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贤法师:佛宝论 78、鹫岭遗风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4日
明贤法师:佛宝论 78、鹫岭遗风
俯瞰说法台
说法台近景
仰观说法台
灵山石
释迦多宝佛并坐说法像
从旧王舍城出发,向东北走十四五里,就是灵鹫山(旧译耆阇崛山)了。灵鹫山是中国佛弟子心目中无比神往的地方,其知名度有时甚至超过了其他几处圣地。中国有多处地名与灵鹫山有关,如杭州灵隐寺外“飞来峰”,据说就是从灵鹫山上飞来的一块石头;又如无锡所造的灵山大佛,直引其名。鹫峰胜地,不仅是佛陀当年讲经说法的道场,后来几乎成为大乘佛法的代名词。想到这,迈向山顶的步伐更加充满力量。
灵鹫山的得名来源于佛陀。当年释尊来到这里时,魔王变为灵鹫,将释尊放在地上的袈裟劫去,但为佛力所迫,袈裟被灵鹫就地抛下,落在了层层迭迭如同法衣般的石山之上,变成了石头,故此地名为灵鹫山。山中长着茂密的瞻部树和红旃檀树等,过去劫有无数佛在此修行,故而鲜花遍野,河水潺潺,鸟兽相安。
灵鹫山上本无通道,释尊通常以法力上山说法。频毗婆罗王为了让自己和他人更方便地听闻到正法,便修葺了通往说法台的石路,人们把石路称为频婆娑罗路。玄奘法师记载此路“跨谷凌岩,编石为阶,广十余步,长五六里”。路中间有两座很有意思的塔,其一名为“下乘”,即使是国王到了这里也要下车步行上山;其二名为“退凡”,说明在此说法、闻法之殊胜,非凡夫可以了解。
一直以为灵鹫山的说法台应该是一处宽阔之地,没想到它的面积非常狭小。但说法台面对着的空旷山野却是石林交错,层峦叠翠,有高屋建瓴,势不可当之感。释尊在世时鹫峰四周曾遍布城池,从说法台望去,可见国王、大臣及民众们居住的房子;人们在城中抬眼一看,也能望到高高的山峰上佛在说法。于此处临虚长啸,便有空谷传音,绕梁三载之思,更有“妙高峰顶,不容商量”的心境。
灵鹫峰上有诸多山洞,应是修行者用功之地。须菩提尊者就曾在鹫峰的山洞中住过。那时释尊在忉利天宫为母说完法,正返回人间,还未到达僧团,知道的人都争先恐后出去迎接。此时须菩提尊者正在鹫山洞中缝衣,他知道释尊回到人间,就想放下衣服出去迎接。忽又想到佛的法身无处不在,何必出去奉迎?不识诸法的空性,见到佛陀化身又有何意义?于是他又坐下来继续缝衣服。
众弟子由于太久未见释尊,都想第一个前去迎接。鉴于比丘尼不能走在比丘之前,神通第一的莲华色比丘尼变现为比丘形象,抢先去迎接释尊。来到释尊面前,她恢复了原身,兴奋地说:“世尊!弟子莲华色首先前来迎接。”释尊微笑着说:“莲华色!你不是迎接我的第一个弟子,须菩提了知诸法性空,明悟佛陀法身无处不在的道理,这才是第一个真正迎接佛陀的弟子。”
沿着频婆娑罗王道往下,过灵山桥,回望鹫峰,雄姿一览无余,足以想象当年释尊说法,漫山遍野的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八部龙天、人、非人等恭听法音,同味甘露的景象。灵山法会的盛大场景只有到过这里方可领悟一二。
灵鹫山是佛陀转动大乘法轮最重要的弘法地,《悲华经》、《佛说无量寿经》、《妙法莲华经》等重要大乘经典都在此宣讲。而佛涅槃前在此“拈花微笑”,教外别传,付正法眼藏于迦叶尊者,更是中国禅宗所传正宗的源头,这也使灵鹫山带上了传奇的色彩。
北凉天竺三藏法师昙无忏所译的《悲华经》中,记载了释尊在灵鹫山转动楞严法轮前,广说自己在娑婆世界成佛前缘的盛大法会。
当时闻法的会众中,有一万菩萨因莲花尊佛前夜成就菩提而舍于听法,离开本座,朝向彼佛,共同礼敬。宝日光明菩萨向释尊请问彼佛因缘,释尊由此叙述了莲花尊佛以一切陀罗尼法门成就众生的无量功德。当释尊转述该法门时,世界六种震动,岠峨踊没,地平如掌。诸佛因其陀罗尼而久住于世,不入涅槃。弥勒菩萨亦由修习该陀罗尼而久住本愿,待时成佛。
这时,寂意菩萨询问释尊,以何因缘不取清净世界,不离五浊恶世。释尊回答他是以本愿而成就大悲的缘故。处秽恶世界,成菩提道。
于是,释尊宣说了前生为宝海梵志时在宝藏佛座前广发大愿,得佛授记的成佛因缘。当时,宝海梵志是无诤念转轮王的重臣,其子宝藏年少出家,修行成佛,其佛名号亦名宝藏。无诤念王三月供佛,顶戴肩荷,手足膝趺,皆持供灯,以佛神力,身无疲极。复有轮王千子,各各礼请三月供佛,如是供养,满二百五十岁。供养已毕,宝海梵志亦祈求七岁之中,四事供养。佛陀默许。一切供养于转轮王无异。在宝海梵志的祈请下,宝藏如来于梦境中为其示现未来成佛的缘起。梵志持梦询问如来,宝藏如来一一解答梦中徵兆,皆是宝海梵志未来成佛种种相貌。
宝海梵志已劝无数人在浊世中发菩提心,得宝藏如来开导,法喜充满,劝导无诤念转轮王发菩提心,思择国度,以成佛道。王乃抉择无量寿国清净佛土作为自己修趣的目标。宝海复劝轮王千子一一抉择所成佛国一切相貌。又劝诸子抉择佛国,于宝藏佛所一一得受记莂。
此时诸方如来及大菩萨,礼请宝海梵志自述所愿,抉择佛度。
梵志七年之中思辨修习,精心抉择。敬白宝藏如来所发五百本愿,皆为建树阎浮提浊世度化众生的佛国。宝藏如来称叹宝海梵志为分陀利华王,并请梵志自成所愿。
总其各愿,皆以对于娑婆受苦众生深重大悲而抉择诸大愿王,如闻我大悲名者,心生惊怪,叹未曾有。众恶之罪犹如大山,我悉摄取,令种善根。于饥饿众生,以血肉身,令其饱满。众生犯罪,以身代罪,为作救护。五逆众生,为无佛世界所弃捐者,悉令归于正道,安止功德。乃至愿彼佛度所弃有情,皆来生于五浊世间。其众生应作不作,作不应作,不行福事,不畏后世,以能为恶,故得称叹,起无善心作诸恶业。于诸善法起违背心,于不善法起专作心,于受恩中起不报心,于自眷属生嫉妒心。在如此浊恶的贤劫中寿百二十岁时,宝海梵志愿于彼时,降诞成佛,生轮王家,入胎降世,周行七步,便说正法,令诸大众,心住三乘。复于夜半出城,树下成道,苦行度世,破坏魔军。无佛世界,诸五逆人,随作其行,而为说法,皆生娑婆,而受人身。所有五逆,临命终人,悉来集聚,生我世界。寿终涅槃,舍利度人,若持一戒,不退三乘。于阿鼻地狱受苦众生,代受其苦,常处阿鼻……宝海梵志求佛授记,于贤劫中人寿百二十岁时,应化成佛。成佛之时,唯除如来,一切大众皆当涕泣。为诸众生,起是深悲,覆护一切,诸不善人。
宝海梵志,如是大愿,无量无边,娑婆国度,誓愿深重,于现在世,度化众生,最终成佛,即是释迦牟尼如来。
释尊本怀,感人至深。回想义净大师当年在灵鹫山上写下励志述怀的感人诗篇,字字句句,无不是追随释迦牟尼佛五百本愿所发出的伟大誓言:
观化祇山顶,流睇古王城。
万载池犹洁,千年苑尚清。
髣髴影坚路,摧残广胁盈。
七宝仙台亡旧迹,四彩天华绝雨声声。
声华日以远,自恨生何晚?
既伤火宅眩中门,还嗟宝渚迷长坂。
步陟平郊望,心游七海上。
扰扰三界溺邪津,浑浑万品亡真匠。
唯有能仁独圆悟,廓尘静浪开玄路。
创逢饥命弃身城,更为求人崩意树。
持囊毕契戒珠净,被甲要心忍衣固。
三祇不倦陵二车,一足忘劳超九数。
定潋江清沐久结,智剑霜凝斩新雾。
无边大劫无不修,六时愍生遵六度。
度有流,化功收。
金河示灭归长住,鹤林权唱演功周。
圣徒往,传余响。
龙宫秘典海中探,石室真言山处仰。
流教在兹辰,传芳代有人。
沙河雪岭迷朝径,巨海鸿崖乱夜津。
入万死,求一生。
投针偶穴非同喻,束马悬车岂等程。
不徇今生乐,无祈后代荣。
誓舍危躯追胜义,咸希毕契传灯情。
劳歌勿复陈,延眺且周巡。
东睇女峦留二迹,西驰鹿苑去三轮。
北睨舍城池尚在,南睎尊岭穴犹寸。
五峰秀,百池分。
粲粲鲜华明四曜,辉辉道树镜三春。
扬锡指山阿,携步上祇陀。
既睹如来迭衣石,复观天授迸余峨。
伫灵镇,凝思遍生河。
金华逸掌仪前奉,芳盖陵虚殿后过。
旋绕经行砌,目想如神契。
回斯少福润生津,共会龙华舍尘翳。
依因地中宝海梵志的本愿力,释尊选择了在五浊恶世成道,以三乘法度化不同根基的众生。成道之初,曾给无量大菩萨讲《华严经》,直抒本怀,阐述了不可思议的菩萨境界。考虑到凡夫根基,在成道后的十几年中,一直宣说由《阿含经》所摄的二乘之法,此为初转法轮。在维摩诘居士的配合下,逐步回小向大,用了近三十年时间开示了更为深奥的般若等大乘法义。待到把声闻、缘觉与菩萨三乘归于一乘的机缘成熟时,击大法鼓,吹大法螺,在灵鹫山法华法会上开演了《妙法莲华经》。
当时一万二千弟子,文殊师利、观自在等八万菩萨,诸天天子二万人、龙王、人、非人等都聚集灵鹫山说法台。释尊在台上结跏趺坐,入无量义三昧。天花如雨,大千世界六种震动。释尊眉间白毫放光,所有佛土、六道众生皆被照耀。
弥勒菩萨见此殊胜境界实为罕见,料想必有大因缘。文殊菩萨告诉弥勒及大众:“世尊今击大法鼓,吹大法锣,是要开演无上妙法。过去久远劫前,曾有日月灯明如来出世,为妙光菩萨演说《大乘妙法莲华经》。妙光菩萨听受后,六十小劫不起于座弘演此法。在他的弟子中有位求名贪图利养,却不大注重修持,所学之经多有忘失。但因求名恭敬供养无量诸佛,所以也种下深厚善根。往昔的妙光菩萨就是我,那位求名就是弥勒。今天因缘殊胜,世尊将演说的就是这部将来弘传世间的《妙法莲华经》。”
释尊告诉诸大众说三乘法的因缘:“诸佛所说第一稀有微妙大法,深广难测,难解难入,只有佛才能究尽诸法实相。”经过舍利弗三次殷勤劝请,释尊同意为四众弟子详细开示。这时,到会的四众弟子中有五千人由于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言得,未证言证,听到释尊要说微妙大法,都惊疑惶恐而去。
释尊开演法华宗旨道:“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故,出现于世。如来皆以一乘法度众生,无有余乘。五浊恶世,众生颠倒妄想,积聚诸不善根,诸佛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诸佛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释尊重宣种种修行功德后,以火宅、药草、化城、穷子等譬喻开演了一乘法要。并依次为弟子授记,预言他们将来皆当成佛。
此时地下涌出高五百由旬的七宝佛塔,宝塔中发出很大的赞叹声:“善哉!善哉!释迦如来以最平等的般若大智教化菩萨,十方诸佛都来护念,《法华经》是真实不虚的妙法。”释尊为众释疑:“宝塔之中有如来全身舍利,其前世就是东方宝净世界的多宝佛。多宝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曾发大愿,成佛之后,只要逢佛开演《妙法莲华经》处,自己与塔同时从地涌现,为作证明。自此十方世界凡有佛出世开演法华处,多宝佛与宝塔一定会从地涌出,赞叹此佛功德。”说完,释尊发出白毫相光照见东方无量国土分身化佛,诸佛皆往娑婆世界释迦如来道场,供养多宝如来的舍利宝塔。释尊三变秽土为净土,然后打开七宝塔门,只见多宝佛端坐塔中,分半座给释尊。大众见两位如来共坐塔中,欢喜赞叹。
此次说法,释尊还让大众认识了提婆达多的因缘。提婆达多曾是释尊的善知识,过去劫中,曾为国王的释尊向曾为阿私仙人的提婆达多求法。后来,他生生世世甘做佛陀修行的对境,令释尊缩短了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时间。虽然他曾多世为恶知识,释尊仍授记他将来在天道世界成就佛果,号天王如来,住世二十个中劫广说《妙法莲华经》,度化无量无边众生,得证无生法忍。释尊告诉大众:“未来世中,若有修五戒行十善之人,能对《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净心信敬,才是真正大根器修行人,常常能供养诸佛,亲近三宝,得闻无上妙法。”
会上文殊菩萨又告诉大众:“海中龙宫有位八岁的龙女,对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又能深入禅定了达诸法实相,故能成就菩提。”有人不信龙女能即身成佛。正在此时,龙女忽然现身法会,恭敬顶礼诸佛菩萨后,赞叹多宝如来。龙女手持无价宝珠供养释尊,并问舍利弗:“我供养世尊宝珠的举动是否很快?”回答说很快,龙女又说:“我成就佛果比此举动更快。”立见龙女刹那之间现男子身,圆满菩萨行门后即刻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上即身成佛,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无上妙法。
《妙法莲华经》是诸佛实相,难信难解。所以释尊成佛之后,以方便权巧方法,先说声闻乘,继而说缘觉乘、菩萨乘来引导众生,最后才用八年时间讲说一佛乘的妙理。《法华经》二十八品,涵盖了三藏十二部,是最上乘法。故曰:不入法华,不知佛恩之浩瀚。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曾说:“《妙法莲华经》是以因缘出世为宗,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普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众生心迷之时被法华所转,明悟实相之时就能转法华。被法华转是妙而不妙,转法华才是不妙而妙。”
古人有偈子说得好: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尔心头。
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在中国禅门子弟心中,灵山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它是法的象征,此法即释尊教外别传的心地法门。
释尊圆寂前不久,八万大比丘在灵鹫山听佛讲法,又有普贤、文殊八万菩萨与无量六道众生前来集会。付嘱正法眼藏的机缘已经成熟,释尊放无量光明普照法界。
此时大梵天王供养金色莲花,舍身成座,请佛说法。释尊坐此宝座,手拈莲花,默然无语。面对此景,人天大众皆止默然,唯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此时,佛陀开口告诉大众:“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总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义谛,今方付嘱摩诃迦叶。”
迦叶尊者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说道:“世尊,我于无量劫前在燃灯佛前发菩提心,现从佛修行得漏尽智,成就阿罗汉果。又闻说诸法实相,入菩萨道,不动先果,成大乘道,得近如来一切种智。如是妙智皆从凡夫久远心来,其久远心等诸佛心,是为法身,是名成佛。得见是心,非在言教理诲理解文字之中,但在以心示中,不假三昧,不期感果。因缘熟时,凡夫即见是故佛道,传于凡夫人中不绝。”
释尊道:“善哉!摩诃迦叶,我灭度后,今以正法眼藏付嘱于你。将来你要持传弘通后世,寻嗣心道,令不断绝。”
并对大梵王说:“一切众生都具足真如法性,但不修行便不能证得,法性亦不显现。诸佛应世就是要让人人都能证悟。今日拈花授记,付正法眼于摩诃迦叶,是诸佛应世密意付嘱的大事,以心传心的究竟法,非思量分别所能理解。一切经者,以此正法眼藏而为佛法正印,一切诸法,以此涅槃妙心而为实相印。从毗婆尸佛至我,从我至弥勒佛,从弥勒佛依次至最后楼至佛,中际之所以法脉不断,也是因为密付了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我不久即将入灭,你们都要依从摩诃迦叶入大乘门,修行佛道。”
释尊又嘱咐大梵王:“未来佛出世至涅槃的时候,你和摩诃迦叶要如今天一样向佛陀请问正法,利益后世众生。”释尊又将正法轮交付给大梵王护持。此此灵山法会,与会众生都获得了法眼净。
迦叶尊者在释尊涅槃后主持结集三藏,承担起佛法流传的责任。此后又过了些年,尊者化缘将近,传付正法印传给阿难尊者后,便来到南方鸡足山示现入灭。事实上,迦叶尊者并未涅槃,而是在鸡足山进入久远的禅定中,等待弥勒菩萨在娑婆世界成道,将释尊衣钵传给弥勒佛,延续正法,助其弘化。
教外别传的正法眼藏,阿难尊者又传给了商那和修尊者。此后代代相传,直至菩提达摩禅师。禅宗法脉在印度传承的诸祖师共有二十八位,被尊为“西天二十八祖”。
自菩提达摩禅师东来,以心传心的法门便在中国落地生根,直至六祖慧能大师后,一花开出五叶。禅门至今,继承了灵山传法不立文字、直指心性的特点,心心相印,灯灯相传,绵延不绝。汉传佛教从魏晋时期的六家七宗,到唐盛时期的八宗并弘,再到明清时期的禅净为主,期间经历了多次兴衰。各宗派或广弘,或式微,或隆兴,或湮灭,唯有禅宗一派总能在遭受劫难后最先复苏,可谓历久弥新,生机依旧。
由于阿难的请法,释尊还曾于鹫岭为大众开演净土法门。
释尊说:“过去久远劫前,自在王佛弘法期间,有一位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愉,随即舍国捐王,出家做了沙门,号法藏比丘。他来到自在王如来的面前顶礼说:‘世尊,我发无上正觉之心,愿佛广宣经法,我当修学和吸收一切佛国净土的清净庄严,速成正觉。’自在王佛为他敷演了十方佛刹,诸佛净土的庄严功德。
“法藏比丘默坐思维,摄取诸佛妙土清净之行,历时五劫,对无边佛土功德庄严之事皆明了通达。随后向自在王佛说出了《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简称《无量寿经》)的核心——四十八大愿。”
阿难问:“法藏菩萨修成无上菩提,是过去佛、现在佛还是未来佛?他的极乐净土在什么方位?”释尊道:“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亦非过去、现在、未来,只以他的大愿来度化众生。若问方位,相对来讲,是在西方,离阎浮提百千万那由他之遥,这就是我最近反复向你们讲解的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至今一直在不停地说法,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
众人听后,欢喜踊跃,发大愿说:“我日后成佛时,要像阿弥陀佛一样,度无量众生。请世尊证知。”弥勒菩萨起身合掌,恭敬问道:“世尊,阎浮提世界不退转菩萨当生极乐世界的,大约会有多少数目?”释尊道:“此土会有七十二亿菩萨当生极乐世界,至于善根薄,还未到‘不退转’阶地的众生,当生彼国者不计其数。弥勒,你的净土在兜率天内院,应当爱乐修习,今后也要成佛,做众生导师。今天我就把往生极乐的法门教付于你,你要令无数众生速疾安住于不退转位,直至成佛。弥勒,不久以后我还会详细讲解弥勒净土的功德。今天,你们无论已发愿、刚发愿或将要发愿的修行人,都要拥戴阿弥陀佛,令无量众生皆得正等正觉。”
法藏比丘所发的四十八大愿中,第十八愿是一心专念: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是弥陀本愿的心髓,往生净土的捷径,方便度化众生的法门。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