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噶仁波切:「止观禅修」开示
贡噶仁波切:「止观禅修」开示
第十世贡噶仁波切「止观禅修」开示
(贡噶寺贡噶法讯)
(95年8月贡噶法讯) 编按:尊贵的贡噶仁波切应台南市噶玛噶居*轮中心之礼聘,于国历七月三、四日两天莅临贡噶寺传授止观禅修讲解及主持绿摧破金刚除障法会,兹将仁波切于止观禅修讲解中的部份内容刊登于后,与各位法友结缘。
各位晚上好,阿弥陀佛。仁波切说原本三天的止观禅修就从今天开始,但是仁波切说最近身体有一些微恙,所以有关止观禅修的这个课程,就只剩下今天,后天仁波切就要上台北去了。
今天我们将进行有关奢摩他的禅修方式,这种禅修方式分为有缘与无缘两种,明天则是要举行绿摧破全刚除障法会,我们今天来学佛,是为了将一切如母的有情都安置到佛果位,为了这样的缘故,所以我们就是要以以上所讲的这样一个纯正的动机来学佛。
反之,如果我们今天修行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个人的好处、利益,或者只是为了一个暂时性的这种利益,更甚者就只是为了追个世间的那些好处,或者生意能够顺利等等,以这样的一种动机来修学佛法的话,那个利益实在是不广,显得有点狭窄了。
因此我们进人佛法来修持,到底是不是对自己真的有产生利益,或者说对于我们的修持是不是真的有增上,要了解的话,这个部份必须去观察我们的心,也就是说自己进入佛门以来,透过对佛法的这种修持,是不是我们的烦恼真的比昔日已经比较少、比较薄弱了?心呢,是不是也真的比往昔更能趋向寂静。如果说真的跟过去有所不同。真的能够比较寂静,烦恼也比较少的话,那么这个就是自己学了佛之后,所产生的利益象征、征兆了。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修「止」,事实上无论是善是恶,都是由心所造。因此在佛法当中心是最主要的,也就是说这个悲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透过修「止」,当能够让我们达到寂静,心达到寂静自然贪嗔等的种种烦恼,它就会相对的薄弱,透过「止」的这个禅修,慢慢的就能够让我们去证得大手印。
关于道个奢摩他的修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所缘境的,一种是没有所缘境的,我们先来了解有所缘境的这种奢摩他的方法。所谓有所缘境的道个奢摩他,那是指说将我们的心安置在一个所缘境上,就是说一件事物上,譬如说色、香、味、触等这些都可以,其中任何一样都可以,总之就是让我们的心安置于所说的缘境上,不起散乱。
我们现在首先将我们的心安置在鼻端前的这个虚空,就是在鼻端前四指处的虚空。
如果说这样子去缘这个鼻端前四指处的虚空觉得并不是很顺利的话,你也可以就是缘着你眼前的任何一样物品,将心安在那里。
我们在佛法上的修持,尤其是在密续上的修持,最主要的还是要依上师的教授、教导来修持,近来有许多密续的弟子,他们就是自己看看书,就对著书的内容就产生很大的信心,然后就这么样的盲目瞎练,事实上也许说照看书里面所写的内容,这样就直接去修的话,或许也可能会产生一些些微的好处,但是也极有可能反而会害了自己,反而会伤害到了自己的心性上的修持。
为什么呢?因为照书本当中的内涵,也就是说,写这本书的作者,他自己本身是不是有真正的这种行持?如果说这位作者他确实是一个了达万法实相,已经证得大手印大圆满的话,那就可以,如果并不是,而只是一个凡夫,那依他个人所思、所想就这样子写了,而有人就依照这样的一本书来修来练的话,事实上是无益反害的,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要在这种止观上修持的话,一定要按照自己上师的这种教导。
现在譬如说仁波切的上一世,有人写出一本传纪,也有中文本,这本书的封面是上一世仁波切的法照,事实上这本书是一个中国人所写的,也有好多人相信这本书里面的内容,事实上这里面的内容有百分之六十是错误的,也就是说事实上这个作者,他只是依他自己的猜测、自己的意想,就这样子去把它写出来。因此我们在这种书本方面一定要非常的小心谨慎。
我们现在就是以有所缘境的禅修方式来做做看,就是说刚刚所讲的,我们将心缘在前面虚空,将心就安置下来不起散乱。我们将自己的身、语、意都放得非常的松坦自然这样去做,不用说脊椎一定要非常的直,然后脖子也弄得非常的僵硬的样子。如果说缘前面虚空,白己觉得并不是很顺,那也可以缘着你前面的任何一个物品,或者是缘着声音,譬如说现在大殿内有风扇的声音,或者你自己耳朵里听到了什么声音,你都可以缘着这个声音而来做这个止修…。我们进行这一小段的有所缘境的禅修,各位有什么样的感觉?有没有问题?(有参加法会的同修向仁波切提出问题,因录音不清楚故,无法刊出与读者分享)
仁波切说有关修止实在是非常容易的,也就是因为太容易了,所以让我们不懂,事实上今天要进行奢摩他的禅修,也就是进行止修,其实只要将我们的心,调到一个这种奢的状态,奢就是无记的那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将心安置,就这么样的容易,也就是这么样的容易,所以反而让我们都不懂,都不会。仁波切说这是最好的方法。
譬如说在我们的鼻端前面四指处,观想有佛号在那边,我们就将心缘住在那个佛号上,缘住佛号,你会觉得那个佛号,好象是在那边响着,那把心安置在那佛号上,这样去修也很好,或者是说,在我们的前面放置一尊佛像,小小一尊佛像,然后将心安置在那个佛像上,这都算是修止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有关佛号缘修的方法要更正一下,仁波切说你可以放录音带,然后将心安置在那个声音上面。总之可以让心不散乱的,都可以。
(95年9月贡噶法讯第4版,续95年8月贡噶法讯第3版)
因此我们在修止,虽然看起来好象只是身、语的善行,其实修止,主要的还是在修我们这个心,让我们的烦恼、贪、嗔、痴等渐渐薄弱,也就是我们透过修止,去观察自己的贪、嗔、痴等这些烦恼是不是有比较灭少,妄念是不是也透过这个修止慢慢的减少,如果--个修行人,能够将他的修持真正跟法结合,这样才是好的。
除此以外,如果说透过自己在法上的学习,只是用这些来衡量别人、考验别人,来看看别人如何,这样事实上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像这样的人,纵然他每天都在上师面前求法,可是对于自己的心却毫无益处。这样子他的这些求法等于是空的,因此我们今天无论是从上师那边学到一个字,或者是说许许多多跟法有关的这些内涵,都能够真正的与心结合,都能够化为心的这种修持,这样的利益才会广大。
近来无论是西藏或是汉地,有些出家众,无论是男众法师或是女众法师,或是在佛法中学习的人等等,总是有些会在外表上装作修行人的样子,当有法会或是佛法聚会的时候,总是要抢着去坐在那首座上,去坐在第一个位子上。为什么呢?
因为他的内心是非常傲慢的,就是说我是仁波切,我是转世的活佛,我是出家人,我是…这样子,总是尽量的要让大家感觉他的地位是崇高的。然而如果内心里面是这样的贡高我慢、自以为是的话,那就表示自己在法行上,事实上并没有真正获得任何结果。
因此在西藏的习俗里面,请法法师坐在这种高座上,并不会认为自己就是佛,自己是如何的珍贵,自己是一位大仁波切等等。仁波切以他自己为例,他今天坐在这么样高的一个法座上,绝对不是因这种想法而坐在这里的,同时请仁波切坐在这个法座上的人,也绝对不能因这样的动机及心态来请仁波切坐在这个法座上,然而究竟是为了什么样的理由呢?
理由是因为佛法非常珍贵的缘故,仁波切说以他个人的角度而言,他在噶玛噶举这个传承里面,从这个不间断的传承里面,得到法王还有一些大仁波切等的口传、灌顶等的教导,由于佛法本身就是噶玛噶举教法的这个传承不断,而且非常正确,由于这个教法珍贵的缘故,所以仁波切今天坐在这个法座上。
并不是仁波切认为我就是佛,我就是怎么样,我是如此的珍贵,我是如此的优越,所以坐在这个法座上,仁波切不是这样子想的,如果仁波切未曾得过任何灌顶口传,未曾在佛法上有过修学,他今天事实上应该坐在各位的后面。
所以无论是喇嘛也好,女众法师也好,今天大家坐在首座上(前排),事实上是因为大家在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出家,同时也体会到轮回事实上并没有什么意义,而能够一心在佛法上去虔修的关系。因此不应该抱着一个心态认为我优于他人,我比别人珍贵,所以坐在这个位子上,事实上这样子的观念是不对的,可是近代有很多的学佛弟子,并不了解。
(95年10月贡噶法讯,续95年9月贡噶法讯第4版)
今天我们在佛法里面透过多年的学习跟修持,就是要真正的去调和自己的心,如果学习的时日越长,自己的见解似乎也越来越高,可是见解纵然真的有增长,可是我们心及外相一定要非常的谦卑。越是见解高,姿态就要越放得低下,越谦卑这样子。也就是说见解虽高,但是那个姿态要仿佛自己是一只年老的狗,非常非常的谦卑这样子,如果随着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见解越来越增上,同时也增长了自己内心里的傲慢,这表示过去的一段修行,事实上并没有真正产生应有的结果。
同样的,同门佛弟子应该要和睦相处,事实上大家在同一位法师面前,同一位上师面前求法、共修,彼此之间就不应该不和睦,不要彼此互相猜忌,当彼此之间产生不和状态的时候,事实上已经违反了三昧耶了,同时不和睦的双方,很可能造成对大家的一种伤害,因为它会使得整个团体…(录音带损坏,此处有一句无法录出),尤其是同门佛弟子更应该把自己的心调得更为谦卑,并处处为他人着想。
仁波切说他今天以贡噶仁波切的身份来跟大家相聚,大家感觉仁波切像是自己的师长,仁波切内心里面也抱着一个态度,好象跟大家是非常熟识的感觉来跟大家相聚,所以就以很熟识的心态,来跟大家讲以上的那一段话,这些话纵然没有什么太大的利益,相信也不会对大家造成伤害,如果说这里面的话有他正面的、有益的部份,也希望大家真正的能够铭记在心,如是的去修持。
接下来我们要来练习无所缘境的止修方式。刚刚我们谈到说让我们的身、语、意,都很松坦、自然,然后将心专注于一个事物上,将心缘在上面不起散乱。可是现在的这个做法与刚才的那个方式并不一样,就是我们的心不去缘任何的事物,同样的让心,让身、语、意都非常的松坦自然,内心不去做任何的一个缘念,心中有任何的一个想法现起,或者去想到什么,无论是所思、所忆,什么样的这种心的状态都任其自然。也是说我们的内心里面无论任何的妄念,或是你去想到什么,这些念头你就让他很自然的生起,你也不用刻意的要去保持这个念头,或是刻意要去阻止它,就是让它去自生、自灭这样子,非常自然的这种状态。
仁波切鼓励大家平时自己在家里面,早上起床之后,就是少则五分钟,多则十分钟这样子去做练习、修持,真的这样子持续去做的话,一定对自己的心绪有很大的帮助,必定能够使我们的心真正有一个很大的转变,一个正面的转变。
否则如果只是像现在有很多密续的佛弟子,就是一整天里面,他可能做很多的功课,有关于念诵的部份虽然念得很多,可是在念的同时内心里面的妄念同样的也很多,事实上佛法的修持是在心上去修的,如果说只是一些法本念得很多,仪轨念得很多,咒念很多,可是自己内心里面的妄念也未曾停止过,这样子对自己并不是有太大的帮助。因此我们现在依以上所讲的这个方法,无论是有所缘境也好,无所缘境也好,这样子去练习作止修,结束之后再念几次百字明,透过这么样的一个修持,对整个身、语、意来讲都会非常有帮助的。
不然如果只是念一些法本等等这些功课,音念得准或不准也不管,事实上仪轨音念得不准是有一些过失的。近代的一些弟子,根本也不管这些,只是这样照念就对了,仁波切说这样子并不好。接着就是平时也能够将自己的具恩上师,观想于自己的头顶,或者观想于自己的心间,这样做百分之百对我们自己的心绪一定是非常有益处。(未完待续)
(至此,因贡噶寺之贡噶法讯只刊登仁波切之前半段开示内容于2006年8月至10月法讯之上,此后尚无续文,将待贡噶法讯续刊仁波切后半段开示之后,继续补足全部之内容与各位师兄们分享。)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