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基本佛学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九课 六波罗蜜(二)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9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基本佛学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九课 六波罗蜜(二)

  【羼提波罗蜜】

  羼提,为忍辱之义。羼提波罗蜜,意译为忍辱度,能对治瞋恚。忍是能忍之心,辱是所忍之境,谓内心能安忍他人的侮辱恼害或自身苦境。经云:「心不动故,应具足羼提波罗蜜。」学佛之人,心不随外境所转,瞋风不动,喜风不摇,无论遇顺境或逆境,皆能安住实相,如如不动,即得具足忍辱波罗蜜。

  忍之次第

  「忍」之次第有五:一伏忍、二信忍、三顺忍、四无生法忍、五寂灭忍。初学佛时烦恼未断,遇恶缘逆境时,须刻意降伏烦恼,不令生起,此为「伏忍」。经过一段长期的伏忍,令心安住于理,此时对佛法的真理,能信受不疑,即为「信忍」。于真理深信之后,对一切外境皆能逆来顺受,心中随顺诸法真理,安忍于心,由此顺趣菩提,是为「顺忍」。更进一步,悟入诸法不生之理,不论任何外在众生的侮辱或遇器世间灾变横逆的境界,都能忍可安住于心,即为「无生法忍」。最后,诸惑断尽,清净无为,湛然寂灭,是为「寂灭忍」。

  【小结】

  《遗教经》云:「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忍能生大力用,无论世间法或出世间法,须有羼提波罗蜜方能圆满无碍。《尚书》亦云:「必有忍,其乃有济。」如句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故能复国雪耻;韩信能忍胯下之辱,故能登坛拜将,建立汉朝勋业。世间法,尚须以忍,何况修习出世法!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云:「若欲为众生,作诸归依处,令生无畏心,忍辱最第一。能行忍辱者,见者皆欢喜,怨家舍毒心,皆生亲友想。一切诸如来,成就平等心,众生所归依,皆由行忍故。是故诸佛子,欲求无上道,为物作依止,当坚固忍辱。」是以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时,曾为忍辱仙人,为歌利王割截身体,身虽遭节节支解,心中毫无瞋念,并发愿成佛之时,将以慧刀断除歌利王的贪瞋痴三毒,王遂忏悔而供养之。如此忍辱波罗蜜圆满,故能成就无上佛道。

  【毗离耶波罗蜜】

  毗离耶,为精进之义。毗离耶波罗蜜,意译为精进度,能对治懈怠。「精」为精纯专一,「进」是上升登进,谓修道行人,专志行道,精勤于修善断恶,即能速登觉地,至涅槃岸。

  事精进与理精进

  精进分为事精进及理精进。如每天诵经、念佛、拜佛、做善事等,于事相上勤勉用功,即为事精进。若依心起修,全修在性,直截根源,安住实相,寂然无为,即是理精进。

  精进为修道之根本。由事上精进修持,功夫到家,水到渠成,自然能与理相契。达到理精进,则一念不生,契入诸法实相之理,无论行住坐卧、动静闲忙,这念本具的觉性始终存在。清凉国师云:「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法无不归还此法界。」念佛由此念,诵经亦从此诵,修而无修,念而无念,能所一如,如此即是无功用行,是为真正的大用功、大精进。

  【小结】

  释迦牟尼佛以精进故,超越九劫,在弥勒菩萨前先成佛果。胁尊者八十出家,为少年讥其年衰老耄,乃自誓若不通三藏理,断三界欲,得六神通,终不以胁至席,如是精进三载,终得契证圣果。诸佛菩萨为修习圣道,尚且精进不息,吾人若不发精进心、勇猛心,一曝十寒,如何修行有成!

  《佛遗教经》云:「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行者若能发起长远心、精进心,勤行一切善,誓断一切恶,广修自利利他之行,无有退转,无有疲厌,必能速证无上菩提。

  【习 题】

  一、 生活中,若自己被冠上「莫须有」的罪名时,应该如何面对处理?

  二、 面对社会的乱象,忍辱与懦弱如何区分?

  三、 举例说明忍辱与精进的重要性。

  四、 在学佛的过程中,在家居士应如何精进?

  五、 世人终日于生计上汲汲营营,是否亦可称为精进?

  六、 何谓事精进、理精进?两者有何关系?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