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南北传《长阿含经》对照:33、等诵经 (北)九 众集经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6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南北传《长阿含经》对照:33、等诵经 (北)九 众集经

 

  (九)佛说长阿含第二分众集经第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于末罗游行。与千二百

  五十比丘俱。渐至波婆城阇头庵婆园

  尔时。世尊以十五日月满时。于露地坐。诸

  --------------------------------------------------------------------------------49.3

  比丘僧前后围绕。世尊于夜多说法已。告

  舍利弗言。今者四方诸比丘集。皆共精勤。

  捐除睡眠。吾患背痛。欲暂止息。汝今可为

  诸比丘说法。对曰。唯然。当如圣教。尔时。世

  尊即四牒僧伽梨。偃右胁如师子。累足

  而卧。时。舍利弗告诸比丘。今此波婆城有

  尼干子命终未久。其后弟子分为二部。

  常共诤讼相求长短。迭相骂詈。各相是非。我

  知此法。汝不知此。汝在邪见。我在正法。

  言语错乱。无有前后。自称己言。以为真正。

  我所言胜。汝所言负。我今能为谈论之主。

  汝有所问。可来问我。诸比丘。时。国人民奉

  尼乾者。厌患此辈斗讼之声。皆由其法不

  真正故。法不真正无由出要。譬如杇塔

  不可复圬此非三耶三佛所说。诸比丘。

  唯我释迦无上尊法。最为真正可得出要。

  譬如新塔易可严饰。此是三耶三佛之所

  说也。诸比丘。我等今者。宜集法.律。以防诤

  讼。使梵行久立。多所饶益。天.人获安。诸比

  丘。如来说一正法。一切众生皆仰食存。如

  来所说复有一法。一切众生皆由行往。是

  为一法如来所说。当共集之。以防诤讼。使

  梵行久立。多为饶益。天.人获安。诸比丘。如

  来说二正法。一名。二色。复有二法。一痴。二

  爱。复有二法。有见.无见。复有二法。一无惭。

  二无愧。复有二法。一有惭。二有愧。复有二

  法。一尽智。二无生智。复有二法。二因二缘生

  于欲爱。一者净妙色。二者不思惟。复有二法。

  二因二缘生于嗔恚。一者怨憎。二者不思惟。

  --------------------------------------------------------------------------------50.1

  复有二法。二因二缘生于邪见。一者从他

  闻。二者邪思惟。复有二法。二因二缘生于

  正见。一者从他闻。二者正思惟。复有二法。二

  因二缘。一者学解脱。二者无学解脱。复有

  二法。二因二缘。一者有为界。二者无为界。诸

  比丘。是为如来所说。当共撰集以防诤讼。

  使梵行久立。多所饶益。天.人获安。诸比丘。

  如来说三正法。谓三不善根。一者贪欲。二者

  嗔恚。三者愚痴。复有三法。谓三善根。一者不

  贪。二者不恚。三者不痴。复有三法。谓三不

  善行。一者不善身行。二者不善口行。三者

  不善意行。复有三法。谓三不善行。身不善

  行.口不善行.意不善行。复有三法。谓三恶行。

  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复有三法。谓三善行。

  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复有三法。谓三不善

  想。欲想.嗔想.害想。复有三法。谓三善想。无

  欲想.无嗔想.无害想。复有三法。谓三不善思。

  欲思.恚思.害思。复有三法。谓三善思。无欲思.

  无恚思.无害思。复有三法。谓三福业。施业.平

  等业.思惟业。复有三法。谓三受。乐受.苦受.不

  苦不乐受。复有三法。谓三爱。欲爱.有爱.无

  有爱。复有三法。谓三有漏。欲漏.有漏.无明

  漏。复有三法。谓三火。欲火.恚火.愚痴火。复

  有三法。谓三求。欲求.有求.梵行求。复有三

  法。谓三增盛。我增盛.世增盛.法增盛。复有三

  法。谓三界。欲界.恚界.害界。复有三法。谓三

  界。出离界.无恚界.无害界。复有三法。谓三

  界。色界.无色界.尽界。复有三法。谓三聚。戒

  聚.定聚.慧聚。复有三法。谓三戒。增盛戒.增盛

  --------------------------------------------------------------------------------50.2

  意.增盛慧。复有三法。谓三三昧。空三昧.无

  愿三昧.无相三昧。复有三法。谓三相。止息相.

  精勤相.舍相。复有三法。谓三明。自识宿命智

  明.天眼智明.漏尽智明。复有三法。谓三变

  化。一者神足变化。二者知他心随意说法。三

  者教诫。复有三法。谓三欲生本。一者由现

  欲生人天。二者由化欲生化自在天。三者

  由他化欲生他化自在天。复有三法。谓三

  乐生。一者众生自然成办。生欢乐心。如梵光

  音天初始生时。二者有众生以念为乐。自

  唱善哉。如光音天。三者得止息乐。如遍净

  天。复有三法。谓三苦。行苦.苦苦.变易苦。复

  有三法。谓三根。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

  复有三法。谓三堂。贤圣堂.天堂.梵堂。复有

  三法。谓三发。见发.闻发.疑发。复有三法。谓

  三论。过去有如此事。有如是论。未来有

  如此事。有如是论。现在有如此事。有如

  是论。复有三法。谓三聚。正定聚.邪定聚.不定

  聚。复有三法。谓三忧。身忧.口忧.意忧。复有

  三法。谓三长老。年耆长老.法长老.作长老。复

  有三法。谓三眼。肉眼.天眼.慧眼。诸比丘。是

  为如来所说正法。当共撰集。以防诤讼。使

  梵行久立。多所饶益。天.人获安。诸比丘。如

  来说四正法。谓口四恶行。一者妄语。二者两

  舌。三者恶口。四者绮语。复有四法。谓口四

  善行。一者实语。二者软语。三者不绮语。四者

  不两舌。复有四法。谓四不圣语。不见言见。

  不闻言闻。不觉言觉。不知言知。复有四法。

  谓四圣语。见则言见。闻则言闻。觉则言觉。

  --------------------------------------------------------------------------------50.3

  知则言知。复有四法。谓四种食。抟食.触食.

  念食.识食。复有四法。谓四受。有现作苦行

  后受苦报。有现作苦行后受乐报。有现作乐

  行后受苦报。有现作乐行后受乐报。复有四

  法。谓四受。欲受.我受.戒受.见受。复有四法。

  谓四缚。贪欲身缚.嗔恚身缚.戒盗身缚.我见

  身缚。复有四法。谓四刺。欲刺.恚刺.见刺.慢

  刺。复有四法。谓四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

  复有四法。谓四念处。于是。比丘内身身观。

  精勤不懈。忆念不忘。舍世贪忧。外身身观。

  精勤不懈。忆念不忘。舍世贪忧。内外身身

  观。精勤不懈。忆念不忘。舍世贪忧。受.意.法

  观。亦复如是。复有四法。谓四意断。于是。比

  丘未起恶法。方便使不起。已起恶法。方便

  使灭。未起善法。方便使起。已起善法。方便思

  惟。使其增广。复有四法。谓四神足。于是。比

  丘思惟欲定灭行成就。精进定.意定.思惟定。

  亦复如是。复有四法。谓四禅。于是。比丘除

  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于初

  禅。灭有觉.观。内信.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

  入第二禅。离喜修舍.念.进。自知身乐。诸圣

  所求。忆念.舍.乐。入第三禅。离苦.乐行。先灭

  忧.喜。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禅。复有

  四法。谓四梵堂。一慈.二悲.三喜.四舍。复有四

  法。谓四无色定。于是。比丘越一切色想。

  先尽嗔恚想。不念异想。思惟无量空处。

  舍空处已入识处。舍识处已入不用处。

  舍不用处已入有想无想处。复有四法。谓

  四法足。不贪法足.不嗔法足.正念法足.正

  --------------------------------------------------------------------------------51.1

  定法足。复有四法。谓四贤圣族。于是。比丘

  衣服知足。得好不喜。遇恶不忧。不染不着。

  知所禁忌。知出要路。于此法中精勤不

  懈。成办其事。无阙无减。亦能教人成办此

  事。是为第一知足住贤圣族。从本至今。未

  常恼乱。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及世间人。

  无能毁骂。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皆悉

  知足。亦复如是。复有四法。谓四摄法。惠施.爱

  语.利人.等利。复有四法。谓四须陀洹支。

  比丘于佛得无坏信。于法.于僧.于戒得无

  坏信。复有四法。谓四受证。见色受证.身受

  灭证.念宿命证.知漏尽证。复有四法。谓四

  道。苦迟得.苦速得.乐迟得.乐速得。复有四

  法。谓四圣谛。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

  苦出要圣谛。复有四法。谓四沙门果。须陀洹

  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复有四法。

  谓四处。实处.施处.智处.止息处。复有四法。

  谓四智。法智.未知智.等智.知他人心智。复

  有四法。谓四辩才。法辩.义辩.词辩.应辩。复

  有四法。谓四识住处。色识住.缘色.住色。与

  爱俱增长。受.想.行识中亦如是住。复有四

  法。谓四扼。欲扼.有扼.见扼.无明扼。复

  有四法。谓四无扼。无欲扼.无有扼.无见

  扼.无无明扼。复有四法。谓四净。戒净.心净.

  见净.度疑净。复有四法。谓四知。可受知受.

  可行知行.可乐知乐.可舍知舍。复有四

  法。谓四威仪。可行知行.可住知住.可坐

  知坐.可卧知卧。复有四法。谓四思惟。少

  思惟.广思惟.无量思惟.无所有思惟。复有

  --------------------------------------------------------------------------------51.2

  四法。谓四记论。决定记论。分别记论.诘问记

  论.止住记论。复有四法。谓佛四不护法。如

  来身行清净。无有阙漏。可自防护。口行清

  净.意行清净.命行清净。亦复如是。是为如

  来所说正法。当共撰集。以防诤讼。使梵行

  久立。多所饶益。天.人获安。又。诸比丘。如来

  说五正法。谓五入。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

  复有五法。谓五受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

  阴。复有五法。谓五盖。贪欲盖.嗔恚盖.睡眠盖.

  掉戏盖.疑盖。复有五法。谓五下结。身见结.

  戒盗结.疑结.贪欲结.嗔恚结。复有五法。谓五

  上结。色爱.无色爱.无明.慢.掉。复有五法。谓

  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复有五法。

  谓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复有五

  法。谓灭尽枝。一者比丘信佛.如来.至真.等

  正觉。十号俱具。二者比丘无病。身常安稳。

  三者质直无有谀谄。能如是者。如来则示

  涅槃径路。四者自专其心。使不错乱。昔所

  讽诵。忆持不忘。五者善于观察法之起灭。

  以贤圣行。尽于苦本。复有五法。谓五发。非

  时发.虚发.非义发.虚言发.无慈发。复有五法。

  谓五善发。时发.实发.义发.和言发.慈心发。复

  有五法。谓五憎嫉。住处憎嫉.檀越憎嫉.利养

  憎嫉.色憎嫉.法憎嫉。复有五法。谓五趣解

  脱。一者身不净想。二者食不净想。三者一切

  行无常想。四者一切世间不可乐想。五者死

  想。复有五法。谓五出要界。一者比丘于欲

  不乐.不动。亦不亲近。但念出要。乐于远离。

  亲近不怠。其心调柔。出要离欲。彼所因欲起

  --------------------------------------------------------------------------------51.3

  诸漏缠。亦尽舍灭而得解脱。是为欲出要。

  嗔恚出要.嫉妒出要.色出要.身见出要。亦复

  如是。复有五法。谓五喜解脱入。若比丘精

  勤不懈。乐闲静处。专念一心。未解得解。未

  尽得尽。未安得安。何谓五。于是。比丘闻如

  来说法。或闻梵行者说。或闻师长说法。思

  惟观察。分别法义。心得欢喜。得欢喜已。得

  法爱。得法爱已。身心安隐。身心安隐已。则

  得禅定。得禅定已。得实知见。是为初解脱

  入。于是。比丘闻法喜已。受持讽诵。亦复欢

  喜。为他人说。亦复欢喜。思惟分别。亦复欢

  喜。于法得定。亦复如是。复有五法。谓五人。

  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有行般涅

  槃.上流阿迦尼吒。诸比丘。是为如来所说

  正法。当共撰集。以防诤讼。使梵行久立。多

  所饶益。天.人获安。又。诸比丘。如来说六正

  法。谓内六入。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

  复有六法。谓外六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

  入.法入。复有六法。谓六识身。眼识身。耳.鼻.

  舌.身.意识身。复有六法。谓六触身。眼触身。

  耳.鼻.舌.身.意触身。复有六法。谓六受身。眼受

  身。耳.鼻.舌.身.意受身。复有六法。谓六想身。

  色想.声想.香想.味想.触想.法想。复有六法。

  谓六思身。色思.声思.香思.味思.触思.法思。

  复有六法。谓六爱身。色爱身。声.香.味.触.法爱

  身。复有六法。六净本。若比丘好嗔不舍。

  不敬如来。亦不敬法。亦不敬众。于戒穿

  漏。染污不净。好于众中多生诤讼。人所憎

  恶。娆乱净众。天.人不安。诸比丘。汝等当自

  --------------------------------------------------------------------------------52.1

  内观。设有嗔恨。如彼娆乱者。当集和合

  众。广设方便。拔此诤本。汝等又当专念自

  观。若结恨已灭。当更方便。遮止其心。勿复

  使起。诸比丘。佷戾不谛.悭吝嫉妒.巧伪虚

  妄.自因己见.谬受不舍.迷于邪见.与边

  见俱。亦复如是。复有六法。谓六界。地界.火

  界.水界.风界.空界.识界。复有六法。谓六察行。

  眼察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察法。复有

  六法。谓六出要界。若比丘作是言。我修慈

  心。更生嗔恚。余比丘语言。汝勿作此言。勿

  谤如来。如来不作是说。欲使修慈解脱。

  更生嗔恚想。无有是处。佛言。除嗔恚已。然

  后得慈。若比丘言。我行悲解脱。生憎嫉心。

  行喜解脱。生忧恼心。行舍解脱。生憎爱心。

  行无我行。生狐疑心。行无想行。生众乱想。

  亦复如是。复有六法。谓六无上。见无上.闻无

  上.利养无上.戒无上.恭敬无上.忆念无上。复

  有六法。谓六思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

  天念。是为如来所说正法。当共撰集。以防诤

  讼。使梵行久立。多所饶益。天.人获安。诸比

  丘。如来说七正法。谓七非法。无信.无惭.无愧.

  少闻.懈怠.多忘.无智。复有七法。谓七正法。有

  信.有惭.有愧.多闻.精进.总持.多智。复有七法。

  谓七识住。或有众生。若干种身。若干种想。天

  及人是。是初识住。或有众生。若干种身而一

  想者。梵光音天最初生时是。是二识住。或有

  众生。一身若干种想。光音天是。是三识住。或

  有众生。一身一想。遍净天是。是四识住。或

  有众生。空处住.识处住.不用处住。复有七

  --------------------------------------------------------------------------------52.2

  法。谓七勤法。一者比丘勤于戒行。二者勤

  灭贪欲。三者勤破邪见。四者勤于多闻。五

  者勤于精进。六者勤于正念。七者勤于禅

  定。复有七法。谓七想。不净想.食不净想.一

  切世间不可乐想。无想.无常想.无常苦想.

  苦无我想。复有七法。谓七三昧具。正见.正思.

  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复有七法。谓七

  觉意。念觉意.法觉意.精进觉意.喜觉意.猗觉

  意.定觉意.护觉意。是为如来所说正法。当共

  撰集。以防诤讼。使梵行久立。多所饶益。天.

  人获安。诸比丘。如来说八正法。谓世八法。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复有八法。谓八解脱。色

  观色。一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色。二解脱。净解脱。

  三解脱。度色想灭嗔恚想住空处解脱。四解

  脱。度空处住识处。五解脱。度识处住不用处。

  六解脱。度不用处住有想无想处。七解脱。度

  有想无想处住想知灭。八解脱。复有八法。谓

  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

  念.正定。复有八法。谓八人。须陀洹向.须陀洹.

  斯陀含向.斯陀含.阿那含向.阿那含.阿罗汉

  向.阿罗汉。是为如来所说正法。当共撰集。

  以防诤讼。使梵行久立。多所饶益。天.人获

  安。诸比丘。如来说九正法。所谓九众生居。

  或有众生。若干种身。若干种想。天及人是。是

  初众生居。复有众生。若干种身而一想者。梵

  光音天最初生时是。是二众生居。复有众生。

  一身若干种想。光音天是。是三众生居。复有

  众生。一身一想。遍净天是。是四众生居。复

  有众生。无想无所觉知。无想天是。是五众生

  --------------------------------------------------------------------------------52.3

  居。复有众生。空处住。是六众生居。复有众

  生。识处住。是七众生居。复有众生。不用处

  住。是八众生居。复有众生。住有想无想处。

  是九众生居。是为如来所说正法。当共撰集。

  以防诤讼。使梵行久立。多所饶益。天.人获

  安。诸比丘。如来说十正法。所谓十无学法。

  无学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方便.正

  定.正智.正解脱。是为如来所说正法。当共撰

  集。以防诤讼。使梵行久立。多所饶益。天.人

  获安。尔时。世尊印可舍利弗所说。时。诸比丘

  闻舍利弗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八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