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荣博堪布:寂静之道 第二部 修行纲要 (30)三殊胜
希阿荣博堪布:寂静之道 第二部 修行纲要 (30)三殊胜
修持佛法首先应该知道修行的方法。在修持善法时怎样发心?修法时心是不是被外缘所转?修法后有没有如理如法回向功德?这些都关系到修行能否成为解脱和成就之因。
行持善法一定要以三殊胜来摄持,这样行善的功德才能日日增上、直至成佛永不灭失。这三个修法按顺序是加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和结行回向殊胜,其中发菩提心要贯穿修法全过程。
有四种心念或行为会使我们的修行失去其本应有的价值:嗔怒、夸耀、懊悔和不回向功德给一切众生。缺少三殊胜的摄持,这四者当中任何一个都能耗尽我们的善根。
一念嗔心能摧毁一千大劫里上供下施积累的所有福德善根,,凡夫遇到违缘,很容易起嗔恨心,损毁自己的功德,无始以来修法的功德都可能灭失。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非常快,人们好像都不屑于有耐心,比着看谁脾气大、爱发火。如果事情没有按自己期望的样子发展,马上就急了。大家下意识里都觉得只有事情都符合心愿,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快乐。说实在的,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结果不还是在轮回里不快乐着吗?可见随心所欲并不能保证快乐。既然如此,不称心如意的时候也没必要大动肝火。
堪布阿琼仁波切在他的大圆满前行讲义里说:有些人做了一件微乎其微的善事,也要在走路的人前坐着讲,在骑马的人前站着讲。想象一下这场景该多么滑稽:挡在路上不让人走,非要跟人家说自己的功德。现如今,这种夸耀的风气应该比阿琼仁波切那个年代更盛了吧。
懊悔总是跟疑虑相提并论。对佛法的功德心存疑虑,就会不时地后悔:那个东西要是没有供养或布施掉就好了!要是没花那么多精力学佛就好了,为了学佛放弃了很多挣钱的机会,现在才这样不如意!这是没有真正懂得佛法的价值。
有人觉得如果把功德都回向给众生了,自己不就没了吗?上供下施岂不白忙活一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你也是众生之一,把功德回向众生,你自己怎么会没有功德了呢?功德不回向众生当然也不会消失,只不过善业果报享用一次就穷尽了。
有时候人们倒不是因为舍不得功德,只是忘了回向。就像随时都得想着把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贡献出来,与众人分享,回向与我们平时的习惯太不一样了。
修法前先端正自己的发心,放弃贪嗔痴等妄念,在相续中真正生起为了所有六道众生得到解脱、最终成就佛果而修行的想法,也就是菩提心,这是加行发心殊胜。
发心后开始修法,修法会很圆满。正确的发心会像铁钩钩着草垛一样,提摄住我们的善根,使它不至于在肆虐的业风中溃散零落。
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发心会有不同的结果。比如喝水时,观想把最好吃的、最好喝的供养给上师三宝,并把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悉得安乐解脱,这样就种了菩提因,会得菩提果,将来能成佛。假如喝水只是喝水,没有以菩提心摄持,也许没有什么害处,但没什么好处,最多是现在不会渴死,却不是将来成佛之因。
广大清净意乐菩提心之所以清净,是因为它远离贪、嗔、痴、慢、疑;之所以广大,是因为它不狭隘。如果我们不以这种发心行事,就会有所期待,期待回馈或一个看得见的结果。有期待就有恐惧、怨恨、骄慢和失落。
学佛很多年,可是你仍然没有太多进步,还是那么容易受伤害、被触犯,还是经常犹疑: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修行上是否真的有意义?如果没有正确的发心,会很容易就退失对佛法的信心、退失学佛的热情。
一些人希望通过学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健康长寿、事业顺利、家庭和睦。学佛、行善能积累福报,福报足够时,这些愿望就会实现。可是,如果以这种心态学佛修行,当福报不够,想要的一直得不到,就会失望,失去学佛的动力,甚至抱怨佛法不灵、上师加持力不够。这种心态很普遍。有时它会狡猾地隐藏在我们内心某个角落里,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
修行的旅程不会一帆风顺,所有的修行人都在不断地面对挑战和挫折,清净的发心能保护我们免受众多无谓的干扰,怀着信心和热情坚持修行。
正行无缘殊胜,指修持佛法时善根不被外缘毁坏。彻底做到善根不被违缘穷尽,对初学者来说太难。初学者在修持佛法时,将修法的人、所修的法以及修法的过程本性观想为空,显现如梦如幻,能生起这样的见解,也可以。如果暂时这也做不到的话,至少要在修法时尽量放下执著,心不外散。
念经持咒的时候,心里不要想着柴米油盐、人我是非,顶礼的时候,不要身体在顶礼,嘴里却在跟旁边的人说闲话。修法的时候,需时刻提起正念,专心向法。
如果修行时心跟着外缘所转,即使表面上念了很多经咒,但修行的效果与专心致志持一句心咒相比,也许后者功德更大。
将一滴水融入大海,只要海不枯竭,这颗水滴就不会干涸,这就是回向的功德。修法结束后,将所有功德如理如法回向给一切有情众生,尽量做到无缘殊胜,即所回向的众生、发心回向的人和所回向的功德都如梦如幻、了无自性,这就是结行回向殊胜。
在回向时,如果将修法的人、所修的法及修法的过程执着为实有,虽然能获得安乐果报,却不是解脱的因,所以应当舍弃这种回向。真正的三轮清净的回向,要求达到三轮无分别的程度。对初学者来说,可以实行相似的三轮清净回向:将自己以往已经积累的、未来将要积累的、现在正在积累的善法,佛菩萨的无漏善法,一切有情的有漏善法,综合起来,为了一切有情远离苦因及苦果、获得佛果而回向。
回向使善根与日俱增,无以穷尽。从现在起直到究竟成佛,哪怕我们因为此善根享尽人天福报,这个善根也不会用尽,始终是我们成佛道路上圆满福慧二种资粮之因。
末法时期,众生的贪、嗔、痴烦恼很重,功德容易灭失。就像我们摘了一袋水果,如果保存时绳子没有系紧,水果随时会漏掉。回向就像系紧了口袋,功德不会毁灭。
我有时听到有的弟子希望功德回向给自己的父母健康长寿、或者家庭和睦等。学佛人不能太自私,自私的话,很难成就。如果你的父母家人没有成就的话,肯定也是六道当中的众生,我们如理如法地回向,他们会得到利益的,不用担心。
回向的时候,可以心里想“诸佛菩萨如何以三轮体空的方式回向,我也如何回向”,口里念诵《普贤行愿品》回向。时间不够的话,可以念其中“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和“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两个偈颂,这样可以代替真正的三轮清净回向。
在许多许多年以前,法王如意宝在他为利益众生的无数次的转世当中,曾经有一世转世为善财童子。善财童子最初修行的地方是五台山的善财洞,后来在文殊菩萨面前发无上菩提心,并按照文殊菩萨的教诲,依止了一百多位善知识,最后见到普贤菩萨,圆满了一切功德。正是在善财童子的祈请下,普贤菩萨宣说了《普贤行愿品》。
由于往昔的愿力和因缘,诸佛菩萨在众生面前的显现各不相同。普贤菩萨的显现是行愿第一,他发下的十大愿王,从礼敬诸佛到普皆回向,是一切欲求无上佛果的学佛人必须行持的殊胜法门。法王如意宝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修行人每天能念诵一遍《普贤行愿品》,他的人生可以说是很有意义的。
你们平时做生意,为得一个好价钱,都会再三考虑怎么谈,关系到自己今生后世的修行就更应该仔细考虑。
有些人经常手不离念珠,口不离经咒,一有时间还会去转绕佛塔,这很好,但不知道你们在念经、转塔前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发心,是不是用菩提心来摄持?在一天的修法结束时,有没有回向功德?
修法、听课,都要用菩提心来摄持善因,这样才能最终成就佛果,饶益众生。如果三殊胜的修习方法很熟练,还可以同时观想这一切都如梦如幻、没有自性,并安住在这种体会中,会更好。做不到用三殊胜摄持,可以先试着时刻用菩提心来摄持自己,并逐渐稳固这样的发心。
有的居士以为三殊胜是早上好好发心,念经时好好修正行,睡觉前再回向。这不一定,做善法随时都要回向,同时要有菩提心。三殊胜只是一个顺序,随时要记住,并不是分成早中晚。
晋美林巴尊者说过,三殊胜法是解脱道路上必须的法和条件。三殊胜法仔细讲需要好几天时间,简单讲按这几点去修也可以了,这些修行的窍诀一定要记住。
大乘显密的一切实修法都超不出三殊胜的范畴。想成就圆满佛果,三殊胜缺一不可,有三殊胜则足矣。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