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加哲无著尊者:《修心七要》耳传略释讲义 第二节课(索达吉堪布 译释)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8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第二节课

(2005年7月7日晚上9时)

今天继续讲《〈修心七要〉耳传略释》。

此修心法主要从七个方面宣讲,首先是修心的前行,然后正式讲菩提心,接着是恶缘转为道用、归结终生之修持、修心圆满之标准、修心之誓言,以及修心之学处。

作为一名修行人,在修持的过程中,依靠什么条件才能成佛呢?依靠这七种窍诀就可以。在座每个人手上的这本小册子,可以说涵盖了释迦牟尼佛八万四千法门的所有精华教义。

昨天,先简单介绍了如何修持前行。所谓共同前行,一般分为四种: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这些基础我们必须打好,否则菩提心根本无法修成。

正行修持菩提心,主要分为胜义菩提心与世俗菩提心,其中,胜义菩提心又分前行、正行、后行三个阶段。修前行时,必须具备一些不共加行:坐势——毗卢七法、心要——专注于所缘、风要——观修二十一次风;在正行时,如果平时有大中观、大圆满的境界,就应当尽量安住。然而一般来说,胜义菩提心只有一地菩萨以上才能获得,凡夫只有相似地安住,而没有办法真正修持,因此,本论所讲的主要是世俗菩提心。

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讲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对每一个人来说,不但可以修,而且也能于现在的相续中生起。当然,如果你不修,想生起菩提心是很困难的,但如果修的话,那也不是一件什么难事。所以,昨天我再三祈请大家务必要修菩提心,否则,所作的善法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功德之源。

在大乘修行中,不具菩提心的境界或智慧没有多大意义。比方说,如果不具备菩提心,即使证悟了空性,断除了轮回,那也只是小乘阿罗汉而已,根本算不上是大乘修行人;或者,即便拥有各种神变,禅定功夫非常深厚,照样也是不值一提。以前有一位贡巴瓦格西,自诩禅定功夫极高,说他可以入定很长时间,即使有人在旁边敲锣打鼓,对他也没有丝毫影响。仲敦巴格西得知后,说道:“这并非什么了不起的境界,不具菩提心的禅定,充其量不过是转生无色界的因罢了。”

同样,修密法若不具菩提心,照样也无法成就。以前有位修行人,一生专修密集金刚,最终却获得了预流果。为什么修无上密法,却只得了个小乘初果呢?原因是他只有出离心,而没有菩提心。尽管他的起点很高,但由于发心太小,所以没有机会成就密法。如同一棵大树,假如没有树根,就不能生出枝叶花果,同样,修行人如果没有菩提心的树根,大乘功德的枝叶花果便无从生起。

那么,菩提心怎样才能于相续中生起呢?首先,应认认真真闻思大乘的有关论典,懂得菩提心的本义,以及它的本体、分类、于相续中生起的界限、生起后所获得的功德,一个一个必须搞清楚。理解后,就应该去认真修持。如果肯这样做,那么,菩提心自然会在相续中真实生起。当然,如果没有修的话,菩提心也不可能无缘无故掉进你的相续中。

无论是坐禅、念佛,还是修无上密法,如果没有以菩提心摄持,这种善法的功德并不会很大。比如,一个人以菩提心摄持,供养或布施一百元钱,他所获的功德,乃至菩提果之间都不会耗尽;而另一个人以自私自利的心,供养或布施一百万,获得的功德就不及前者,因为他没有饶益众生的发心,所作所为只是为了个人发财,或博取别人赞叹等等。另外,有些人不但没有菩提心,反以染污心去行一些善法,这样做不仅没有功德,而且会成为造罪之因。因此,表面上的善法,我们看不出功德大小,其大小唯以发心来衡量。

无论在家人或出家人,如果相续中具有菩提心,那他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倘若不具足菩提心,纵然他坐在高高的法座上,摄受成千上万的眷属,或者每天做一些不可思议的善法,从表面上看来功德很大,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不具菩提心的人,即便拥有很高的地位、名声,以及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也只不过跟世间大官员一样,对众生今生来世的利乐起不到什么作用。相反,具有菩提心的人,无论他到哪个城市、乡镇,或者谁的家里,都会给这个地方带来祥和与安乐,所有的人、非人、邪魔外道会对他毕恭毕敬,一切所作所为直接或间接都会成为饶益众生的因。还有一些外表看来平凡、内心却具足菩提心的人,暂时虽然没有被人们发现,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恭敬,但他确是真正的如意宝,众生凡与之接触,均会获得巨大利益。所以,菩提心在相续中生起,是不分种姓、不分男女、不分贫贱高贵的,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只要肯实际修持,相续中都可以生起这种菩提心。

我们应想尽一切办法,令自相续中生起菩提心,如果已经生起来了,还要具足令它永不失坏的坚定誓言。在修行中,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

在座的道友中有些是修行非常好的,也有一些是初学者,但不管你们修什么法,都应像阿底峡尊者所说的那样,最根本的就是先发菩提心。当然,菩提心也并不是口头上说说,而是应发自内心地对一切众生真正生起悲悯,并使这种心乃至菩提果之间永不舍弃,这种人方堪称为名副其实的大乘菩萨。

宗喀巴大师曾说:“人不是大乘,法是大乘又有什么用呢?”我们的佛法虽然是大圆满、大手印,但我们的根性太低劣了,整天想的都是我的解脱、我的平安、我的快乐、我的家庭、我的利益……,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私自利的念头,这样的话,则根本算不上是大乘修行人,密宗大圆满的行人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我们首先应观察相续具不具足菩提心,如果不具足,应想尽一切办法令它具足。当然,这并非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菩提心毕竟是有为法,依靠这种努力,最后它一定会在相续中生起,进而继续串习,使它稳固、增上。这样的菩提心,对自他的暂时和究竟,乃至生生世世,都有不可思议的利益。

今天,我给大家提示了一下菩提心的重要性,当然,有关菩提心方面,还有其他很多教言,鉴于时间的关系,我在这里就不多讲了。下面开始步入正文。

乙二、(修持世俗菩提心)分二:一、入定;二、出定。

丙一、(入定):

【杂修二取舍】

其他教言书中,在修菩提心之前,先要修七支供、上师瑜伽等加行,但这里直接讲的就是入定。

“杂修”也叫轮番修;“二取舍”是把自己的快乐幸福舍给其他众生,众生的痛苦由自己取受,取和舍这二者通过轮番的方式修持。

当然,这种自他交换的修法,说起来比较简单,真正做起来却有些困难。若能先修自他平等,然后再修自他相换,就会稍微容易一些。

【这是极其重要的(修法)。因为大阿阇黎寂天菩萨也说过:“若人欲速疾,救护自与他,当修自他换,胜妙秘密诀。”“若不以自乐,真实换他苦,非仅不成佛,生死亦无乐。”“故为止自害,及灭他痛苦,舍自尽施他,爱他如爱己。”】

这种自他交换的修法极为重要。寂天菩萨在《入行论·静虑品》中也讲:“如果有人想在很快时间内获得成就,救护自己和他人从轮回苦海中解脱,最为胜妙秘密的窍诀,就是修自他相换菩提心。”这是寂天菩萨赐予我们的殊胜窍诀,请大家一定要牢记于心。经常有人说:“上师,请您给我传一个窍诀吧!”其实,真正的窍诀就在这里,就是你把自己的快乐施给他人,他人的痛苦由自己代受。当然,无始以来,由于串习自我爱执的时间比较长,我们刚开始观修的时候,会有很多自私的分别念,行持起来会感到力不从心,但如果能经常这样观修,熟能生巧以后,也就并不困难了。

寂天菩萨继续教导我们:“如果不能以自身的安乐,去替换别人的痛苦,那么别说是成佛,即使获得人天的快乐,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制止我执造成的种种损害,为了灭除有情众生的种种痛苦,我应当将自己完全施舍给他人,爱护众生如同爱护自己一样。”这三颂主要体现了自他交换的重要性,广释可参阅《入行论·静虑品》。

下面,具体讲解自他交换的修法:

这里依照的是阿底峡尊者的教言:①知母:了知一切众生皆做过自己的母亲;②念恩:当她们做我母亲时,对我的恩德极大;③报恩:了知母亲的恩德后,应想尽一切办法报答恩德;④悲心:在报恩的过程中,愿这些老母有情远离痛苦;⑤慈心:愿她们获得暂时和究竟的一切安乐;⑥胜解信:使她们离苦得乐的任务,一定要由我来承担;⑦生起:如此认真观修后,菩提心便会在相续中生起。

这就是噶当派修菩提心的七大教言。

无论你修显宗,还是修密宗,菩提心的教言都必不可少,所以,我们有时间的时候,应该好好修持菩提心。这一点也没什么修不来的,关键是很多人都不去修,认为这个不重要,而想追求一种更高的境界。然而,更高的境界如果没有菩提心作基础,是根本无法生起来的。

《释量论》中有句话:“能立由大悲”,意思是说,释迦牟尼佛成佛的唯一理由就是大悲心,这是佛陀最突出的特点。可是有人却认为,具有神通、能看见远方的东西,才是非常了不起。针对这种人的观点,《释量论》又作了驳斥:“如果你认为能看见远方的东西就很了不起,那你应该依止吃尸体的秃鹫,因为它也可以看见几千由旬以外的东西。”所以,神通神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相续中真实具有自他相换的菩提心,要想具有这种菩提心,首先应修大悲心,没有大悲心的话,生起菩提心是很困难的。

那么,菩提心该如何修呢?下面将作具体的介绍。

【(具体修法如下:)

首先明观自己现世的母亲,并思维:自我住胎以来,正因为母亲无微不至的抚育,才使我能够值遇佛法并修持胜道,所以恩重如山;】

因为我们对今世的母亲比较熟悉,观修起来也比较容易,所以首先应以今世的母亲为对境。明观后,应这样思维:母亲对我的恩德非常大,她赐予我生命、身体、财产,以及世间学问等等。自我住胎时起,母亲就一直无微不至地抚育我,出生以后,好吃的东西、好用的东西都留给我,含辛茹苦地抚育我成人,如今才有了值遇佛法、修持胜道的机会。所以,母亲对我的恩德简直无以言表。

另一方面,仅知道今世的母亲是不够的,还应知道轮回中的所有众生皆曾做过自己的母亲,进而将这种观想慢慢扩及每一个众生,这就是知母的境界。

【不仅仅是今世,从轮回的无始以来,母亲一直以慈爱之眼观照着我,以慈悲之心关怀着我,使我能从各种危害中得到解救,并赐予我数不胜数的利乐,所以恩深似海。】

不仅她今世是我的母亲,从无始以来,还曾多次做过我的母亲。每一次,她都像今世一样,慈爱关心我,赐予我安乐。

这是第二点——忆念恩德。

【母亲就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了我的利益而奔忙,承受了轮回世间的种种痛苦……从而生起不可堪忍的大悲心。】

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看得出来,世间的父母真的很可怜,他们为了孩子去打工、为了孩子整天操心、为了孩子造作无数恶业……,以致沉溺在轮回当中,无法解脱。

【然后继续观想:如今,为了报答这些恩情,我也应当为母亲施利除害。】

前面我们讲了知母、念恩,此处是第三个问题——报恩。

修菩提心时,一定要发愿:“度化所有的老母有情离苦得乐!”但由于我们现在的心比较狭隘,以所有众生为对境,观修起来还很困难,故先应以今世的母亲为对境,了知这是我的母亲,她对我有很大恩德,我一定要报答她的恩德。如此一来,知母、念恩、报恩的境界就很容易出现了。

下面讲大悲心和大慈心。

【究竟什么事情会对她构成伤害呢?苦谛和集谛会对她构成伤害,苦谛是直接的伤害,而集谛又是间接的伤害。从而观想由自己来领受这两种伤害:即观想母亲相续中存在的所有苦谛集谛彻底产生于自己的心相续。并再如愿后,生起非同寻常的愉悦之情;】

母亲现在非常可怜,我应发大悲心拔济她。在整个世界上,对她最能构成危害的是什么呢?就是苦谛与集谛。苦谛能直接对她构成伤害,以致在轮回当中,使她因此而感受了无量痛苦;所谓的集谛,是指她相续中的贪心、嗔心等各种烦恼,以及由烦恼而引生的各种业,虽然从现在来讲,这些还不能对她们构成明显的伤害;但间接来讲,在未来的时候,她们一定会因此而感受很大的伤害。

这里的修法,还没有涉及其他众生,只是观想自己现在的母亲。应观想她相续中的苦谛、集谛于自己相续中生起,当母亲远离了一切痛苦后,自己心中情不自禁地生起喜悦之情。这就是大悲心的修法。

有些人认为:修大悲心很容易,我的相续中应该也有吧。但以噶当派的教言衡量,大悲心在相续中生起,并不是那么简单。噶当派中曾有这样一个比喻:自己的母亲双目失明、精神失常、年迈体衰、生活不能自理、无依无靠,且正处于非常危险的悬崖边,马上就有可能掉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吗?不,稍有良知的人肯定会什么事都不想,放下一切去救她。同样的道理,我们见到任何一个众生,都应像见到自己的老母亲快要坠入悬崖了一样,不顾一切想要救她,这种心情,一定要在自相续中真正生起,因为这些老母有情没有智慧的双目,没有善知识的引导,在危险的轮回悬崖边,随时都有可能掉下去,如果我不去救,那谁去救呢?倘若我们看见任何一个众生,都会想到这一点,这说明你的大悲心已经在相续中生起来了。

很多人认为:“我的大悲心肯定是有,因为当我看到别人杀牦牛或其他众生时,就会生起很强烈的悲心。”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不要说我们,就算非常野蛮的众生,也会于一些偶然的机会中,相续生起如闪电般刹那的悲心,但这并不是大乘所讲的大悲心。真正的大悲心是怎样的呢?应像以前的阿底峡尊者那样,尊者每当看到一个旁生时,他都会说:“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从而想尽办法饶益它们。当然,很多人对自己的亲朋好友会生起悲心,可是,见到跟自己不相干的人或仇人,即使他们特别痛苦,自己也是无所谓的,反而认为“这又不是我的亲人,跟我有什么关系”。那么,这种人的相续中有没有悲心呢?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我们不要轻易认为自己相续中已经有了大悲心,或者完全具足了菩提心,其实这是相当困难的,如果真的有了大悲心,那就有了成佛的种子。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讲:大悲心对于成就佛果来说,初、中、后都特别重要。首先,要有大悲心,才能引发菩提心的种子;中间行菩萨道时,要有大悲水的滋润,菩提种子才不会枯萎,且日日增长;最后成就佛果时,要由大悲心示现报化身,才能让众生获得真实受用。大悲心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然后思维:究竟什么事情会对母亲有利呢?安乐和善根会对其有利。从而观想将自己的所有安乐与善根不计私报、不讲条件地奉献给母亲,使母亲由此而获得安乐,具足修持正法的一切顺缘,并最终获证佛的果位。在观想如愿以后,当下生起喜不自胜的感受。】

此处讲的是大慈心,即自己将一切的安乐、善根,无条件地献给母亲,只求她获得暂时的人天安乐,以及究竟的圆满佛果。只要母亲能快乐,自己心甘情愿在轮回中饱受痛苦。

生起慈心的界限是怎样的呢?就像一位母亲只有一个儿子,为了他,母亲经常会想“他冷不冷?饿不饿?有没有生病?……”将爱都倾注在了儿子身上,除此以外,任何其他事情都不重要。同样,我们若能对一切众生,像母亲关怀独子一样无微不至,这就表明慈心已在相续中生起来了。

话虽如此简单,然无始以来,我们的心一直被自私自利所障蔽,现在突然要转变过来,除了高僧大德和善根成熟的人以外,对一般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看到关系好的人,偶尔会想一下“让他们快乐,让他们幸福”,但要在相续中生起大乘的慈无量心,并非如想象得那么容易。因此,大家一定要把这个教言牢记心间,反复串习。

【然后,又对父亲等(其他众生)进行同样的观修。】

当以母亲为对境观想纯熟后,我们进而对父亲作同样的观想,然后是自己的亲朋好友,这些都是我们喜爱的对境;

接着,以同样的方法,观想那些无利无害的对境,如地狱中的可怜众生、屠夫妓女等劣种姓者;

最后,观想怨敌、魔障等厌憎的对境,继续对他们修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

直至看到每一个众生,都觉得他和自己今生的母亲没有差别,这时,说明我们相续中的菩提心已经很不错了。

看看这些教言,对照一下自己的相续,不禁会令很多修行人汗颜。虽然我们自称是“密宗行人”、“大乘佛子”,但别说是密法,就连大乘最基本的自他交换、观一切众生为父母,也没有真正生起,这种自欺欺人的称呼,实在令人惭愧!

【最后对所有众生进行观修:包括一切众生都是这样,从无始以来,它们都曾做过我的父母,给过我无边无量的利益,所以恩德深重。然而,这些往昔的恩人却在蒙受着轮回世间难以罗列的种种痛苦的折磨。如果能让它们远离这些痛苦该多么好啊!并由此而生起猛厉的大悲心。】

这是七大教言中的“胜解信”,即轮回苦海中的无量众生,发愿要由我来度化。虽然现在的我也处于轮回之中,没有把握救度他们,但不管怎样,我已发下了这个坚定誓愿,从今以后,就一定会朝这个方向努力。堪布阿琼在《菩提心修法引导》中说,要想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具备四个条件:希求心、发愿(度化众生)、发誓(自己如何行持)、祈祷上师三宝的加持。

也许有人会想:“我哪有这么大的力量,利益这么多可怜众生?”其实,菩提心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只要拥有了菩提心,即使今生之中无法达成所愿,依靠菩提心的力量,我们下一世还可以继续,乃至生生世世都不退转。

既然我们已发了大乘菩提心,从今以后,就要将自己的事情抛之脑后,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利益有情。尽管如此,还应知道,对众生的帮助并非仅限于给一点吃的、一点穿的,或建一个学校、一所医院。虽然这也是菩萨的一种善行,但真正能利益众生的,并不是这些短暂的利益,而是令他们永脱轮回苦海,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以上发心,就是初步的菩提心。既然目标已经明确了,只要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我相信终有一天,大家一定能够达到目的地。

【然后观想将它们的一切痛苦融入自己,将自己的身体受用以及三世善根给予它们,从而使它们获得快乐、增上善根。并进一步意识到:如果这一切能够如愿,就是令人乐不可支的大好事。】

通过观想,解除众生的痛苦,给予他们安乐,这就是每个大乘修行人应该具备的发心。若能以此菩提心为前提,不管修任何法门,自己的修行必定会成功。

但如今大多数的修行人,相续中并没有菩提心的摄持,成天想的都是:“我的病怎么还不好”,“我能永远快乐该多好”,“生意如果顺利就太棒了”……,尤其是大城市的佛教徒,学佛百分之九十都出于自私自利的发心,如果这种自私自利以出离心来摄持还不错,倘若连出离心也没有,只是为了眼前短暂的利益,我们就应想办法纠正他们的发心,因为做任何善法,倘若没有以出离心来摄持,最多只不过是人天福报而已。

【为了自他交换的念头能够轻而易举地生起,(而于颂词云:)】

【彼二乘风息】

自他二者的苦乐相换,依靠我们的风息——呼气、吸气进行修持。

【当呼气的时候,观想伴随着呼出的气流,而将自己的所有安乐以及善根都施予他众;当吸气的时候,又观想将他众的一切痛苦产生于自己(的相续)。】

呼气时,观想自己的快乐、善根、健康、福报等变成白气,伴随着呼出的气流,融入众生的体内,令他们获得圆满的安乐;

吸气时,观想众生相续中所有的痛苦、烦恼、魔障、传染病、艾滋病、非典等等,变成黑气融入自己的身体,由我来代受这世间的一切不平安与痛苦。

修大乘菩萨道的行人,当看到别人罹患传染病时,根本不会想“我要离他远一点,千万不要被传染上”,而是想“让我来代受他的痛苦吧,只要能让他快乐,我情愿这种传染病伴随我一生”。由此可见,大乘的修法与世间人的思维截然不同。

以上讲的是入定境界,虽然只有两句颂词,但意义却非常深远。尽管我们听一两堂课,修一年两年,菩提心不会那么快就生起,但若依止大乘善知识,经常闻思大乘论典,数十年如一日地反复串习,当对“我”的执著日渐减少时,这种菩提心就会在相续中产生。那时,你看到众生受苦,必定会奋不顾身地帮助他、保护他;即使别人无端打你、骂你、诽谤你,你也会欣然接受、甘之如饴。

下面继续讲出定的境界。

丙二、(出定):

【三境毒善根】

“三境毒善根”表示三境、三毒、三善根。意思是说,依靠三种外境,可引发众生的贪嗔痴三毒,通过修自他交换,以令众生远离三毒,自然成就三种善根。

【既然依靠悦意、厌憎以及中庸的三种外境,就可以产生贪爱、嗔恨以及愚痴的三种心念,那么像我一样,依靠三种外境而产生(贪嗔痴)三毒的众生也必然是不胜枚举的。】

大家都知道,贪嗔痴三毒是依靠不同外境而产生的。比如,悦意的外境可以引生贪心,厌憎的外境可以引生嗔心,中庸的外境可以引生痴心。

当我们依靠外境生起贪嗔痴时,按小乘的观点,应该立即进行对治,想方设法把它断除,如生贪心时马上修不净观等等。但是,大乘却是将三毒烦恼转为菩提道用,如何转呢?

【从而进一步观想:将它们的所有三毒都集中于自己的相续,并祝愿它们能具备远离贪嗔痴(三毒)的三善。】

面对同样的烦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比如生贪心时,世间未学过宗派的人,会觉得无所谓,也许还想继续增加;小乘修行人极度害怕,想尽一切办法加以对治;真正的大乘行人,不但不会害怕,反而会非常高兴。

为什么呢?因为大乘行人可以将这种烦恼转为道用。《三戒论》中讲:小乘是断除烦恼,而菩萨乘则是转变烦恼。怎么转变呢?依靠大乘的方便摄持,将原来损害众生的烦恼,统统转变为菩提道的资粮。也就是说,当我们生起贪嗔时,立即修持自他交换,心中默默作念:“贪心、嗔心,既然你们已经生起来了,那就多多地产生吧,希望所有众生的贪嗔之心,全都能聚集到我的相续中,通过我生贪嗔,来代替所有的众生生贪嗔,愿他们永远摆脱三毒的迫害。”如此观修,贪嗔的本体就会转变成智慧,这样对大乘菩萨来说,三毒烦恼不仅不会令他堕入恶趣,反而成为了菩提之因。这就是大乘的殊胜所在!

【为促忆念彼诸威仪持颂】

为了督促自己念念不忘这种菩提心,我们应在一切威仪中,反复持颂:“但愿众生所有的痛苦由我代受,而我所有的快乐由众生享用。”龙树菩萨的《宝鬘论》中有类似的词句,格西朗日塘巴的《修心八颂》中也说:“亏损失败我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

为了提醒自己,我们应常常念诵这些词句,贬低自己、抬高众生。串习纯熟后,当我们无故遭受他人的轻贱、讥毁、谩骂时,不但不会大发雷霆,跟别人争得面红耳赤,反而会如饮春风、高兴万分。

【以猛厉的希求心诚挚地念诵:“但愿众生的一切罪业与痛苦成熟于自己的相续,自己的一切安乐与善根成熟于众生的相续!”】

无论行住坐卧,我们都应时刻观想:“愿众生的痛苦由我来代受,我的安乐幸福奉献给众生。”哪怕是出门逛街,心中也不离此正念。如此一来,相续中的我执就会逐渐减轻,以致最终荡然无存。

【为了使自己能够领受他众的痛苦,(而如颂词所云:)】

【取次从自起】

颂词的意思是,取受痛苦的次第应从自己做起。在下面无著菩萨的注释中,意思不是非常明确,以前贡智仁波切造过一个《讲义》,对颂词的字面意思就解释得非常清楚。

在修行方面,噶当派有许多殊胜的窍诀,令我们可以渐次改掉恶习。比如训练布施时,如果自己的悭吝心太重,不能心甘情愿地将东西施给别人,那么,我们可先将自己左手的东西送给右手,再把右手的东西送给左手,如此反复练习,直至自己的舍心生起。

同样,倘若一开始修行,就把他人的痛苦全部由自己代受,这种发心很难做到。但我们可以自己为起点,慢慢训练,比如发愿自己来世的痛苦由今生代受,晚年的痛苦由年轻时代受,明年的痛苦由今年代受,明天的痛苦让今天代受……,先以自己为对境,这样就比较容易放下执著了。然后渐渐扩至父母、兄弟、朋友,乃至怨敌。由此,依靠自己打破对自己的执著,菩提心的生起就易如反掌了。

【既然自己现在就可以领受将来才会成熟的痛苦,那么其他相续的痛苦也应该能够代受。】

既然我愿意代受未来的痛苦,那么,未来的我与其他众生都是一样的痛苦,二者并无多大差别,我又为何不能代他们受苦呢?通过这样的反复思维,逐渐将自己愿代众生受苦的心扩大,菩提心便很容易增上了。

以上是《〈修心七要〉耳传略释》的第二个窍诀。

甲三、(恶缘转为菩提道用):

【罪满情器时恶缘成觉道】

现在讲第三个窍诀——恶缘转为菩提道用。

如今的器情世界遍满了罪业,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我们更应该把所有的恶缘转为菩提道用。

【恶业的果报,就是导致器世界圆满的逐渐消退,以及有情世界逐步沦落为野蛮恶劣的众生等等。当痛苦层出不穷之际,也就是转(恶缘)为菩提道用的良机。】

由于众生所造的恶业越来越多,以致外器世界的福报逐渐消退,食物的营养无法与以往相比,自然灾害一年比一年严重。同样,有情世界也是如此,众生的烦恼日益深重,根性也越来越野蛮、越来越恶劣。

当内外痛苦层出不穷之际,作为修行人,我们不能在这些违缘面前屈服让步,让它们成为“伤害”菩提的因,而应依靠种种方便修法,令其转变为“成就”菩提的因。

如何转变呢?下面接着讲“将恶缘转为菩提道用”的具体修法。

此科判分二:一、将恶缘转为菩提道用的思维;二、将恶缘转为菩提道用的行为。

乙一、(将恶缘转为菩提道用的思维)分二:一、以世俗菩提心将恶缘转为菩提道用;二、以胜义菩提心将恶缘转为菩提道用。

丙一、(以世俗菩提心将恶缘转为菩提道用):

【一切痛苦的产生,都是缘于自己往昔不了知我执就是仇敌,而众生就是恩人的道理。所以,在此处为了宣说一切痛苦都是我执的过错,(而于颂词云:)】

实际上,一切痛苦的来源就是我执。然而,人们却不知道:“我”才是痛苦的罪魁祸首,是自己真正的仇人;而其他众生,正是帮助我们断除“我”的大恩人。

【报应皆归一】

颂词的意思是,一切的报应皆应归罪于我执。

在与别人争吵时,我们经常会说“你错了,我没错”,其实,说这种话的人,错的正是他自己。为什么呢?因为五蕴的假合本来不是我,而我却硬要把它执著为“我”。有了这个“我”,别人欺负我、诽谤我的时候,必定会感受种种痛苦。

有些人反驳:“他打了我,当然是他的错。如果他不打我,我怎么会痛呢?”话虽如此,但正是因为你有一个“我”,才有可能感受痛,假如没有这个“我”,那即使一千个敌人拿着各种武器来砍杀这个肉身,对你来说也不会有丝毫影响。因此,所有的痛苦,都是“我执”惹的祸!

【无论在自己身上出现的何等痛苦,都是因为自己将自己执为我而导致的,所以不能怪罪于他众。正如《入行论》所云:“世间诸灾害,怖畏及众苦,悉由我执生,此魔我何用?”】

世间一切的灾害、恐怖、畏惧,都是从我执而产生的,这个使我长陷轮回、无法解脱的大魔,留着它还有什么用呢?所以,世间最可怕的魔就是我执。

【从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将无我执为我,然后为了珍爱怜惜这个我,而不择手段地作出残害他众等等(的行为),从而积攒了罄竹难书的恶业,并由此而出现了轮回世间包括恶趣等等在内的痛苦。所以,在《入行论》中一针见血地说道:“汝虽欲自利,然经无数劫,遍历大劬劳,执我唯增苦。”】

为了追求自利,虽然经历了无量劫的努力,但也都是徒劳无益,因为只要有了我执,就必定会增加痛苦。

依此道理,噶当派制定了一个教言:做任何事情,如果有错,必定是“我”的错,一切过失由“我”领受,怎样也怪不到别人头上。即使“我”被无端冤枉了,也不要给“我”一个解释的机会,因为真正的修法根本用不上这些世间的胜负错对。

【由此可见,一切痛苦的源泉就是我执,我们应当将我执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返回目录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