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九册 第一百八十六节课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0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释 第九解 第一百八十六节课

 

  发了无上菩提心之后,今天首先给有些可怜的众生念一些佛号、观音心咒、《极乐愿文》来加持和超度他们。

  今天下午,四川都江堰、汶川那一带爆发了严重地震,据说死了很多人。不仅仅是这一个灾难,最近世界各地还发生了种种战争、海啸、暴风雨等。当然从佛教的角度看,这些灾难应该是众生杀业太重所致,跟古人比起来,近年来杀生吃肉特别可怕,众生的共业可能是现世现报。

  但即便如此,这些众生来到人间也许没有听闻佛法,没有修持过真正的正法,大多数都是带着恶业离开的。所以今天的僧众和在座的三宝弟子,共同虔诚祈祷他们远离一切苦因和苦果。同时,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听到、见到某些地方出现严重灾难,大家应该一起超度或者念经加持。

  下面我们一起念诵:

  炯丹迪得因夏巴 札炯巴央达巴 作波桑吉滚波奥华德美巴拉香擦洛 巧多嘉森且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无量光如来)

  嗡玛呢巴美吽  嗡玛呢巴美吽……

  麦彭仁波切极乐愿文:

  珍巴奥华美巴功色所   导师无量光垂念

  嘉瓦且杰特杰杰因德   如您所发菩提心

  拉美向却巧德森杰得   我发无上胜觉心

  给沃匝瓦杰涅吉巴南   所造一切诸善根

  呢效得瓦坚杰央堪色    西方极乐刹土中

  嘉巧且杰中德吉内将   生于胜王汝之前

  拉钦嘉沃这杰秀巴根   一切广大佛子行

  永色作波拉德欧杰纳   为欲圆满而回向

  才德普玛塔德达波央   此生命终于净土

  得瓦坚德贼得杰瓦当   刹那化生极乐界

  珍巴奥华美吉隆丹内   导师弥陀授记已

  作门央瓦塔热辛巴效    圆熟净德愿究竟

  桑吉奥华美拉所瓦得   祈祷如来无量光

  达给拉美向却森杰内   我发无上菩提心

  给匝塔达得钦央巧德   一切善根皆回向

  杰协欧纳哲巴辛吉洛   成就往生祈加持

  好!继续讲《入行论·智慧品》。本品的大科判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第三个问题。

  壬三、故成立空性:

  前面依靠大量的教证和理证进行抉择,最后得出中观所诠释的胜义大空性,这个大空性的本体是什么样的呢?

  自性不成灭,有法性亦无。

  是故诸众生,毕竟不生灭。

  通过观察诸法的因、体、果三方面,不管有为法还是无为法,器情世界所摄的轮涅一切法,胜义中绝对不会产生,既然没有产生,安住和毁灭就不可能存在。如果一法自性实有,就会有自性的生住灭,但由于不存在自性的生住灭,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世俗中如梦幻泡影,故知诸法虚妄无实。因此,世间一切众生于三时中毕竟不生不灭。不仅众生不生不灭,一切万法莫不如是。

  《大乘宝云经》[17]中这方面的教理比较多,经云:“所谓诸法,本来寂静,不生不灭,性自涅槃。”不仅是有情众生,任何法在胜义中本来即是寂灭涅槃。我在课堂上经常提到的大乘经典,希望你们下来过后,有书的话,应该翻开来阅读;如果没有这本书,也可以从网上下载,依靠各种方便方法获得。现在世间人对珍贵的佛典、高僧大德的论著置之不理,基本上不看,而乱七八糟、没有意义的书,他们却爱不释手,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前面讲“有情若非有,于谁起悲愍”时,也曾引用过本颂说,尽管众生不生不灭,但在名言当中,因为存在分别妄念,故仍遭受无量痛苦,对其生悲心是合理的。《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诸法实相空性离戏,不可能有任何生灭,但众生由于妄执分别,其迷乱显现中还是有生有灭,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等还是会不断出现。我们不否认这种名言,但在真实义中绝对不可能有。

  关于空性的理论,有时间的话,希望各位多阅读一些《般若经》。我们藏地有这个传统,好多高僧大德和普通修行人,即生中一定要阅读《大藏经》;如果没时间,也要读一遍《广般若》;如果再没时间,至少也会读一遍《中般若》。书本放在佛台上、书阁里是很庄严,但佛法毕竟是内心的证悟,阅读还是很重要的。记得《大般若经》中说:“真实义中,无有一法,可生可灭。”这个道理要反反复复观察。当然,对利根者而言,即使不用太多勤作,也很容易领悟般若空性。

  汉传佛教中,唐顺宗对佛教贡献比较大。有一次他遇到如满禅师,就问:“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禅师答:“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佛没有来也没有去,法身跟虚空没有差别,始终处于无心大空性的状态中。这是站在胜义的角度,《现观庄严论》也是这样讲的。)皇上不明所以然,再问:“不对呀!佛降生于蓝毘尼花园,转法轮49年后,涅槃于双林树下,怎么说是不生不灭呢?”禅师进一步解释道:“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这跟前面的偈颂基本上相同,佛本来不存在,转法轮、示现涅槃只是在众生面前的迷乱显现,实际上就像《金刚经》所说,佛陀以法身来安立,法身不会有任何生灭。这样讲了之后,皇上有所感悟,从此之后对大乘佛法益加尊重。所以,利根者仅听闻一个偈颂,也能通达佛陀无生无灭,或者众生无生无灭,或者轮涅所摄的一切万法无生无灭。

  当然,中观空性的道理大家口头上都会说,但会说之后能不能明白、明白之后能不能修持,这就另当别论了。假如没有真正修持,仅仅是了解,也起不到非常大的作用。所以,修持无生无灭的教理,非常非常的重要。

  有关大乘经典中,诸法无生无灭的窍诀不胜枚举,可是很多人却置若罔闻,并没有认真阅读,即使在书上遇到过,也没有记住。这样一来,生活中的烦恼本来不生不灭,他们却容易当真,进而引生各种痛苦。其实,如果真正通达了空性,对无生无灭产生定解,就不会有这些痛苦了。

  现在个别法师解释无生无灭时说:“其实不生不灭还是有生灭,只是生灭太快了,见不到生灭的现象,所以称为不生不灭。”当然,你若站在世俗谛的角度,这样解释也可以,但若站在胜义谛的角度声称诸法有生灭,这在任何经典中也解释不过去。

  总之,通达了诸法无生灭,即是照见了如来的本来面目。《华严经》中云:“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这种无生无灭,光是文字上知道了还不行,一定要心里完全通达,如此烦恼才会顿然消失。有些人闻思的时间比较短,理解与证悟常混为一谈,包括学密宗的有些道友,认为自己开悟了,其实只是认识一点空性而已。常常有人问我:“我是不是第一地菩萨了?是不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应该是吧,我自己也不知道。”倘若你真的是一地菩萨,那就不会有忧愁、痛苦、伤心,我可没听说过一地菩萨还天天用卫生纸来擦眼泪——开玩笑,也许显现吧!

  辛三、成立之摄义:

  众生如梦幻,究时同芭蕉,

  涅槃不涅槃,其性悉无别。

  三界轮回的众生,被业和烦恼所束缚,在广大无边的苦海中不断漂泊。这些众生表面上看来实实在在,但实际上,他们的本体和外在的环境就像梦境一样虚幻。永嘉禅师在道歌中说过:“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世俗中六道轮回的众生明明存在,但从证悟的那一刻开始,大千世界全是空性。这种空性并不是单空,而是如梦幻般的现而无自性,通过龙猛菩萨、月称菩萨的胜义理论剖析,众生如同芭蕉树般无有实质。这个道理,《方广庄严经》中也讲得比较清楚,跟寂天论师的说法非常相似,经云:“三有众生如梦境,于此无生亦无死,众生命名皆不得,诸法如泡如芭蕉。”三界众生在名言中跟梦境没有差别,以胜义理来观察,它的本体不生不灭,它的生命、名称都了不可得,犹如水泡和芭蕉树般无实。

  佛教的智慧,如今很多科学家都叹为观止,他们发现量子力学以后,认为万法看不到时不存在,(与唯识宗有点类似,)为什么呢?他们说这是量子力学的难点,除此之外并没有合理解释。有些著名物理学家还说,人虽看不到它的存在,但上帝能看得到。这些简直是敷衍之辞。其实,佛教中芭蕉树的比喻,完全可以摧毁他们对有无的执著,《三摩地王经》云:“如于湿性芭蕉树,求精华者渐剖析,然内与外无实质,一切诸法如是观。”剖析芭蕉树里里外外不可得,可知心识也好、物质也好,没有一个具有实质。

  前段时间也讲过,若通达了中观空性义,唯物论与唯心论所争执的焦点均无法成立。到目前为止,人们没有任何理由安立精神创造万物,也没有任何理由安立物质创造万物。而按照佛教的观点,名言中物质与精神由因缘所生,胜义中二者都不存在,所以抉择名言的《对法论》中说万法存在,抉择胜义的《般若经》中又说万法不存在,原因就在于此。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会知道佛陀的金刚语千真万确,进而产生敬佩之情。

  在座很多道友可能都觉得,在天灾人祸、贪嗔痴烦恼层出不穷的今天,自己能值遇大乘善知识,听闻甘露般的大乘妙法,又有修持的机会,是不幸中的万幸。短暂的人生中,能在阿赖耶上种下般若空性的善根,这并不是一世两世的善根,而是往昔无量劫所积累的福报。假如不信佛教,没有听闻大乘空性而离开人间,即使你生前多么荣华富贵、声名显赫,从长远来看,这一点用也没有。

  既然众生如芭蕉,究竟观察时丝毫不存在,那涅槃与没有涅槃的本体就无有差别了。所谓的涅槃,即通过对治烦恼障和所知障,最后示现解脱;而被业和烦恼紧紧束缚着,不断在三界轮回中漂泊,叫做没有涅槃。在胜义中,世间的众生和出世间的圣者都不生不灭,龙猛菩萨在《中论》也说:“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涅槃之实际,即为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在究竟胜义中,我们可以大胆地说,佛陀与无间地狱众生本体无别,国家总统与判死刑的犯人本体亦无别,这一点大家可能无法接受,但本性上的确如此。

  我们通达离戏中观以后,对高低胜劣的包容心,会远远超过以前的狭隘主义。在过去,很多事情这样不行、那样不行,但证悟了离戏空性之后,万法全部是一味平等对待。在这方面,无上密法有更甚深、更细致的教言,尤其是《大幻化网》中,平等清净方面有许许多多窍诀,以后有机会的话,再给大家讲授。虽然我没有通达密法境界,但在大恩传承上师面前修行多年,花了不少时间和功夫,再加上凭自己的不共信心,理论上给大家讲一遍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当然,在听闻密法之前,首先应打好显宗中观的基础,了解人无我和法无我的空性理念。这次我很高兴给大家讲《智慧品》,尽管讲得不好,但中观理论大致都包括在《智慧品》中了。寂天菩萨通过自己的智慧,将《中论》、《四百论》、《入中论》、《十二门论》等中的理论和大致推理融为一体,如果我们完全通达了,今后看《般若经》也好,看其他中观论典也好,都是很方便的。

  我们学习中观理论,尽管字面上比较好懂,但实际上也不一定。昨前天我家来一个修行人,他前两天下去时,见两个尼众法师在谈论,他就在旁边偷听了一下。一个法师说:“去年我上中观班,觉得中观道理还不错,基本上都听得懂。但今年上了因明班,怎么这么难懂啊?”另一个法师笑着说:“假如你真通达了胜义的中观,名言的因明应该不会太难的!”那个修行人听了以后,觉得很有趣。确实,如果通达了抉择胜义空性的中观,名言的一些简单推理并没有什么不懂的。

  我们若能通达般若空性,那就掌握了佛教的全部精华。但值得注意的是,修空性不能舍弃世俗法,否则,对念佛、转坛城、绕佛塔、上供下施等世俗善法不屑一顾,以“什么都是无生无灭的”一概否认,这也是堕入一个边。诸法虽然是无生无灭,但没从迷梦中醒来之前,还是要想方设法遣除迷梦,按传承上师给我们留下的教言,将有相的福德资粮和无相的智慧资粮结合起来修行,这样才会成功。否则,听一些《般若经》之类的法,就不重视世俗中的弃恶向善,这种情况极其危险,大家应该值得注意!

  戊三(以智慧所得之事)分二:一、平息世间八法;二、于未证悟空性者生悲心。

  万法抉择为空性之后,不管是对法、对人、对任何事物,我们都不会有执著了。这种执著需要经过剖析,否则还是无法通达。

  其实,在修行过程中,对诸法要用智慧来剖析,对自己执著的东西,也要采取一些手段来消除。前段时间我有一些珠宝,是很多人供养的钻石、玛瑙、珊瑚等等。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让僧众念经的话,管家处理得比较简单,一块钻石,几块钱就卖掉了,我有点不忍心。后来想了一个办法——用铁锤把这些砸得细细的,变成粉末给佛像装藏。这个我觉得挺好,不然交给僧众念经的话,还有一个执著在跟着:“是不是卖得很便宜呀?这可是真正的钻石,据说要好几万块钱……”最后全部砸成粉末,无论它是钻石还是什么,一点也不会痛惜的。虽然刚开始锤的时候,我心里有点点疼,但完了就没有了。

  我们对任何一个法,不管是人还是事物,只要它的形体存在,就会对其产生执著。因此,以上的详细剖析很重要,真正领悟空性之后,对他人、对自己或者对名声得失,什么都不执著了。当然,没有观察过的人,外境不会转为道用,所以一定要按照中观的空性道理来观察。

  证悟空性有两个结果,一是平息世间八法,一是对众生心生悲愍。首先讲第一个:

  己一、平息世间八法:

  故于诸空法,何有得与失?

  谁人恭敬我?谁复轻蔑我?

  苦乐由何生?何足忧与喜?

  前面从因、果、体三方面抉择[18]后,人和法在胜义中不存在,若能对此有所感悟,一切执著均可遣除,这个境界就是平息世间八法。

  此处的世间八法,跟其他论典的提法有点不同。此处所谓的世间八法,即1)得:证悟了空性的人,得到地位、名声、财富不会欢喜,不像没有证悟空性的人,得一个笔记本、发一支钢笔,就高兴得晚上睡不着,或者得一个先进模范,就觉得获得了圆满正等觉果位……而证悟空性的人,了知一切如梦如幻,得奖只不过是在梦中得奖,也许显现上他笑一笑,实际上没有任何执著。

  2)失:凡夫人失去亲人、地位、钱财就悲痛万分,由于没有证悟空性,不要说大的钱财,仅仅是钱包里丢了20元钱,也会伤心半天。而证悟空性的人,即使整个身体毁坏了,也不会为此而忧愁。很多高僧大德离开人间时,有漏的身体显现上生病、流脓,他也不会执著的,因为他知道身体如梦如幻,失去了也无所谓。

  3)恭敬:成千上万个人对你磕头恭敬供养,你不会有任何执著。反之,若没有证达空性,几个人对你赞叹一下,你就开始飘飘然了。

  4)轻蔑:众人百般侮辱你、谩骂你,你也不会有什么反应。世间人可不是这样,别人说你“坏东西”、“老东西”,或者说“你该死”,上去就给他两个耳光。其实这也不是难听的话,我们众生一个一个都该死,这没有什么的。但有些人听了之后,马上怒火中烧、火冒三丈,这说明没有证悟空性。一旦你证悟了空性,这些语言就像刮风一样,对自己无丝毫损害。

  5)痛苦、6)快乐:身体和心的快乐,凡夫人获得时控制不住,失去时又极其痛苦。7)忧、8)喜:各方面因缘具足时带来的欢喜心,饱受挫折打击时产生的忧愁心,都是没有证悟空性所致。假如证悟了空性,这些绝对不会出现。不但外境不会出现,内心中也不会出现。不过个别人反应特别迟钝,对亲怨得失等什么感觉都没有,这并不是证悟的标志,可能是愚笨等原因造成的。

  总而言之,空性的力量不可思议,不要说世间八法不能动摇,甚至大自然的危害也对其无损。当年月称论师在那烂陀寺附近的森林中修行,一天森林突然着火,火势很猛,似要吞没整个森林。见此情景,对月称有信心的人冲去救护,无信心的人跑去看热闹。到了森林中,一帝释天女现出半身,对他们说:“月称论师已超离了四大的损害,火不能烧、水不能溺,你们不必担心!”但他们不听,径直前往欲看个究竟。当他们来到跟前时,见四周林木全被猛火烧光,唯独月称论师坐处完好无损。月称论师对大家说:“龙猛菩萨以无生的智慧火烧尽了执著之薪,月护论师亦复如是,而我月称也用无生的般若智火焚毁了一切执著的密林,证得了无生无灭、无来无去、如虚空般的大空性,安住于如是本体当中,地水火风等自然灾害无法侵害。”众人听后,对般若空性生起了异乎寻常的大信心,发愿随学无生的般若法要。

  所以,若证得了这样的空性,可以遣除任何自然损害,也可以平息世间八法。龙猛菩萨说:“知世法者得与失,乐忧美言与恶语,赞毁世间此八法,非我意境当平息。”在《亲友书》中,龙猛菩萨以呼唤的口吻对乐行王说:通晓世间道理的大王啊,得与失、快乐与忧愁、美言与恶语、赞叹与诋毁,这些叫做世间八法,人们愿意接受正面的四种,而不愿接受反面的四种,但这不是修行人的行境,我们一定要通过般若法门来平息。

  当然,光是口头上说平息世间八法,人人都会说,可若没有通达般若空性,装模作样地说大话,这没有任何意义。我以前也讲过苏东坡的公案,当年他在江北瓜洲任职时,与江南金山寺只隔一条江,他经常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谈禅说道。有一天,他觉得自己境界大有进步,立即提笔赋诗一首,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表面是赞叹佛菩萨,实则为自喻,说自己不为八风所动。写完之后,他很是得意,满心欢喜地派书童送往佛印禅师处求印证。禅师看后,批了两个字,就叫书童带了回来。

  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的境界,急忙打开批示,只见上面只有“放屁”二字。他气坏了,当即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没想到,禅师早就在江边等他了(也有说在寺院门口)。

  苏东坡气势汹汹,一见禅师就劈头盖脸地质问:“我一直拿你当好朋友。我的修行境界,你不认可也就罢了,怎么可以骂人呢?”禅师若无其事地说:“怎么骂你呀?”他就把这两个字拿给禅师看。禅师见后,哈哈大笑,说道:“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东坡也算是利根者,当下醒悟,非常惭愧。

  其实,世人很容易被世间八风吹动,八风吹不动的境界非常高。原来有一个人写我的介绍,里面说我八风吹不动。我特别不高兴,特别不好意思,八风吹不动的修行境界,一般凡夫人是达不到的,后来把这个人狠狠批评一顿。所以,说八风吹不动的大话确实要注意,如果有人说自己证悟了空性,你想观察他的话,可以狠狠骂他一顿、说他的过失,看他能不能忍得住。若一点反应都没有,也许是有一些境界,以前藏地的很多高僧,这方面的公案也比较多。

  在汉地论典中,世间八法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本颂与此略有不同,但意思完全是相同的。只有证悟了空性,才能得到八法吹不动的境界。退一步说,就算没有证悟空性,但若了知世间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也可以断除很大的执著。《菜根谭》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可以说是古人的真实写照。当然,古人只不过看得破而已,真正的证悟空性、断除执著,并不如佛教究竟。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说:“观察空性如虚空,喜忧得失善恶无。”只有观察一切万法是空性的,跟虚空没有任何差别,才会彻底消除对喜忧、得失、善恶的执著。这样的境界什么时候获得,什么时候就能平息世间八法。

  很多人喜欢说一切得失都不存在,但实际上,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得”而奔波、害怕“失”而操劳。不说大的事情,仅仅是发生一个地震,也担心自己的房子会不会倒塌、生命会不会受到威胁,有各种各样的得失和犹豫。那遣除它的究竟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证达空性。只有证达了空性,一切虚幻才会全部消失。当然在此过程中,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华智仁波切也说过,通过努力,修行的境界才会现前。这是一种必然规律,往昔成千上万的高僧大德皆依此途径证得了无上圆满的果位,所以大家务必要努力!

返回目录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