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出三藏记集 源流
白话文:出三藏记集 源流
由于《出三藏记集》是一部综合性的经录,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因而其源流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以《出三藏记集》的源头而论,其「名录」部分直接导源于东晋释道安的《综理众经目录》,而加以增补扩充。僧佑在此书卷二前序中明确宣称,其《出三藏记集》是效法道安的「旧录」,接续道安的事业而编制的,他说:「敢以末学,响附前规,率其管见,接为『新录』」。
据唐代智升《开元释教录》卷十〈叙列古今诸家目录〉所列,僧佑以前的历代诸家经录有二十余种,但中国最早的佛教经录,到底起于何时何人,已不可详考。据僧佑和慧皎《高僧传》的记述,推崇《安录》为经录之始。僧佑说:「爰自安公,始述『名录』,铨品译才,标列岁月,妙典可征,实赖伊人。」(《出三藏记集》卷二前序)
又说:「大法运流,世移六代,撰注群录,独见安公。」(同上卷四前序)慧皎说:「自汉迄晋,经来稍多,而传经之人,名字弗记,后人追寻,莫测年代。安乃总集名目,表其时人,诠品新旧,撰为「经录」,众经有据,实由其功。」(《高僧传》卷五〈释道安传〉)唐代道宣在《众经目录》里评价《安录》说:「众经有据,自此而明,在后群录,资而增广。」
由此可见,《安录》在中国佛教经录史上,的确是一部奠基性的经录。
《安录》一卷,原本已佚,但其内容似为《佑录》全部采入。从《佑录》可大体看出《安录》的编撰方法,即把经录分为:一、本录(依译人年代编次,自汉安世高迄西晋末法立,凡著录十七家、二五七部、五O四卷);二、失译录(不知译人姓名者,凡一三四种);三、凉土异经录(五十九部、七十九卷);四、关中异经录(二十四部、二十四卷);五、古异经录(选译单篇者,九十二部、九十二卷);六、疑经录(疑为伪撰者,二十六部、三十卷);七、注经及杂经录(道安自注经及他人撰述者,十八种、二十七卷)。
《安录》为后世经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榜样。《安录》之后经录渐多,诸如东晋释道流、竺道祖相继完成的《众经录》、支敏度的《经论都录》、南齐时王宗的《众经目录》、释弘充的《释弘充录》,还有佚名的《众经别录》等。而僧佑的《出三藏记集》则是「遥继《安录》,近接《别录》,囊括一切经录而集大成者。」(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
其次,就《出三藏记集》的流变而言,有三方面:
一、「经录」之流
仅就宋以前的「经录」来看:
梁 宝唱 《梁众经目录》四卷(已佚)
北魏 李廓 《魏众经目录》十卷(佚)
北齐 法上 《齐众经目录》八卷(佚)
隋 彦琮 《隋众经目录》五卷
隋 法经等 《隋众经目录》六卷
隋 费长房 《历代三宝记》十五卷
隋 玄琬 《仁寿内典录》五卷(佚)
唐 静泰 《唐众经目录》十五卷
唐 道宣 《大唐内典录》十卷
唐 靖迈 《古今译经图记》四卷
唐 明佺 《武周众经目录》十五卷
唐 智升 《续大唐内典录》一卷
唐 智升 《续古今译经图记》一卷
唐 智升 《开元释教录》二十卷
唐 智升 《开元释教录略书》四卷
唐 圆照 《续开元释教录》二卷
唐 圆照 《贞元释教录》三十卷
唐 恒安 《续贞元释教录》一卷
以上诸家经录以不同的组织形式,集录整理了中土历代各地的佛教译述,各有特色,各具匠心,不能逐一细论。这里仅以法经等人撰的《隋众经目录》、费长房的《历代三宝记》、道宣的《大唐内典录》、智升的《开元释教录》四部影响较大的经录为例,略述其因变与特色。
隋始皇十四年法经等二十人奉敕编撰的《众经目录》又称《法经录》,是继《佑录》之后现存较早的经录。此书收录佛经译述二千二百五十七部、五千三百一十卷。此书分两部分,一为「别录」,一为「总录」。
「别录」有九录四十二分。初六录三十六分,即:大乘经录、大乘律录、大乘论录、小乘经录、小乘律录、小乘论录;每录下分为一译(只有一个译本者)、异译(有三个以上译本者)、失译(不知译人姓名者)、别生(抄出部分经文)、疑惑(来历不明可疑者)、伪妄(确定为伪书者)六个方面。后三录六分,集录三藏以外的中西撰述,即:佛灭度后抄集录、佛灭度后传记录、佛灭度后著述录;每录下分为西域贤圣和此方诸德两个方面。
「总录」为《法经录》总目。《法经录》中的一译、异译、失译、别生、疑惑、伪妄之分类,基本是取法于《佑录》,而按佛教的内容(大乘经律论、小乘经律论)来划分译籍,则是对《佑录》分类的发展和提高,为后世经录家所重视和依用;将三藏与三藏以外的撰述分开编列,也是对《佑录》的改进。
费长房的《历代三宝记》简称《三宝记》,又称《长房录》,因作于隋开皇十七年,又称《开皇三宝录》或《三宝录》。其总目序云:「今之所撰集、略准三书以为指南,显兹三宝。……其外傍采隐居历年、国志典坟、僧佑《集记》、诸史传等仅数十家,摘彼翠翎,成斯纪翮」,所载「华戎黑白道俗合有一百九十七人,都所出经律戒论传二千一百四十六部、六千二百三十五卷。」
此书分四部分:一为「帝年」,按帝王朝代年号,依次记录周秦、两汉、魏、晋、宋、齐、梁、周、隋历年的重要政事或佛教大事,或所出经卷,始于周庄王十年,迄于隋开皇十七年。是一种佛教大事编年体,此为本书一大特色。
二为「代录」,叙述各代译经概况,每卷前有叙论,次列经卷,经卷后附译人略传。盖是变《佑录》的〈名录〉与〈列传〉而为一体,以便检阅。
三为「入藏录」,集录隋代现存之经书,分为大乘经律论入藏目和小乘经律论入藏目。
四为「总目」,包括〈总目序〉、〈总目〉和历代〈经录目录〉。此书兼有经录与佛史两重性质,为研究中国佛教史提供不少资料,缺陷是考核不够精审。
《大唐内典录》简称《内典录》,录东汉至唐初十八个朝代,译者二百二十人,经典二千四百八十七部,八千四百七十六卷。其编撰体例有别于前代经录之处。
全书分为十录:一、历代众经译传所从录(与《三宝录》中的〈帝年〉、〈代录〉相仿);二、历代翻本单重人代存亡录;三、历代众经分乘入藏录;四、历代众经举要转读录(举出诸经中最善通行本);五、历代众经有目阙本录;六、历代道俗述作注解录;七、历代诸经支流陈化录;八、历代所出疑伪经论录;九、历代众经录目始终序;十、历代众经应感兴敬录。
此书的长处大约有三:其一,对于一经而有数译本者,皆注明「初出」、「第二出」等字样,使读者一望而知传译的先后;其二,举出最善通行本,以利读者选择;其三,将汉地历代道俗的撰述列为专录,是其他经录所未有的一个创制。
《开元释教录》简称《开元录》,载录后汉永平十年至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凡十九代、六百六十四年间的佛教译述,「传译缁素总一百七十六人,所出大小二乘三藏圣教,及贤圣集传并及失译,总二千二百七十八部,都合七千四十六卷。」(本书序)本书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集群经录」,以译人为主,记录汉——唐十九个朝代(汉、魏、吴、晋、东晋、苻秦、姚秦、西秦、前凉、北凉、宋、齐、梁、元魏、高齐、周、陈、隋、唐)所译经典目录及译者传记,最后附诸家目录。其中前凉一代的译述,为前此诸家经录所未载。每个朝代,先记时地、译者人数、译经部数、存亡部数,然后按人记其所出经及传略。
第二部分为「别分乘藏录」,以经为主,分七类:有译有本录、有译无本录、支派别行录、删略繁重录、补阙拾遗录、疑惑再详录、伪妄乱真录。最后还有大乘入藏录、小乘入藏录,收录大小乘经律论及贤圣集传,「总一千七十六部、成四百八十帙」(本书卷十九)。
在「有译有本录」下,分大乘经律论、小乘经律论。把大乘经典分为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槃五大部,大乘论书分为释经论、集义论两类:把小乘经分为《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四大部,小乘论分为有部根本身足论和有部及余支派论。《开元录》集前代诸家经录之大成而有创举,其一是对前代经录删其繁重、补其阙漏、订其讹误;其二是分类更趋于绵密和科学,其大乘经五大部、小乘经四大部之划分,成为后世《经录》的依规,宋以后的大藏经也都是依此分类编目的。
《开元录》的缺憾,主要是只注重翻译,而忽略本土著述,因而中土历史上很多著名高僧的撰述(如僧肇四论、道世的《法苑珠林》等)被删除。
二、「列传」之流
在《经录》书中列入高僧传记,是僧佑的首创,这种方法被《历代三宝记》、《开元释教录》等以不同的方式所采用。此外,僧佑列传的数据,被其弟子宝唱的《名僧传》以及慧晈的《高僧传》所采录。《名僧传》早佚,现依日本释宗性于一二三五年摘录的总目录和部分传记,可知其概略。《高僧传》将列传中三十二人的僧传全部采录,分别列入〈译经篇〉和〈义解篇〉中。
《高僧传》十四卷,收录「正传」二五七人,「附见」(正传中涉及到的僧人)二五九人,分别归入「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忘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十大类别中。这种分类形式一直影响于后世,被唐代道宣的《续高僧传》(又称《唐高僧传》)、宋代赞宁的《宋高僧传》等僧传所依用。
三、「经序」之流
在《经录》里收录「经序」是僧佑的独创。这一作法虽然未被后世佛教《经录》所因循,却被俗书所效法。近世著名史学家陈垣在其著《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中指出:「本书之特色,全在第三方式之「经序」,为其他经目所未有,可以考知各译经之经过及内容,与后来书录解题、书目提要等用处无异。……朱彝尊撰《经义考》,每经录其前序及后跋,即取法于此。《四库提要》释家类,谓其取法《开元释教录》,非也。……严可均辑《全南北朝文》,将此书七卷全数采取,散入南北朝文中,可谓探骊而得其珠矣。文廷式《补晋书艺文志》释家类,大抵采自此书。」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