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冈波巴大师: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 第二十章 圆满佛果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30日
来源:   作者:冈波巴大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冈波巴大师: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 第二十章 圆满佛果

 

  本书卷首有句云:“果者圆满佛陀身”,现在解释此句之含义。

  菩萨历经完成各种地阶后,最后现证三身圆满之佛果。《菩提道灯论》有句云:“菩提佛果非遥远……”,然则什么是佛果呢?

  颂曰:

  “自性名义及类别,定义数量及性相,

  不共特征等七义,诠释圆满佛果义。”

  第一:圆满佛果(三藐三菩提)之自性。

  此可由两方面来说:一是断除之圆成,一是觉智之圆成。

  断除之圆成  这是说一切应该断除之暇疵,如烦恼障;所知障和菩萨在修道位中,所应断除之各种瑕疵,在最后证入金刚喻定时,皆能完全断除清净。至于禅定之障碍等等则亦不能越乎烦恼和所知二障之范围。二障一除则其他一切诸障皆能断舍无余了。

  智慧之圆成  关于智慧圆成说法很不一致。有人说:佛陀的心中有智慧,但仍有想念。有人说:佛陀的心中没有丝毫之想念,只有清明之超越智慧;有人说,智慧之相续有时仍会切断的。有人说佛陀根本就未曾有过什么智慧。现在根据佛经和论典两方面的资料来讨论佛智之问题。《圣杂集论》云:

  “若人欲接触,佛陀最胜智,

  于般若佛母,彼应起深信。”

  《般若八千颂》云:

  “无上正等觉者,得一切法无障碍之智慧也。”

  同书第二十一章云:

  “无上佛智者确有也,转法轮者确有也,成熟众生事亦确有也。”

  其他佛经中,亦广泛肯定的说佛智(之存在)。从论典的角度来说,《庄严经论》云:

  “如一日光出,一切光明显,

  诸佛之智慧,出现亦如是……

  大圆镜智无动摇,平等性智妙观察,

  成所作智等之智,(皆依镜智而得立)。”

  其他论典中亦(肯定的)广说佛智,根据这些论典,许多人都主张佛陀是具有智慧的,具有怎样的智慧呢?简言之,佛智可分两种,一是如所有智,一是尽所有智。

  如所有智  是那晓悟胜义真理的智慧,亦即前面所说的金刚喻定之究竟智;彼圆观真如,断舍一切戏论,无一切心行处,法性离戏与智慧离戏二者合成一味之境界,就像是水注入水,或油注入油成为一味无别一样,此境界中,不见一切色相,如洞见虚空一般,此即无相之大智慧,为一切殊胜功德之依处也。颂曰:

  “如水注入水,如油灌油中,

  此离戏法性,智慧同一味,

  此即一切佛,自性法身是。”

  又云:

  “言见虚空者,是众生言说,

  如何见虚空,应仔细观察,

  如是见法(性),如来如是说,

  他喻释‘见’者,难以强言说。”

  尽所有智 这是指那能知世俗谛中一切言说义理所及之万事万物。依金刚喻定,一切盖障之种子,皆悉摧毁无余而成就大智,依此大智之力,于现在、过去、未来之世中,所有之一切万事万法,皆清晰的能见能知。就好像看见青菜放在自己的手掌中一样。经典中亦明说佛陀能见一切世俗谛中之一切事物。颂曰:

  “孔雀一翎眼,其因有百千,

  宇宙无一法,佛智所不见,

  一切所知法,一切智皆见,

  此即佛智慧,不思议威力。”

  此处应注意的是尽所有智见万法时,并非见万法实有。那是一种如幻化的看见,《集正法经》云:

  “如彼幻化师,能变化自在,

  知幻非实有,于彼不贪著,

  如是三有法,莫不如幻化,

  圆满菩提智,善巧尽知悉。”

  《父子合集经》云:

  “幻师与变化,知幻化无实,

  故能离愚蒙;汝应观众生,

  幻化亦如是,衷心应礼赞,

  一切智智境。”

  有些人说:圆满佛陀之如所有智不见胜义谛,尽所有智亦不见世俗谛,因为并非实有其法而佛智乃能得见。世俗谛中,其实并无所见之法,因此所见之法既无,那能见之智,当然也不存在了。再者,世俗谛之事物,乃具有烦恼无明的愚蒙众生才见到的,或是那些没有烦恼,但仍有无明的三乘圣者们所见到的。这就好像是患眼病的人,看见细发和空花一样。至于佛陀,则已入金刚喻定断尽了无明,所以不见一切诸法,只见到真如实相。因为世俗的迷乱境界相,于佛陀是不存在的,就好象没有眼病的人,是看不见空花和细发的。世俗境界之显现皆由无明所造致,以世间的观点,才有诸法事物如何如何的说法。从佛陀的观点来看,一切事物皆为空无,因此(能见之)智慧也是空无,根本不存在了。如果佛陀之心,具有事物境界之相的,那就是迷乱的境界,佛陀也成迷乱之人了,这样就与“诸大能仁于一切时常在定中”之圣言相违了。《广大游戏经》云:

  “圆满佛陀于一切时常在定中。”

  前派的意见则说:“后得智位本身并不能构成散乱(或迷惑)。此与常在定中之圣教量亦不相违。”因为如果只是境界之显现,则并不能构成迷乱也。其他具有知觉的人,确有万千不同的迷乱境界显现,但如果知道,这些都是因有执之心而起,依人天上趣及清净解脱之道,此诸无明迷乱亦能净灭,并非永远迷乱下去。因此经云:

  “若知世间为迷乱,则能奋力除无明。”

  又有人说:“如果没有‘执实’之心,把世俗谛之外境只当作是一种(无实的)的‘所知境’”,也就不会构成真正的损害,这个不成损害的显境,即使佛陀以之为境,也不会造成迷乱的。前一派人说:“所谓尽所有智者是说,佛陀具足后得智的意思。”颂曰:

  “前者为如所有智,无迷正定心无缘,

  后者为尽所有智,迷乱后得心有缘。”

  后一派的人说,佛陀根本没有(所谓)后得智。《圣成就一切法门经》云:

  “如来成就无上正等觉已,心于诸法无所缘念,而能遍知一切诸法,何以故?智所缘境一无所有故。”

  有人难曰:

  “即彼外道者,亦许有解脱,

  汝之寂灭行,灰灭如死人。”

  以上略述各派对此问题之不同看法。

  依善知识们的说法是这样的:佛果三藐三菩提的本身就是法身。法身乃一切错误和过患皆已灭尽,返还本来自性者是。但这些话都只是言说边事。事实上法身是无生的。离一切戏论的。《庄严经论》说:“解脱离谬误,(法身体如是)。”因此,佛者法身也。法身者无生离戏者也。所以(法身)不可以说具有智慧。果真如此,岂不与经中所言,佛具二种智慧之说相违背吗?答曰:“并不违背!”例如:眼识生起蓝色的感觉时,我们就说:“我看见蓝色的境像了。”当智慧之本身融合法性时就名之为如所有智。尽所有智属世俗谛,是为了随顺众生而安立的。这种主张应该是很合适的,尊者密勒日巴说,“智慧是离诸造作和勤勇的‘知’,它是超乎有无,断常等语言心识以外的。你无论怎样说,它都是没有违反的。智慧就是如此。如果用学者研讨的态度去研究它,就是请问佛陀,佛陀也不会只限于说某一方面的话。法身是超离心意的,本来无生远离一切戏论的。关于这个话题,莫要问我,你们自己去观心(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密勒大师这样的指示,可以说是一法不立的。

  据上所论,我们可以说,佛的体性或自性即是断除和智慧的二种圆满。《宝性论》说:

  “佛果本来无分别,以清净法显特性,

  如彼皓日丽中天,断证圆满为体性。”

  《庄严经论》云:

  “烦恼及所知,二障之种子,

  长时具有者,一切断无余,

  清净极广大,破一切诸相,

  一切诸白法,及无边功德,

  皆圆满具足,是佛果体性。”

  佛陀名称之意义

  佛陀一词,藏文译作桑结San. rGyas(除遣、广大),桑结是什么意思呢?除遣掉无明之大梦名为“桑”,深广两方面的智慧极为广大名为“结”。因此佛陀(桑结)就是无明梦醒和二智圆具的人。除遣掉无明大梦,就是前面所说的“断舍之圆满”,于所知法其智广大就是前面所说的“智慧之圆满”。

  由类别的观点,来解释佛陀就是法身、报身和化身。《金光明经》云:

  “一切如来具足法报化三身。”

  但某些经中有只说二身的,或四身、五身的。其实这种种说法皆可摄归于三身中。《庄严经论》云:

  “法报化三身,即是佛陀身。”

  三身之意义  法身者佛之体也。《般若八千颂》云:

  “不可以色身见如来,如来者法身也。”

  报化二种色身为法身加持所流出,为济度众生故及往昔愿力故,而有报化二身之示现,此三身和合而有圆满佛身。

  若问:“是否单凭法性之加持就可以成就佛身呢?”

  答曰:“这是不可以的。因为法性(一向)遍满一切众生。如是则岂非无需精勤修道,就能自己解脱了么?所有的众生岂不都能见到佛身了么?事实并非如此,所以单凭法性之加持是不能成就佛身的。”

  若问:“那么是否单靠众生的业显,就能出生佛身呢?”

  答曰:“无而幻显为有(之众生业显)是一种谬误的识境。如果依谬误的识境,能够成佛,则无始以来的众生,不早就都成佛了吗?事实并非如此,所以单凭众生之业显是不能够出生佛身的。”

  若问:“单凭愿力是否可以出生佛身呢?”

  答曰:“佛正等觉于愿力得自在呢?还是不得自在?不得自在则永无一切智位之可能,得自在则仅凭愿力就能使一切众生任运无难的得到解脱,因为佛陀的愿力是不分亲疏,普及一切众生的。事实并非如此,所以仅凭愿力也是不行的。”

  因此报化二色身,需要三力和合(法性加持力,本愿力和善业力)才能成就的。

  决定为三身之数之原因:从利益的观点来看,自利属法身,利他属报化二身。为什么法身能自利呢?因为获得了法身,就获得了一切功德之出生泉源,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功德就随呼随至!尤其要紧的是:不用说获证法身,只要对法身有诚信仰慕之情,或能见到法身之极少份,或见到法身之一部或大部分,也就立刻会随份的获到或少或多,或广大无量的种种不同功德。再者,从(加行道的)世第一法以下之一切三昧神通和威力等,也都是由于对法身之挚诚信仰所出生的功德而产生的。声闻乘和缘觉乘的圣者们,他们的一切清净三昧和神通等功德,也是因为证得了少份法身的缘故。阿罗汉、辟支佛等一切清净三昧和神通等功德,也是因为证得了部分法身的缘故。

  为利济众生故而有二种色身之建立,为清净之弟子示现报身佛,为杂染众生,则示现化身佛,因此而有三身佛之建立。下面个别的解说佛之三身。

  一、法身

  现证法界空性后,则一切缺失自然净尽,一切迷乱亦自然消除。所谓法身者,不过是语言所加之名相而已。真实的情况,是无法身,亦无法身之性相,更无法身之相状和体性等。密勒大师的训示亦是如此。

  从另一方面来说,法身之性可用八个形容词来描述。(一)平等,(二)甚深,(三)常恒,(四)惟一,(五)正妙,(六)清净,(七)光明,(八)受用圆满。

  (一)平等  一切诸佛之法身无任何差别,故平等。

  (二)甚深  离一切戏论故,甚难证入,故名甚深。

  (三)常恒  属无为法故,无初、中、后,不生亦不灭,故为常恒。

  (四)惟一  法性与智慧无二差别,是故唯一。

  (五)正妙  远离增损二边,无有错谬颠倒,故名正妙。

  (六)清净  于三种障碍皆得解脱,故名清净。

  (七)光明  无有妄亦无分别,直观无分别故即是光明。

  (八)受用圆满  为一切广大功德之自性泉源,圆满报身之所依,故名受用圆满。

  《宝性论》云:

  “无始无终无差别,非二非三离意念,

  无障法性之自体,修士定中能亲见。”

  《庄严经论》云:

  “此自性身平等性,微细具圆满受用。”

  二、报身

  报身者亦有八种(圆满)德性:(一)眷属圆满,(二)报土圆满,(三)身相圆满,(四)相好圆满,(五)说法圆满,(六)事业圆满,(七)自成圆满,(八)无有自性。

  (一)眷属圆满  与报身佛共住之眷属皆为十地中之菩萨。

  (二)报土圆满  所住之国土必是清净净土。

  (三)身相圆满  皆为圆满受用之报身,如毗卢遮那佛等。

  (四)相好圆满  皆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五)说法圆满  圆满报身佛所说之法皆为大乘法。

  (六)事业圆满  为诸佛子说授记等。

  (七)自成圆满  一切所行之事业皆无需勤劳,自然成功,如彼如意宝王能自然成事。

  (八)无有自性  虽现妙庄严身及种种相好,然此一切皆如玻璃所出光色,无有自性。

  《庄严经论》云:

  “圆满报身佛,清净刹土中,

  广大眷属具,相好身庄严。

  说法等受用,一切诸行业,

  圆满极超胜,然此诸一切,

  (皆无有自性),言说边事耳。”

  《现观庄严论》云:

  “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受用大乘法,圆满报身佛。”

  三、化身

  化身佛亦有八种德相:(一)所依身德相,(二)因德相,(三)国土德相,(四)时德相,(五)自性德相,(六)默化德相,(七)成熟德相,(八)解脱德相。

  (一)所依身德相  其体如法身,不可动摇故。

  (二)因德相 由利济无边众生之大悲心所出生故。

  (三)国土德相  或有净土或无净土,化身佛皆现身故。

  (四)时德相  世界存在一日,化身佛之应化亦不断绝故。

  (五)自性德相  ①能以三种化身而应世。如《本生经》中所言菩萨于往昔诸世能善鼓琴瑟,博才多艺,难可言述。

  ②能化生为兔或其他低劣众生类(而利有情)

  ③能示现最胜化身——由兜率天降世、出家、成道等等之示现。

  《庄严经论》云:

  “降生及成佛,乃至般涅槃,

  化身佛如来,作种种示现,

  此诚不思议,大方便善巧。”

  《宝性论》云:

  “以种种变化,示现生人世,

  初由兜率降,入胎复降生,

  善能诸技艺,妻妃及侍女,

  环绕享欲乐,出家习苦行,

  行往菩提场,降魔成正觉,

  转胜妙法轮,示现般涅槃。

  于诸不净土,尽其之寿量,

  慈悲常示现。”

  (六)默化德相  世间之凡夫,无论其种性或禀赋如何,化身佛皆以默化方便使之欣乐三种涅槃而趋入佛道。

  (七)成熟德相  使趋入佛道者皆能圆满其资粮而成熟。

  (八)解脱德相  使修善成熟之人,能解脱三有之束缚。

  《宝性论》云:

  “能令世间众,趋向寂灭道,

  成熟并授记,化身佛事业。”

  以上之八种德相是化身佛之特征。

  《现观庄严论》云:

  “乃至诸有未空时,勤作种种利生业,

  平等普遍利有情,化佛示现无断绝。”

  佛果之不共特征,可从三方面来说:

  (一)平等特征,

  (二)常恒特征,

  (三)显现特征。

  平等特征

  平等特征是说一切诸佛法身之所依,皆为法性,无任何差别,故曰平等。一切诸佛之报身意乐相同,无任何差别,故曰平等。一切诸佛之化身皆能成熟各种事业,故曰平等。

  《庄严经论》有句曰:

  “所依及意趣,事业皆相等。”

  常恒特征

  法身者,胜义所摄,其体性离生灭相,故曰常恒。

  报身者,恒常享受法乐无有间断,故曰常恒。

  化身者,虽有时不现,但隐后仍现,无有断绝。当(某处)有缘众生不现之时,化身佛亦无改变,恒作利生事业无有已时,故曰常恒。

  《庄严经论》云:

  “自性无断绝,相续故常恒。”

  显现特征

  所知障于法性中消融净尽,故有法身之显现;烦恼障于法性中消融净尽,故有报身之显现;一切业障于法性中消融净尽,故有化身之显现。

返回目录

---------------------------------------------------------------------------------------------------------------------------

更多冈波巴大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