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庄春江:阿含经故事选第二篇 法 49.一举突破的观空法──大空经的观法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8日
来源:   作者:庄春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庄春江:阿含经故事选第二篇 法 49.一举突破的观空法──大空经的观法

  有一次,佛陀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树园中。

  这天早晨,佛陀入城乞食后,顺道去加罗差摩精舍。当时,尊者阿难正与许多比丘在精舍内缝补衣服,看到佛陀到来,连忙出来迎接,并且禀告佛陀,他们正在此缝补衣服。

  佛陀告诉阿难说:

  「阿难!不要好于群聚之乐。好于群聚之乐的比丘,真的不可能体尝到离欲之乐、静默之乐、寂静之乐,以及正觉之乐,也不能达到令人喜爱的暂时心解脱,或无时无刻安住的不动摇心解脱。只有远离人群愦闹的独处比丘,才有可能。为什么呢?因为我不见有任何令人贪着喜乐的东西,在它起了变化后,不让人生起忧悲恼苦的。所以,我成就离贪着外物的境界证得解脱,这就是超越一切色想;不作意一切相的外空。

  阿难!当我安住于离贪着外物的境界后,心生欢悦而生起清清楚楚的觉察力,再以此清晰、专注的觉察力,生起喜、乐而进入禅定。阿难!如果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来见我,我就教导他们要远离群聚,远离欲贪,而乐于无欲,并且劝勉他们修习禅定。

  阿难!如果有愿意多修学空观的比丘,他应当使内心稳定、安静、专注而入于禅定。当内心安住于禅定之后,再以此禅定力作内空观。如果有人想要作内空观,但又不先进入禅定,那只是白费力气而已。

  阿难!如何使内心稳定、安静、专注而入于禅定呢?比丘应当离欲、离恶不善法,得喜、乐而进入初禅,或再更进一步进入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当进入禅定后,就以此禅定为基础修内空观。

  在进行内空观中,如果内心动摇,不能成就内空观,或者不能保持稳定自信而笃定时,应当要全然清楚地觉察这样的情况,并转而作外空观。

  如果在转修外空观中,内心还是动摇,不能成就外空观,或者不能保持稳定自信而笃定时,应当要全然清楚地觉察这样的情况,并转而作内外空观。

  如果在进行内外空观中,内心还是动摇,不能成就内外空观,或者不能保持稳定自信而笃定时,应当要全然清楚地觉察这样的情况,并转而修宁静的不动观。

  如果在转修宁静不动观中,内心还是动摇,不能成就宁静不动观,或者不能保持稳定自信而笃定时,应当要全然清楚地觉察这样的情况,并回去重修最初作内空观前的基础禅定,重新稳固定力。

  重新稳固定力后,继续作空观,直到全然清楚觉知自己已经稳固地成就内空、外空、内外空、宁静不动为止。

  当比丘内心安住于这样的空境,则能在行、住、坐、卧中,全然清楚觉知自己不起贪求、不起忧苦、不起其它的恶不善法。有所言谈或想法,也只会是关于导向正觉解脱与涅槃。

  阿难!从眼、耳、鼻、舌、身而生起的五欲,是无常变化的,应当舍离。比丘应当全然清楚地觉察,心中不为五欲所激荡,确实远离欲贪。

  阿难!色、受、想、行、识等五蕴的生灭,都不离执取。比丘应当全然清楚地觉察,从观五蕴,观五蕴的集,观五蕴的灭而破除我慢。

  阿难!以上所告诉你的,都是向于贤圣出世间的善法,依此修学,就可以脱离恶魔王的掌控了。」

  接着,佛陀又对尊者阿难说,如果只是在形式上远离人群,住在人烟稀少的森林、墓地独处,但却因访客太多,内心不能远离人群,实质上仍不得清静,还是会起贪爱而陷于苦中的。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中阿含第一九一大空经》、《中部第一二二空大经》。

  二、这是以禅定(止)为基础,而作空观的教导,是一种重于禅定的修学法门。所谓的「空」,其实与「解脱」的内涵相同,而「空观」,应是作缘起无我的思惟观照。

  三、什么是内空?什么是外空?什么是内外空?以下几段说明,或者可以提供一些参考:「综合论师们(按:以《法蕴足论》、《集异门足论》、《大毘婆沙论》等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典)的意见:自己是内,他人是外;现在持续存在的是内,已不存在的是外;具主动性质的是内,被动的是外;身是外,心是内;内六处是内,外六处是外;粗重的是外,细腻的是内。如果观察他人,而能反省到自身,就可以称为内外了。分内、外,实在是相对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拙著《中阿含经十二选》第一八五页)「内空,是观六根,遣除其相而空;外空,是观六尘,遣除其相而空;内外空,即遣除根境综合相而空。如是修习,得到内心安住不动,是不移动。……不动,有解说为第四禅,因为到了四禅,不为三灾所动。但依『中阿含』的『大空经』与『净不动道经』看来,不动是合于空无边处定的。」(印顺法师着《性空学探源》第九○页)「所以这一修空的教授,起初可能只有二类:一、(空于五欲的)五欲空;二、(空我我所的)五蕴空。由于五欲是内根、外境相关涉而引起的,所以观五欲,可以分别的观外境的无常,内根的无常,内外缘生欲贪的无常。在传授中,分为内空,外空,内外空。空于五欲的分别观察,其实是内外关联着的,先观外空或先观内空,都是可以的。空于五欲的空观,分为外空、内空、内外空,于是对外空五欲而本有内空意义的,观五取阴而空于我慢的,名之为不动了。」(印顺法师着《空之探究》第五二页)

  四、「这也就是超越一切色想;不作意一切相的『外空』」一句,《中部第一二二空大经》作「内空」。若依上项说一切有部论师对「内、外」的诠释,采《中阿含第一九一大空经》之「外空」说,似乎比较恰当,因为令人贪着的东西(色)是外,观其无不令人生起忧悲恼苦的,正属于外空的内容。

  五、到底要以何种程度的禅定基础,才能作空观呢?《中阿含第一九一大空经》只举了初禅,《中部第一二二空大经》举到第四禅。论师的意见,「不动是依第四禅而向解脱的空三昧,如果不得解脱,就成一般的第四禅。」(印顺法师着《空之探究》第六三页)

  六、什么是「暂时心解脱」、「无时无刻安住的不动摇心解脱」?前者是依着禅定力而达成的暂时解脱,会随着定力的退失而退失,后者是一般所说证阿罗汉果位的解脱者,证入后不会再退失。(参考《瑜伽师地论》大正大藏经第三○册第八一三页上)

  七、这是以某一禅定为基石,在内空、外空、内外空、不动中,不断地寻求相应的观法,从相应的观法中,获得突破的证入,所以说「一举突破的观空法」。

返回目录

---------------------------------------------------------------------------------------------------------

更多庄春江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