狗戒吃屎,什么都有,还有的以灰涂身,睡在钉子床上,修种种的苦行,他们这么修都不能断淫欲心。你们出家人就是行脚、乞食、树下一宿……很正常,和他们一比,不像他们那么样的激烈,和他们那种无益苦行不一样。他们都没断淫欲心,怎么你们出家人能断呢?

  【释】有一个法师就答复国王说:你在监狱里,提拿出一个应该杀头的人,你对这人讲:“我给你一碗油,你用两手拿着,到大街上去游行。如果洒了一滴油,就把你杀了;如果一滴油也不洒,回来就不杀你,把你放了。”这时候,你可以预备一些玩音乐的美女,在市街上玩音乐,等这应该要死的人游完了街,你看他这油洒没洒?如果他油洒了,当然就要杀了。油若一滴没洒,你就问他在街上都看了些什么?你看他怎么样说。

  国王就照这样办,提拿出一个应该被杀的人,对他说明白:“今天应该把你杀了,但是我现在给你一个不死的机会。怎么样呢?你去游街,我给你一碗油,你用两手端着油,这油若是一滴也不流出来,不洒出去,那么,回来就不杀你。如果要是洒一滴油,回来还是照常把你杀了,你去试一试吧!”

  于是乎就这么做,市街游完了,回来一看,碗里的油果然一滴也没有洒。国王就问他:“你在大街上,见过什么东西啊?”犯罪的人说:“我什么也没有看见,我就只看见这油,我时时刻刻保护这个油,不叫它洒了。所以我旁的什么也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

  国王问说:“这是什么道理呢?”这位法师就告诉他说:“这就譬如出家的沙门,他因为看到这个生死的问题事大,所以他没有时间来生淫欲的念头。他想要了生死,就好像那个罪人一样,如果流一滴油,有一点的烦恼,他就要死了。出家的沙门也就是这样,为什么他们能断淫欲呢?就因为把生死的问题看重了。外道为什么不能断淫欲呢?就因为他不明白生死,不懂生死是一种大的事情,所以不能断淫欲。”

  我们修道,为什么淫欲心不断呢?也就因为没有真正地认识生死无常迅速。若知道生死无常迅速,你就没有时间来打淫欲的妄想,没有时间生淫欲的烦恼了。

  这个故事我们大家都知道,因为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命,他就这么做了。

  所以说,这个人命在呼吸之间,不是几天的问题,因为念念都在生灭。有的人认为我这个生命是几天,是一顿饭。在一般人来讲,这已经很少了,很短了,但是还不是事实。

  另一个人说生命在呼吸之间,一呼一吸之间,佛说“你知道道了”。这个不是佛随便给他讲的,因为这个呼吸之间,你不见道是不知道的,没有开悟到这个程度,你不知道你的生命究竟在哪块?所以佛就对这个沙门说:“你知道道了,你知道道在哪。”佛就给他肯定了。

  所以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知道,我们的生命有生有灭在哪呢?就是在刹那刹那间,一念的起来就是一个生灭,不断地有生,不断地有灭,生灭就在这里,瞬间的生,瞬间的死。有时候我们不知道,我们这个身体好像不断地存在,在延续,实际上我们的生命不断地在生灭中,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

  我们每天还觉得自己过得挺自在,什么自在?该睡觉就睡觉,该玩就玩,该打妄想就打妄想,所以你就不知道,你现在打的妄想,把多少个生死都浪费了,没有控制住,念念在生死之中,你不知道去控制生死,而且还念念去跟生死俩玩起来了,顺着生死去走,所以这个事情是非常可怕的。

  我们有时候念念打妄想。你念念打妄想,念念生灭,而且你不知道过了多少生死。所以我们一天确实是一会儿生、一会儿死的,不断地生,不断地死,那是数也数不过来,这叫不忆数,没法去讲了。所以说,这种境界只有证道的人才知道,他亲自证到了这个地步,亲自看到这个境界,知道人的生灭就是这样。众生的生灭是靠妄想形成的,所以就不断地生灭。

  所以我们不应该浪费时间给自己找方便,“哎呀,不行,我今天身体不行了,我今天起点烦恼,今天那个饭没吃好……”找很多的原因给自己去创造打妄想的条件,甚至生出淫欲心等等的条件。你知道你这一个淫欲心生起来的时候,已经过了多少个生死?你不知道过了多少生死,这非常可怕的。

  当你知道你的生死在呼吸之间,你还敢游戏吗?还敢去想你那些没有用的臭东西吗?你想来想去,一旦你真正的生死到来的时候,身形要毁掉的时候,那你就晚了,就完了,什么都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应该看到生灭就在呼吸之间。你这样去看待这个生死的问题、生命的问题,才是一个正确的看待,属于出家人的一种正确的知见。不像外道似的,三十年为一生,或是一百岁为一生,那是世间的做法,没得道的人都是这么讲。

  那个沙门答了“数日间”,就几天的时间,佛给他肯定说:“你没有得道。”说在吃饭之间,吃一顿饭才四五十分钟,是不是?佛说:“你也没得道。”最后那个答出来了,“在呼吸之间。”“得道了。”佛给肯定了。

  你说,什么叫呼吸之间?

  弟子:没有念头就是呼吸之间。

  没有念头还有呼吸?

  弟子:呼吸是虚妄的。

  你是说呼吸是虚妄的,还是说念头是虚妄的?

  弟子:念头是虚妄的。

  呼吸不是虚妄的?

  弟子:都是虚妄的。

  都是虚妄的,那生灭在哪一个?

  弟子:在起心动念之间。

  起心动念,好,对。

  就是说,人命就在呼吸之间,所谓的呼吸之间就是念念之间,大家一定要把这个弄清楚。我们修道不能自己骗自己,你就赶紧地去抓紧修行,这就对了。你修什么?就修这个念念之间。做事情也是这样,一个善事情,你不能说是去偷懒,应该做的不做。

  比如地上有一块煤,该你捡了你不捡,说“我一会回来捡”,你应该知道,你已经就有了生灭和堕落了。说:“我回来再捡不行吗?”这一瞬间你就给浪费了。瞬间的生灭,你不能抓住它的机会,而且马上做你应该做的事情,你就把时间错过了。说“我一会再做”,那已经是下一回的事情了,是不是?做事情就是要直来直去,我们有时候不清楚这个,所以是个麻烦事,我们不得道也和这有关系。

  你看这个犯人,国王把这个犯人提出来以后,叫他去做,结果他什么也没看见,也没听见。人如果在生死逼紧的时候,外境是影响不了你的。同样,如果你念念在道的话,你对外界是不清楚的,它干扰不了你。

  说:“不对呀,你看我出去,这耳朵就好使,到时候就听见了,眼睛就能看见。”那是你生死心不切,而且你道心不切。你不知道,你要是稍稍紧张一点,把道心提一提,每天不管是念佛,还是念咒,或是参话头,你都去这么用功。时时用功,用来用去,心一旦摄住的时候,能够控制生死问题的时候,就不知道外界了。

  但是呢,不知道外界了,不是说你在那入定了。说:我在那坐着,我什么也不知道。也不是说我睡着了就叫不知道。你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但是没有妄想了。没有妄想,这个很重要。这种状态叫什么呢?叫直心。

  比如说,我正在做一件事情,我还照样做;说我在走路,我还照样走。说:旁边有没有商店呢?确实不知道,因为他没有动妄想。说:这个声音有没有啊?也不知道。都不知道你怎么走路呢?但还确实在走路。那他撞没撞人?他谁也不撞。而且想知道的时候,声音也来了,街面也现前了,这才知道心里的活动。

  我们用功也是这样,就是你干活也一样,你在那忙活很复杂的一个工作,你照样不会错,而是做得更好。不但不会错,而且做得非常清晰,比原先更有条理。但是你心里知不知道自己做的一切呢?不知道。

  有人说:“我了了常明。”你常明啥呀?什么叫常明?你根本就不知道。不知道才叫了了常明呢,你要是知道了,已经成为妄想了,是不是?它是用不着知道的事情,你再知道,那怎么叫了了常明,是不是?不知道,没有一个知道和一个不知道的问题,没有啥意义。知道有啥意义?知道是一个分别心。不知道,而且事情做得非常好,非常顺利。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能做到生死心切。

  你用功用到一定程度,那呼吸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停止了,你照样工作。呼吸也可以停止的,没有呼吸了,自己不去呼吸,你说多自在。呼吸没了,有时候还自己去找呼吸,“哎,这怎么不喘气了?什么原因?”还找这呼吸,怎么不喘气了?这怎么回事呢?不习惯。时间长了,他就不找了,他就知道这个是很好的一个境界。

  所以说,我们应该用道,真心用道。不是证不到,也不是做不到,是我们没有把功夫用正,没有把生死大事放在心上。念兹在兹,你时时把生死放在心上,你去努力,最后没有证不到的。佛法是不可思议的,人人都能成就的。因为了生死是人人有份的,只要我们去努力,很快就会证道,不是特别复杂的事情。但是你不努力确实是不行,你就是混到一千年,它也那样,它这个不客气。

  所以说,我们应该知道,生灭在呼吸之间,在于刹那刹那之间。你想控制,就得控制刹那刹那间的妄想。我们现在说出的妄想,已经是不知打了多少个妄想,多少个生灭在这里面,我们始终是不知道。所以说,生灭……不讲了,讲得太多了,你们打妄想更多。我们知道这个生灭在呼吸之间就行,将来大家证道以后,就知道这个生灭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

  所以我们大家应该精进,千万不要去懈怠,不要因为小而不为。你如果因为小事而不为,我跟你说,那你就在生灭里,你就没有把握住自己。如果你在生灭里还能做点善事,那终归是没有堕落得更远,是不是?虽然我不能把这个念头控制得特别好,完全达到不生不灭那种状态,最起码的,我不让这一段时间浪费过去,在生灭之中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能够控制一点。最起码的,善法我应该做,佛法是止恶不止善的,是不是?这个你也得注意。

  像吃饭似的,这里有白菜和豆腐,你觉得豆腐好吃。你生出来“好吃”这一念,就已经有了生灭,而且你再继续把它吃了,你在生灭里已经堕落了,就堕落在六道里、贪嗔痴里去了,堕落畜生里去了。你觉得:“没有啊,我就吃了这一口,也没打大妄想,就刚想不一会儿。”那不一会儿,你不知道,你已经生死好几个来回了,你说吓不吓人?

  所以说,你在生死中一念贪恋吃的,你就堕落了。如果你能够控制自己,“我就次第吃,而且不打妄想。我拿着钵,就从我最近的开始吃。”你再好也架不住我生死事大呀,对不对?如果我不起贪心,就能对这个生死有所负责;如果我起了贪心,就是对生死不负责任了,我就堕落了。在生死之间,你还敢去挑好的吗?因为啥?不是生就是死,是不是?

  到时候就像那国王给你判刑似的,那国王真砍你头。你得想象一下,如果你一贪恋这个吃的,就等于把那碗油给洒出去了,那回来就得砍头啊。本来我们就是要被砍头的,就是个犯人,这时候给你机会了,你怎么还去做砍头的事情?是不是?是不能去做那些砍头的事情的。

  我们现在人就是这样,有时候没有正见,而且不知道这个生死在哪。外道就更不知道,他光觉得把身体弄得苦苦的,这就算修行了,他以为就是在往了生死上走了。那只是一个粗的框,还没有进入佛法里。佛法是在念念之间,所以佛法注重在心,这可是区别于外道的。所以说,这一关在修行中那就太重要了。

  让他去打坐,“哎呀,我起烦恼,我不去坐了。今天坐也行,不坐也行,算了!这继续坐就不合适了,我还是不坐吧!”你觉得不应该坐,这一念之间的妄想,你就在多少个生死面前打了败仗,就堕落下去了。“不是,我这一天才刚想这么个念头……”你想了念头都已经不对了,何况你再没去坐,你不知道,你已经在多少个生死面前被人砍头了。明白这个道理不?你说吓不吓人?

  有些事情,师父告诉了说:“你赶紧把那个事做了。”追着师父后面,“师父啊,你看这个事,我不能去啊。”你要知道,在你讲道理的期间,你已经经过多少个生死,你已经被砍头了。就算师父同意你,你不知道,你已经被砍了多少次头了。

  如果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依教奉行,马上就依教奉行。就这个依教奉行的心,刚开始还在生死之间。我们都得把握住,一点都不能犹豫的,得控制自己的妄想依教奉行,马上顺着这个去做,你这才能控制点生死,慢慢能掌握这个念头,所以依教奉行是非常殊胜的!

  所以我们规定了,不许讲理!在你讲理的过程中,早就在生死上过了好几个来回了,甚至百千个生死过去了,你说可不可怕?你怎么吃了这么大的亏?怎么这么愚蠢呢?就因为我们不知道生死在哪,是不是?

  如果你真的知道生死,叫你讲理你也不干了,让我拿生死去开玩笑?不能开玩笑,是不是?我还有时间讲理?讲什么理,赶紧去做吧。赶紧去做还得做好了,还不敢有半点怨言去做。你这样才能慢慢控制生死,才能了生死。你控制你的念头,你就在控制生死。你如果老打“我”的妄想,那“我”的妄想就越来越粗,是不是?这起心动念都是不正确的,何况我的妄想变得那么粗,那能正确吗?

  我们通过《四十二章经》的学习,就掌握了很多的知识,这个知识恐怕是我们这一生都够用的了。所以说,你应该知道,生死就在呼吸之间,就是念念之间,千万不要去讲理,不要拖拉,该起床的时候就马上起床,该办什么事情就去办,不要生任何怨言。你生什么怨言,你都在生死面前叫人砍头。

  不是说“我今天不行,等我这一生过去再说。”实际上,你这一生是一个大的身形的变化,你不知道,你的生命在于瞬间瞬间的变化中,念念的生死之中。我们想控制生死这个河流,想把这个河流给截断,就得在念念之间去做。

  佛的戒律上有那么一条,就是说,如果你听到有钗响,即是犯戒。钗就是女人戴的那些装饰品,只要是你这耳朵听到女人抖落那个手镯子、耳环、钗等乱七八糟的那些东西,你只要是听到这些声音,认为是女人的钗响。你认为是女人的东西,就是个“认为”,就这一瞬间,你已经犯戒了。因为你听到已经是不对的了,何况你又“认为”那是个女人的呢?你还能跑?念念之间就生灭,不在别的地方。

  说:“我就光听着,就算犯戒啊?”念念是生死,是不是?犯戒就是因为你在生死上打了败仗。什么叫犯戒?就是你在生死上打了败仗,你没有控制生死,你没有往道上会,所以你就犯戒了。

  以前我给大家讲过,过去有两个出家人在客栈住宿,早上的时候,隔壁的女人就起来打扮,把首饰弄得叮当乱响。一个出家人就问:“你刚才听到什么了?”答:“破铜烂铁。”那个出家人就说:“你是真修行。”他认可他得道了。而且如果你不问,他都不会说的。因为啥呢?你不问之前,他没有想起什么破铜烂铁,你问了以后他才知道。不是说他早就听着了,这个女人首饰的声音是破铜烂铁或是什么的,他不是那样。在你没问之前,他根本就没有听到,等你问的时候,他说破铜烂铁,他心里没有这种概念,所以那个出家人就承认他得道了。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这个关键的地方,但你不要去考别人,“我待会考考你,看你在没在道上。”不要考别人,我们自己心里有数,知道应该怎么去修行。因为有很多的法是不能随便讲的,你讲了他不信哪,不信就会谤你。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生死在瞬间。

  这是第三十八章,我们下面讲第三十九章,“教诲无差”。

返回目录

----------------------------------------------------------------------------------------------------------------

更多妙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