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益西彭措堪布: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七)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8日
来源: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益西彭措堪布: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七)

 

  酉二、祈愿众生获得未来善果

  不仅要祈愿诸母有情现世安乐,还要祈愿他们来世安乐。修习慈心时,不必限制,应尽量扩展心量,才尽性称性。譬如,要善待某人,把善心推至无限,应是所有暂时、究竟的安乐都愿给予他,若只愿给予部分,心量就不圆满。

  1、令得不生八难乐

  “八难”即八无暇。众生处在八无暇中,没有机会修学佛法,这是真正的苦难,故名“八难”。

  试想:今生若不解脱,来世又不得暇满人身,则无法成办任何暂时、究竟的利益。所以,普愿天下诸母有情来世都能得到暇满人身。

  常愿勿处于卑贱[1],不堕无暇八难中。

  一边念诵,一边祈愿:诸母生生世世不堕于八无暇的障难之中受下贱身。

  2、令得常遇世尊乐

  我们会祈愿自己来世获得人身值遇佛法,亲近承事佛陀,开启一切安乐之源。自己所希求的也要给予天下诸母,愿她们生生世世值遇佛、亲近佛、承事佛、供养佛、常随佛学。

  生在有暇人中尊,恒得亲承十方佛。

  祈愿诸母每一世都受生为有暇尊贵之身,以此人身恒时亲近、承事十方诸佛。

  3、令得常生富贵乐

  人人都不愿自己下贱、贫穷,而愿富裕尊贵。即便一件普通物质,我们都愿意使用好的、不要坏的。以这份珍爱自己的心,对待诸母有情,愿有情来世生在富贵之家,得到受用圆满的安乐。应当如是发起慈心。

  愿得常生富贵家,财宝仓库皆盈满。

  愿诸母常常转生富贵之家,财富丰裕圆满。这一类受用的安乐,愿我都能慈心普施。

  4、令得形妙闻名乐

  如果可以设计自己的来世,谁都不愿相貌丑陋、名声败坏,即便脸上有疤痕都会羞于见人,听到辱骂会心中难受,可见人人都想拥有相好、美名。

  现在,以这份珍爱自己的心慈爱众生,愿有情常得相好、常得美名。逐渐串习慈心,就能对治幸灾乐祸、冷漠坚硬的心态。

  颜貌名称无与等

  “无与等”,即要求善心发至极致。想想看,几盘菜放在眼前,我们都要挑最好的吃,发慈心又有什么好客气的呢?要给予众生安乐,就彻底给予,愿他获得相好美名,就愿他获得最好的相貌和名声。善心不怕发,只怕发得不够广大,自己想要最好,也要祈愿给予众生最大的安乐。见人修行,要祝愿他获得最大成就;见人经商,就希望他生意最兴隆。所以,应将慈心发至极致,以最大的善心为有情祝福。

  5、令得寿命延长乐

  生在世间,谁都想长寿延年。现在就放开心量,为一切诸母祝福,愿她们寿命无疆。

  寿命延长经劫数

  祝愿天下母亲,寿命能多劫安住。

  以上座中修慈所引生的贤善心态,要延续到日常的待人接物之中。见到有情时,常常如是发善愿,时常这样想、这样说,就可以养成慈爱的性情。等到串习纯熟时,起心动念都会替众生着想,愿给予众生安乐,最后整个心都修成了慈爱,自己也成了慈悲的化身。

  以上修慈心量仍然不够,因为世间安乐只是暂时的乐受,终究未脱离痛苦,未脱离生死,如果只发心给予众生世间安乐,则远远不彻底。应进一步祈愿众生获得出世间的无漏安乐。

  申二、祈愿众生获得出世安乐

  1、令得男身聪慧乐

  悉愿女人变为男,勇健聪明多智慧。

  祈愿女子舍弃不如意之身,得到丈夫身,勇悍、雄健、聪明、有智慧。

  2、令得常得觉品乐

  祈愿让诸母得到常行菩萨道的安乐。

  一切常行菩萨道,勤修六度到彼岸。

  祈愿诸母世世常行菩萨道,勤修六波罗蜜多。愿有情都能获得大乘的法乐。

  例如:《入中论》中说,初地菩萨听到有人乞讨时,思惟有情是向我求乞吧,由此便生起超胜小乘入灭尽定的大安乐。所以,菩萨行持六波罗蜜多的安乐微妙不可思议,并非世间安乐可比。我们要祈愿将如是大安乐给予有情。

  问:为何祈愿“得男身聪慧乐”是祈愿“获得出世乐果”呢?

  答:以上四句合观,有这样一层意思:要获得修行六度的大安乐,前提是获得堪能修持大乘的所依身,一般须是丈夫身。因为行菩萨道,荷担起成办所有众生离苦得乐的重担,不是心力怯弱、智慧狭小所能胜任。要有大欲乐、大勇悍,才能成办一切事业;要有深广智慧,才能抉择、判断、取舍;要深入众生界,才能随顺并摄受众生。所以,一般以男身为修学大乘的理想身器。

  3、令得见佛闻法乐

  常见十方无量佛,宝王树下而安处,

  处妙琉璃师子座,恒得亲承转*轮。

  祈愿有情能常常面见宝王树下端坐于琉璃狮子座上的十方诸佛,能恒时亲近承事诸佛,聆听诸佛说法,获得不可思议的法乐。

  4、令他得除自苦乐

  若于过去及现在,轮回三有造诸业,

  能招可厌不善趣,愿得消灭永无余。

  若有情过去和现在于轮回中造了恶业,将感召不悦意的恶趣果报,愿这些业障永远消尽,不再成熟果报。

  比如,我们修持金刚萨埵本尊,愿能净除自相续的罪障,得到解脱安乐。天下诸母相续中也有许多业障,若未清净就会在未来引发大痛苦。所以,观想由我为诸母拔除业障,普遍赐予业障清净的安乐。

  5、令他得除生死苦

  一切众生于有海,生死羂网坚牢缚,

  愿以智剑为断除,离苦速证菩提处。

  观见一切众生都在三有大海中,被生死羂网紧紧束缚(即无法解脱结生相续,始终束缚在生死中),内心猛利发愿:愿我以智慧剑为诸母挥断生死羂网,让诸母从生死网中获得解脱,速证无上菩提,永享不迁变的无漏大安乐。

  对慈悲偈文在内的金鼓妙音,释迦佛赞叹印可说:“若有闻者,获福甚多,广利有情,灭除罪障。”所以,边念诵上述偈文,边如理思惟,功德极大。

  “诸法依缘起,住于意乐上”,能随经文真切地生起慈心,则在一次念诵当中,施衣得衣、施食得食、施水得水、施安宁得安宁、施人身得人身、施智慧得智慧、施解脱得解脱。随经文如理作意,将有漏、无漏的安乐都施予天下诸母,则获福无量。我们的心十分微妙,在广大布施安乐的同时,也能最大地利益自己。

  慈心就似如意宝,能遍流一切资具海、饮食海、欢乐海、眷属海、受用海、音声海、言辞海、智慧海。安住在慈心中,畅游大乘法海,昼吉祥、夜吉祥,人天欢喜、诸佛欢喜。《普贤行愿品》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日常生活中应如何观修?

  首先应学会发世间方面善愿:

  观照地球上的人类,愿天下百姓幸福快乐。见人家父子,愿天下父亲慈爱、子女孝顺;见人家兄弟,愿世上兄友弟恭。得到食物,愿饥饿的人都能饱足;得到衣服,愿受冻的人都得温暖。

  走到繁华都市,愿家家富裕美满;行经乡村田间,愿年年五谷丰登。

  见人乘船渡江,愿他一帆风顺;见人翻山越岭,愿他不遇虎狼。见人贫穷,愿他富裕;见人丑陋,愿他端庄;见人患病,愿他健康。

  喝茶时,想到把茶奉献给天下母亲;领工资时,观想这些钱连同无量的安乐献给有情;修集了点滴善根,也毫无保留地回向天下诸母。

  推广开来,无时无刻不可以修慈,遇境逢缘都能转为道用。若能持续深入地串习,不难达到“以四海为一家,合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一般人认为“四海一家、万物一体”是一种高不可攀的理想,不可能实现。其实,无法达到“四海一家、万物一体”的境界,是因为有自、他的分党。以这种分党执著,导致起心动念都是为自己着想,对别人则不闻不问。

  人的心量有大小。心量小的,只把几个人看成家人,给予他们安乐,对他人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概漠不关心。心量大的,会以一地区、一民族、一国家的人为一家,想造福整个城市、整个民族、整个国家,这种人相对伟大一些。若再升华,就不局限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不仅仅局限于人类,而是以法界为一家。

  一般世人也有一些善行,但因为不通达佛法,心量还是很小:只知道今生,不知道来世;只知道地球,不知道无量无边的世界;只知道人类,不知道六道群生;只知道给予衣食等安乐,不知道给予善趣、解脱、成佛的安乐。因为眼界狭窄,慈心也就无法广大。

  学习佛法后,眼光会变得远大,慈心可以开展到周遍时空、周遍万物,而且能给予一切众生暂时、究竟的利乐。

  懂得此理后,再看《金光明经》的慈悲偈文,就会觉得非常具体、完备。应以此作为窍诀,着重反复修习。

  午四、修习次第

  【修慈次第,先于亲修,次于中庸,次于怨修,其次遍于一切有情,如次修习。】

  修慈的次第:首先对亲人修,其次对中庸者修,然后对怨敌修,最后遍缘一切有情,依次第修习。

  即前前修好后,再修后后,次第不要逾越。我们最爱自己的亲人,首先应学会给他们快乐,相比对中庸、怨敌修慈心,这是最容易修的,所以首先修。再推而广之,依次对朋友、同事、一般人、怨敌、一切众生具体观修,大慈心才能真正生起。

  午五、真实修习之方法

  【修习道理,如于有情数数思惟苦苦道理便生悲愍,如是亦当于诸有情数数思惟缺乏有漏无漏诸乐,乐缺乏理,若修习此,欲与乐心任运而起。】

  此段是以修悲为例,说明如何修慈。

  慈和悲的侧面不同,慈是与乐的心,悲是拔苦的心。慈缘缺乏安乐的有情,悲缘苦恼有情。

  修心的原理是相通的:对有情具苦多思惟,就会生起愿拔其苦的悲愍心;对有情缺乏安乐多思惟,就会生起愿施安乐的慈心。这是由缘起规律所致,法尔如是。

  “有情缺乏安乐”:有情不仅没有无漏的安乐,连有漏安乐也没有。

  就像看到一群孩子饿成皮包骨头,我们会忍不住掏钱给他们买饭吃一样,反复思惟众生是多么缺乏安乐之后,想给予安乐的慈心就会油然而生。所以,重点在于数数思惟,须由此而开发慈心。

  【又当作意种种妙乐施诸有情。】

  应当作意以种种妙乐施舍有情。

  比如,许多母亲会想:“孩子吃了很多苦,没过上几天好日子,我要多留些钱给他。”推广这种善心,将众生看成失去快乐的人。比如,见到一只老狗,心想:可怜的老狗,不必说无漏的安乐,就连人间受用五欲的快乐、看书学习的快乐、事业成就的快乐、修行的快乐等等,一点也享用不到。想到此处,就作意把安乐送给它,把福报分给它,把好东西舍给它,更要作意给予它解脱、成佛的安乐。应像这样,以众生为所缘境,依次修习慈心。

  博朵瓦说:“当你的孩子受苦时,你觉得不能忍受,以这种心情对待一切众生,这是大悲心生起的量。当你以希望孩子得到快乐的那种心态,去对待一切众生时,就是大慈心生起的量。”

  日常生活中如何修习慈爱众生呢?以下这些高僧大德慈悯众生的行为,我们理应效仿随学。

  隋朝智舜法师在亭山居住时,一天,有只野鸡被猎人追捕,飞到法师房中。法师苦劝猎人放了野鸡,猎人不听,他就割下耳朵给猎人。

  猎人大吃一惊,扔下弓箭,把打猎的老鹰也放生了。周围好几个村子的猎人从此也都放弃打猎。

  法师每次见到贫困的人,都是泪流满面,省下衣服、饮食周济他们,如此关怀众生,无微不至。

  我们也应如此,对待众生如同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平等慈心关怀照顾,常常想到给予众生利益、安乐。

  有一位灵裕法师,是位博通经论、名闻海外的大德。传记上说他布施时“悲敬兼之”,既慈悲又恭敬。

  他供养出家人上千件袈裟,送给病人不计其数的医药。每次得到好食物时,一定供养僧众,而且对畜生从不呵斥、唾骂一句。他要批评小孩或教诫门人时,口称自己的名字,尊称对方为“仁者”,苦口婆心地告诫,听者无不感动落泪。

  宋代高庵禅师住云居山时,听到出家人病重被迁到延寿堂,他就叹息不已,如同自己生病一般。

  禅师每天早晚都去问候病人,亲自煎药、尝药,才安心地拿给病人吃。

  每到天气稍冷时,禅师会抚着病人的背说:“衣服够吗?”天气热时,观察病人的脸色说:“是不是太热?”对于去世的病人,不论有没有钱,常住都一律照礼数送终。

  《普贤上师言教》中说:“正如经中所说:‘慈身业、慈语业、慈意业。’口中所说的话、手中所做的事都绝不能损于其他众生,自始至终都要真诚慈爱。”我们应如是实行,灵裕法师、高庵禅师正是我们的榜样。

  唐代智晖禅师,曾建过一间浴室,供出家人洗澡,还同时布施水和医药。

  有一位比丘得了麻疯病,大家都不喜欢他,智晖禅师照样帮他擦洗。洗了不久,只见眼前一道神光,香气扑鼻,他吃了一惊,比丘已经消失不见了。原来是圣者的示现。

  佛曾说:在我灭度之后,要好好供养病人,因为病人中多有圣贤示现。阿底峡尊者说:照顾久病的病人,与实修空性大悲藏相同。所以,遇到病人时,要好好修习慈心。

  唐代昙选法师,性格慈悲,从不积蓄财物。他平常放一口大锅,把乞丐们得到的食物,一起放在锅里煮成稀饭,让乞丐排成一列坐好,亲自为他们舀稀饭。每每见乞丐中有穿得破烂、身体消瘦的,便情不自禁地流泪。吃饭时也和乞丐坐在一起,没有任何讲究。法师如此关怀照顾乞丐许多年。

  唐代还有一位智凯法师,曾经住在浙江余姚的龙泉寺。按当地风俗,小狗崽多数被扔到路上。智凯看了心疼,便收养这些小狗,约有三十、五十只之多。他还用被子给小狗睡,也不嫌狗脏。对曾做过母亲的旁生,应当这样学习慈悯行。

  在日常生活中,总的应按《普贤上师言教》中的教言行持:“身体的一切威仪要温文尔雅,给人一种舒心悦意之感,彻底杜绝危害他众,全心全意利济有情;口中所说的每一句话也不能带有藐视、侮辱、讥讽他人的意味,一定要说实实在在、悦耳可人的话语;心里也是同样,如果饶益他人,绝不能希望自己得到好处。也不可以凭着虚伪的调柔威仪、温和语言等手段使他人将自己看作菩萨,而要力求达到发自内心唯一渴望就是利益他众的崇高境界。在心里反复发愿:但愿我在辗转投生的生生世世中,就连其他有情的一根毛孔也不损害,一心一意利益他们。

  尤其是,对于依靠自己的眷属、奴仆、旁生等要满怀关爱之情,乃至看门狗以上都万万不要以殴打、役使方式过分摧残。随时随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心心念念都要以仁慈为本。”

  附录:

  《金光明经》慈悲偈文

  一切世界诸众生 悉皆离苦得安乐

  所有诸根不具足 令彼身相皆圆满

  若有众生遭病苦 身形羸瘦无所依

  咸令病苦得消除 诸根色力皆充满

  若犯王法当刑戮 众苦逼迫生忧恼

  彼受如斯极苦时 无有归依能救护

  若受鞭杖枷锁系 种种苦具切其身

  无量百千忧恼时 逼迫身心无暂乐

  皆令得免于系缚 及以鞭杖苦楚事

  将临刑者得命全 众苦皆令永除尽

  若有众生饥渴逼 令得种种殊胜味

  盲者得视聋者闻 跛者能行痖能语

  贫穷众生获宝藏 仓库盈溢无所乏

  皆令得受上妙乐 无一众生受苦恼

  一切人天皆乐见 容仪温雅甚端严

  悉皆现受无量乐 受用丰饶福德具

  随彼众生念伎乐 众妙音声皆现前

  念水即现清凉池 金色莲花泛其上

  随彼众生心所念 饮食衣服及床敷

  金银珍宝妙琉璃 璎珞庄严皆具足

  勿令众生闻恶响 亦复不见有相违

  所受容貌悉端严 各各慈心相爱乐

  世间资生诸乐具 随心念时皆满足

  所得珍财无悋惜 分布施与诸众生

  烧香末香及涂香 众妙杂花非一色

  每日三时从树堕 随心受用生欢喜

  普愿众生咸供养 十方一切最胜尊

  三乘清净妙法门 菩萨独觉声闻众

  常愿勿处于卑贱 不堕无暇八难中

  生在有暇人中尊 恒得亲承十方佛

  愿得常生富贵家 财宝仓库皆盈满

  颜貌名称无与等 寿命延长经劫数

  悉愿女人变为男 勇健聪明多智慧

  一切常行菩萨道 勤修六度到彼岸

  常见十方无量佛 宝王树下而安处

  处妙琉璃师子座 恒得亲承转*轮

  若于过去及现在 轮回三有造诸业

  能招可厌不善趣 愿得消灭永无余

  一切众生于有海 生死羂网坚牢缚

  愿以智剑为断除 离苦速证菩提处

  --------------------------------------------------------------------------------

  [1] 卑贱:有情不学佛法,依靠无暇之身起惑造业,故是卑贱之身。

返回目录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