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权法师:天台宗纲要目录
静权法师:天台宗纲要目录
静权法师著述
天台宗判一代时教为五时八教。五时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八教是: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五时是从竖的方面说,把一代时教,分为五个时期;八教是从横的方面说,把一代时教,分成八种教义。而八教中,顿、渐、秘密、不定四教,是说教时所用的仪式,称做化仪四教;藏、通、别、圆四教,是教法中所含有的义理,称做化法四教。……
或者以为讲演经论,只要根据正文,依文解义,便可明白,何必判教?这是不懂佛法的说法。且举几个例子:如说“涅槃”二字,使可作几种解释。可以说:“灭除生、老、病、死,一切都尽,名为涅槃”(藏教);也可以说:“生死本空,本来无苦,名为涅槃”(通教);也可以说:“生死是一边,生死灭尽是一边,超出二边,名为涅槃”(别教);也可以说:“生死就是涅槃,涅槃就是生死,生死不可思议,涅槃也不可思议”(圆教)。又如说:“佛身长丈六”(藏教);也有说:“佛身如须弥山”(通教);也有说:“佛身有微尘相好”(别教);也有说:“佛身等真法界”(圆教)。有这样许多不同的说法,假使不用藏、通、别、圆四教来判释,怎么会明白呢?所以判释教义是讲演经论时所不可缺少的工作;而研究教义,也就是学习经论时所不可忽略的学问。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藏教
·(一)立名的意义
·(二)藏教的根性
·(三)藏教的道理
甲、生灭四谛
乙、思议生灭十二因缘
丙、事六度行
丁、实有二谛
·(四)藏教的因果
·(五)六即佛
1、理即佛
2、名字即佛
3、观行即佛
(1)五停心
子、多贪众生不净观
丑、多瞋众生慈悲观
寅、多散众生数息观
卯、愚痴众生因缘观
辰、多障众生念佛观
(2)别相念
(3)总相念
4、相似即佛
(1)暖位
(2)顶位
(3)忍位
(4)世第一位
5、分证即佛
(1)须陀洹果
(2)斯陀含果
(3)阿那含果
6、究竟即佛
(1)小乘阿罗汉果
(2)中乘辟支佛果
(3)大乘佛果
·(六)十乘观法
第一、观正因缘境
第二、真正发心
第三、善巧安心止观
第四、破法遍
第五、识通塞
第六、道品调适
第七、对治助开
第八、知位次
第九、能安忍
第十、离法爱
◎第二章、通教
·(一)立名的意义
·(二)通教的根性
·(三)通教的道理
甲、无生四谛
乙、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
丙、理六度行
丁、幻有、空二谛
戊、通含别二谛
己、通含圆二谛
庚、别入通三谛
辛、圆入通三谛
·(四)通教的因果
·(五)六即佛
1、理即佛
2、名字即佛
3、观行即佛
4、相似即佛
5、分证即佛
6、究竟即佛
·(六)十乘观法
第一、观境
第二、真正发心
第三、善巧安心止观
第四、破法遍
第五、识通塞
第六、道品调适
第七、对治助开
第八、知位次
第九、能安忍
第十、离法爱
◎第三章、别教
·(一)立名的意义
·(二)别教的根性
·(三)别教的道理
甲、无量四谛
乙、不思议生灭十二因缘
丙、不思议六度、十度
丁、显中二谛
戊、圆入别二谛
己、别三谛
庚、圆入别三谛
·(四)别教的因果
·(五)六即佛
1、理即佛
2、名字即佛
3、观行即佛
4、相似即佛
(1)十住位
(2)十行位
(3)十回向位
5、分证即佛
(1)十地位
(2)等觉位
6、究竟即佛
·(六)十乘观法
第一、观境
第二、真正发心
第三、善巧安心止观
第四、破法遍
第五、识通塞
第六、道品调适
第七、对治助开
第八、知位次
第九、能安忍
第十、离法爱
◎第四章、圆教
·(一)立名的意义
·(二)圆教的根性
·(三)圆教的道理
甲、无作四谛
乙、不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
丙、称性六度、十度
丁、不思议二谛
戊、圆妙三谛
·(四)圆教的因果
·(五)六即佛
1、理即佛
2、名字即佛
3、观行即佛
(1)随喜品
(2)读诵品
(3)说法品
(4)兼行六度品
(5)正行六度品
4、相似即佛
5、分证即佛
6、究竟即佛
·(六)十乘观法
第一、观不思议境
第二、真正发菩提心
第三、善巧安心止观
第四、破法遍
1、从假入空破
(1)见假
(2)思假
2、从空入假破
3、两观为方便,得入中道破
第五、识通塞
第六、道品调适
第七、对治助开
第八、知位次
第九、能安忍
第十、离法爱
◎结论
识四教重圆教,老实阅经参禅念佛
天台宗教义的体系,是整个佛教的教义体系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