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石法师译解:入菩萨行论 《入菩萨行》译注 第七品 精进
如石法师译解:入菩萨行论 《入菩萨行》译注 第七品 精进
第七品 精进
一、劝勉精进
1.忍已需精进, 如上修习安忍以后,就应该开始精进了;
精进证菩提; 唯有努力精进,才能速证无上菩提。
无风灯不动, 就像没有风,灯焰就不会晃动;同样,
无勤福不生。 如果缺乏精进,福德智慧也很难产生。
二、精进之定义
2.进即勇于善。 精进就是一种热衷于修习善法的心理状态。
三、如何精进
(一)断除不精进
1.认识不精进
下说其违品: 以下将先说明精进的障碍:
懈怠耽劣事、 贪图安乐、爱着凡俗卑劣的事物、
自轻而退怯。 看轻自己、畏怯不敢修习善法。
2.如何断除
(1)断除好逸之懈怠
Ⅰ、观察懈怠之因
3.贪图懒乐味、 如果一个人老是贪图懒洋洋的舒适感受、
习卧嗜睡眠、 喜欢躺卧床席、爱好睡眠,
不厌轮回苦, 而且丝毫不厌倦轮回的痛苦,
频生强懈怠。 那么就会经常产生强而有力的懈怠。
Ⅱ、如何断除
(Ⅰ)思惟死苦
4.云何犹不知: 为什么到今天我还不能醒悟:
身陷惑网者, 被烦恼巨网所缠缚的人,
必入生死狱, 一定会被迫进入六道轮回的牢狱中,
终至死神口? 最后再被送进死神的口里呢?
5.有生必有死, 死神像这样不断夺走人类的生命,
汝岂不见乎? 难道你们没看见吗?
然乐睡眠者, 但是那些贪睡的人们竟然视若无睹,
如牛见屠夫。 就像水牛看见同类被屠夫牵去宰杀一样。
6.通道遍封已, 例如所有的通道都已完全被封死了,
死神正凝望; 而死神正在物色下一批死者;
此时汝何能 这时,你怎能安心地享受美食呢?
贪食复耽眠? 同样,你又怎能安心地贪图睡眠呢?
7.死亡速临故, 死亡很快就会来临的,
及时应积资。 所以应该尽早利用时间积聚资粮。
届时方断懒, 如果死到临头才开始断除懒惰的劣习,
迟矣有何用! 那时已经太晚了,再努力也没用!
8.未肇或始做, 往往在一件事尚未开始或刚刚才动手,
或唯半成时, 或只完成一半的时候,
死神突然至; 死神就会不期而然地降临;
呜呼吾命休! 那时你只能感叹道:“唉!我完了!”
9.因忧眼红肿, 因为忧伤难过,亲友的双眼哭得又红又肿,
面颊泪双垂, 泪水不断地从双颊滚落下来。
亲友已绝望; 到了这时候,亲友们都已绝望了;
吾见阎魔使。 而我却注定要看阎魔使者恐怖的脸孔。
10.忆罪怀忧苦, 临死前,因为回忆起宿罪而令人痛苦不堪,
闻声惧堕狱, 因为听到地狱中恐怖的声音而害怕不已,
狂乱秽覆身; 甚至于因此发狂而以秽物猛往身上覆盖;
届时复何如? 这时你又能怎么办呢?
(Ⅱ)思后世苦
11.死时所怀惧, 如果今生临死时所怀有的恐惧,
犹如待宰鱼, 就像在砧板上挣扎待杀的活鱼,①
何况昔罪引 那么过去造罪将引来的地狱之苦,
难忍地狱苦。 其难忍的程度就更不用说了。
12.如婴触沸水, 好比被滚烫的沸水烫着的时候,
灼伤极刺痛; 细皮嫩肉的婴儿一定会疼痛不堪;
已造狱业者, 那么已经造下火烧地狱之罪的我,
云何复逍遥? 为何还敢如此逍遥度日呢?
13.不勤而冀得、 有一种人不肯勤学却冀望获得安乐与成就;
娇弱频怨苦、 另有些人性格娇弱老是抱怨命苦运乖;
必死犹似仙, 还有的人明知老死将至仍然悠悠忽忽;
定受众苦煎! 唉!这些人总有一天会饱受痛苦折磨的。
(Ⅲ)劝莫放逸
14.依此人身筏, 依靠这宝贵的人身舟筏,
能渡大苦海。 能帮助我们渡越生死的大苦海。
此筏难复得, 这珍贵的人身宝筏,来生很难再度得到;
愚者勿贪眠! 所以愚笨的人啊!不要再贪睡了!
(2)断耽着卑劣之懈怠
15.弃舍胜法喜—— 笨家伙!你为何要舍弃最殊胜的喜好呢?
无边欢乐因, 喜好正法是今后世无边欢乐的主因啊!
何故汝反喜 为什么反而喜欢散乱和掉举等坏习惯呢?
散掉等苦因? 它们都是今后世无尽痛苦的导因啊!
(3)断除畏善之懈怠
Ⅰ、对治畏怯
16.忽怯积资粮, 我应该毫不畏怯地勤聚福慧两种资粮,
习定令自主, 认真习定,使身心平衡自在,
自他平等观, 思惟自他本来平等,
勤修自他换! 努力修习施舍自乐、易除他苦!
17.不应自退怯, 我不应该划地自限,畏缩退怯,
谓我不能觉。 老是怀疑:我怎能证得无上菩提呢?
如来实语者, 因为如来口无虚言,
说此真实言: 他在《妙臂请问经》中说过这样的真实语:
18.所有蚊虻蜂、 所有的蚊虻、蜜蜂,和各种昆虫、蠕蛆,
如是诸虫蛆, 如果它们发起精进之力,
若发精进力, 未来同样可以现证难得的无上菩提。①
咸证无上觉。 因为一切众生都具有成佛的可塑性。
Ⅱ、发奋努力
(Ⅰ)思精进能成佛
19.况我生为人, 何况我生而为人,种姓尊贵,
明辨利与害, 又能明辨是非善恶、利害得失;
行持若不废, 所以只要我在菩提道上精进不懈,
何故不证觉? 哪有不能证得无上菩提的道理呢?
(Ⅱ)思修行苦轻微
20.若言我怖畏 如果说,成佛必须施舍手脚等肢体;
须舍手足等; 而这是我最害怕的,所以我不愿成佛。
是昧轻与重, 那是由于你愚蠢、不知利害轻重,
愚者徒自畏。 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困惑与恐惧。
21.无量俱祇劫, 你想想看:打从无量千万劫以来,
千番受割截、 我们无数次堕入地狱,被割截、
刺烧复分解, 被刀刺、火烧和分解肢体等等,
今犹未证觉。 饱受了种种痛苦,却未因此而证得菩提。
22.吾今修菩提, 如今,我们为了现证无上菩提而修学佛法,
此苦有限期; 这种痛苦是短暂而有限的;
如为除腹疾, 就像病人为了去除腹腔的肿瘤
暂受疗割苦。 而暂时忍受开刀的痛苦一样。
23.医皆以小苦, 医师治病,通常都选用比较缓和的疗法,
疗治令病除; 以此医疗的小苦来却除疾病的大苦。
为减众苦故, 同样,为了消灭尽轮回际的无量痛苦,
当忍修行苦。 现在暂时忍受一点修行的小苦是值得的。
(Ⅲ)思渐修则不难
24.凡常此疗法, 然而,即使是这种稳当的一般疗法,
医王不轻用; 医王佛陀也不用来医治众生的心病。
巧施缓妙方, 他会更巧妙地使用最缓和的法药,
疗治众疴疾。 使人不知不觉就疗除了烦恼的重病。
25.佛初亦先行 导师佛陀在刚开始修行布施的时候,
菜蔬等布施; 也是首先惠施蔬菜等微不足道的事物;
习此微施已, 等到习惯了这种微小的布施以后,
渐能施己肉。 渐渐就能学习施舍自己身上的皮肉器官了。
26.一旦觉自身 一旦菩萨证入空性,对于自己的身体
卑微如菜蔬, 生起了像菜叶一般无足轻重的感觉;
尔时舍身肉, 那时候再作身、肉、眼、耳等施舍,
于彼有何难? 这对于他又有什么困难呢?
(Ⅳ)思菩萨无苦唯乐
27.身心受苦害, 一般凡夫由于虚妄分别身心是我,
邪见罪为因。 又因为执我而造罪,所以难免身苦而心忧。
恶断则无苦, 地上菩萨净除了罪恶,所以身安而无苦;
智巧故无忧。 因为已善达无我,所以坦荡而无忧。
28.福德引身适, 再者,广大的福德使菩萨身体健康舒适,
智巧令心安; 善巧的智慧更使菩萨心旷神怡;
为众处生死, 为了利益众生而住留生死,随缘度化,
菩萨岂疲厌? 大智大悲的菩萨怎会厌弃苦难的世间呢?①
29.以此菩提心, 地上菩萨凭着这种胜义菩提心的道力,
能尽宿恶业, 就能尽除从前的罪业,
能聚福德海; 也能汇成如大海一般深广的福德;
故胜诸声闻。 所以大乘经说:菩萨乘胜过声闻乘。
30.故应除疲厌, 因此,应该设法消除菩提道上的倦怠感,
驭驾觉心驹, 欣然骑上菩提心的千里良驹,
从乐趋胜乐; 从安乐驰向更殊胜的无上安乐;
智者宁退怯? 有智慧的人怎会退怯而弃舍菩萨行呢?
(二)增长精进力
1.增长精进之助缘
(1)总说
31.为办有情利, 为了能够增长精进以便成办众生的利益,
四缘助精勤: 我们需要启用下述四种辅助的心态:
信乐心坚毅、 响往希求的信乐心、贯彻始终的坚毅心,
放舍心欢喜。 振奋身心的欢喜心和休养生息的放舍心。
畏苦思利益, 而畏惧恶报的痛苦和思惟修法的利益,
能生信乐力。 就能引生出首要的助力——强烈的信乐心。
32.为除惰障故, 现在,为了要断除懈怠等精进的障碍,
巧施四助力, 所以我们应该善巧地启发和运用
以慢喜舍欲, 信乐、自信、欢喜和放舍这四种助力,
勤奋增精进。 以自在的身心努力断除懈怠,增长精进。
(2)别说
Ⅰ、信乐力
(Ⅰ)信乐之对象
ⅰ、思未曾除罪
33.发愿欲净除 初发心时,我曾经立下这样的誓言:
自他诸过失! 我要净除自他所积累的无量罪过!
然尽一一过, 但是要去除每一个自他的罪过,
须修一劫海。 都必须修习一大海劫的时间。
34.若我未曾有 如果一直到现在,
除过精进分, 我仍然没有培养出丝毫净除罪过的精进,
定受无量苦; 那么将来一定会堕落无量痛苦的深渊;
吾心岂无惧? 想到这里,我怎能不恐惧万分呢?
ⅱ、思未曾修德
35.发愿欲促成 最初,我也曾经如此发心:
自他众功德! 我要努力促成自他解脱和成佛的众多功德!
成此一一德, 而修成其中每一种功德,
须修一劫海。 都必须修习一大海劫的时间。
36.然我终未生 可是一直到现在,
应修功德分; 我始终未曾培养出丝毫应该修成的功德;
无义耗此生, 我毫无意义地虚耗了这难得的一生,
莫名太希奇! 真是莫名其妙啊!
ⅲ、思未曾修法
37.吾昔未供佛, 从前,我不曾广大地供养过诸佛如来,
未施喜宴乐, 不曾以衣食等四事广大地布施僧众,
未曾依教行, 不曾遵行如来断恶修善的教法,
未满贫者愿; 也不曾以财物满足贫穷者的心愿;
38.未除怖者惧, 我不曾消除畏怯者心中的恐惧,
未与苦者乐; 也不曾使痛苦的人获得法乐;
故唯得胎苦, 所以现在,我只能获得轮回处胎的痛苦,
及老病死苦。 和各种衰老、疾病、死亡等苦痛。
(Ⅱ)信乐之重要
39.从昔至于今, 打从无始轮回到现在,
于法未信乐, 我一直都未曾信乐并希求过佛法,
故遭此困乏; 所以才落得如此困顿贫乏;
谁复舍信乐? 哪一个聪明的人会再放弃信乐佛法呢?
40.佛说一切善 导师释迦牟尼佛曾说:
根本为信乐。 一切善法的原始动机都是信乐和希求。
(Ⅲ)信乐之导因
ⅰ、总说
信乐本则为: 而向往和信乐佛法的根本动力,
恒思业因果。 就是要经常思惟因果报应的道理。
ⅱ、别说
①思惟染业
41.痛苦不悦意、 痛苦、不快乐、
种种诸畏惧、 各种各类的恐惧、
所求不顺遂, 所有的欲求都不顺遂,
皆从昔罪生。 这一切恶报都出自往昔的罪行。
42.由行所思善, 如果一个人真诚实行了心中信乐的善事,
无论至何处, 那么无论他去到任何地方,
福报皆现前, 善行的果报都会现前,
供以善果德。 以身心安乐的福德供养他。
43.恶徒虽求乐, 为非作歹的人,虽然也想得到快乐,
然至一切处, 但是无论走到天涯或海角,
罪报皆现前, 罪业的恶报都会应现,
剧苦猛摧残。 以身心的痛苦折磨摧残他。
②思惟净业
44.因昔净善业, 因为往昔所修集的清净善业力,
生居大莲藏, 菩萨将生在一个广大的莲花藏中,
芬芳极清凉; 其中妙香洋溢,清凉无比;
闻食妙佛语, 由于听闻佛陀悦耳的甘露法语,
心润光泽生; 身心获得了滋润而生出光彩;
光照白莲启, 在佛光的照耀中,白色的莲苞缓缓绽放,
托出妙色身, 焕然托生出最胜妙的色身,
喜成佛前子。 欣喜地在佛前成为如来之子。
③思惟罪业
45.因昔众恶业, 因为往昔造作重罪而堕落地狱的人,
阎魔诸狱卒, 阎魔狱卒将来剥光他们身上的表皮,
剥皮令受苦; 使他们痛苦不堪;
热火熔钢液, 然后又用热火熔化的钢液,
淋灌无肤体; 淋灌在他们无皮遮护的身体上;
炙燃剑矛刺, 再以燃烧的剑矛不断地劈、砍、割、刺,
身肉尽碎裂, 刹那间,身肉横飞,热血四溅,
纷堕烧铁地。 纷纷掉落在烧铁地上继续被火煎烤。
(Ⅳ)总结信乐力
46.故心应信乐、 所以我不但应该信乐并希求善法,
恭敬修善法。 而且还应当恭恭敬敬地去修习。
Ⅱ、坚毅力
(Ⅰ)略说
轨以《金刚幢》, 其次,应该以《金刚幢经》所说的要领,
行善修自信。 开始勤行善法并修习自信心。①
(Ⅱ)广说
ⅰ、不应半途而废
47.首当量己力, 凡事,首先应该评估自己的能力,
自忖应为否? 然后再决定要做还是不做。
不宜暂莫为, 如果修善的因缘不合,最好暂时搁置;
为已勿稍退。 如果开始实行了,就不要放弃退缩。
48.退则于来生 否则来生修善时,也会习惯性地半途而废,
串习增罪苦; 或因违背戒誓而增长罪恶和苦果;
他业及彼果, 而且弃而复修的善业及其结果,
卑劣复不成。 也将变得很糟,甚至于迟迟不能完成。
ⅱ、应修三种自信
49.于善断惑力, 在修习善业、断烦恼和能力三方面,
应生自信心。 我应该具有自信或自尊心。
①修善自信
吾应独自为, 心想:我应该尽量独自修学一切学处,
此是志业慢。 这就是修学菩萨志业的自信心。
50.世人随惑转, 大多数的世人都被无明烦恼控制着,
不能办自利。 不能成办自己和别人的利益。
众生不如我, 既然众生还不能像我这样精进利他,
故我当尽力。 所以我更应该独自努力去做。
51.他尚勤俗务, 一般人尚且勤快地忙着一些世俗的事情,
我怎悠闲住? 身为菩萨的我又怎能闲着不修些善法呢?
亦莫因慢修, 但是也不要因为傲慢好胜才去修善,
无慢最为宜。 修学善法时,最好是不杂丝毫傲慢之心。
②能力自信
A.自信之作用
52.乌鸦遇弱蛇, 当乌鸦遇到奄奄一息的病弱毒蛇,
行勇如大鹏; 它就会勇敢地进行攻击;
信心若怯懦, 同样,如果我对抗烦恼的信心太脆弱,
反遭小过损。 那么就连最轻微的烦恼罪行都会侵害我。
53.怯懦舍精进, 如果因为怯懦而不敢精进修习善法,
岂能除福贫? 那么我怎能解除福德的贫乏呢?
自信复力行, 倘若生起坚强的自信心并努力修行,
障大亦无碍。 那么再大的障碍也很难击倒我。
54.故心应坚定, 所以我应该确信自己有能力断烦恼,
奋灭诸罪堕; 并以这份自信心努力消灭所有的罪恶。
我若负罪堕, 如果我一再被罪恶击败,却想超越三界,
何能超三界? 那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B.应持自信心
55.吾当胜一切, 我应当战胜一切烦恼的罪恶,
不使惑胜我。 不让任何烦恼击败我。
吾乃佛狮子, 我就是像狮王一般威严的诸佛之子,
应持此自信。 应该坚持这一份绝对能消灭烦恼的自信心。
C.应除我慢心
56.屈就我慢者, 那些被我慢暗中控制的凡夫,
非具自信心。 只是烦恼众生而已,并不具足真正的自信。
勇者不屈挠, 真有自信心的勇士,不会向烦恼敌屈服,
慢者制于慢。 而傲慢者却摆脱了我慢烦恼的控制。
57.因慢生傲者, 从我慢烦恼引生出骄傲心态的人,
将赴恶趣道。 将会因为傲慢而被引向恶趣。
人间欢宴失, 即使重生为人,也失去人间的欢乐,
为仆食人余; 成为食人残余的仆役;
58.蠢丑体虚弱, 愚笨、丑陋、身体虚弱,
轻蔑处处逢。 到任何地方都将受人轻视。
傲慢自负者, 那些因为傲慢而自命不凡的行者,
岂入自信数? 怎能算得上是一个有自信的人呢?
堪怜宁过此? 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悲悯的心态呢?
D.自信之利益
59.为胜我慢敌, 为了调伏自我中心的傲慢烦恼,
坚持自信心; 我应该坚持灭除一切烦恼的自信心;
此乃胜利者、 这才是真正具有自信的勇士、
英豪自信士。 超越世间的英雄和胜利者。
若复真实灭 如果能真正根除这个我慢的烦恼敌,
暗延我慢敌, 不让它在潜意识中继续蔓延滋长,
定能成佛果, 那么将来一定能成就无上的佛果,
圆满众生愿。 圆满一切众生离苦求乐的意愿。
③断惑自信
60.设处众烦恼, 如果不小心陷入贪瞋等烦恼窝的时候,
千般须忍耐, 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忍耐对治,
如狮处狐群, 就像狮子处在狐狸等群兽中一般,
不遭烦恼害。 平静镇定而不被烦恼所扰乱。
61.人逢大危难, 例如一般人遭遇到急难的时候,
先护其眼目; 都会先保护他们的眼睛;
如是虽临危, 同样,尽管引生烦恼的危难一再发生,
护心不随惑。 我们也该保护心眼不被烦恼所左右。
62.吾宁被烧杀, 我宁愿被火烧、被割杀,
甚或断头颅, 甚至于被砍断头颅;
然终不稍让, 但是无论如何,
屈就烦恼敌; 我都不该退让而屈就烦恼敌;
一切时与处, 无论在任何时间或任何地点,
不行无义事。 绝不做出不合乎律法的行为。①
Ⅲ、欢喜力
(Ⅰ)投入善业之喜
63.如童逐戏乐; 就像孩童一心一意快乐地游戏一般;
所为众善业, 同样,对于任何该做的二利善业,
心应极耽着, 我们的内心都要非常地热衷与投入,
乐彼无餍足。 乐在其中,永不满足,得失尽忘。
(Ⅱ)思惟善果之喜
64.世人勤求乐, 世人追求身心快乐而努力,
成就犹未定 但却不见得能因此就获得快乐;
二利能得乐, 自利利他之事一定能带来快乐,
不行乐何有? 但是,如果知而不行怎能获得快乐呢?
65.如童嗜刃蜜, 世间人贪求危险的五欲尚且永不满足,
贪欲无餍足; 就像儿童贪食刀刃上的蜜汁一般;
感乐寂灭果, 能引生命安乐和寂静涅槃的善业果报,
求彼何需足? 我为何要对它们产生满足的感觉呢?
(Ⅲ)欢喜之情状
66.为成所求善, 为了圆满成办心中志求的善业,
欢喜而趣行; 我应该欢喜地投入二利的善行;
犹如日中象, 就像日正当中被晒热的大象,
遇池疾奔入。 一遇到清凉的水池就欣喜若狂地奔入。
Ⅳ、放舍力
67.身心俱疲时。 当我的身心都疲乏的时候,
暂舍为久继。 为了持之以恒,应该暂时把事情搁置下来。
事成应尽舍, 如果事情完成了,就该毫不眷恋地放下,
续行余善故。 以便再继续修习其他的善行。
2.以正知正念力行
68.沙场老兵将, 好比在沙场上身经百战的老战士,
遇敌避锋向; 遇到敌剑攻击时,就边回避边反击;
如是回惑刃, 和烦恼敌作战的时候也应该如此,
巧缚烦恼敌。 先回避烦恼,再以正知正念技巧地缚住它。
69.战阵失利剑, 好比战士在战场上失落了手上的利剑,
惧杀疾拾取; 就会害怕被杀而立刻拾起剑来备战;
如是若失念, 同样,如果忘失了对抗烦恼的正念之剑,
畏狱速提起。 就该想到地狱的恐怖而迅速提起正念。
70.循血急流动, 例如顺着血液在体内的流动,
箭毒速遍身; 着身的箭毒很快就会漫布全身;
如是惑得便, 同样,如果烦恼逮到了机会,
罪恶尽覆心。 罪恶就会立刻覆盖住整颗心。
71.如人剑逼身, 好比有人为剑所逼,被迫捧着满钵油前进,
行持满钵油, 如果油溢了出来,他立刻就会血溅当场。
惧溢虑遭杀; 这时,捧钵者一定会小心翼翼,全神贯注;
护戒当如是。 同样,持戒者也该如此谨慎专注地护心。①
72.复如蛇入怀, 又如当我们察觉毒蛇正爬向怀里的时候,
疾起速抖落; 就会立刻站起来迅速地把它抖落;
如是眠懈至, 同样,当我们察觉睡意和懈怠生起的时候,
警醒速消除。 就应该毫不犹豫地立即消除它们。
73.每逢误犯过, 此外,对于每一次疏忽的犯错,
皆当深自责, 我们都应当深深地自责,
屡思吾今后 然后再三提醒自己:
终不犯此过。 以后一定不让这种过错再度发生。
74.故于一切时, 总之,为了预防罪过发生或生起即除,
精勤修正念;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精勤修习正念;
依此求明师, 并且抱持这样的心态去寻访明师,
圆成正道业。 听习教诲,完成正当的菩萨道业。
3.振作轻安行
75.为令堪众善, 为了能有充分的信心胜任一切善行,
应于行事前, 我们应该在开始行动之前,
忆教不放逸, 回忆第四章的教诲,心不放逸,努力
振奋欢喜行。 使自己振作起来,然后再轻松愉快地去做。
76.如絮极轻盈, 就像轻盈的棉絮,
随风任来去; 一任风吹而来去飞舞;
身心若振奋, 倘若轻安的身体被振奋的心意带动,
众善皆易成。 一切善行都可以顺利达成。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