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20 龙树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4日
来源:   作者:希尔伯列克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20 龙树

 

  龙树,名气很大,在印度大乘史上被誉为第二释迦,在中国大乘史上被尊称为八宗共祖。然而他的身世却很模煳,推测大约是在公元150年到公元250年间的一位杰出大乘人物。

  综合罗什所译的「龙树菩萨传」和西藏布顿的「佛教史」以及「大唐西域记」卷十,可予概略的描述如下:文龙树,生于南印度婆罗门家,天性聪颖,博学四吠陀、术数、天文、地理、图纬、秘谶。迎亲时,因为爱妻猝逝,深受刺激。曾与三个契友以化妆术溷入小国王宫中,淫乱宫女,恣情纵慾。后来事情败露,三友被杀,龙树倖得身免,遂感「欲为苦本,众祸之根」而出家于那烂陀,就学于沙罗诃婆罗门。尔后追随长老罗~FKT64;?~T74;罗跋陀罗,学习有部的教典。后来游学东南方,在龙国得阅王宫(大乘说是龙宫)中珍藏的「十万颂般若」和「华严经」等方等经典而得大悟。从此归心大乘法,以「一切智者」自居,返归俗家宏法,不重戒律,方便演说,甚至穿插黎俱吠陀的恋歌,颇具大众亲和力。传统佛教僧团视之为异端,称之为破戒者,而龙树则发扬般若空义,抨击当时传统佛教的主流「说一切有部」的思想,形成更具体的教义对立;他与徒众更穿起不同于传统僧服颜色的黄色衣袍,明白地彰显大乘的阵营,划清他们与传统佛教的界限,充分表达了他的反对思想。

  公元180年左右,南方的桉达罗王朝与萨卡族的卡尔达马克王朝仍然争战不休。桉达罗王朝本来是排斥佛教的,龙树应徵入伍以后,传说常以「红旗」为先锋,吸引第27世娑多婆诃撒塔卡尼王的注意,并以天兵法术及救驾行动赢得了国王的重视。后来国王虽因战事失利败走东南,仍聘龙树为国师,甚至改信大乘。后来又在哥达维利亚河口近海的跋逻末耆厘凿山建筑寺院,供养龙树及其弟子等。龙树在此安心着述,主要的作品有「中论颂」、「十三门论」、「迴诤论」、「六十颂如理论」、「广破论」…等等。丰富的着述,不同立场的论说,透露了龙树的思想也随着他的高寿而不断地转变,否则,就是后人有所添加附会,伪託龙树所作,而有许多不一致的立场和内容。

  龙树综合了他所见到的一切佛教思想,而以大乘为中心,赋予高下不等的地位,从各方面加以庞杂而繁複的说明,因此龙树的作品可以被后世的任何大乘宗派引用发挥而成为各宗共祖。龙树虽有多方面的论说旨趣,但他对印度大乘法的主要影响却在「中论颂」,形成日后的「中道学派」、「中观学派」、「空观学派」或印度及西方学者所称的「虚无学派」。龙树以中论阐释「缘起性空」的意义,他用「八不偈」─「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为般若的空义建立起形而上的辩证理论,奠立了大乘具体的思想逻辑,摆脱了原来只对空义做抽象的探索和体验;并以「三谛偈」─「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来强调「缘起」与「中道」义。印度人因为佛陀住世时,每作「缘起即是中道」的教示,而龙树恰好也专门在「缘起」与「中道」的名相上作玄奥的演绎,进而建立起缘起性空的哲学体系,因此誉之为第二释迦。然而,从传统佛教的立场来看,龙树一生的行止,从返回俗家,违破律仪,使用法术,乃至担任军事顾问时,均不足以称为佛教僧人。而其着作等身也不过是众杂议论而已,无益于解脱道的实践。

  公元1990年,北传大乘学者大都仍然宗仰龙树菩萨。虽然从大智度论看来,龙树的空义是在注释大品般若经,但是也有学者坚持龙树的空义是在发扬阿含经裡的空义,认为它源自原始佛教,而更能直畅世尊的本怀,亦即把原来人无我的教导,藉着「一切法空」的观念,进一步推演出「法无我」的说法来。仔细观察龙树解说「一切法空」,乃是针对当时佛教的主流─西北印「说一切有部」的思想提出批判。说一切有部认为「我无法有」,甚至因此演绎出「一微尘」为「众微成色」的基本元素来。龙树则提出「诸法无我」来反驳它。事实上,世尊的教导中并未提到「一切法有」,杂阿含中也只是就有情的五蕴而说「一切法无我」,并未广说「诸法无我」。「世尊说正法律,现法离诸炽然」,乃是以有情的身、心为中心而做「示教照喜」的,重点在瞭解有情的色蕴中无我,诸行无我,并不需要去探究宇宙色法有无基本元素。至于诸法的「有、无」,「存在与否」,也只要谨记「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教导,以缘起的法则去认识「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正观一切世、出世间法,即是中道义,即可无诤于圣俗二谛,并不需要去探讨五蕴诸行以外的诸法是否空、无我;因为空、无我的教示是针对有情诸行的一切法而说的。说一切有部的「微尘说」已经先离开有情身心去探求一切法,偏离了原始佛教的基本立场,而龙树却跟着以「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在因缘生灭中,提出一个「空性」来扩大解释「一切法空」,不但逾越了五蕴诸行的空义,更用「八不」来描述「空性」,企图以「空性」来融贯所谓的「胜义谛」和「世俗谛」。他认为在佛陀的缘起教义中有两种真实:一为经验的真实,就一般人来说是真实的;一为超越的真实,为绝对之真实。他认为如果不懂得这两种真实,则不能瞭解佛陀教义的精义。他用「空」义来贯通这两种真实,也因此产生了「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等等,近似吠檀多学派的一元主义。而他的两种真实说,一面用空义来否认现象世界,一面用八不来描述超越的观念。这样的诠释,到了公元700年左右,却被商羯罗以「上梵」、「下梵」的注释,收归奥义书,而把印度的大乘法全部消灭,併入了印度教中(进入秘密大乘,回归了印度文化)。大乘法义的理论开展固然得力于龙树,但其灭绝又何尝不是肇始于龙树的逻辑理论。然而,他把大乘法引进了哲学思辩的领域,却很适合中国魏晋以后的清谈玄妙之风,而使大乘思想在原有强势文化的中原汉土得以充分开展,后来中国天台宗的空、假、中三观亦自称是本于龙树的「三谛偈」。龙树的思想,把许许多多的学人导入了浩瀚无边的大海,却偏离了八正道的航线,很难看到苦边尽处的彼岸。

  龙树思想的最大过失在于他破坏了世尊的「圣默然」。他千言万语的论述,非但没有把「第一义空法」说清楚,反而把世尊的「圣默然」引入了「神秘主义」和「超越主义」的形而上学。然而正法却是「即身观察缘自觉知」,知行合一的实践之学,绝非仅靠论议的逻辑就可完全自证自知的。

  龙树的晚年,捲入了宫廷的权利斗争中,被杀了。但是这位标新立异,促使袈裟变色(变黄)的宗教家却成了中国大乘千古以来所共同崇仰的祖师。

  【引用及参考资料】

  1.杂阿含经

  2.印度哲学导论(D.M.Datta&S.C.Chatterjee,国立 编译馆,1974)

  3.世界佛教通史(释圣严,东初出版社,1985三版)

  4.龙树菩萨(池田得太郎,恆沙出版社,1988)

  5.图说世界的历史(光复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1)

  6.佛教史地考编(印顺,正闻出版社,1981)

  7.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正闻出版社,1981)

  8.中观今论(印顺,正闻出版社,1981)

  9.评印顺的中观思想(宋泽莱,自由日报,1989/8/9)

  10.CALMANDINSIGHT(BhikkhuKhantipalo,Curzon  press,London,1981)

  11.印度的佛教(水野弘元等,法尔出版社,1988)

  12.大智度论(龙树)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