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晓法师:《掌中论》大意之七
刚晓法师:《掌中论》大意之七
下边儿看第四个颂子。
妄有非实故与所见不同
由境相虚妄能缘亦非有
论曰。若言我亦于彼瓶衣等事,许彼自性是不可得,皆是妄识之所分别。然而缘彼相状乱识,是其实有。观健达婆城及幻人等,其识是有。设有此识,亦非实故。与所见事,不相应故。此惑乱识,于所缘境,作有性解。彼事自性,已明非有。境既是无,能缘妄识,亦非实有。云何令彼妄识有耶?然于世间,不曾见有,无能生种子,有所生芽等,由斯汝说幻城等喻,道理不成。 这个颂子是说,识也是非实有的。为什么说识也不是实有呢?因为识与所见的境相不相应。颂子中的“同”就是“一样”、“相应”。不知道你们听没听过我以前给你们提供的带子,假如说听过的话,就好理解了,识有能、所,能就是去认识的,所就是要认识的。按说,它二者实际上是一回事儿,根本不能够分开,可是呢,我们却总把它们分开。前边已经说了,要认识的境界是虚妄的,当然识也是虚妄的了。真的加上假的,所得的和就是假的。
我们下边儿来说这一段儿。这一段儿是先说了这么一个事儿:
有人又说,瓶、衣等物是不实在的,是无自体可得的,只是识的计度分别而起的虚妄的瓶、衣之相,但是,来缘这虚妄的瓶、衣之相的惑乱识,是不是实有的?若不是实有的,能见的作用从哪儿来?这虚妄的瓶、衣之相是谁现出来的?所以正确地事实应该是这样的--海市蜃楼虽然是虚幻的,但是看见海市蜃楼的人的识还是实有的。
长行中的“健达婆城”就是海市蜃楼,就是在海上,或者沙漠上,有时候会出现一个城市,城市中还有车马行人等,现在人当然知道出现这个情况的光学原理了,而古代人不知道,就用一些很神秘的解释法,比如说当时的印度人就说,这城市是一种叫做健达婆的神化现出来的,健达婆是天龙八部中的一种。“幻人”就是现在的魔术师之类的人,这种人能够用一些小道具变化出一些人呀什么的东西,以此来讹人、害人。
陈那论师说,不对,识是妄有,不是实有,为什么呢?因为此识与你所看见的事,了不相应。为什么不相应?比如说前边儿看到的蛇,刚才我们已经说了,蛇根本就没有自体,不过是识惑乱而已,这惑乱的识,对于那无实在自体的所缘境--蛇,当作了有实在自体的境界,这样呢,你误认为那本不存在的蛇是真的蛇,这实际上是不符合事实的,是颠倒的,所以说此识与你所看见的事儿,了不相应。再者,识要生起现行,比如说眼识,那么,它还需要九个条件:根、境、自识种子、六识、七识、八识、作意、空间、光明。如果没有境,它生不起现行的,但是所缘的境界是虚妄的呀~~真识岂能生起?
外人就说了,你别老说以绳为蛇呀,咱说瓶子、衣等,你说瓶子、衣是不实在的,但是这瓶子、衣虚妄,幷不能说明识就是虚妄的呀~~为什么呢?你陈那告诉我,你的眼为什么不把这虚妄的瓶子、衣看成小鶏、石头,而还是看成瓶子、衣~~可见识绝对不能说是虚妄的。
陈那论师说,你这不是自相矛盾么,你说有了所缘境(等九要件),识才能现行,那么,我们来作个比喻,比如说,先有种子,然后才能有芽苗的生起,这个道理有没有问题?当然没有!陈那论师说,有没有没有种子就有芽苗生起的道理?外人也不能说有。陈那论师说,可见说境虽然虚妄但识有是没有道理的。所以你们举的例子说健达婆城虽无但能看见的识还是有的根本就说不通。
这时候会不会有人问:前边儿说境无,现在又说识无,这不是什么都无了?那我们还修个什么行呢?
陈那论师说,我这里说的识无,是所执之识无,我可没有说幻识是无,就是说,识是幻有,幻有的识幻化起森罗万象,幻化起大千世界,幻化起轮回六道等等。你千万不要把佛陀的密意弄错了,不然的话,就是恶取空。在《瑜伽师地论》第三十六卷中说,假如说有人说,只有“一切唯假”,其它的都是非有的,那么既然一切都是假的,你的这句“一切唯假”是真的吗?你把真实的、虚假的都说成非有,这就是绝对的虚无论者,这说法不但“自败坏,亦坏世间随彼见者”,佛曾经密意说过,“宁如一类起我见者,不如一类恶取空者”。为什么呢?有我见的人,只是对境界迷惑,他还知道求解脱,恶取空的人,什么都空,什么都无,因果也无了,就不修行了,永无出头之日了。
下边儿是第五个颂子。
斯皆是假设善觉者能知
智人断烦恼易若除蛇怖
论曰。如说三界但有假名,瓶等粗觉,既除遣已,知从名言,而有其事。善观察者,能了知已,即于绳处,蛇怖除遣。复审思惟,了彼差别,于绳等处,妄执亦无。如是观时,一切能生杂染之法,易速蠲除。烦恼罗网,及诸业果,自当断灭。
颂中“善觉者”的“觉”,就是觉了观察。说三界呢,如此来看,也是只有假名的,瓶子、衣等,只是名言,仔细地审察以后,一切都是误把绳认作了蛇,所以生起的怕蛇之念完全是多余的,再细审审,这绳也只是破麻而已,你把它当作绳子,也是妄执。一切众生,都是因为这糊涂,执外边儿的蛇、执认蛇的心识是实在的。你现在是执蛇,所以你害怕,你若是执为什么好的东西呢~~你就要欢喜了。等等,因为有执,所以什么样的心念(心所法)都会起来,这就使你造业,你流转三界。但是你一详细审察,所执的蛇、能执的识都是虚妄的,都无丝毫的实在性可得,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空观,由这苦观,绳蛇也罢、心识也罢,你都不会执著,没有执著,你就不造业,你只会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就是不刻意去做,不刻意去做就不造业。
插:这是不是你以前说的“脚踩西瓜皮”?
不,这时候你能够分清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所以你随波逐流。
你不刻意,就不造业,就没有“杂染之法”生起,就是说,不生起使你流转生死的污染之业。
有人要问了,说,这样的话,业果不就断灭了?陈那论师说,怎么会呢,比如说你寒病了,发烧,你烧糊涂了,在发昏中,你看见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但你好了之后,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没有了,这时候难道你会说,那些东西哪儿去了,我还是得害病,没有那些东西我可怎么活呀?陈那论师说,你现在的顾虑就是这样,你应该明白,没有那些东西是病好了,没有了轮回是解脱,这根本不是业果断灭了。当你解脱以后,你还可以分清该做的、不该做的,这个可以作为立足点儿,你就能够度众生,这绝不是断灭。
下边儿还有最后一颂。
智人观俗事当随俗所行
欲求烦恼断要明真胜义
犹如世人,于诸俗事,瓶、衣等处,以为实有,名瓶、衣等。智者亦尔,当顺世间,而兴言说,知非实有。若乐观察烦恼过失,求解脱者,宜于如是真胜义中,周遍推寻,如理作意,于诸境处,及能缘妄识,烦恼系缚,不复生长。
这里的“俗事”,是指世间共许所有的事,比如说桌子,大家都说有。这一段话是说,按说,瓶、衣、桌子、椅子等,幷不是实在的,但因为世间人都以为实在,所以,你也要说它实在,然后善巧度化他,千万别给他上去就说虚妄。按因明来说,就是世间相违。你若上去就给说虚妄,就使人一下子无所适从。这是陈那论师对学道者的告诫。
下边儿还有,说,“若乐观察烦恼过失,求解脱者”,就要在“真胜义”,真胜义就是不同于世间的一般理念,世间说瓶、衣等是有的,你明白它们实际上是虚妄的,这就是真胜义。对于真胜义要“周遍推寻”,周遍推寻就是要广学,要去思维一切法都是这样,不要只满足于一点儿。
这个呢,就是这个论的大概,我没有发挥出来漫谈,大家担待一点儿。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