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34 印顺导师
希尔伯列克:史念原始佛法 34 印顺导师
公元1930年秋,印顺导师经过四、五年的阅读思惟「中论」、「唯识」之后,为了佛法的信仰和真理的探求而在中国普陀山福泉庵出家。时25岁。
公元1932年到1936年之间,有三年以上的时间,导师大都住在普陀佛顶山慧济寺的阅藏楼,研读大藏经,发现了佛法的多彩多姿。读到「阿含经」与各部广律时,则产生了现实人间的亲切感、真实感,而不像部份大乘经典表现于信仰与理想之中。这种感受对于导师未来探求佛法的动向起着重要的作用。
公元1937年,导师在武昌佛学院,读到日本学者高楠顺次郎与木村泰贤合编的「印度哲学宗教史」及木村泰贤着作的「原始佛教思想论」,对于探求佛法的方法有了新的启发。试着从现实世间的一定时空中,透过历史、地理的资料去理解佛法的本源与流变,使佛法与中国现实佛教界间的差距,得以正确的明白出来。导师经过出家8年的修学,知道佛法被中国文化所歪曲的固然不少,但佛法的渐失本真在印度由来已久,而且越来越严重,所以不能不将心力放在印度佛教的探究上。公元1942年,导师在四川法王寺写成「印度之佛教」一书,将印度佛教史的流变分判为五期:?声闻为本之解脱同归?菩萨倾向之声闻分流?菩萨为本之大小兼畅?如来倾向之菩萨分流?如来为本之梵佛一体。导师又将大乘法分为三系:?性空唯名?虚妄唯识?真常唯心。导师主张「立本于根本佛教之淳朴,宏阐中期佛教之行解(梵化之机应慎),摄取后期佛教之确当者,庶足以复兴佛教而畅佛之本怀也欤!」,并坚持「大乘是佛说」的立场,特别拥护龙树的中观思想,而宏阐「性空学」。公元1944年,导师在汉藏教理院讲「阿含讲要」时,提出了四阿含经的不同宗趣,就是龙树四悉檀的依据。又坚持「中论」是以大乘学者的立场,确认缘起、空、中道为佛法的深义,可以抉发阿含经中「空」的深义,更能宏畅佛陀的本怀。然而从历史的角度看来,龙树的「大智度论」是在注释般若经典,他的空义亦在阐扬般若空义,而般若空义则与阿含空义是有所不同的。至于导师所讚叹的「诸法无我」,也是原始佛教中所未提到的(杂阿含经中的「一切法无我」是指有情身心的五蕴而言)。导师的出家因缘是与龙树的「中论」有关的,是否因此机缘的影响而对龙树的思想有着特殊的看法呢?
公元1952年,导师从香港到台湾,此后12年间,曾去日本、泰国、高棉、菲律宾游化,也在台湾创建福严精舍、慧日讲堂、妙云兰若等,作育僧材。又为一般信众讲经说法,耗费了不少时间。自认为这段时期在佛法的进修上是最鬆驰的一段时间。公元1964年,导师在妙云兰若掩关,才有较多时间专心研读1952年从日本请回的日译「南传大藏经」。据说导师并不熟谙日文,但凭经中汉字,又比对北传汉译经、律、论,而探索阅读。
公元1965年,导师曾在中国文化学院教授佛学课程。1968年,写成「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一书,自觉与日人木村泰贤的「阿毗达磨论之研究」及福原亮严的「有部论书发达的研究」,有着不谋而合,惺惺相惜的喜悦。接着,导师参考日人宇井伯寿、平川彰、前田惠学的部份作品,在1969年写成「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一书。1971年,导师因病定居台中华雨精舍。1973年,导师以「中国禅宗史」一书,荣获日本大正大学颁赠文学博士学位。1980年,写成「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一书,虽曾参考日人平川彰的「初期大乘佛教之研究」、静谷正雄的「初期大乘佛教之成立过程」,但有不同的一些看法。这段期间,同时写成「空之探究」,仍以「般若空」和「中观空」的方便演化,佐证早期的「中观今论」,坚持龙树的「中论」是将佛法的正见,确立于缘起中道的磐石,因此对初期大乘始终予以肯定、讚扬。
公元1980年左右,导师详细地比对汉译杂阿含经与南传赤铜鍱部的「相应部」,就经律论演变的历史详加观察,重新删校经文的次第,并以经论对比的方式进行整编。终于1983年,完成「杂阿含经论会编」的艰钜工作,使得早在公元435年左右译出,而已迭失二卷,并且次序紊乱的杂阿含经,得以适当地重现在中国台湾,成为北传大海中的明亮灯塔,开始引导飘流在像法中的学人,得以启程前往预流向的渡口,逐次登上正法的船筏,航向解脱的彼岸。据说,导师同时也曾指导佛光山寺校印四部阿含,使得中国的学人有比较多的机缘去认识原始佛法。导师的这项努力已经促成不少在家、出家的学人们得到正见增上,重新抉择了正法的法次法向。这在一向是大乘教法的中国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深愿因此因缘的生起,能够促进北传的佛教逐渐回归原始佛法的方向。「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只要有适当的因缘增上,正法当可逐渐地重现在末法时代。导师的整编工作已经萌生了一线契机,切盼已证预流果以上的学人,念及世尊有关「慈悲」的嘱咐,能够热心地指导真诚的后学修习正法律。也请未达预流向,未行法次法向的学人们,勤学正见,保持沉默,不要急着着书说法,避免扩张像法的流传而斲丧了因缘的生机。
公元1990年1月,导师因头部碰伤而住进台大医院手术治疗。同月底,病情虽有明显进步,但已甚虚弱。望着导师老迈侧卧的身影,想到导师出家60年来,为探究佛法在历史上的流变,为追寻原始佛法的原型所作的种种努力,以及所遭受的种种误解、攻击,不禁黯然。虽然导师肯定并讚扬初期大乘法,但是他也尊重原始佛法。由于导师的努力,才能使得在中国尘封1548年之久的杂阿含经,重新引燃法炬,逐渐照亮了法迹法踪,而在凋零已极的末法寒冬裡,竟能散发出正法的阳春意。深愿学众皆能珍惜这一线契机,以历史的流变为鑑镜,以「亲身实践」来护持,莫让正法再度沦没在「戏论」的洪流裡。
【引用及参考资料】
1.杂阿含经。
2.杂阿含经论会编(印顺,正闻出版社,1983)
3.华雨香云(印顺,慧日讲堂,1973重版)
4.中观今论(印顺,正闻出版社,1981)
5.性空学探源(印顺,慧日讲堂,1973)
6.中观论颂(印顺,正闻出版社,1981)
7.游心法海六十年(印顺,正闻出版社,1985)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