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参学经历文集:泰国禅修老师参访记 2 大威瓦老师谈禅修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1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参学经历文集:泰国禅修老师参访记 2 大威瓦老师谈禅修

 

  大威瓦老师谈禅修

  林崇安

  (灵山现代佛教杂志,309期,2008)

  一、前言

  (2008年)8月20日下午,我们一行十五人在安嘉利老师的曼谷住处访谈时,大威瓦老师于六时匆匆赶来,他刚刚才从Mahidol大学上完课。他也是我们这次到泰国所要参访的老师之一。大威瓦老师(1950-)毕业于泰国的Thammasat大学经济系,而后于夏威夷大学获得哲学硕士,再于美国Temple University大学获得宗教学博士学位。目前是泰国佛统府Mahidol大学的人文学系教授,教导宗教学和社会伦理的课程,他也是曼谷世界佛教大学(The World Buddhist University)研究发展所的所长。大威瓦老师并兼任世界佛教徒友谊会(The 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的定期刊物《WFB评论》的主编。2003年的《WFB评论》,专门评介动中禅,其中大威瓦老师对隆波田的禅法有详细的分析,他的著作有:短文〈隆波田:一位泰国禅师的动态训练〉和长文《给感觉者》。他是隆波田晚年时最有名的在家男弟子。

  二、大威瓦老师的禅修简历

  大威瓦老师的全名称是:阿姜大威瓦•彭大理威瓦(Tavivat Puntarigvivat),1950年生,于1970年代曾向山田禅师(Yamada Koun Zenshin ,简称Yamada Roshi;1907-1989)学习日本禅。山田禅师在美国长期传受临济禅的「无门关」,并有相关的著作,是国际有名的禅师。大威瓦也学习过泰国的不同禅修方法。1980年时,短期出家的大威瓦和尼罗多(Nirodho)法师二人于泰国东北部孔敬府(Khonkaen)的解脱森林寺(Mokkhavanaram)向隆波田(1911-1988)学习动中禅,此后就以动中禅作为修行的方法。尼罗多法师是澳大利亚人。后来,大威瓦老师和尼罗多法师共同翻译出隆波田的重要开示:《给感觉者》。隆波田入灭后,大威瓦老师常和安嘉利老师共同在曼谷指导动中禅,他也曾受邀到美国密苏里州的大圣路易斯佛寺教导动中禅。

  三、参访大威瓦老师

  坐在宽敞的客厅中,我们请大威瓦老师分享他所体会的隆波田禅法的特色。大威瓦老师说:

  我于1980年短期出家四个月,见到隆波田,向他学习动中禅,发现他的禅法是独特的。我也曾参访泰国的其它禅修中心,发现几乎都是专注式的寂止禅修法,只有隆波田的方法是纯粹的内观禅修法,二者有显著的不同。

  1970年代,我于夏威夷大学修哲学的硕士学位时,曾经向日本的山田禅师学习日本的禅宗。于1982年,新加坡的一个佛教团体同时邀请到泰国的隆波田和日本的山田禅师来指导禅修。这二位大师在新加坡会面时,我(和Chusri Rungrotchanarak)是翻译员。

  我个人感觉到,日本的禅是专注式的禅法,而隆波田的是觉知式的禅法,很像中国惠能在坛经所说的方式,坛经不赞成寂止的修法。隆波田的生平和惠能的传记也有相似之处,二位都是在家时期开悟,后来都是出家传法。惠能把禅法在中国振兴起来。相似地,隆波田把培养觉性的方法在泰国振兴起来,他的方法不同于传统上座部的修行方式,他的方法只教导以培养觉性为主的内观法门而不相同于寂止的方式。他不强调形式上的戒律。隆波田告述我:『禅修的整个过程,开始是觉性,中间是觉性,最后也是觉性。』他只强调觉性,而不是专注。

  在大威瓦老师的文章〈隆波田:一位泰国禅师的动态训练〉中,详细地记述着当年隆波田和山田禅师的会面情形:

  1982年,隆波田被新加坡的一个佛教团体邀请去那里两次。他的第一次访问新加坡,是6月8日到24日。有一个显著的历史事件是他遇见了日本的禅宗大师山田老师。这次会谈二位老师提出了什么是真正地「顿悟」,和以什么方法导致那个「顿悟」。

  山田禅师强调「专注」和「参公案」,而隆波田则强调肢体动作的「觉性」和看念头(不用专注和参公案)。山田禅师引导他的学生通过「无门关」所记录的一系列的公案获得一步步的「突悟」(satori)。在这传统,如果一个人在这一世不能完成所有的公案,他们在下一世可以继续用功,直到获得最后的「突悟」。另一方面,隆波田则是通过「禅修目标」,一步步地引导他的学生,不用提到任何经典或历史纪录。他坚持,人们应该努力地开发「觉性」,直到他们在这一世体会「生尽」状态,这是最后的顿悟。不同于佛教各种传统的许多老师,他不提任何这一世以后的事情。

  专注和「参公案」的方法,不同于以肢体动作开发觉性的方法。一系列公案的内容,也不同于动中禅修的「禅修目标」的内容。

  隆波田的第二次访问新加坡,是10月16日到31日,他对那儿感兴趣的人教导和指导动态禅修。

  由上可知,隆波田所重视的是正法的实时性、现世的效果和当下的亲自体证,这也就是《杂阿含215经》中所说的:

  「世尊说现(见)法、说灭炽然、说不待时、说正向、说即此见、说缘自觉。」

  四、隆波田开悟时的禅式对答

  大威瓦老师在〈隆波田:一位泰国禅师的动态训练〉中记述着隆波田开悟后,接受阿姜潘老师的检验,问答如下:

  阿姜潘问他:「盐是否咸?」

  隆波田回答:「盐不是咸。」

  「为什么?」

  「盐不在我的舌头上,所以如何会是咸?」

  接着阿姜潘问「胡椒是否辣」,和「糖是否甜」的问题,隆波田对这些问题给了相同方式的回答。

  接着阿姜潘又问:「在黑色之中,何种较黑?」

  隆波田回答:「黑色就是黑色,没有黑色能超越黑色。白色就是白色,没有白色能超越白色。红色以及其它东西也是如此――没有任何东西能超越它自己。」

  阿姜潘沉默了一段长时间后,他再问:「假设这里是一片森林,有一个人来看我而后走回去。这人回去时带着枪,途中碰到一只老虎,他开枪射击,这只老虎受了伤,变得非常凶暴。如果我已告诉这人要你来这里看我,你会来吗?」阿姜潘用故事提出一个深义的问题。

  隆波田回答:「会的,我会来。您要我来,我就会来。如果我不来,就对您不恭敬。」

  「但是你若来,这只老虎会咬你。」

  「哦,我没有看到这只老虎。」

  阿姜潘问:「你将走大路还是走快捷方式(穿过森林)?」

  隆波田回答:「我不会走快捷方式,我会走大路。我走大路时,这只老虎一来,我就看到它并能避开它。如果我不走大路,老虎来时我看不见它,因而不能避开它。」

  大威瓦老师认为这一问答,是有关「念头」和当下「觉性」的问题。盐只有在舌头尝到的当下,才是咸的;否则只是概念(念头)而已。在老虎的谜题,隆波田选择走在觉性的大路,因而老虎(代表念头)一来,他能够立刻看到它,而不受到伤害。

  这种「禅式」的问答,是南传上座系统的小参方式之一。

  五、隆波田的禅式指点举例

  甲轮长老(Jarun,1928-2005)是隆波田晚期的重要出家弟子。依据甲轮长老在〈不待时节〉一书中的记述,隆波田喜欢用禅式的语句来点醒弟子,以下举一实例。甲仁长老说:

  当我跟他(隆波田)在南来寺夏安居的时候,我住在一小屋,隔壁住的是隆波剖。

  (有一天)隆波田告诉他(隆波剖):「拿起刀子,切断屋前无花果的根!」

  隆波剖立刻开始找刀子。隆波田多数时间是用禅的方式来指点。

  这次,我看到隆波剖拿着刀子,我说:「嘿,隆波剖你手上拿着刀子要去哪里?」

  隆波剖说:「隆波田要我切断无花果的根。」

  我实时阻止他,说:「这不是隆波田的意思。」真正的意思是,由于隆波剖在经行时边走边想,卷在妄念之中,所以隆波田要他以觉性切断妄念。

  (我解说完后,)隆波田走开了,并给我们一个开心的微笑。

  以上这一记述,足以补充了解隆波田的教学特色。

  六、结语

  从大威瓦老师的观察,隆波田禅法的特色是,一方面透过「觉知动作」使禅修者培养出强而稳定的觉性,一方面透过「禅式指点」使禅修者不受束于思维。觉性或正念正知是一种必须培养出的能力,这种能力不同于一般的思考能力,二者不应混淆。透过禅的方式来指点,也意味着觉性是一种直感,在禅修的密集训练时,禅修者不要卷入习性的思考中。培养出强而稳定的觉性后,在觉性的观照下,禅修者也将拥有「正思维」,而不再有「妄想」的存在了。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