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宗堃:《须深经》的传本及南传上座部对《须深经》慧解脱阿罗汉的理解 一、前言
温宗堃:《须深经》的传本及南传上座部对《须深经》慧解脱阿罗汉的理解 一、前言
近年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教理与禅法在台湾有逐渐发展的趋势。南传上座部的禅师,包括教导以腹部起伏为坐禅之根本业处的恰宓西亚多1 (Chanmyay Sayādaw)(1928-)、戒谛腊西亚多(Jotila Sayādaw(1935-),强调《清净道论》的修行次第与禅那的重要性的帕奥西亚多 (Pa-Auk Sayādaw)(1934-);以内观全身觉受配合出入息念的葛印卡老师(U Goenka)(1924-),以及宣扬正念动中禅的泰国隆波通禅师(Luangpor Thong)(1939-)。他们都曾相续来台指导密集禅修。2 在这些禅法传统中,3有一部分其修行次第乃依据上座部佛教中所谓「纯观乘者」(Suddhavipassanāyānika,以纯观作为车乘的人)4 或「无禅那慧解脱」(Paññāvimutta)5 的教理而来。其中明白宣称将「纯观乘者」的教理与禅法实践结合的,是恰宓西亚多与戒谛腊西亚多所传的,并承自马哈希西亚多(Mahāsi Sayādaw)(1904-1982)的念处毗婆舍那
(Satipa??hāna Vipassanā)禅法。6
为了令禅修者从传统教理的角度了解他们自身禅修过程中所经历的经验,马哈希西亚多先後以缅文及巴利文撰写叙述内观修行过程的《清净智论》(Visuddhiñā?akathā),马哈希西亚多在书中说:
再者,凡未令近行定或安止定生起而从最初开始就内观五取蕴者,名为纯观乘者。7
此类不先修学禅那(jhāna)而直接修观(vipassanā,毗婆舍那)以到达证悟乃至阿罗汉的「纯观乘者」,或「无禅那慧解脱」的教理,近年来亦引起西方学者的注意。就笔者所知,巴利圣典协会(Pali Text Society)的两任主席:Richard Gombrich 教授与L. S. Cousins 教授曾分别对「无禅那慧解脱」与「纯观乘者」的教理做过相关的研究。他们不约而同将这种不修禅那但以解脱为目标的理论,视为是佛陀般涅盘之後,或注释书时代才出现的教理。然而,他们的部分论证过程及结论,还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因此本文尝试针对此问题8做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将依如下的节次,逐一进行讨论:(1)扼要地回顾二位教授对此问题的相关论述。接着,(2)提出对「无禅那慧解脱」教理的研究方法。(3)文章将讨论在「无禅那慧解脱」研究上非常重要的经典,即《须深经》的三个传本(一个巴利本、二个汉译本)之异同。(4)并依上座部学者的研究成果,介绍巴利佛教注释传统对巴利《须深经》慧解脱阿罗汉的理解。最後,(5)依目前的研究结果,指出「无禅那慧解脱」思想,在什麽样的程度上接近原始佛说、根本佛教。
本文是「纯观乘者」或「无禅那慧解脱」研究上的一个初步尝试,其中仍有许多问题尚待後续处理。尽管如此,透过讨论《须深经》各传本间的歧异、前辈学者二篇研究论文的回顾以及相关巴利资料的介绍,笔者希望能更全面地呈显早期印度佛教中「无禅那慧解脱」的思想。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