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法增比丘: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3日
来源:   作者:法增比丘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法增比丘: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

 

  佛陀在世时,在瞻婆国(Campeyya)迦罗池边,为瞻婆人说法,当时池中有一只青蛙,听闻佛的说法声,极为欢喜,即从池塘跳出而入于草根下,聚神倾听。这时来了一个牧牛人,看见大众围绕在讲堂听佛说法,他就走向那儿听佛法,谁知他拿着一枝木杖,以杖插地,误插在青蛙头上,青蛙因此而命终。青蛙死后,以其听法功德之故,生于忉利天上,青蛙天子在天宫里听见诸妓女娱乐歌午的音声,听已即便思惟,我先为畜生,何因何缘而生在天宫,即以天眼观察,先于池边听佛说法,以此功德得此果报。于是青蛙天子即从天宫下到人间,来到佛说法的讲堂,天身光辉灿烂,遍照迦罗池边。蛙天子以头顶礼佛足,佛知而故问,你是何人,忽礼我足,神通光明,相好无比,照彻此间,青蛙天子以偈答佛:「往昔为蛙身,于水中觅食,闻佛说法声,出至草根下,有一牧牛人,持杖来听法,杖搀刺我头,命终生天上。」佛即以青蛙天子之偈为四众说法,当时听众中八万四千人,皆得道迹,青蛙天子因此而得须陀洹果(Sotapanna初果),他证果后,欢喜含笑,回到忉利天上。

  人身难得

  众生(巴利语Sattā, 梵语Sattva, 有情) 生存的地方,简单的分类有三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详细的分有三十一界:即四恶趣地,七欲善趣地,十六色界地和四无色界地。这些有情,形态各异,寿命长短不一,而且数量无限。他们统摄于三界、四生(胎、卵、湿、化) 、六道、九有情居(九众生居) 、二十五有、二十九有、三十一界之内。这些芸芸众生在三界里生死轮回,依四食(段食、触食、意思食、识食)而住世。

  我们在六道三界里轮转,麻木地只是跟随自己的欲念造作各样的业,从来没有给自己一个机会,冷静地来观察一下或思惟一下。这无休止的轮回本质是什么?它只有“苦”。我们的生命依赖于这身体,它是多变的,它是组合的,它是依赖空气、食物和水而存在的。它是一个碎弱的生命体,它有出生,成长、老、病和死亡!虽然有的人会想他有选择食物与饮料以及行动与工作的自由。但是这身体要依赖于空气、食物和水,就表示我们没有自由选择,而老、病、死却像魔鬼或敌人一般等待着,你又怎能说是有自由,有选择呢?

  我们从无始以来,生死流转受苦所流的血泪,比四大海洋的海水还要多。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长夜轮转生死,丧失父母,兄弟,姊妹,宗亲,朋友,有时丧失钱财,为之流泪,甚多无量。有时招受创伤,身体被伤流血甚多。死了之后,尸体弃于冢间,身中脓血流出,甚多无量。有时生于地狱,畜生,饿鬼等诸恶道,为狱卒所害,为人所杀,畜生互啖,身中流血,甚多无量。从无始以来,长夜生死轮转,身中血泪所流,甚多无量。(见《杂阿含937,938,939经》)

  愚人不知苦, 不知出离,就像蚂蚁粘着糖一样,也像狗被绑在柱子,一直绕着柱子转一般。许多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苦与悲惨之事都视若无睹,乃至自己身受之苦也都忘得一干二净。

  在[增支部]1.19经里佛言:「诸比丘 ! 于此阎浮提洲,只有少数之乐园、乐林、乐地与湖泊。而多为险峻悬崖地,难越之河川,茂密之荆棘林,难登之山岭。

  如上同理,众生中只有少数人死后再生为人。……或生于天神中。而多于死后生于地狱、傍生与饿鬼中。

  如上同理,众生中只有少数天神死后再生为天神。……或生于人中。而多于死后生于地狱、傍生与饿鬼中。

  如上同理,众生中只有少数在地狱、傍生与饿鬼中的众生死后再生为天神。……或生于人中。而多于死后生于地狱、傍生与饿鬼中。」

  因此死后要再生为人或天神是极其稀有之事。你有想过这些吗?

  人道(Manussa),巴利文意为有敏锐心思者。这是因为人能造善或不善业,并能修证成佛,但也能犯下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而下无间地狱。因人聪明,故佛来生人中。《长阿含。世纪经》仞利天品里说阎浮提的人以三事胜于其它众生,即欲界天神、阿修罗、龙、金翅鸟、饿鬼等;因为人:(1)勇猛强记能造业行,(2)勇猛强记能修梵行,(3)勇猛强记佛出其土。人的殊胜还胜过天神,因天神耽于欲乐,身坏命终,还要堕在恶道。唯人能于佛、法、僧、戒生起净信。所以人道是善趣。

  如何去到地狱呢?造十恶业就会去那里。(1)身行重的杀盗邪淫恶业,(2)口行重的妄语恶口两舌恶业,(3)意行重的贪瞋痴恶业,(4)意念起于无后世的断见,(5)意念起于灵魂不灭的常见,(6)意念起无因见,(7)意念起无造业者的邪见,(8)意念起于无三宝无圣人的邪见,(9)意念起于断常的边见,(10)不知报恩。(见《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造什么业就会去做饿鬼呢﹖(1)身行轻恶业,(2)口行轻恶业,(3)意行轻恶业,(4)多贪,(5)恶贪,(6)嫉妒,(7)邪见,(8)爱着资生物,即便命终,(9)饥饿而死,(10)枯渴而死。(见《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造什么业就会去做畜生呢﹖(1)身行中恶业,(2)口行中恶业,(3)意行中恶业,(4)从贪烦恼起诸恶业,(5)从瞋烦恼起诸恶业,(6)从痴烦恼起诸恶业,(7)毁骂众生,(8)恼害众生,(9)布施不净物,(10)邪淫。以上十业,得畜生报。(见《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我们扭开电视,翻开报纸,你看那些愚痴具有邪见的人,不就是在不停地造恶业吗?他们就是在造去恶道受苦的业,为什么呢?因为不信因果,不信三宝,他们以为造了恶业能逃掉,这是不可能的,业力是留存在自己的意识中,不在警察或法官的意识里,因此作恶的人,自己要负这个责任,自己承担果报。众生执着于断见,认为人死了就一切都结束了。不然就执着于常见,想要等老时,忏悔恶业,行一些善,死后去到上帝大梵天等处去享乐,这些都是邪见。

  可能你会想世上的人这么多,还在天天增加,怎么可能生到恶道去呢?佛说众生不可思议,业果不可思议,佛更不可思议!三千大千世界里的众生无量,我们眼睛能见的人只不过区区几十亿,但众生无量!算也算不完。现在这些人只不过因缘如此,他们才出现在这世上,但是现在世上危难重重,随时成千上万的人会因疾病、战争、天灾等原因,一下子就不见了,2004年耶诞节的大海啸,在几个小时内就夺走了300,000条人命!

  生者皆死

  「时,波斯匿王(Pasenadi)有祖母,极所敬重,忽尔命终。……波斯匿王白佛:世尊!极敬重爱恋。世尊!若国土所有象马七宝,乃至国位,悉持与人,能救祖母命者,悉当与之,既不能救,生死长辞,悲恋忧苦,不自堪胜。曾闻世尊所说: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神,生者皆死,无不穷尽,无有出生而不死者,今日乃知世尊善说。……佛告大王:正使婆罗门大姓、剎利大姓、长者大姓,生者皆死,无不死者。正使剎利大王灌顶居位,王四天下,得力自在,于诸敌国无不降伏,终归有极,无不死者。若复,大王!生长寿天,王于天宫,自在快乐,终亦归尽,无不死者。若复,大王!罗汉比丘诸漏已尽,离诸重担,所作已作,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彼亦归尽,舍身涅槃。若复缘觉善调善寂,尽此身命,终归涅槃。诸佛世尊!十力具足,四无所畏,胜师子吼,终亦舍身,取般涅槃!以如是比,大王当知,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神,有生辄死,终归磨灭,无不死者。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一切众生类,有命终归死! 各随业所趣,善恶果自受。

  恶业堕地狱,为善上升天,修习胜妙道,漏尽般涅槃。

  如来及缘觉,佛声闻弟子,会当舍身命,何况俗凡夫!」(《杂阿含1227经》)

  世尊已把话说得这么深刻,应知有生无不死,当要自己能在下世去到人天道继续修行,最好是把握有限光阴,今生自度。

  轮回久远

  有一次佛对众比丘说法,说众生无始以来,长久轮回;一位比丘问佛,世尊您可以譬喻来解释吗?于是佛对他说,比如世人寿命百岁,早上忆念三百劫,中午忆念三百劫,晚上忆念三百劫,如此日日忆念劫数,百年之后命终,还不能忆念穷尽劫数,因此我们久远以来轮回无量劫数,长夜受苦,苦楚无量。

  去到地狱,刀山油镬折磨;生饿鬼中,食物难以下咽,累劫滴水难得;生畜生中,恒被啖杀。轮回无量劫数,积骨成山,高于毗富罗山(喜马拉雅山);髓血成流,多于四大海水。无始以来,长久轮回;不知受苦了多长的时间。因此佛说应当精勤,断除三界诸有,不要无休止的造业下去。(见《杂阿含950经》)

  佛再悲痛地道出轮回的苦:「尔时,佛告诸比丘: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有时长久不雨,地之所生百谷草木,皆悉枯干。诸比丘!若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诸比丘!有时长夜不雨,大海水悉皆枯竭。诸比丘!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诸比丘!有时长夜须弥山王,皆悉崩落。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长夜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诸比丘!有时长夜,此大地悉皆败坏,而众生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长夜,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

  比丘!譬如狗子系柱,彼系不断,长夜绕柱,轮回而转。如是,比丘!愚夫众生,不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长夜轮回,顺色而转。如是不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长夜轮回,顺识而转。诸比丘!随色转,随受转,随想转,随行转,随识转。随色转故,不脱于色。随受、想、行、识转故,不脱于识。以不脱故,不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见《杂阿含266经》)

  这是因为我们为无明所盖,贪爱结使所系,不知五蕴的生灭性质与过患,也不知出离。如此,我们随着色相而转,随着感受而转,随着想念而转,随着诸行而转,随着意识而转,不能超越五蕴,不能脱离生死流转。

  佛法难闻

  要能听闻佛法,我们必须克服八种障碍,那就是:

  (1)生于地狱中;

  (2)生于饿鬼中;

  (3)生于畜生中;

  (4)生于长寿天;

  (5)生于无佛法的边地;

  (6)心有邪见;

  (7)诸根不全,盲聋闇哑;

  (8)佛不出世。(《中阿含.八难经》)

  有一回一位老比丘生病了,躺在地上,自己的尿粪之中,无人照料,这名老比丘祈求于佛。世尊于是率领了众多比丘到老僧人的寮房去,亲自为他除去污秽。释提桓因、大梵天王及毗沙门天王等,劝世尊勿须亲自执劳。

  佛于是说他未成佛前,修菩萨行时,是一位仁慈的国王,释提桓因天王化为要吃鸽子的老鹰,考验菩萨的悲心。为了保护那只鸽子,仁慈的国王以全身的肉去扺押鸽子肉都不足,但国王勿顾于自己,自投命根,难忍能忍,难行能行。何况今日成就佛道,能舍此老比丘吗?这时,释提桓因及毗沙门天王等皆默然。

  世尊于是为老比丘施设坐具,洗浣衣裳,灌以香水,然后世尊自手授食。吃完后,佛对老比丘说:你现在要舍去这三世以来的病苦。为什么呢?你应当知道,生时有处胎之苦;因为有生就有老,老时,形羸气竭;因为有老就有病,病时,坐卧呻吟,四百四十几种病,都能得病发作受苦;因为有病就有死,死时,形神分离,往生善道或是恶道。假设罪业多者,当入地狱,刀山、剑树、火车、炉炭、吞饮融铜;或为畜生,为人所使,食以刍草,受苦无量;又在不可计数无量劫中,生为饿鬼,身长数十由旬,咽细如针,以融铜而灌其口;又经历无数劫中得作人身,为人鞭笞拷掠,不可计数;又于无数劫中,得生天上,与天侣经历恩爱合会,又遭受恩爱别离,欲无厌足。唯有行贤圣八正道,才能离苦。

  如今有九种人:离于苦患。是那九种人呢?所谓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须陀洹、得须陀洹、种性人。

  比丘们!如来出现世间,甚为难遇;人身难得;生于有佛法的国土中,也很难遇;与善知识相遇,也很难遇;听闻佛法,亦不可遇;法法相生,遇缘时才有;比丘们应知!如来今日出现在世间;得闻正法;诸根不缺;又能明白正法。现在要不精勤,后悔无及,这是我之教诫。(故事见《增壹阿含经》40.7)

  对众生诸多错误的见解,《俱舍论》将它们分为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身见即是萨迦耶见,众生妄执身心为‘我’、‘我所’的错误见解;边见即是妄执身心为‘断’或‘常’ 的错误见解;邪见即是不信因果、不信轮回、不信三宝、不信有圣人的错误见解;见取见即是执取错误的见解,并否定其他与自己不同的见解;戒禁取见即是执取无意义的戒条、祭典、仪式、苦行等的错误见解。在八正道里,正见排在首位,这是最重要的。邪见会使一个人生在地狱,或饿鬼之中,所以不可不鉴。

  苦恼无量

  「诸比丘!由于不能澈知四圣谛,你我长久以来,皆迷失于生死轮回!」(见《相应部》56.21)

  为什么我们不能见到苦呢﹖因为没观察无常。佛陀常常为弟子们开示无常的道理。什么是无常呢?那即是没有常恒不变的人、事、物。无常在那里呢?佛说色是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还说五蕴是魔,是魔法,是苦,是苦法。还说是集法,是灭法,应断对彼等之欲贪。

  在《杂阿含5经》中佛说﹕「于色爱喜者,则于苦爱喜,于苦爱喜者,则于苦不得解脱,不明(白),不离欲。如是受、想、行、识爱喜者,则爱喜苦,爱喜苦者,则于苦不得解脱。」

  对色无智的执取,对受、想、行、识无智的执取,所带来的只有忧悲恼苦。有的人夭折,糊里胡涂的来了,又糊里胡涂的去了。有的人足寿,但也不满百岁,一半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了,十五岁前幼童不懂事,六十岁后身体衰弱,常与医生、医院及病床结不了缘。壮年时又为家庭忙碌,剩余很少时间,而又把这宝贵的时间,花在应酬,看无聊的电视节目,上网闲聊,旷时费日的小说,或是闲话,一生就这样子过了。

  佛以四种马来比喻四种人,对生老病死苦的思惟的急缓﹕「如是于正法律,有四种善男子;何等为四﹖谓善男子,闻他聚落,有男子女人,疾病困苦乃至死,闻已能生恐怖,依正思惟。如彼良马,顾影(鞭的影子)则调(心就调服而领悟)。是名第一善男子,于正法律,能自调服。

  复次善男子,不能闻他聚落,若男若女,老病死苦,能生怖畏,依正思惟,见他聚落,若男若女,老病死苦,则生怖畏,依正思惟,如彼良马,触其毛尾,能速调服,随御者心(随顺调御者的心意)。是名第二善男子,于正法律,能自调服。

  复次善男子,不能闻见,他聚落中,男子女人,老病死苦,生怖畏心,依正思惟,然见聚落城邑,有善知识及所亲近老病死苦,则生怖畏,依正思惟,如彼良马,触其肤肉,然后调服,随御者心。是名(第三)善男子,于圣法律,而自调服。

  复次善男子,不能闻见,他聚落中,男子女人,及所亲近,老病死苦,生怖畏心,依正思惟,然于自身,老病死苦,能生厌怖,依正思惟,如彼良马,侵肌彻骨,然后乃调,随御者心。是名第四善男子,于圣法律,能自调服。」(见《杂阿含922经》)

  读者您是属于那一种的马呢﹖

  佛先度有善根者

  「有一位在家居士问佛:如来为何为一种人说法,又不为另一种人说法?

  佛对他说:「我问你,聚落主!譬如有三种田,第一块田肥沃,第二块田中等,第三块田贫瘠。聚落主!那么田主会在那一块田先耕种呢?」

  聚落主答∶「瞿昙!于最肥沃者,先下种。」

  佛又问:「聚落主!接下来在那一块田次下种呢?」

  聚落主答:「瞿昙!当于中等的田下种。」

  佛又问:「聚落主!接下来在那一块田次下种呢?」

  聚落主答:「瞿昙!接下来在那最贫瘠的田下种。

  佛又问:「聚落主!为什么这样做呢?」

  聚落主答:「不欲把种子撒在坏的田地上。」

  佛对他说:「我也如是。那肥沃田者,就如我的比丘、比丘尼众,我常为他们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示显现。他们闻法已,依于自舍执着、自为洲渚、自为覆盖、自为荫凉、自趣涅槃。常以净眼,观照自己而住,作如是念,佛所说法,我悉受持,令我长夜以义饶益,安稳乐住。

  聚落主!那块中等的田地者,就如我的优婆塞、优婆夷弟子,我亦为他们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示显现。他们闻法已,依于自舍执着、自为洲渚、自为覆盖、自为荫凉、自趣涅槃。常以净眼,观照自己而住,作如是念,佛所说法,我悉受持,令我长夜以义饶益,安稳乐住。

  聚落主!那块最贫瘠的田者,就如那些外道异学尼揵子之辈,我亦为他们说法,初善、中善、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示显现。他们少闻法者,我为他们说;多闻法者,我亦为他们说;然后他们在我善说的法中,得一句法语,知道它的意义的,亦能长夜以明白义理而得饶益,安稳乐住。」」(《杂阿含915经》)

  皈依三宝

  三界是众生轮回的地方,我们应当对三界有正确的认识,知道它是系缚,是我们长久受苦之处,所以要决心从中出离。有智慧的人是会勤求方便透彻四圣谛,透彻八正道,不会求生在三界六道里,而会求以智慧舍去对身心的执着,达到寂灭清凉出苦的境界(涅槃),那就是彻底的从欲界,色界与无色界中解脱出来。

  要是我们明白三宝的庄严殊胜,应生起希求之心。再思惟长远在三界六道轮回的苦痛,以及我们极少造善业,死后必堕在恶趣的危险,任何一位有智慧的人,就会考虑皈依三宝,寻求从三界解脱出来的方法,更何况地狱、饿鬼、畜生道及长寿天神等众生都无能修行,只有人才有资格修行,这也是佛做菩萨时从兜率天投生人间的原因。因此能生为人是很殊胜的。佛说能生为人极为稀有,就如一只盲龟颈项入于漂浮于海面上的木轭孔一般稀有,我们生为人又幸遇三宝,那又更稀罕了。世间财富权位名誉都是无常,死了又带不去,追求那些带不走的真是愚蠢。若生在天界死后也难免因善业耗尽而堕落在三恶道里,而这世界在遥远的将来会被七个太阳焚毁,你想将要怎么办?那唯有寻求皈依!

  以前有一位婆罗门来找佛,他问佛未来世将会有多少佛出世,佛答说将来有无量恒河沙佛出世,这婆罗门想我当从这些佛修梵行,婆罗门听完很高兴的拜谢佛后离去。在路上他想起怎么没问过去有多少佛出世,因此又转回头来问佛,佛答说过去世中有无量恒河沙诸佛出现于世,这婆罗门想我过去世中这么多佛出现于世,我不曾亲近修习梵行,假使未来无量恒河沙佛陀出世时,我还是亲近娱乐,不修习梵行,那不是很不利吗?我应当现在就于沙门瞿昙(Gotama)处修行梵行,想完他便合掌对释迦牟尼佛说,唯愿世尊听我于正法、律中出家修梵行。佛告婆罗门,听你现在于正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出家后,这位婆罗门独自一人静处思惟法义,不久就证得阿罗汉果。(故事见《杂阿含946经》)

  皈依三宝会有下列的功德与利益:

  1.成为佛门弟子。

  2.是受戒的基础。

  3.能弃恶向善。

  4.减轻业障。

  5.能积集广大福德。

  6.不堕恶趣。

  7.人与非人都不能娆乱。

  8.众多天神护法随身护持。

  9.诸善愿皆能成就。

  10.成办佛道。

  真正的皈依三宝乃是如佛对阿难说的:「阿难!当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云何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阿难!比丘观内身,……观外身,观内、外身,精勤不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见《长阿含经.游行经》)

  虽然现在是末法时期,去佛已远,但佛的正确教法仍然可以听闻到,我们应该争取这千载难逢的良机,人生难得,佛法难闻,赶快激厉(炽燃)自己,精进求度,以三宝为最上最终的归依处。不要等将来佛法灭后,求度无术,长劫轮回,那不是对自己很不利吗?

  法增比丘写于佛历二五五Ο年二月于台北。

  愿众生安乐。

----------------------------------------------------------------------------------------------------------------

更多法增比丘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