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六、放下包袱的过程——苦、集、灭、道 (1)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六、放下包袱的过程——苦、集、灭、道 (1)
前几章我们提到佛法只是用自己的慧眼去看出令自己很“累”的原因,然后把它“放下”,得到轻松。此章我们要详述佛对这一个“放下包袱”过程的描述,也就是原始佛教中所谓的“四圣谛”——苦,苦集,苦灭,苦灭道。简称苦、集、灭、道。
文化的传递要借助文字,但文字会随着文化的演进而有新的意义。这可能也是佛教逐渐失去原始面貌的原因之一。当初非常通俗的语句,在今天可能已成为“文言文”而不令人觉得亲切了。四圣谛的翻译——苦、集、灭、道——也一样。不经过一番说明,学习者难免会望文生义而产生误解。其实它的含义非常简单,就是一个放下包袱的过程。
“苦”,就是背包袱的人觉得很累了。人若不觉得“累”,不觉得苦恼,永远不会想到要把包袱放下。故觉得很累或发现自己有苦恼,是修行的开始。“集”是一旦发现自己很累而欲得到轻松,就必须要去了解是哪些原因集合在一起而令自己如此,才有可能使其改变。故“集”就是苦因。
这是一个符合缘起思想,也符合科学精神的人生态度。有缘起观素养的人,不会对人生中的问题感到无可奈何或绝望。相反地,懂得缘起的人会知道自己觉得苦恼,一定是有原因的。进而会去用自己的“觉力”和“慧眼”去分析事情,看清事实。以背包袱作例子,人若看出自己很累是因为(一)有一个很重的包袱,及(二)自己在背着它,不肯放下,就是了解了四圣谛的“集谛”。
光是知道苦的原因仍然不够,还不能轻松自在。还必须用一定的方法(道谛),针对原因去“对症下药”,才有可能使苦恼止息(灭谛)。在背包袱的例子中,自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包袱由背上放下。放下了就不累了,这就是佛法。也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简单的真义。
仅是用背包袱的例子,佛法似乎很简单。事实上也是很简单,难只难在我们看不见生命中自己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包袱”。看不见,就放不下,放不下,就会一直很累,无以解脱。若想要能看见自己各种的“包袱”,只有好好修四念处,训练自己的“自觉力”。人一旦把四念处修行了,在慧光朗照之中,能把自己生命中各种“执著”看得一清二楚。看清楚了,修行有了目标,就可以开始用佛说的方法去减轻进而消除执著,也能知道自己修了一段时间后,到底有没有效果,有没有进步。若没有用慧眼去看清自己的执著及其情况,所谓“修行”,只是在打混仗罢了。
我们在前章提过所谓众生的执著,并作初步的介绍。在本章我们要进一步说明执著和四念处修行的关系,并用四圣谛(苦、集、灭、道)的模型来详细描述。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