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如何来化解心中的怨恨?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9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如何来化解心中的怨恨?

                                                                   净界法师

  怨─它是恨的累积,它跟嗔不同。

  你看有些人:你一刺激他,他马上发脾气;有些人,他把心中的恨累积在心中。不过现在的医学已经证实,从一个身心灵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经常累积负面的能量,对你身体是很不好的。

  你不要小看我们内心是无形无相的,《楞严经》一再强调,我们心中会创造相状出来。

  所以你心中的恨会产生细胞病变,因为它的那一种力量,是无形相的。我们在观内心的时候─即空、即假、即中─它没有形状,但是它有它的作用,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

  所以我们一定要适当的把自己负面的能量化解掉!蕅益大师他提出了:

  如何来化解心中的怨恨?

  第一个、随缘消旧业想:

  这是我们一般常用的方法。我对你这么好,你还不把我当一回事…那就是欠你的!前生欠你的,来还债!一个人经常去做一件好事情,但是你所得到的果报,却是跟你所做的因地不相符合,你的果报非常的差,那就是有两种情况:

  (一)、你本身有罪业,先把罪业逼出来。有时候我们做了一个善法,它不是先表现善法,它先进入阿赖耶识,先把恶法逼出来,就是你本来有三恶道的果报…重报轻受。

  (二)、你真的欠他,没办法,没得说!

  随缘消旧业,这是比较消极的看法。

  第二个、当善知识想:这是积极的!

  诶!这个是菩萨示现来考试的,我必须通过这个恶因缘来增长我止观的力量、来增长我忍辱的功夫。忍辱的功夫不是在顺境完成的,忍力是从逆境的观照当中,点点滴滴的,不断的调整自己,失败了不放弃,不断的调整,慢慢、慢慢,你的忍力才会培养出来,是从逆境中培养。

  第三个、代众生受苦想:这更难了!

  代众生受苦想,就是我们从逆境当中学吃亏,从吃亏当中培养一种慈悲的胸怀、菩提心的胸怀。

  忏公师父说:一个菩萨你不学吃亏,你很难生起菩提心!菩提心的根本在学吃亏,这个吃亏就是─忍让。

  不过也有人说:你情绪不好的时候,唱唱炉香赞也不错,对了!妙境长老就这么讲:有时候我们在修念佛止观的时候,诶!很顺畅,这车子开得很顺,路上没有什么石头;有时候你怎么修,就是都不得力,挫折感很重,诶…唱唱炉香赞…真的有效。你就在山中哼个炉香赞,唱完再去打坐,诶,不同…整个情绪有变化…总而言之,你一定要把负面的能量,把它释放出来。

  有一个西藏法王说:一个人经常把负面的情绪隐藏在心中,你很难去关心别人,你就很难发菩提心。

  因为:你自己都不可能快乐,你不可能给别人快乐,这是个很重要的思考!你自己就闷闷不乐了,你怎么去帮助别人呢!所以我们要知道怎么去化解自己的障碍,我们内心本来是没有障碍的─心本无生,因境有。

  我们学习《楞严经》一路走来,得到一个讯息──我们心中是什么都没有的。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因缘假相显现出来的,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一个东西─它会假借因缘生,它一定可以假借因缘而灭。

  你有本事把它创造出来,你就有本事让它还灭,它本来就没有的。

  所以佛教是讲双向的,你能够让它缘起,你就有本事让它还灭。

  如果说:烦恼是本来就有的,那就糟糕。本来就有你怎么消灭呢?所以菩萨要有善巧─你要怎么去化解…人生的确是充满了不圆满,因为我们过去造了很多的善业,但也累积了很多的罪业;在得罪业果报的时候,的确是有一些困境,我们应该要不断的去化解它,不要继续让它产生一个怨恨。

  【楞严经修学法要】---精选篇197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