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 第四章 止恶行善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4日
来源:   作者:衍慈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  第四章 止恶行善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上章赞叹头陀苦行的殊胜,这第四章主要是劝人止恶行善。“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世人之行为,可善亦可恶,虽举十事,亦能引申到做任何事,利益众生的是善事,反之便成为恶行。众生者,曾经历无量生死,轮回不息;又是集众缘所生,从五蕴(色、受、想、行、识)之众缘和合而成。于娑婆世界,要成佛作祖或自甘堕落,关键在于我们身口意三业,它可为善又可作恶,一念之差,便在六道循环,其实它的本性空寂,善与恶,尽在人为!我们可以把此十种事做成十善事。

  “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十事包括身口意三业,身业即身之所作;口业即口之所语;意业即意之所思。“身三者,杀、盗、淫”,何谓杀?是对有生命的动物,断其性命。分有三品,杀人为上品,大罪也,杀畜生为中品,杀虫蚁等为下品。杀又分自杀、教他杀与见杀随喜三类。作为高等动物之人类,看见一切动物,应起怜悯心,要爱护它,给它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念佛回向。

  盗说的是物各有主,未得物主同意,不管东西多少,即使取去一针一线,所谓不与取者,是为盗也。五戒之中,有人认为盗戒比较容易持,实际上,盗戒既细且广,归纳起来,约有八种:一、公开劫取,二、暗中窃取,三、花言骗取,四、以势强取,五、诉讼巧取,六、威吓胁取,七、借物不还,八、应税不纳。大家要牢记,不要认为是小恶而为之,小小积累起来,就会变成多多,对不义或不净之财物,更不能擅自拿走。

  淫是于男女之间行不净行。出家人要断淫,没有男女性关系。在家受持的是不邪淫,遵从一夫一妻制,禁非配偶间行淫,但也要有节制,为了脱生死,超越三界,一定要断淫。欲界有爱,有淫,所以有六道轮回,怎样能脱离生死?也就是说,先要断其根,若淫念不除,禅定修得最好,虽有大智慧,都是魔业,无怪乎《楞严经》说:淫是生死的根本。

  “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口有四恶,两舌而言,是喜欢讲两边话,挑拨离间,使两方都得不到安乐,严重的话,更可以一言丧邦;恶口,是粗犷咒骂,说伤害对方的坏话;妄言即是谎言,有不老实之小妄语,又有未证谓证之大妄语,能破坏僧众之和合;绮语包括一切无意义的轻浮语。有些人顺口开河,讲话很随便,无惭无愧,还为自己的口业去辩护,要想一想,你的一句话,会带给人多少烦恼与伤害。保持口业清净,话到口边要停一停,尽可能守口如瓶,隐人之恶,扬人之善,没有利益的事就不要讲了。

  “意三者,嫉、恚、痴。”嫉是妒嫉,他人胜于我,便怀有冷漠、排斥等心;恚就是瞋恚,怨恨之意,对我不利者,即憎恨愤怒;痴是愚痴,由于不明事理,不分真假,不知利害,生起种种邪见。

  “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若不跟随佛陀教导,如法地去做,上述十事,是十恶行,令众生不断做业,在生之时,招惹烦恼,障碍自己之修养及道德行持,死后招来轮回六道之苦果。“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就是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意不贪、不瞋、不痴。这样转恶行善,犹如反掌,必须好好去实践。诸位同学,要有个认识,十善业是我们学佛的地基,万丈高楼,从地基而建,假使没有五戒十善的基础,人格达不到,想要成佛,根本不可能,都是纸上谈兵。太虚大师说:“仰止于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所以学佛之前导,就是先行十善。

  叮咛语:

  这里点出的十恶行,是不顺圣道,其实这十恶行,也不利社稷,不利个人人格修养,必须去除。试问一个没有品德修养的人,会受人欢迎爱戴吗?而一个不受人欢迎的人,他个人的前途和人际关系,又会好吗?所以去十恶,实是自利利他的修持;行十善,于现在世,即得安乐无忧。

返回目录

-----------------------------------------------------------------------------------------------------------------

更多衍慈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