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著论师释:宝性论新译 正分——第二品
无著论师释:宝性论新译 正分——第二品
(梵文题目:Bodhyadhikara)
第五金刚句:证菩提
(一)总说
【释论】上来已说真如杂垢(如来藏),今应说离垢真如。何为离垢真如?谓圆满离诸垢染,转依如来无漏界。此于诸烦恼相中离烦恼而证,总说为八义。
何者为八?论偈言——
l
得净成就及解脱 能自他利与相应
甚深庄严广大性 恒时随类作示现[1]
【释论】此偈颂说八种义。一者自性;二者因;三者果;四者业;五者功用;六者示现;七者恒常;八者不可思议①。
自性者,世尊说明如来藏为烦恼藏所缠,以远离烦恼藏,得圆满清净境界,名为自性。此如《胜鬘经》言——
世尊,若于无量烦恼藏所缠如来藏不疑惑者,于出无量烦恼藏法身亦无疑惑。
因者,谓二种无分别智。一者出世间无分别智、二者依世间智,得世俗后得无分别智。说为因者,以有所证故。
果者,以其所得证智,离烦恼障及所知障。如是说名为果。
业者,以二种证智成就自利利他。
功用者,由自利利他得无量功德。
示现恒常不思议等,谓三种佛身示现,各各示现其甚深、庄严、广大性。无始以来利益有情众,常不休息。
略说偈曰——
2
自性与因果 业用及示现
恒常不思议 如是佛境界
(二)别说
一 自性及因
【释论】下来偈颂说佛所证,即说自性及因②——
3
佛性如日如虚空 无明垢障若重云
无垢即现佛功德 常恒无二证真智
【释论】此偈义理,此四偈释之——
4
佛性无分别 清净生功德
周遍与证智 譬如天与日
5
净光明无生 周遍无分别
具诸佛功德 过恒河沙数
6
烦恼所知障 譬如为障云
以无自性故 遍染亦客尘
7
除二障之因 二无分别智
证诸法无二 复证后得智
二 果
【释论】前既已说(如来)圆满示现之自性为圆满清净。今复说清净亦有二种,一者自性清净,二者离垢清净。
自性清净者,谓自无始来时即本不受客尘污染,然亦不离客尘。此即说为自性清净,不须更离垢障。
离垢清净者,客尘烦恼清净圆满,离诸垢障,如净水无尘。如是清净光明无污染。
复依离垢清净果,说二偈颂③——
8
清净水池莲花生 满月离蚀日离云
无垢功德既具足 故即显现净光明
9
佛如圣者如甘蜜 如实如金如宝石
如果树如无垢像 如转轮王如金铸
【释论】此二偈以八颂释之④——
10
清净无烦恼 譬如池水等⑤
由无分别智 结此所证果
11
既证佛三身 具无上功德
如是诸功德 为后得智果
12
譬如净水池 贪等烦恼净
水亦静如定 化众如莲花
13
譬如圆满月 离罗睺恶蚀
以大慈悲光 普照诸有情
14
譬如无垢日 离无明云障
以圣智光辉 破诸有情暗
15
具无等功德 施无上法味
且破无明壳 说如圣蜜等
16
清净饶功德 除有情困乏
能与解脱果 说如金树等
17
法身真实宝 无上两足尊
至宝庄严色 说如王如铸
三 业
【释论】前说二智作自利利他业。二智者,胜义无分别智,及世俗后得智。此为转烦恼之因,得离系果。二智所作业,为自利利他。然则何谓自利利他?
自利谓远离烦恼障及所知障,证无垢法身。既证法身,无始以来于世间示现两种色身⑥,作无功用行,以神变力说法⑦,是为利他有情。
依此自利利他作业,说为三偈⑧——
18
无垢周遍常恒性 寂静不动无异处
佛如虚空容万法 智者六识境界基
19
色离四大极微妙 声为悦乐清净音
香既纯和且具戒 味则甚深妙法味
20
触为大乐三摩地 法则证知深妙意
细思如来大乐源 恰似虚空离缘起
【释论】上来三颂义理,以八偈颂释之——
21
略说两种智 其作业如是
圆满解脱身 成就佛法身
22
法身解脱身 具二或一相
离垢且周遍 及究竟无生
23
烦恼及习气 灭尽故离垢
二智能周遍 无缚无障故
24
其所以无生 具不坏性故
其所以不坏 具恒常性故
25
失坏有四义 与恒常相对
谓异转与退 及不思议死⑨
26
法身无四者 故恒常无生
以此无垢智 清净功德基⑩
27
虚空故离因 而为色等因
声香味触法 示现于诸根
28
报化二身佛 示现为其因
生清净功德 令菩萨觉受
四 功用
【释论】经言诸佛如虚空相,此乃依第一义如来清净法身相不共法,故作如是说。故《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11)云——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又云(12)——
佛告善现:“于汝意云何,可以诸相具足观如来不?”
善现答言:“如我解佛所说义者,不应以诸相具足观于如来。”
佛言:“善现,善哉善哉,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不应以诸相具足观于如来。若以诸相具足观如来,转轮圣王应是如来。……”
依佛性说其相应,偈言(13)——
29
不思议常恒寂乐 不变寂静及周遍
离偏离住离障触 不见不取善无垢(14)
【释论】此偈颂义理,略以八偈释之——
30
法身解脱身 自利及利他
能圆满二者 依十五功用(15)[2]
31
证一切种智 非世间三慧(16)
是故佛智身 为不可思议
32
以其微妙故 非是闻慧境
胜义非思慧 深定非修慧
33
凡夫所未见 如盲未见色
二乘如婴孩 仅见室中日
34
无生故为常 无坏故为恒
寂乐离寻伺 法性故不变
35
证灭故寂静 遍知故周遍
无分别离偏 无烦恼离住
36
无明障除尽 是故为离障
无昏沉掉举 常在定离触
37
无色不可见 离相无可取
善以性净故 离染故无垢
五 示现
【释论】佛示现为不可见身,譬如虚空,是从其功德而现。佛同时示现无始来时恒常不变不可思议,及大善巧方便,与无上智,由是成就利乐有情因,此即示现为三种无垢佛身—自性身、受用身、应化身,常不间断,无功用与障碍,以为利乐有情。
如是唯如来相应不共业。因以四偈,说此三身(17)。
38
非三时际离分别 远离二边离三界
无垢且离诸戏论 此境唯佛内自证
39
所具功德不思议 无量过于恒沙数
如是如来离垢性 远离烦恼及习气
40
身具甚深法光华 无休救渡诸有情
摩尼宝王如所作 现种种身却非实
41
调顺有情为事业 此身即是救渡因
因其示现得利乐 恰如诸色住虚空
【释论】上来四颂,以二十偈颂释之(18)——
42
佛一切种智 究竟与涅槃
不可思议法 皆佛内自证
43
差别为三身 甚深与庄严
以及广大身 是名法报化(上二偈总说三身)
44
今说法身佛 内具五自性(19)
若简洁而言 括为五功德(20)
45
此即谓无生 离边无分别
及离烦恼障 智障等至障
46
无染离见地 佛内自证境
法性本无垢 清净光华射
47
自性身功德 无边及无数
不可得思议 无等究竟净
48
广大故无量 离世智思议
无比故无等 究竟离习气(以上说自性法身)
49
现诸庄严身 与法乐相应
无间利有情 无缘大悲性
50
离作意功用 而满有情愿
受用神通力 如摩尼宝王(21)
51
说法及示现 无休作事业
法尔及无性 如是五功德
52
宝色染诸色 色非宝石性
报佛示现身 亦非实身性(以上说受用报身)
53
大悲视世间 了知诸世法
而不动法身 作种种应化
54
如来作示现 都史陀天降
入母胎出世 善巧诸技艺
55
受用王妃已 出家修苦行
后诣菩提场 降伏魔罗众
56
圆满无上觉 乃转大法轮
入无余涅槃 无量余示现
57
室说无常苦 无我及寂静
令众厌三界 而入涅槃道
58
彼入灭道者 谓已得涅槃
法华等诸经 为说如实法
59
以方便智慧 转彼虚妄见
摄入大乘道 授记其证觉(以上说应化身)
60
甚深无上力 方便导有情
分别说三身 深广大为性
61
甚深为法身 广大二色身
如色依虚空 色身依法身(以上总结三身)
六 恒常
【释论】三身示现作利乐有情事业,其恒常性,以偈说之(22)。
62
无量因有情不尽 大悲神力智与乐
法自在及降死魔 无为依怙故恒常(23)
【释论】此偈颂所言,以下来六颂释之——
63
舍弃身命财 执持真实法
救渡诸有情 究竟满本誓
64
佛由是示现 大悲净离垢
复现神通力 恒住世作业
65
具智得自在 轮涅知无异
常入深三昧 相应得大乐
66
常行化世间 不为世法染
不朽寂静境 故与死魔离
67
佛具无为性 恒圆满寂静
诸无依怙土 佛即为依怙
68
初七种义理 说佛色身常
余三种义理 说佛法身常
七 不可思议
【释论】佛陀转依圆满而成佛道,说为不可思议。下偈即明此说(24)。
69
离言唯胜义所摄 离世智且无可喻
无比及离轮涅法 佛此境界不思议
【释论】上来偈颂所言,以下诸偈明之(25)——
70
佛不可思议 以离言说故
其离言说者 以唯胜义摄
其唯胜义摄 故便离世智
其离世间智 由是无譬喻
71
既离诸譬喻 是故为无比
无比最胜者 轮涅皆不取
既不取轮涅 无功德无过
72
前五说法身 第六说色身
法身微妙故 说不可思议
色身不思议 质碍自在故
73
智悲皆无上 佛功德圆满
不思议法尔 十地亦难知
上来说证菩提第二品竟。大乘无上续论说不变佛性。愿所说佛性离诸垢障[3]。
【译注】
①证无垢真如境界,八义具足。此言——l清净圆满为性;2得证智成就为因;3依证智得解脱为果;4自利利他为业;5得无量功德为功用,是为相应:6法身甚深、报身庄严、化身广大是为示现;7恒时具足种种,是为恒常;8随类化身示现,是为不可思议。
②汉译分为三偈。
③汉译分为四偈。
④汉译分为九偈。
⑤谓如月、如日等。
⑥即报身与化身。
⑦报身所说,唯菩萨能闻;化身所说一音,众生随类生解,即所谓神变力说法。
⑧汉译分为四偈。
⑨藏译以失坏四义为异、转、退、不可思议死;汉译则为死、无常(异)、转、不可思议退。
⑩清净功德,梵文作sukla-dharma,原为白法或妙法之意。故汉译为“净智白法体”,然略嫌晦涩。
又汉译此颂为“以无死故恒,以常故清凉,不转故不变,寂静故不退”。以此释法身无四失坏,而藏本颂义不同。
(11)《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Vajracchedika Prajnaparamita sutra),共有六译。通行者为鸠摩罗什译,一卷。余译以玄奘译(列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七七)及义净译者为佳。
(12)此处用玄奘译,与鸠摩罗什译本有异。
(13)汉译分为两偈。
(14)佛具十五功用—l不可思议;2常(不生不灭);3恒(无坏);4寂乐;5不变(无异);6寂静;7周遍;8离偏(如虚空不堕一边);9离住(一切处不著);10离障;11离触(常在定中);12不可见(法身佛不可见,报身亦唯报土菩萨得见);13不取(不执相);14善净;(庄严);15无垢。
(15)原颂作“依不思议等”,即谓依不思议等十五种功用。故汉译改为“彼处相应义”(此译功用为“相应”),今改译“依十五功用”似更明白。参校勘记[2]。
(16)世间三慧,即闻、思、修慧。
(17)汉译分为八偈。
(18)汉译分为二十五偈。
(19)自性法身五自性为——1无为(不生不灭);2离二边无分别;3离烦恼障、离所知障(智障)、离等至障(令不生正受之障);4无污染亦不住见地(无一异);5清净光明(法性本来圆满清净)——此于45及46二颂分述。
(20)自性法身五功德为——1无量;2无数;3不可思议;4无等(无比);5一切垢障及其习气毕竟清净。
(21)第47及48颂,说法身五自性。第50颂则说与之相应之报身五功德。
(22)汉译分为二偈。
(23)以十因缘说三身恒常——1无量因;2有情不尽(待救渡);3大悲无尽;4神通无尽;5一切种智无量;6大乐无尽;7于法得无尽自在;8降死魔;9无自性(无为);10护佑世间无尽。
(24)汉译分为二偈。
(25)汉译分为六偈,原颂实为四偈,且73偈汉译本失译。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