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吉话祥:十四 常行於布施 Danañca
说吉话祥:十四 常行於布施 Danañca
常行於布施 Danañca
「布施供养福无边」布施是真正的纯善,因为它是一种牺牲的精神。由牺牲奉献中体会,助人为快乐之本。只有透过与别人分享,成就才有意义。布施能使人的自私得以融解,心量得以广阔,布施即是无执之道,是学习放下、舍弃、断执的法门。
布施的崇高精神
是牺牲不是获得
是奉献而非占有
布施在学佛的过程中是务必履行的一项责务。佛陀的教法由始至终皆是以「万缘放下」为宗旨。凡夫众生由於心识迷惑, 贪染尘境,长期以来认贼为父,随幻影而起憎爱之情,由憎爱而生牢执,因牢执涉生死。佛陀不忍众生於生死苦海中受诸煎熬,於是开善巧之法门,劝导吾人学习布 施,以渡坚贪之恶习,使得心从一切束缚中挣脱出来。
布施的种类
布施的种类极多,在此仅举以物质与非物质两种布施来作谈。
(一)物施 āmīsa dāna
这是一种以物质来给予出去的布施法,又称之为诸事供养。当中又区分为两类,即∶
外物∶钱财、衣服及种种东西等。
内物∶身体器官及血液等。
此种布施为提供给予对方生活上之需, 只能成就物欲上的支助,它的受用期限是短暂,而且要陆续不断地提供,对於个人精神上的滋养是起不了作用。
(二)法 施 Dhamma Dāna
此法施是滋养我人心思与精神的资粮,与物施比较,它的受用与成果较前者来得殊胜与卓越。法施也包含了以下五种∶
一. 知识施∶即施予一切世间知识。其中又分为
1. 世俗知识 : 如老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谋生技巧方面的知识,及种种学术及灵修上的知识。
2. 心灵知识 : 诸如精神安慰及辅导上的知识。又称无畏施。韩愈说∶「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二. 原谅施∶施予饶恕,宽谅他人的过错。佛说∶「以怨止怨无时了,唯以仁慈 (原谅) 方能休;此乃永恒的定律。」 《法句经第1章5节》
三. 真理施∶施予宇宙及人生真谛,启迪众生得觉悟。
「一切布施,法的布施最无上」上述的两大类布施中「法施」是我们当勤行学习的。
布施态度
布施行的如法,收效功德才大。佛陀说众生布施的差异相因了个人的动机、意图及心态而产生其差别成就。大体上来讲,布施者的心态不外是以下十种。
一. 残施 (Dānadasa)
施於廉物。 给剩余不要、残坏及低劣质的东西。
二. 施於适当的东西 (Dānasahāya)
施於受者适用及可接受的东西。
三. 高尚物件 (Dānasāmi)
以特选、昂贵及品性优良的东西来布施。
四. 信心之物 (Saddhādāna)
怀以信念,即深信因果及业报法则之心行布施。
五. 殷勤施 (Sakkaccadāna)
怀著一片尊敬之心而行布施,在做布施前细心打点供品或施物。 又称尊敬布施或细心施。
六. 应时施 (Kāladāna)
以适时及好善之心施於给游客、陌生人、病患及僧人。
七. 平等施 (Anuggahitadāna)
在没有受到任何人的怂恿,毫不犹豫之下自动布施。又称「无行施」。
八. 计较施 (Nuggahitadāna)
这是一种在犹豫不决之下,受到怂恿之后才做的布施又称之为 「有行施」。
九. 圣施 (Sappurisadāna)
布施者以一颗纯善心,并且自身具备戒行功德,作如法布施。所谓如法即∶
1. 细心打点施物,确保东西的清洁新鲜。
2. 恭敬有礼
3. 亲自布施,不假借於他人。
4. 殷勤侍候。
5. 布施时具备了自业智。
具足上述条件的布施者即名为如法布施。这种施又被称为「善士施」。
十. 污施 (Asappurisadāna)
则与上相反,为心术不正,缺德及作不如法布施的人,又称之为「非善士施」。
布施可说是易行之法,但要做得得体、恰当及完美就必须意识到自己的心思与念头。人的一言一举都源自於思想与念头, 「我思故我在」,当我们要做一件事情时,首先是动念作意,决定后才付於行动。做布施最重要的环节亦是在此,即三时之作∶起心动念时、实际行动时及回想起 时。当一个念头想要作布施,应感觉到喜悦;在作布施的现场感觉到喜悦。回想起所作的布施,无论是刚才与过去,都要生起喜悦的心,不能有一丝的懊恨心。如此 般的慎重行施,才算功德圆满。
「念当广惠施 终莫断施心;必当值圣贤 度此生死源」。
惠施有五功德
1. 一个乐施好善的人,其名节会流布远播。
2. 由於心存助人为快乐之本,身分是尊贵严正。
3. 行善者肯定会深得人心,众人爱载。
4. 仁人志士,心机敦浓,行善积德自会往生善趣。
5. 施者虚怀若谷,为人扶危解厄,能获智慧超群得漏尽。
「施为后世粮 得至究竟处
善神常守护 亦复致欢喜」
给人方便,给人欢喜,给人信心,给人希望,这就是行布施结善缘的吉祥法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