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学诚法师:台湾法鼓山参学记三十一·参学心得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7日
来源:   作者:学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学诚法师:台湾法鼓山参学记三十一·参学心得

  什么是无

  2009年10月1日黄昏,龙泉寺几位同学作每天的例行交流。

  贤佳法师:“今天我看《话头禅》,比较有触动。话头禅有四种比较常用的话头:一、‘什么是无’;二、‘未出娘胎前的本来面目是谁’;三、‘拖着死尸走的是谁’;四、‘念佛的是谁’。 跟哪个相应就参哪个话头,他建议一般人先参第一个话头,经常念佛的人可以参第四个话头。今天依着他说的做一做,感觉参话头有特别的功用。比如参‘什么是无’,我们面对人、事、物境界起烦恼,全部是‘有’,而佛说胜义谛是空,是无,它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起烦恼时,认知这是‘有’,问自己‘什么是无’。或者直接对烦恼说‘无’,烦恼的力量立即会消减,乃至消失。

  参话头其实是基于对佛的信心和对佛法的一种极强的追求心,有想明了生死根源而解脱成佛的很恳切的心,这样参的话头才有味道,不然没味道。特别是没信心的话,是根本没味道的。要相信佛说的这个东西背后有真实深刻的内涵,才会去参它,想去明白它。所以看到不好的境界,看到贪的境界,起烦恼,就想想佛说它是‘无’,那它背后就是‘无’!但到底什么是‘无’?为什么我体会不到?就参这个。

  参话头并不妨碍我们去行慈悲,不妨碍我们去做种种事情,以及持戒等,因为佛说的实相是‘真空妙有’。我们要证得真‘空’,才能成就妙‘有’,不然做所有的事情都是成就很粗俗的‘有’,乃至所有善行都是粗‘有’,都是不出生死轮回的。要成就妙有,必须明白真空,明白什么是无。另外要成就真空,还必须去行善有、净有、妙有,否则没福慧资粮证见空性,或者证见的只是小空、偏空,不是无上菩提相应的真空。所以真空与妙有是不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行善的时候,要适当参‘无’。参‘无’的时候要适当行善。参‘无’的时候,能明确宗旨、破除烦恼,可以使平常的善事更精进、更平稳。当然,如果没有正知见,用错了心,可能反而消极。所以如果先有很好的教理基础,或者跟着一位有正知见的真正善知识,好好听话,参禅能发挥很好的功用。圣严长老说话头就像金刚王宝剑,能断一切烦恼。又比喻像火山口,妄念、烦恼像雪花,刚靠近就融化了。我稍微试了一下,相信它有这样的力量,但要有大力量,必需有对佛法的深刻信心和强猛的道心。

 

  另外,书中讲一行三昧和直心,对我很有启发。经论说: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一行三昧,你学习的时候就好好学习,吃饭就好好吃饭,做事就好好做事,一心一行地去做。他举例子说,宗密禅师跟朝廷宰相关系很好,当时太监为非作歹,宰相想杀太监,结果事情败露,太监追杀宰相。宰相跑到宗密禅师那里,要求收留他,给他剃度,隐藏起来。宗密禅师就把宰相剃度了,但后来太监查出来了,把宗密禅师也抓起来。太监对宗密禅师说;‘你窝藏叛国贼,犯法!’宗密禅师说:‘他当时求我救命,我就救他,没想他是不是犯法。你要认为犯法,就杀我的头。’圣严长老说这就是一种直心。他又举例子说:一个犯罪的人遇到困境,要自杀了,这时候你要救他。如果你想:‘救了他,他还会去害人。’不救他,就不是直心,而是曲心。当时应该救他,因为他也是众生。救他之后,他是否害人,是另外的问题,你可以劝导他不要害人。直心,面对境界把握一个心念:我要行菩萨行,要利益所有人。至于其它的想法来打折扣,则是委曲的。这给我很大启发,很多事情直心去做就好了,不用顾虑很多。上课的时候就好好听,以学习的心态好好学习,不要挑剔老师讲得怎么样,不要挑剔老师行为怎么样,对同学也不要嫉妒、比较、轻毁。现在是学习,一心地学习就好了。老师问问题,直爽回答好了,不用想我回答得好不好啊、有没有水平啊、会不会丢面子啊。师生就应该良好互动。今天果元法师上课问问题,乃至很简单、很明显的问题,没什么人回答,我就积极回答,好像显得很幼稚也不在乎。下课后,果元法师对我说:‘这样互动很好!’不用想那么多,不用在乎别人怎么想,现在是学习,应该跟老师互动,就像佛经里面,佛经常明知故问,问阿难浅白的问题,阿难答得很直爽、很老实,这是直心酬问。用直心容易参禅。这对我很大启发,感觉内心放松很多,好像卸掉很多包袱。”

  10月19日黄昏,龙泉寺几位同学作每天的例行交流。

  贤佳法师:“今天上果如法师的禅学课,有很大一个触动。看到临济禅师与黄檗禅师的问答表现出一个特点:他们肯定别人,却用讽刺打击的话。比如认可对方开悟了,却说:‘你这个疯癫汉!’或者说:‘吃我三十棒!’我体会这实际上是破除别人对肯定、赞叹的贪求。你虽然很好,我就骂你几句。另外,他们表现出来的那种自信,不在乎别人的肯定、赞叹、尊重,给我很大一个触动。佛法真正讲是要向内求,不是向心外求。要超越对别人态度、好恶的在乎。不然自己也跟着好恶。”

  贤生法师:“求名。”

  贤佳法师:“就是。心里就起伏不定。如果真正明确向内求的方向,就有自信超越对外在他人的肯定、赞叹、尊重的贪求和依赖,很多爱憎的烦恼也就容易超越。今天试着这样去思维、作意,并与参话头结合,感觉是很有帮助的。禅宗这方面很能给人以启发。听果如法师的课跟我自己看书不一样,听人讲,感觉不一样。他的那种风格、气势,很容易让人有强的感受。”

 

返回目录

----------------------------------------------------------------------------------------------------------------

更多学诚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