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波巴大师:珍珠之鬘 第一辑:功德荟萃 27.心法
冈波巴大师:珍珠之鬘 第一辑:功德荟萃 27.心法
◆ 若能反观自心,即是“见”;
◆ 若将诸法证悟为心,即是“证悟”;
◆ 对于所证悟的义理,通过修习而使之形成习惯“的过程”,即是“修”
◆ 若体验了(心的)“本体”,即是“体验”;
◆ 在此体验的状态中相续不断,即是“行”;
◆ 真实地证到(心的)“本体”,即是“果”;
◆ 向人宣说此果,(并开示证得此果的方法,)即是“事业”。
《功德荟萃》第二十一则
敬礼大宝上师!
至尊大宝达波仁波切曾经这样教诲说:
“现象”与“法身”不异,这就如同麝香及其气味、旃檀及其香气、水和冰、“黄色的金子”与“金子的黄色”、“白色的海螺”与“海螺的白色”之间的关系一般。同样道理,我们也应该(通过实修来)试着使“现象”与“法身”变得无所不同。
基于上述缘故,因此:
就像力士的宝珠本在自腹中本自具足 、穷汉的宝库本在自家中本自具足一样,“法身之果”,也是本在自心中本自具足的啊!
本自有,何劳求?
◆ 若能反观自心,即是“见”;
◆ 若将诸法证悟为心,即是“证悟”;
◆ 对于所证悟的义理,通过修习而使之形成习惯(的过程),即是“修”;
◆ 若体验了(心的)“本体”,即是“体验”;
◆ 在此体验的状态中相续不断,即是“行”;
◆ 真实地证到(心的)“本体”,即是“果”;
◆ 向人宣说此果,(并开示证得此果的方法,)即是“事业”。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依靠“见”来升起“证悟”;
凭借“修”来护持“体验”;
通过“果”,再来成就利人的“事业”啊!
有时要在(心的)“本体”上顿然而修;
有时则先需用心模拟(心的本体),依此模拟,而后再作“止住修”呀!
由“顿然修”而得“法身”;
由“止住修”而得“双运身”。
万法皆宗此心。
假如拋弃了“业果”,那么,我们就会走向恶道;
由于远离了“悲心”,那么,我们则会流于声闻;
而那些具备菩提心的人,对自心展开渐次与顿然的实修,则是极端重要的呀!
◎心法1
——冈波巴大师全集《珍珠之鬘第一辑·功德荟萃》第二十一则竟
.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