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三十三卷
净界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三十三卷
《佛说阿弥陀经》,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六十二页,「甲三、流通分」。
甲三、流通分二
蕅益大师解释本经,把本经分成了三科:第一科是「序分」,第二科是「正宗分」,第三科是「流通分」。第一科「序分」当中,就是所谓的「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在这一科当中,蕅益大师说:佛陀先总标净土的无上因果,先把极乐净土果地的功德跟因地的修行,先作一个总标,一个大纲的说明。到了「正宗分」,佛陀就详细的介绍极乐世界,先介绍极乐世界果地的功德、依报的功德、正报的功德,来启发我们的信愿。其次,再讲它因地的修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正宗分」是详细的介绍极乐世界无上的因跟无上的果,「流通分」,它这一科的内涵是扣着净土的因果在发挥。不过它这个地方的意义,跟「正宗分」的意义还不一样。这「正宗分」在介绍无上因果的时候,是属于事理上的发挥,不管是事、不管是理上的发挥。「流通分」它这个地方的介绍,它是一种赞叹的口气,叹德的口气。由于佛陀的赞叹,使令这个法门能够流通后世、普遍十方,这是「流通分」的一个特色,它的口气是赞叹的。在讲「流通分」之前,蕅益大师有一段的说明:
┌信愿┐ ┌圆收┐一切┌竖与一切法门浑同┐
┌┤ ├一法┤ ├, ┤ ├
│└持名┘ └圆超┘法门└横与一切法门迥异┘
│
│ 諸經論中,亦有橫義,乃隨斷
│ ┌ ┐
│ │惑淺深,即於同居見上三土 │
│ ┤ ├也
│ └是则约证名横,约断仍竖──┘
本经的一个修行方法就是「信、愿、持名」,这个法门是「圆收」一切法门,也是「圆超一切法门」。从「圆收」的角度来说,这个信、愿、持名本身能够摄受一切法门,因为一切的大乘经典,它所诠释的观念,是有助我们对净土的信愿。这个「信愿」,蕅益大师解释:深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就是菩提心,所以它是收摄一切的大乘法门。它也「圆超」,因为它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有佛的本愿功德加被,这样就超越了其他的自力法门,因为它有佛力加被。所以它这个法门的特色,它「圆收」它也「圆超」。「竖与一切法门浑同」,就是在整个断惑证真的次第上,它跟一切法门也是相同的,它的修行过程当中,也是要先求专注、再成片、再一心不乱,由事一心到理一心,它整个断惑证真的次第,跟一切法门相同。但是「横与一切法门迥异」,从圆融的角度呢,因为有本愿的摄受,它有横生四土、圆证三不退,这样就跟一切法门不同了。它有次第的、也有圆融性的。讲到这个圆融性呢,「诸经论中」也是有圆融的情况(这个「及」是个错字,应该是「乃」。),「乃随断惑浅深,即于同居见上三土」。(这个脉络画的有问题,这个「居见上三土」,要画到前一行的下面。)就是说随着断惑浅深,虽然你在同居土,你在同居土当中,只要你断了见思,你就在同居当中去受用方便土;你断了无明,就能够受用实报土。换句话说,这样子也可以说是圆融的情况。就是说虽然是同居土,但是它也具足了三土的功德。但是它这个「横具」是「约证名横,约断仍竖」。换句话说,它这种四土的横具,是要凭你的本事,你在断惑上到什么程度,你就受用什么样的国土。不像极乐世界,它凡圣同居土,它很自然的受用上三土,所以这一点还是不完全一样的。所以一般经论当中,其他国土「横」的情况,跟净土「横」的情况,还不完全一样,因为它这个地方「约证名横,约断仍竖也」,你还是要凭自己断惑的功德力去受用的。
│┌─既无问自说,谁堪倡募流通──┐唯佛佛可與
└┤ ├
│┌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流通耳。
└┤ ├┘
└此经唯佛境界───────┘
这个净土妙门不可思议,所以它是「无问自说」。在这个不可思议的法门当中,谁有能力去承当「流通」的责任呢?「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这个诸法实相,就是生命究竟圆满的一个相状。这种相状我们简单的说就是自性清净心,也可以说是现前一念心性。这个现前一念心性它的一个相貌呢,就是说我们这一念心,透过种种修止的锻炼啊,解脱了我执、法执以后,所显出来的一种即空、即假、即中的境界,它表现出一种即空、即假、即中的境界。这种境界,它简别凡夫的着有、也简别二乘人的偏空。套一句蕅益大师的话:这净土的境界啊,「一一理性具足庄严,一一庄严全体理性。」这个就是诸法实相,三世诸佛所安住的境界,就是这种境界,就是即空、即假、即中。这种诸法实相是谁的境界呢?不是凡夫的境界,「此经唯佛境界」,那是佛的境界,只有佛才真正的证到即空、即假、即中,所以只有「佛」跟「佛」才有资格「流通」。我们一般古德说:「三贤十地居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说这个三贤十地的菩萨,他还在居果报,他还安住在他自己所修的成就果报。谁是居净土呢?只有佛一人居净土。所以这个净土法门,只有佛陀能够流通,这是一般经典所没有的。比如说《法华经》,普贤菩萨流通;《华严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二个大菩萨共同流通;但是本经,只有佛陀可以流通。因为净土法门,这种佛陀跟众生心的感应境界,「即众生心,投大觉海」,这种不思议境啊,只有佛陀能够完全明白这当中奥妙的道理。所以这当中既然只有佛陀能够明白,所以只有佛能够流通。
文为二
┌初劝信流通┐
┌初普劝┐乙初│ │丙初┌初略引标题┐
┤ ├ ┼二劝愿流通├ ┤ ├
└二结劝┘中三│ │中二└二征释经题┘
└三劝行流通┘
┌初东方至六上方┐
─丁初中六┤ ├今略摄故(戊)今初
└唐译十方───┘
这「流通分」分为二科:「初、普劝;二、结劝」。「普劝」当中又分成三科:「初、劝信流通;二、劝愿流通;三、劝行流通。」蕅益大师「流通分」也是分成三科:信、愿、行。他序、正、流通都是分成信、愿、行。在「劝信流通」当中又分二科:「初、略引标题;二、征释经题」,先解释本经的经题,然后就着这个经题再加以回答它的内涵。「略引标题」当中又分六科,从「东方」到「上方」,总共是六方,「东方至上方」。「唐译」是玄奘大师译的,玄奘大师译的是「十方」,本经鸠摩罗什译的是六方(罗什大师是秦译,奘师是唐译。),这个是开合的不同,「今略摄故」。我们看第一个,就是先讲到「略引标题」,看经文:
乙一、普劝三
丙一、劝信流通二
丁一、略引标题六
戊一、东方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流通分」它就是一个赞叹的口气了,对于前面所说法门的赞叹。这个赞叹的文我们分成二科:第一科是「本佛赞叹」(根本的本),「本佛赞叹」指的是释迦牟尼佛;第二科是「他佛赞叹」。「本佛赞叹」就是:「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这是「本佛赞叹」;下面的文就是他佛的赞叹。先看「本佛赞叹」。释迦牟尼佛讲完极乐世界的无上因果以后呢,释迦牟尼佛招呼了一声「舍利弗」说:「如我今者」,正如我现在「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这一段我们看蕅祖的注解。佛的「不可思议功德之利」是什么意思呢?蕅益大师解释这一段分成二个情况:第一个先解释「佛」的功德,第二个解释「自」的功德。
释功德二
释佛功德
┌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
│ │
├二即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证 │
不可思議│ │
┼三但持名号,不假禅观诸方便 ├
略有五意│ │
├四一七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
│ │
│ 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
└五 ┘
持一切佛名
┌此皆导师大愿行之所成就
┤
└故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不可思议」的功德「略有五意」,不可思议的功德分成五点:第一个「横超三界,不俟断惑」。就是极乐世界它的往生,它是带业的,不必断烦恼,带业往生。「带业往生,横超三界」,这件事情不可思议,这件事情是不共其他净土的,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即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证」,这也是不共于其他净土的。就是极乐世界的四土,它是横具的。你生到凡圣同居土,你也同时能够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的这种依正二报互相的见闻。这样的一种情况呢,也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不共于其他净土的情况。前面二个都是约果地的功德,讲到不可思议,后面三个约因地。它因地的修行,「但持名号,不假禅观诸方便」,这个法门也不可思议,这么广大的一个果报庄严,在因地只要一句佛号就能够庄严,这么少许的名号,就能够成就这长劫的寿命跟广大的国土,这件事情也不可思议。第四「一七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这个名号的修持呢,它是一七为期,换句话说是一生成就的,不必多劫多生。第五「持一佛名,即为诸佛护念,不异持一切佛名。」这个后面会讲到,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总持一切佛的功德,后面蕅益大师有详细的发挥。这个就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包括他果地的功德不可思议、包括他因地的修行也不可思议。这种不可思议当然不是上帝所创造的、也不是自然而有的,「此皆导师大愿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这种「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是阿弥陀佛的因地大愿、跟他的大行所创造出来的。这一期极乐世界的依正果报,是阿弥陀佛花了很多很多的时间、发愿跟修行所成就的。这个地方的「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是指的佛陀本身他所成就的。就着「自功德」,这「自功德」分二个:一个是约「行人」,一个是约「诸佛」。这种「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跟我们凡夫有什么关系呢?
明自功德
┌信愿┐ ┌摄佛功德┐故亦曰阿彌陀佛不可
┌又行人┤ ├全┤ ├
│ └持名┘ └成自功德┘思議功德之利。
前面讲到极乐世界的功德,我们凡夫在「信愿持名」的当下,一句弥陀念诵听,我们以一念归依的心、发愿的心,来忆持这句佛号。在念念当中呢,「摄佛功德,成」为「自」己的「功德」。换句话说,我们在念佛的当下,我们内心当中,也就念念的成就「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这个「功德之利」就会透过佛号的运转,我们内心当中也能够生起这样的「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这个跟我们有关系的。前面是讲佛陀准备好的一个「功德之利」;这个地方是指──透过我们信、愿、持名以后,这个「功德之利」变成我们内心的功德,是这个意思。
│ ┌诸佛不可思议功德┐ ┌诸佛┐皆以阿彌為
└下又曰┤ ├是┤ ├
└我不可思议功德─┘ └释迦┘自也。
这个地方是指佛佛道同,后面会讲到,所谓诸佛的不可思议功德、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其实这个都是道同,都是同一个理性、同一个真如所表现出来。没有二个真如,只是因缘的不同。这个地方这样子讲,「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这个「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释迦牟尼佛赞叹这个功德,蕅益大师的意思是二方面:第一个,阿弥陀佛本身所成就的功德,他所准备的功德;第二个,我们众生透过持名,我们内心当中所成就的功德。这二个功德,释迦牟尼佛都赞叹,这二个功德都赞叹。这个不可思议,不是我们一般凡夫的意识分别心所能够想象的,不可心思口议的。这个是佛陀对这件事情的赞叹。一个法门释迦牟尼佛赞叹已经非常不得了了,这下面就是这个法门不是释迦牟尼佛赞叹而已,六方诸佛同时赞叹,六方诸佛对这件事情──对阿弥陀佛所成就的功德赞叹,对一切凡夫能够信、愿、持名,在他的苦恼心中,也能成就这样的功德,六方诸佛也是赞叹。这以下先引「东方」:
东方亦有阿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这个「东方」佛,以下举出几个,我们先解释「阿鞞」,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解释:
释佛号
┌阿鞞,此云无动。
这个地方是赞叹佛陀的智慧。佛陀的这一念心,他能够不为八风所动。我们凡夫的心有取着,别人赞叹我们,我们非常欢喜;别人毁谤我们,我们内心当中非常沮丧:我们内心当中会被外在的境界所牵动而有变化。佛陀的内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他能够不为发风所动,因为他有般若波罗蜜的智慧,这个地方是赞叹佛的智慧。
│ ┌或取因┐
│ │ │ 雖舉一隅
│ ├或取果┤ ┌ ┐
│佛有無量德,應有│ │ │仍具四悉│
└ ┼或性─┼等┤ ├
無量名,隨機而立│ │ │隨一一名│
├或相─┤ └ ┘
│ │ 顯所詮德
└或行愿┘
──劫寿说之,不能悉也。
佛陀是万德庄严,他的因地也是无量无边的因,所以他果地的功「德」也就「无量」无边的果。当然他也「应」该「有无量」的「名」称,但是「随」着「机」缘,他有所偏重:或者偏重他「因」地的本愿、或者偏重他「果」地的功德、或者偏重在「性」。这个「性」指的是内在的本性,特别指的是智慧。比如说这个须弥光佛,这个「光」,在经典里面这个「光」,有二个:一个是指身相的光明,一个是智慧的光明。如果是赞叹他内在的本性的话,这个「光」指的是智慧;如果是赞叹外表的话,或者是相,外在的形相,比如说须弥相佛,赞叹这个佛陀所现的应化身啊,特别的高大,像须弥山一样──须弥相佛、大须弥佛,这个是以他的相来立名。或者是赞叹他内在的本性,或者赞叹他外在的形「相」,或者是赞叹他的「行」或「愿」。「举一隅」,这个「隅」是一角,一个正方形的一个角,就是随便赞叹他的一个名号,都「具」足「四悉」檀的因缘,都能够使令众生欢喜、生善、破恶、入理。所以「随一一名」来「显所诠」的功「德」,事实上「劫寿说之,不能悉也」,这只是一个代表,这个名号只是一个代表。再看「东方」的「恒河沙」:
释东方
┌东方虚空不可尽,世界亦不可尽┐
┤ ├略举恒河沙耳。
└世界不可尽,住世诸佛亦不可尽┘
赞叹阿弥陀佛法门的佛陀,这个地方说这个「东方」,举这个东方啊,其实「东方」的「虚空不可尽」,所以这个住世的「世界亦不可尽。世界不可尽,住世诸佛亦不可尽」,这个地方只是「略举恒河沙耳」。这个「恒河沙」,这个恒河是印度的五大河之一,是广大的河。这个恒河的沙非常的细,所以说这个恒河的沙表示非常的多,一定是非常的多,就像恒河沙滩上的沙这么多的佛。蕅益大师说这是「略举」,只是略举而已。这个地方是讲「恒河沙诸佛」,表示相当的多。这些佛呢,「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这个「其国」,古德解释什么是「其国」呢?「本所住国」(根本的本),他所安住的国土,他本所住国。就是每一尊佛,他有他教化的一个国土,他们就在自己的国土当中,「本所住国」。他们在本所住国,「出广长舌相」,我们看蕅益大师解释:
释舌相
┌此等诸佛,各出广长舌劝信此经。而众生犹不生信
│
│ ,顽冥极矣。
这些「诸佛出广长舌」相,来「劝信此经」,如果「众生犹不生信」,那真的是「顽」固「冥」,这个「冥」是愚痴到了极点。因为这个法门它的出现,要很多很多的因缘,一个这么殊胜的国土要成立,表示这一尊佛在因地的时候,他要花很多很多的精神体力,才能够成就这一期的果报。我们一般的众生善得人身,遇到净土法门的住世,遇到这个法门又不相信,那真的是顽固愚痴到了极点。
┤┌常人三世不妄语─舌能至鼻。
││
││ ┌广┐
└┼藏果头佛,三大僧祇劫不妄语,舌薄┤ ├可覆面
│ └长┘
│
│今證大乘淨土妙門─┌理诚称真┐
└ ┤ ├也。
所以遍覆三千─表 └事实非谬┘
这个地方解释「广长舌」。这种舌头,从经典上说这个果报如是相,从这个舌头的相状,我们可以判断这个人过去口业的情况。一般的人「三世不妄语」,这个地方不妄语指的是口离四过,就是他不两舌、不绮语、不妄语、不恶口,这叫不妄语。他的舌头就很特别了,他的「舌」又广又长,「能」够伸到「鼻」子。就是我们能够从他的相貌,判断这个人的口业清净。「藏」教的「佛」,藏教的佛现的都是丈六比丘相,他因为「三大」阿「僧祇劫不妄语」,他的「舌薄广长可覆面」。我们看到的释迦牟尼佛,他平常要是不讲话的时候,他要不现广长舌,他舌头放在嘴巴里面,跟一般人是一样的;但是他要证明一件因缘的时候、证明一件事理的时候,他现出广长舌来,可以把整个脸盖住:这个是藏教佛舌头的一个相貌。现在诸佛为了证明大乘净土法门这个难信之法,所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这个是多生多劫的口业清净,来表示净土的理是真实的,净土的事也是真实的。这个净土的理啊,跟一般的理还不完全一样。我们一般五戒十善这种法门,它的理是偏重在业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二乘的理是建立在空性,四谛十二因缘的根本理论是建立在我空的真理;净土的理是建立在万法唯是一心、建立在现前一念心性。就是说从一心的角度,众生的心是如,佛的心也是如,一如无二如,所以能够感应道交,这个真理是真实的。其次这个事相上,「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个因缘也是事实的。不管是能变现的心,从这个心变现万法的角度是事实;不管是阿弥陀佛创造的因缘,这件事情也是事实:这二个都是事实的。这二件事情都不可思议,所以这是一个特殊的因缘。既然是证明特殊的因缘,所以他的舌相也就特别的广大,来证明佛陀的口业是多生多劫的不妄语,以这个不妄语的德行,来保证这件事情。「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这个「说诚实言」是怎么说呢?这个地方是诸佛在「本所住国」,弘扬净土法门所说的话。换句话说,是释迦牟尼佛去转述诸佛在本所住国,他们在弘扬净土法门当中,他们说了一个诚实的话,说什么话呢?说:「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个「汝等众生」不是指着娑婆世界,是指他方诸佛的众生。他方的诸佛,都现广长舌相,来为他们的众生说:汝等众生,你应该要相信「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个是本经的经题。其实本经的经题,在释迦牟尼佛当中,他自己讲出的经题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个经题,释迦牟尼佛后面有解释说为什么安立这个名称。这个标出经题,我们看蕅祖的解释:
释标题
什師─順此方好,略譯
┌ ┐
標出經題,│今題,巧合持名妙行 │文有詳略,
┤ ├
流通之本 │奘師─譯云《稱讚淨土│義無增減。
└ ┘
佛攝受經》
罗什大师知道我们中国人喜欢简「略」,所以翻成「佛说阿弥陀佛经」,配合持名;玄奘大师的另外一个译本,叫「《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文字上「有详略」的不同,「义」理上是没有差别的。
「流通分」的第一个「劝信流通」,是比较特别的一个情况,在诸经当中。在一般的经典,基本上都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赞叹这个法门,释迦牟尼佛很少引证其他的佛也在赞叹这个法门,很少。换句话说,每一尊佛他们在教化众生的时候,其实他们偏重的法门有所不同。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娑婆世界,他能够为实施权,以一佛乘分别说三,讲三乘;其他的佛在他的国土,不一定讲三乘,不一定讲《阿含经》、不一定讲《方等经》《般若经》,不一定的。每一尊佛在抉择法门的时候,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见地。很少说有一个法门会得到十方诸佛肯定的、每一尊佛都在赞叹这个法门的,非常的少。当然这当中有他的理由,蕅益大师后面会解释说:为什么这个法门,不但释迦牟尼佛在他的国土赞叹;六方诸佛都在他的本所住国,出广长舌相,把他无量劫的功德全部现前,以他的德性来保证、来告诫众生:「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个法门的确是有它的特色,蕅益大师他后面会讲出,这个法门之所以被六方诸佛共同赞叹的理由。不过这个地方的经文,照着经文的本意,他方佛的赞叹,就是「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下面应该画个冒号,应该画二点,以下的文是诸佛所说的。说什么诚实言呢?「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所以这个地方要加二点,在文义上就比较容易了解。这个是讲到「劝信流通」的第一个「东方」。
再看第六十四页,「戊二、南方」跟「西方」。我们一般人在读《阿弥陀经》,当然「正宗分」有很多的内容,讲到极乐世界果地的功德、因地的修行。「流通分」的时候,好象都一再的重复──东、南、西、北、下、上;但是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它这个地方都是佛名。换句话说,我们到了「流通分」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要慎重。因为我们内心当中所面对的,都是一个我们所归依的境界。我们跟十方诸佛啊,结下一个善缘跟恶缘啊,就在这一念之间。所以为什么祖师大德在「流通分」的时候,他要你合掌,他就是提醒你:注意了,你现在面对的是一个佛的境界。你以后往生极乐世界,你亲近十方诸佛,这尊佛对你产生多大的加持力,跟你晚课的在念的时候的心境有关。佛陀是没有意见的,但是你跟一个佛结下好的缘、坏的缘,就在一念之间。所以在那个时候祖师的慈悲,打一梆磬提醒你一下,你下面要面对你所归依的境界,你要注意了。怎么使令我们生起恭敬心呢?合掌。因为你下面的──都是你面对你未来,你往生极乐世界以后,你要次第的去亲近这些十方的诸佛。那你在因地的时候栽培,你就有一分的恭敬、一分的善因缘,所以这个地方有这一层的意义。好,我们把南方先念一下:
戊二、南方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这个地方说「南方世界」,这个「南方」指的是娑婆世界的南方。这个「佛」,有的是赞叹佛内心的功德、有的是赞叹佛外表的身相、光明,这个容易了解,或者光明、或者身相的广大。「大焰肩佛」我们解释一下。这个「肩」是一个肩膀,这个肩膀有荷担的功能,我们能够在肩膀上荷担重物。这个地方指着佛陀的那一念心,他能够荷担佛法,就是赞叹佛的智慧;他也能够荷担众生,赞叹佛的慈悲:所以这个「肩」有荷担的意思。佛陀这一念心能够以大智慧故,荷担无量无边的佛法;以大悲心,佛陀那一念心能够荷担无量无边的众生:这叫「大焰肩佛」,赞叹佛陀慈悲跟智慧的功德。其他的容易了解,就不解释。好,我们再看「西方」:
戊三、西方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这个「无量寿佛」,蕅益大师有解释:
无量寿佛,与弥陀同名。十方各方面,同名诸佛无量也
┌即是导师亦可。
。然┤
└为度众生,不妨转赞释迦如来所说。
「无量寿佛,与弥陀同名」;阿弥陀佛也是有无量光、无量寿义。「十方各方面,同名诸佛无量也」,当然十方诸佛的名称有时候会重复的,这个很正常的。或者说:「然即是导师亦可。为度众生,不妨转赞释迦如来所说。」或者这说这个「无量寿佛」,就是西方净土的阿弥陀佛,也是可以。他为了要利益有情的缘故,他也赞叹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法门,也是无妨的。这个「无量幢佛」我们解释一下。这个「幢」就是所谓的「功德高显,喻之如幢」。佛陀无量无边所成就的功德、内心所摄持的种种三昧陀罗尼,「功德高显」,功德又高又明显。这个「功德高显」怎么理解呢?「喻之如幢」,用幢来比喻。这个「幢」过去的丛林,把这个幢安上去,很多人就能够看得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都能够看到这个幢的相貌。比喻佛陀的功德高显,喻之如幢。好,我们再看北方:
戊四、北方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北方」的佛,我们解释几个。第一个「难沮佛」,这个「难沮」这个「沮」字就是破坏,就是佛陀的功德,「佛德坚固,不可破坏」。我们凡夫成就一个功德是很容易破坏的,所以我现在发心要修行,我有一念的精进心;但是我遇到逆境,我不修行了:这个精进的功德,很容易破坏。因为我们凡夫的心,是一个意识分别心、是一个有所得的心,很容易被外在环境的变化,一下子就破坏了。但是佛的那一念心,是一个不生灭心相应,他不与一切万法为伴侣的。所以佛陀他内心所表现的功德,「佛德坚固」,佛陀的功德特别的坚固,是不可以破坏的。「难沮佛」,就是佛的功德是不可破坏的。「日生佛」,这个「日生佛」是说:佛陀的那一念心,「佛光普遍,如日东升」。佛陀的智慧光明啊,他能够普遍,普遍的情况就像太阳刚刚生起的时候,「如日东升」,太阳刚刚生起的光明,照众生,但是它不刺眼,佛陀的那一念慈悲、智慧的心,就像太阳刚刚生起的一个情况,这个「日生佛」,太阳刚刚生起的那一种境界。「网明佛」,「网明佛」这个「网」,古德有二层解释,我先讲第一层。「智如宝网,遍照众生。」佛陀的智慧,就像这个宝网,种种珠宝所串成的一个罗网,光光互摄、重重无尽。赞叹佛陀的智慧是无量无边的,他摄受无量无边的众生、施设无量无边的法门,这「智如宝网,遍照众生」,这「网明佛」。其次,这个「网」它是个譬喻,说这个鱼网能够网起水中的鱼,这个地方是譬喻佛陀有种种的方便,能够在生死大海当中呢,网取众生,使令他达到涅槃的彼岸。这个众生在生死大海当中沉没了,佛陀用这个鱼网把他网起来,用这个法门把他网起来,然后把他输送到涅槃的彼岸去。这个「网」呢是赞叹佛陀的方便力,佛陀有这种方便力,能够网取生死大海的众生,叫做「网明佛」。这以下讲「下方」:
戊五、下方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看蕅祖的注解:
┌水轮┐
│ │之下,復有下界,非非想天等,
┌此界┼金轮┼
│ │ │乃至重重無盡也。
│ └风轮┘
│
└达磨─此云法。
众生的业力无边,果报体就无边,这很正常的。「达磨」,讲这个「达磨佛」。这个「达磨」翻成「法」,就是说「佛为法王,以法自在」。佛陀对于一切的世间法、出世间法通达无碍,所以称为「达磨佛」,表示佛陀对于法门的通达无碍。再看「上方」:
戊六、上方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略明上界
这个是「上方」,指的是:
┌风轮─┐
此界,非非想天│ │
┼金轮等├重重无尽也。
之上,復有上界│ │
└及三界┘
这个是上方,指的是「此界」的上方,「此」者娑婆世界,娑婆的上方。这个地方我们解释几个佛。「宿王佛」,这个「宿」是天上的星星。天上的星星当中,月亮是星星之王,这叫「宿王」,因为月亮为众星之所围绕,比喻佛为九界众生之所归依,所以以月亮被一切星星所围绕的情况,来赞叹佛为九界众生的导师、为九界众生所归依,这叫「宿王佛」。再解释这个「香光佛」,这个「香」是一种断德、这个「光」是一个智德。佛陀的内心当中,他能够散发出香,香能够断除这种臭气,就是表示佛陀这一念心,有断除烦恼的能力,就像这个香,我们到污秽的地方,能够点上一个上好的旃檀香,这个臭秽的气就消灭掉,赞叹佛的那一念心有断除烦恼的能力。其次,佛陀的那一念心有光明的能力,破除黑暗,佛陀的智德。「杂色宝华严身佛」,这个地方是因果双举。这个「杂色宝华」指的是佛陀的因地,佛陀的因地有六波罗蜜种种的万善,有各式各样的宝华、各式各样的颜色,这个华能够结果,所以华叫因,佛陀的因地有各式各样颜色的宝华。「严身」,指的是佛陀的果德。无量无边的因地干什么呢?庄严佛陀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这「杂色宝华严身佛」,是赞叹佛陀的因跟果的殊胜。「娑罗树王佛」,这个是以娑罗树这种高大的树,来赞叹佛色身的高大。「见一切义佛」,佛陀那一念心能够照见一切的义理而没有障碍。这个是讲到上方诸佛的情况,先到这个地方。我们休息十分钟。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