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白话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现代文)序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4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白话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现代文)序

  近年来,弘法寺陆续出版了一套《弘法》文库,与广大信士结缘。一些居士来信要求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译成现代文)。有的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多年,退休以后,常阅《金刚经》,对其理解尚存困难;有的近年来发心宣扬佛教文化,欲写文章阐明善恶因果报应道理,匡正世道人心,但对“般若”不甚了解,一涉佛经就困惑;有的提出一些问题,祈盼获得解答。笔者出家多年,蒙恩师教诲,对此尚在信解之中,现不揣浅陋,略述于后,权作为序。

  《金刚经》义理解深奥,确非平情思维所能理解,只有在深入受持读诵时,让自己的心性进入静定的状态下去观照,才能有所领悟。而《金刚经》中独特的表达方式,完成为导入理解经义而巧设,它的经义是一种高度完美的艺术圆融。如经中反复使用“所谓……,即非……,是名…….”的三段论式,是引导持诵者进入禅态,去观心治心的一种极妙方法。如果我们能够善于运用这种“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逆反思维方式,去调理身心,就能够容易扫除妄念,消除主客二元对立,逐步把身心融为一体,让自己的心性进入一种清净灵明的境界,对经义就会有所体会,然后逐步去证悟宇宙人生真谛。释尊说过,大地众生皆有佛性,我们都能成佛,只因妄念蒙蔽了自性。如果我们能善于运用佛法去观心治心,去除污染执著贪欲,就能转迷成悟,转识成智,其中诵持《金刚经》就是一种殊胜方式。通过受持读诵,先“降伏其心” ,然后再让自己进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最高精神境界,众生就成为佛了!是呀,千余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感应,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真可谓因缘殊胜。印顺法师慈悲,把《金刚经》译成现代文并加注,也是有殊胜因缘的!

  佛教中所言“般若”乃诸佛之母,十方三世诸佛皆以般若而成佛。如《金刚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故知般若法门是修学佛法的最上乘之法。对《金刚经》颇具研究的学僧、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分析,释迦世尊住世说法四十九年,演说了大小乘一切教法。而般若一法连说了二十二年之久,可见般若大法,在整个佛法中的地位至为重要。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核心。释尊宣说此经时,大约在我国西周时代,周穆王九年间。据对《金刚经》深有研究的江味农老居士考证,全经计5837个字,概括整个般若经典的要义。有人评论,般若经典是整个佛法的灵魂,而《金刚经》则是全部般若法门的精要。全经是以对话式的章法,一问一答,形成全部经文。说法者为释迦世尊,当机者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二人对问对答,无第三者参加。释尊说法,方便权巧,须菩提会意,颖悟异常。全经语言生动,饶有趣味,引人从迷至觉,叹为希有!

  整部《金刚经》揭示了三个问题:即一、如何发菩提心?二、如何安住真心?三、如何降伏妄心?归纳起来说,就是以实相为“体”。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以无住生心为“宗”。所谓“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断疑生信为“用”。所谓“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就是舍去一切执着,屏除—切妄念。对佛语深信不疑。总之,全经义理,旨在显示诸法妙义,遣除一切事相,令众生无念、无住、无相。明白地说,就是要我人破除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对六尘外境勿贪著迷恋,若能至心信受,常诵此经,如理实践,日久当能体悟般若妙理,本具智慧,自然洞开。

  《金刚经》的汉文译本,自姚秦罗什三藏始,到中唐义净三藏止,三四百年间,有六种不同的译本,各有特点,但以鸠摩罗什三藏的译本最为流行。其特点是:语言洗炼生动,读诵顺口流畅,文句通俗雅洁,哲理辩证深邃。这些特点是其它同经异本难以媲美的。千百年来,汉地的知识阶层与广大佛教信众,对罗什三藏的《金刚经》译本所以称道,乐诵不疲的原因,想别就在于此。

  据有关书籍记载,毛泽东主席生前尝谓:《金刚经》与《六祖坛经》二书,虽系唯心论哲学,但其中有微妙的辩证逻辑道理,不可不读。学佛之人,如果将《金刚经》作为恒课,每日持诵—卷,细思其理,寒暑不辍,日久必有受用。有关这些道理,《金刚经》中已经阐明,在此我就不再重述了。

  人人都有佛性,均具慧根,只是因不明而迷,若能将《金刚经》奉持不懈,当能体悟般若妙义。为帮助初发心者学习《金刚经》,遂把经文分节译成现代文,力求对同仁有所裨益。

  愿大家菩提心不退,智慧增长!

  印顺

返回目录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