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学诚法师:皈依之路 第三章 对讲师的教育 6、学佛法归根究底就是安好心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9日
来源:   作者:学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学诚法师:皈依之路 第三章 对讲师的教育 6、学佛法归根究底就是安好心

 

  2011年1月22日,讲师班举行2010年终总结会,师父特来参加并做精彩开示。

  讲师班成立以来,大家也很认真地在学习,而且各个小组也都在很认真地带动。即使说各个小组发展的情况不一样,有快有慢,但是从总体上讲,都是在发展,在壮大。我们对学佛小组要有信心,2009年学佛小组基本上都是在北京的地区;到2010年就成立了好多外地小组;到今年——2011年,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通过翻译中心的成立,会有好多外国朋友来学佛法;然后学佛小组再开到国外去。佛法要传播到世界各国,这是能够做到的。信心是很关键的,我们要一个组一个组地把它做好——首先自己要有这个信心,把自己这个组带动好。一个组,五个人也好,十个人也好,二十个人也好;你的好朋友也好,你的亲戚也好,你的同学也好,你单位里面的员工也好;也就是你能够比较谈得来的人,肯定不止五个。你只要找到五个人、十个人,能够谈得来,每周聚会一次,那这就是一个班。其实这很简单,不用把它想得很复杂。大家聚在一起,然后慢慢就可以开始学习了。

  在这个组当中,你要把这个小组里的骨干成员带动好,要花比较多的时间,花比较大的功夫。这样,你请假也好,生病也好,出差也好,才能够稳定。好多小组都是因为讲师一个人做,最后讲师生病、请假,这个组就中断了。

  我们通过带一个小组,就能够发现自己的长处、自己的不足,同时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同样如此,也能够发现别人的一些问题。在没有带组时,佛法还是很遥远的。你要带组,你就知道领众不容易,你带五个、十个人都不容易,带更多的人就更不容易,难度就更大。但是难跟易都在于人的内心,内心你认为很难很难,它就会越来越难;内心你觉得这个不难,能够做到,并且能够做好,那它就不难。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信佛、信法、信僧,信三宝,就是这种信心。我们做事,带班带课也一样,首先要有这个信念,这很重要。因为在我们带班的整个过程中,它不是靠我们人力来完成的。它是靠法的力量,靠三宝的力量。那我们起什么作用呢?我们只是把这些人张罗来了,把这些人给请来了,多鼓励他们,讲一些好话,赞叹他们,这样大家就来了。

  学佛法归根究底就是安好心——先给自己安好心,然后给别人安好心。好的心就是智慧,戒定慧;坏的心都是贪嗔痴,就是烦恼。带课以前、带班以前,你先给自己安上好心,然后再给别人安上好心,大家都在上进,自然而然就会上去。

  那怎么来安这个好心?怎么来安心?学佛法就是学安心,就是要懂得用法!比如:他本身天天有烦恼,很消沉,很苦闷,你再天天给他讲无常,他就越来越苦闷。你要讲“要成佛,要广大承担”,你要讲“菩萨大慈大悲”,这样他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强。佛法常常讲有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个法类,八万四千种武器,八万四千种用心的方法。其实何止八万四千哪!比如我们大家要走进这个教室,从北京市区来需要先进景区,你要先走这个门然后再走那个门,要通过很多门,你才能进到教室。学佛法不是说你随便用一个法就对了,你用错的话会起反作用。必须是先这一个法类,然后再到那个法类,最后再到其他法类,这样你才能一路畅通。就是你必须先经过一个门,完了再经过什么门,然后才可以。你不能说我只有一个门,这样不对。你不能说我就用一个法类,那这个法类,最后会成为障道因缘,会障碍无量的善法,这样就非常麻烦。所以我们学《广论》要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你看,一个北京市有多少栋楼房,一个大楼里面有多少个门,再看看我们龙泉寺有多少个门,数一数非常多,有相当多的门。如果没这些门可以吗?肯定不行,没有门你就很不方便,你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很不方便。

  所以,佛法也是一样,这个法门,这个法,它要对治什么毛病。现在我有什么毛病,必须用什么法来对治,有时候你自己都不知道。对治完了以后你明天又会有什么毛病,那么你又需要用什么法来对治。医生看病,给你开七天药,让你吃完七天再来;看看有什么变化,他再给你开第二个疗程的药;回去再吃七天,再来看。同样得心脏病,得肺病,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的都不一样。你不能一种药一直吃,这肯定不行,最后都会有抗药性。学佛法学久了,好多人学出问题就是有抗药性,法不起作用!刚刚学的人一听观功念恩非常感动,以后就不感动了,这就是起了抗药性——这个“药”吃下去不管用,它不能启发。我们学佛法,常常讲要跟内心,要跟自己的心相结合。你只有跟自己的心相结合,法才会起作用。

  那么怎么跟我们的心结合呢?法都是佛讲的,祖师大德们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传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断给它稀释,给它做解释,让那个时代的人、这个时代的人,听得懂是什么意思。如果不解释,佛教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句话就可以了,但只讲三句你悟不出来!你悟出来,“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这三句话就可以了。戒定慧,三宝都可以,但还是不行。不行的话,就要不断去稀释,让我们有办法接受,让我们有办法领纳,那才能够起作用。因为这个法本身是佛说的,它里面就有佛、祖师大德、传承祖师的加持的力量在里面。只要我们的心跟它相应,那我们这个心就跟佛菩萨、祖师大德们相应。我们念经也好,念圣号也好,如果没有这种明了意识——就是我们心当中的意识非常分明,清清楚楚,分分明明,那么你念佛,你就会念得含糊其词,似念非念,效果就不大。你在家的时候,要跟父母讨一个什么东西,那你肯定会很认真,特别认真地念父母的名号,因为你有求。如果你平时没有求,就是讲一两句话让父母亲高兴,它那个效果是不同的。我们在社会上面也是一样,你请求你的上司,请你单位的老板给你帮忙,那你就会很注意,就是你有愿心了。我们居士在平时交往的过程当中,我也不求你,你也不求我,对对方很不在意,就不会用心。不用心的话人与人之间的心就得不到沟通,就会越来越封闭,就会越来越疏远。这样的话,座谈也好交流也好,就会起反作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增加问题。执道起迷,成了障道因缘。

  法肯定都是好的,就跟药一样,都是好的。但是好的不等于说我们可以乱吃,你得了一个病,到药店不管什么药拿来就吃,那肯定没效果。我们大部分人,在用法的过程中用错了法类。比如说,誓断一切恶,断恶就要用断恶的法,修善就要用修善的法,度众生就要用度众生的法。法法是不同的。像打仗一样,你是攻还是守,用的兵器肯定不一样。做什么事用什么工具。你要去劳动,你用什么工具?用锄头,用镰刀,用绳子,用斧头,用锤子!大乘法就三件事:断恶、修善、度众生。有些人认为自己不去害人,也不造什么恶业,就算修行。断恶不等于修善,比如说你有烦恼了,那你怎么克服,怎么对治,怎么破恶,怎么忏悔……对治问题不等于说你就能生善法,这两个是不同的。我们佛法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很多人把善跟恶混淆了,认为断恶就是修善。

  断恶肯定是一个善的行为,但是断恶不等于修善。断恶就好比还钱,修善就是赚钱,还钱跟赚钱是两个概念。在学佛法的过程中,我们的起心动念如果天天为善,那么恶法就起不来,恶法就能够被伏住,伏恶还不能断恶。一天到头你在想做善事,你的烦恼就起不来,你就会把烦恼伏住。如果一天到头你把时间用于要对治烦恼,生善就生不起来。所以从这个生善的过程当中来伏恶,伏恶完了以后最后才能够断恶。恶是烦恼,对治烦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伏灭,一种是断灭。断灭是什么意思?就是永远不会再生,伏灭就是暂时能够把它克服住,就是拿石头压草。但是你先要有办法伏断,最后才能灭断,灭断就是永远把它消灭了。所以对治烦恼,让它不起现行,这就是伏灭了。不起现行,就要让善法现起,恶法就现不起了。善法如果一直持续地现起,那内心的力量,这种等流的力量,滚动的力量就越来越强。人一直有善法,善的念头一直在心里涌动,恶的力量就越来越弱,越来越弱,以后它就没有了。

  这些善心、善念、善愿、善行,都跟人有关系,跟众生有关系,必须是在众生身上修来的。因为你跟人家讲了一句话,人家听了有受益,那他的生命就发生了改变,或者心就得到了快乐。所以我们在带班带组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修法,法只要用得上,我们得到快乐了,得到欢喜,这个法就有作用了。而不是说你一定要去得到一个非常高深的东西,那个你根本不适应,你用不了。一般的兵肯定不能去开坦克、飞机,不仅开不了,并且它还有很大的危险性。他只有学到相当高的量,才能去。我们通常的人,学些比较简单的法类就可以,就能够对治问题。就犹如你在家里,要看电视,要看电脑,要用电冰箱,要用微波炉,你懂得怎么开,怎么关以及出故障怎么排除。懂得怎么办就是懂得怎么来用法,至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一般人搞不懂,要请专家才行,坏了需要请专家来修。

  我们学佛法也是一样,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可以问法师和学得比较久的同行怎么办。他给你讲,你要相信,如果不相信的话,你不照着做的话,那肯定不能解决问题,你的故障就不能排除。因为无始劫以来,我们人的身心、人的生命,它里头有很多的业障,一直以来我们造的善业也好,造的恶业也好,都会成为一种障碍。善业它也会成为障碍,人天的善业,它也会成为一种障碍。善业它怎么是障碍呢?你善业多了,有福报,人有福报它就贪着,贪着于世间上面的种种,就不容易出离,不容易解脱。你恶业多了,身心粗重,烦恼重重,学法就不容易相应。所以你看我们受三皈也好,受五戒也好,受沙弥戒也好,受菩萨戒也好,受八关斋戒也好,无论受什么戒,它都有“往昔所造诸恶业”的忏法,这是很关键的问题。

  忏悔就是说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生命里,在我们的身心里要去掉这些障碍。因为你每天都会有业,每天不知不觉都会有业,更不要说无始劫以来。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开车,开车的前提是你必须要知道前面有没有路障。有路障你要即刻停车,把路障排除,否则车开不过去。路障不排除,就会翻车,这是肯定的。修行也是一样,修行的路上,当你起烦恼,问题出来的时候必须要排障!你不排,障碍就过不去,你再有什么理论都没用。所以佛教里面有这种忏悔的方法,忏悔就是排除我们心路历程当中的这些障碍。忏悔是一个好的法门,是修行的一个法门,就是无论你修什么法,前面它都要净障集资,要净除业障、净除罪障,然后你才有办法来集资粮。你认为自己什么障都没有,那就说明你没有发现到问题,没有看到就是你没有净除,没有排除干净,这样的话你就学不下去,学不久,学不好。

  在一个组当中,你把这五个人带动好了,然后每个人再发展五个人,就二十五个人。一年二十五个人;那么再过一年,二十五个人再乘以五,就一百多人;再过一年六百多人;再过一年就三千多人。这样的话,过五年一个人就成了三千多人。你自己先要有这样一个信心,它就发展起来了,很快!它是靠佛法的力量。你不要认为说我怎么来指挥大家,来管大家,那就不行,那就做不好。

  佛法对任何人都是有用的,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是什么身份的人、什么层次的人,他都是有需要的。因为它跟人的心有关系,能够给人带来欢喜,能够给人带来快乐,能够给人带来安稳。所以我们必须要从现实生活开始,现实生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现行,我们常常要对治现行。现行就是说此时此刻,当下因缘,你内心的状态,你是什么状态,你现在是一种什么病状,然后怎么办,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然后我们一点一点去用,像我们所提倡的一些法类,都是非常实用的,特别是依师依友,还有净罪集资、观功念恩、代人着想等等。你以为这些法很简单,其实你用了以后,其他的法才有办法使用。这个你用不好,你没有真正达到这种功夫,那么你看一切人都会去比较,都会有分别,甚至分别心会很强。

  我们学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呢?学佛法的目的就是要用佛法的这套思维模式,用佛法的这套名言体系来观察世间。佛法里面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略讲五蕴,专讲十二处,广讲十八界。世间上面无量无边的法、一切、整个地球宇宙,它用色受想行识可以概括,全部可以包括进去。打个比方,色蕴,会把我们人的身体,包括山河大地、草木丛林,一切都包括进去,都包括在色蕴里头。

  比如你想要买一部汽车,那你可能就要想:我要买什么车?中国产的,日本产的,美国产的,还是德国产的?或者说要买什么款式的、什么品牌的?里面什么样子等等,大家会讨论很久。再比如,我们这个班要买一部汽车,大家来讨论,可能每一个人都会认为应该买一部什么车好。但实际上最关键的问题是:买这部车干什么,买这个车要给谁坐,这车准备开到什么地方去。那你就要考虑你的身份,坐多少人,它的用途,去什么地方。愿意去城里,那就买适合去城里的;想去山区,你就要考虑买越野的。它跟这个路也是有关系的。我这个车的行驶路线、运输目的是什么,或者说主要目的地是什么地方,然后是什么人坐,什么人开,这都是比较关键的。目的地有了,我为什么去那里?你去那里是上班,还是去上学?然后你才能够考虑你有多少钱,你愿意花多少钱,合适不合适。

  我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学佛法,首先要搞清楚你的目的是什么。你没有目的,再好的车,你买它干什么?你买车到处乱开乱跑有什么意义?没有目的,你的运输、行驶是没有意义的。人也是一样,不知道你做事的目的是什么,那么你做的事是没有意义的,一天一天都是在轮回。你必须把目的搞得非常清楚,你才会有方向感,你有方向感才不会迷茫,才不会迷惑。你有方向感以后,目的非常清楚以后,你才不会走错路。我们很多人走不下去了,说明法有问题。你开车进城,一看有很多岔路,如果不知道目的,你肯定不知道往哪里拐,那你的车怎么开?没法开!修行也一样,大乘佛法、小乘佛法,乘就是运输,度就是运输!运输运到哪里去?肯定有目的,此岸彼岸。你这个车能够装多少人?关键就是你这个车的性能,发动机的力量大不大,人的信心、人的愿心、人的菩提心足不足。不足,你要带动,就带动不了。所以我们的信心、愿心,和汽车的发动机一样,性能必须好,然后自己的目的要非常清楚,然后有信心这么去做,就会越来越好。

  这个信心就意味着你不能有丝毫的怀疑,一怀疑你的信心就没有了。疑跟信刚好是相对的,你如果怀疑就意味着你没有真正信,没有深信,没有正信,没有相信。其实我们不认为自己是怀疑的,不怀疑不等于说你一天到头对佛法的信心就很具足,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处于妄念状态。妄念,有两个“wang”,一个忘记的忘,一个虚妄的妄。忘记的忘就是说你忘记了,当时想不起来了;妄念,就是你妄想纷飞。你真正有信心的时候,还是很片断的,所以你必须要不断不断去串习,让你时时刻刻都能够用佛法的名言来思维,来观察。你用佛法的名言来思维,你就很清楚我要买一个什么车,要干吗用,然后才考虑要买什么牌的,买多少价位的。你就不会执著于汽车本身,就是先要把使用目的和它的功能搞清楚。

  我们学佛法也一样,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佛法有哪些功能?它能够有哪些作用?然后我们有没有得到受用?我们没有得到这些受用,就是说我们用法,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还有不足,还有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去历练。我们认真学佛法,以至最后成佛,那么在这一生当中,你至少先种正因。但是从佛法的基本理论来讲,末法时代,世界的整个共业,佛法的共业环境是每况愈下。每况愈下,意味着你要用更大的心力,串习更大的佛法的力量,你的后生才会有保障,才会有可能,才会有希望。

  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运用佛法,绝对不会矛盾。你不能认为你学佛法的话就可以不怎么样,不可以不怎么样,那样都不行。你在学习、生活、工作的过程当中,都是可以用佛法,只要跟你接触的人,你都可以用佛法,你都可以度人。你不一定要执著非彼即此,那全是对立状态。对立状态就说明我们自己脑筋里面有很多的分别心,分别心太多了!分别心太多,就不行。例如说我们眼睛一睁开,耳朵一听,那么你每天接触的种种的世间上面的信息,你没有办法用佛法来观察。

  你如果真正能用佛法来观察,用佛法来观照,那么所有世间上面一切的东西,一切的事物,你都可以给它算到色受想行识里头。物质都在色蕴里头。受就是感受,痛苦的感受,快乐的感受,主要是这两种。当然也有这种欢喜的感受,忧伤、忧愁的感受,也都是人的感受。你自己有这方面很深的感受,你才有办法去体会别人的种种的感受。我们常常跟人家说话不对机的原因,就是因为你没有办法体会到别人的心里感受,所以你用不对路。想就是安立名言,取相。取相是什么意思?就是你拿了照相机照照片,取什么相关系很大,你乱照的话就浪费胶卷,不会浪费胶卷至少乱照的照片你不能用,你回去都要把它删掉。取景就很关键,取景就是你观察问题的角度。然后,这个照片你再想给它起一个标题,这里边就很有意境。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眼睛就像快门一样,一直在取相,你取的都是乱相,全部把它取到自己心里头去,就是你整个脑筋是模糊的,是乱的,这个就是想蕴。行蕴是什么意思呢?行蕴就是造作。造作,你这个照相机,这个摄像机,你要聚焦,焦已经弄错了,你一直按快门,按的再多里面错的也更多,这其实就是造作。

  识,就是了别、分别、判断,判断必须是明了的,明了必须是智慧现前,智慧现前才是判断。如果不是智慧现前,那就是虚妄分别。虚妄分别就是你内心当中的比较,它不是外在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所以我们学佛法就是要智慧地判断,要明了、分明,而不是用我们的角度来评论。就像一个建筑一样,你用你的角度来评论,另外一个人他用他的角度来评论。一幅字也好,一幅画也好,一个人也好,一件事也好,一千个人可以给你做出一千个的分别出来。那都是世间法,都不是佛法。那佛法,所有的这些,都要引到佛法的本身来,都要跟我们自己生命的转换有关系。因为你接收了这个世间上面的整个的名言体系以后,通过佛法来观察,然后你可以转化它,转化成我现在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中的哪个蕴有什么问题,现在是别人哪个蕴有什么问题。哪个蕴有问题,就从哪个蕴下手;别人的受蕴有问题,你就从受蕴下手;想蕴有问题,你就从想蕴下手;行蕴有问题,你就从行蕴下手。这都是有关联的。

  所有这些你要慢慢去学,在学的过程当中,慢慢慢慢就会有更多的体会。这样,才有办法契理契机。你刚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生搬硬套,生搬硬套的话肯定听的人也苦,讲的人也苦。别人一来你就给人家开门,给人家倒茶,给人家拿椅子,说“请坐”、“大家好好学”、“佛祖保佑你”(众笑)、“升大官,发大财”(众笑),他就高兴,然后慢慢学。你一下就讲成佛啊什么的,人家吓都吓跑了(众笑)。所以这个佛法里面有很多是方便法门,方便法门跟真实法门是不同的。方便法门它是引导大家入门,入门以后他就不能够跑了。所以佛陀要讲四悉檀:世界悉檀、各各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世界悉檀,是讲世间的话,你只有讲世间的话,他才会听。你看本焕法师,每个人来,他都给摸摸头说:发财发财发大财,升官升官升大官(众笑)。考虑到世间人他有这样的心理,让每个人都高兴,,然后再慢慢去引导。我说的这个意思就是说一开始你不要弄得非常地严肃,进来的人全都吓跑了,那不行。

  好!就讲这么多。

返回目录

----------------------------------------------------------------------------------------------------------------

更多学诚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