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理净法师:我对“商禅并重”浅议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9日
来源:   作者:理净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理净法师: 我对“商禅并重”浅议

 

中国佛教的特色是“农禅并重”,脱离了佛教在印度托钵乞食的生活方式,提出了僧侣自种自食的农禅并重思想,巧妙很好的将劳动与禅修结合起来,既解决了僧侣的生活问题,又发挥了大乘佛教慈悲助人的精神。这种农禅并重的思想,得到了后来佛教界的认可和发扬,形成了今天中国佛教的特色。

佛教在印度坚持佛陀制定僧人不能自己种植、经商等行为,其目的是为了除去个人的贪心,保持僧团的清净。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为了适应中国的民俗文化,修建了寺院和道场,出家僧侣有了固定的生活场所,不再实行托钵乞食的生活方式。另外由于古代出家僧人大多居住山林,寺院周围有大面积的土地,为了解决生活问题,提出了“农禅并重”思想。后来建立了从林,禅宗的大德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精神。这时期的“农”不再是简单的劳作,而是蕴含更深的禅意,通过劳作的动来感悟到禅的静,使得动静不二。修行者的思想、行为、意识、分别都是动,如果能把动转换为静,在动中能够找到静,即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不二。因此,这里倡导的“农禅并重”很显然不仅没有使用得僧众增加贪心,而且使修禅者对禅法有了更深更高的理解和认识。也就是慧能大师所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古代禅师所说:“吃饭睡觉无非是禅”。

社会在发展,佛教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使得今天有很多寺院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商业化的行列。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因素,同时也是佛教内部的商业意识。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对佛教当前这种商业意识提出了批评,事实上这种商业意识和商业行为,对寺院和僧团管理也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当然也有人给佛教的这种商业模式给与了支持和认可。佛教“商业化”已经是佛教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佛教商业化也无可厚非,也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如果从佛教僧团的特殊性而言,佛教商业化将淡化了佛教徒的“离欲”精神,这是与佛教教义背道而驰的。如果佛教僧团没有了离欲的精神和解脱的思想,而贪着于世间之名利,则成为离经叛道之行经,也失去了佛教僧团的价值所在。

因此,我认为佛教的“农禅并重”与今天的“商禅并重”有根本上的区别:

一是、农禅并重在于体现动中求静的禅意;而商禅并重则会导致禅修者从事于商业化。

二是、农禅并重虽然体现在劳动,但农业能使人知足;而商禅并重则体现在商业,商业思想使人更加贪婪。

三是、农禅并重能使人通过劳作,使人头脑清醒、思惟清晰,有利于禅修;而商禅并重使人对物质产生贪婪,使人变得更加贪得无厌,对禅修者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四是、农禅并重的思想是发扬大乘佛教慈悲助人的精神,不能只索取而更应施舍;而商禅并重的思想则会误导人们使得佛教更加商业化,失去佛教清修的本意。

五是、虽然人们通过禅修开启人们的智慧,在经商中取得更大的利益;但不能认为通过经济利益的增长使禅修更精进,反而使人们淡化了禅修而偏重于商业。

由此可见,农禅并重与商禅并重有很大的本质上的差异,如果将农禅并重转换为商禅并重者,可能会导致佛教全面的“商业化”。佛教是人们精神利益的支柱,如果佛教失去了精神利益的效用,那佛教也就可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人们的生活空间是由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两方面的平衡发展,两者之间如果失去了平衡,就会导致人们在生活中的痛苦。虽然今天的佛教界已经或多或少在走“商业化”道路,但必定这只是外表现象,而从根本上仍然主张佛教的精神文化。如果我们公然倡导“商禅并重”,则会导致佛教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其实佛教保持“农禅并重”还是转换为“商禅并重”,需要历史和社会的变改来决定,不应当由我们人为的来决定。
 

----------------------------------------------------------------------------------------------------------------

理净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理净法师佛教问答

理净法师佛教文章大全

理净法师佛教博客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