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印卡老师文集:闭幕谈话的摘录
葛印卡老师文集:闭幕谈话的摘录
各位师父,以及法友:
过去两天我们一直在讨论一个相当重要的主题---用「法」来改善社会。除非我们做些什么来解决社会问题,否则,苦难只会持续增长,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改善社会要从个人着手,「人」的关系重大。要改善个人,绝不可以忽略「心」,因为「心」最重要。
要改善「心」,「法」是唯一的工具,而且必须从「法」下手。在研讨会的结论时,你们已经正确指出一定要采取实际可行的方法。仅靠说教是没有用的,我们的国家不缺说教,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听训,从一边耳朵听进去,又从另一边耳朵出来。我们会说:「哦,太好了,这真是太棒了。」但是我们如何把「法」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呢?
从个人及人的内心下手是必要的。这是一项大工程。全世界有数十亿人口,我们国家也有数亿的人。他们会修习内观吗?我相当地乐观。
阿育王
内观法门在佛灭度约五百年后从印度消失。但是阿育王朝留下来的石碑布告显示「法」在他统治的时代相当兴盛。这也是为什么阿育王在世界上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
在这些碑文中,阿育王表示,他要像他之前所有的君主一样,希望他的人民活得和谐安祥,过着如法的生活,尊重长者,慈爱幼小。同样地,他也希望不同的宗教派系间能彼此和平共处。跟以前君主不同的是,他的确达成了这些目标。
他说他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他透过静坐的修习把「法」的美妙教化传遍整个国家,他派遣法的教师到处去讲「法」、教「法」。他们并不是要改变人的宗教信仰,事实上,在佛灭度五百年间,没有人讲「佛法」这两个字,他们只说「法」。
阿育王的官方公告只讲法,他的子民不仅学习法的理论,同时也修习禅坐,所以他们活得安祥自在,阿育王宣称,从他子民的道德提升,验证了他的成功,如果这不是真的,那些刻在石碑上的官方告示早就被砸碎了。然而,它们已经存在了两千两百年了。
这些碑文记载着,这个方法的广大应用,对当时社会的重大改变。
我们必须了解阿育王是如何成功地将法传遍这个国家的每个角落。他所指派的老师教导社会每个阶层的人---从王宫贵族到贫穷至极的人都有。现在我们必须找出这是如何做到的。
掌实权的领导人
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应该从精英份子开始,所有好的、不好的事都是从上到下,然后传遍社会每个角落的。
然而要如何去吸引这些人呢?从过去二十五年来的努力显示,结果是相当乐观的,当然有人会心存怀疑,但大家开始思考内观必定有些什么。社会上的掌权领导人士会开始寻找答案,这个时候必定会来,而且很快就会来临。
苦难无所不在,即使那些精英份子也不例外,我敢说他们的苦难更甚于其他人,特别是那些商业团体的领导人及政治领袖,他们非常的苦,因为我自己过去就是商人,我知道那种痛苦,我也和缅甸的政治领袖非常的熟,我听到,同时也看到了。
同样地,在社会的每个阶层,那些高居上位的人真是苦呀。和其他人一样,他们需要内在的和谐与安祥。如果他们知道有一种方法能帮助他们体会到内在的安祥与和谐,同时也能帮助周围的气氛变得安祥与和谐,他们当然会被吸引,然而这可能须要花上一段时间。
下一代
你们已经正确地达成一个结论---我们必须从下一代着手。内观必须走向年青人,我见到那些在学的学子正在接受内观,而且得到相当好的结果。他们的记忆力变得很强,他们的理解能力也大大地改善,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焦虑紧张不见了。
学生可能在某个科目学得很好,但是考试一到,他变得焦虑不安,所读的全都忘得一乾二净,到后来考的分数很差,甚至被当掉了。我们建议利用这个方法,只要修习两分钟ANAPANA观息法,在打开考卷前观察呼吸。心会因此而静下来,然后学生答考卷,好成绩也因此出现。
我看到当你和年轻一辈的孩子谈「法」时,他们会问「什么法?」,他们看到他们的父母亲去寺庙、清真寺、教堂,但却没什么改变。当他们看到他们的父母亲过着不道德的生活,就会对法失去兴趣,但当他们知道法是合乎科学、理性的,可以实践的,而且当下就可以产生效果,他们就会被法所吸引。
我注意到年轻的一代比年长一代更容易接受法,真正的法。人格的塑造应从小开始,我很高兴这一次的研讨会能够达成这样的结论---这么棒的法应教给在学的各级学生。
经典
昨天我听说有一场关于「法」这个字字义的有趣讨论,经典怎么说,还有,根据经典,这个是什么意思。
我微笑地听着这一切的讨论,从我自己的经验,我知道大多数人仍然完全不了解。即使是佛陀的话,不管是在一般学校或大学里教的,学习的人也只是抱着拿学位的心态来学。
由于佛陀所说的话包含这么多睿智的要点及内观的修持,我们挑起出版佛陀话语的责任。但只有落实去修习,才能真正了解佛陀所讲的这些话。Dhammaniyamata,就是自然的法则,但是如果只是尝试在知识的层次上去了解,它的意思将会不一样。
你必须净化你的心,整个的心。如果你只是抱着在学校考试要得高分的心态,那是一点都不了解内观,当你实际修习时,每个字、每句话都会有不同的意思,不只佛陀所讲的话,连每部经典的意义都将大为不同。
根据我过去二十六年在印度的经验,很多的天主教神职人员来参加内观课程。第一个来参加内观的修道院长,玛莉修女说「你是以佛陀之名在教基督教的教义!」没错,我的确是以佛陀之名在教基督教的教义。
一位非常博学的回教高僧参加了在清真寺举办的内观课程后说:「在可兰经里有两句经文我们一直不是很了解,但如今透过内观的修习,这两句经文的意思变得非常地清楚。经文说,正确地观察呼吸就能看见真主阿拉,正确地观察身体就会见到真主阿拉。」这位回教高僧说,他一再地读这些经文,但就是不了解阿拉和呼吸到底有什么关系,而且每天洗澡时他就能看他的整个身体,但是就见不到阿拉。他和回教学者们知道,这当中一定有某种特别的含意,但他们就是无法找出来。他告诉我:「喔!现在我们知道了。」
从锡克族人来之后说:「我们不了解那些圣人及祭司所讲的真正意涵。透过内观的修习,我们了解到真正的意义和要旨。」
我来自一个正统的印度教家庭。我以前常背诵梵歌(Gita),在我修过内观后,每个字有了不同的意思,我之前所了解的意思,在我开始修习内观后,我发现到了全然不同的意思。
佛陀所说的话也是一样,佛陀的话清楚地解释了内观---自然的法则、科学的佛法。印度人已丧失了佛陀所讲的话,因此我决定把祂所讲的话重新出版,(虽然教导内观仍然是我最主要的责任)。很幸运的,我们有学者来确保这些出版物能和第六次大结集的原则完全吻合。出版品应做到完美无瑕。
我很高兴这些学者对内观产生兴趣。我有信心他们很快就会说:「喔!内观的禅修者会了解到这当中真正的意思;它不再是文字上面的意思,而是亲身体验到的意思」。
出版这些理论性的书,是要确实验证佛法的实修层面,而启发人们去修习。只要实际的修习就能帮助我们。如果这只是变成一个出版巴利文经典的学术组织,,只是争论这个字或那这字的字义而不去品尝佛法,那就毫无价值。真正要获得利益的话,只有靠实际的修习,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佛法是不分宗派的
现在大家都能认知到这一点,他们强调的是佛法的实修,而不去区分派别。
如果我的老师在我参加第一次课程前就对我说:「我要让你变成佛教徒」,那么我铁定不会去接近他。我的老师教导我真正的佛法,普遍通用的法则,而我找到了我一直所追寻的。当我通过了十天的课程后,我十分喜悦地发现:「喔!这就是实用的梵歌(Gita),不再只是理论而已。这可以让人远离情欲(vitaraga)、慎恨(vitadvesa)、恐惧(vitabhaya)」,可以因此得到坚定的判断能力及智慧(stitha prajna)。
这个方法能让每个人受益。印度教徒、回教徒、基督教徒,还有都能修习,而且继续当他们本宗教的信徒,这无所谓的。除非一个人成为好人,否则他怎么成为一个好的印度教徒,好的回教徒,好的佛教徒,或者是好的耆那教徒? 佛法教我们如何藉由实修,成为好人而不是靠说教。
我很幸运能接触到这么棒的一条道路,从这里我得到我以前想都没想过的利益。自然而然地,我会想要把这条我走过的路与他人分享,但我没有意图改变别人的宗教信仰。因为那一点帮助都没有,而且徒增障碍。大家要了解到佛法是普遍通用的,它不属于任何宗派。
当然,当我们在讨论内观时,我们使用佛陀的名字。有时因为种种的情况,人们会问:「这听起来像佛教,为何你们谈的是佛陀呢?」,我听了微笑....
为什么我谈论佛陀?当我们在教自然科学,谈到地心引力的原理时,我们会说是牛顿发现的,称它为牛顿地心引力原理。不管我们知不知道地心引力,不管有没有牛顿,地心引力还是存在,以后也还是一样存在。同样地,关于佛陀教的法,它一直存在那里,只是有人把它发掘出来。难道我们不该感谢发现它的人吗?
佛陀说,「Tumhehi Kiccam atappam akkhataro tathagata,」,「你必须自己去走每一步路,你必须努力拯救自己。」觉悟者只能指出这条路,因为他自己走过。他无法使你解脱,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其他人可以解脱你。
我很高兴大家已开始了解,虽然人数还不多,不过没有关系。四处都有黑暗的地方,即使只有一盏灯,我们还是很高兴能形成一圈光芒。很快地,这盏灯会变成两盏,然后三盏,佛法就是这样地散布出去。而且,利用当今的科学设备,不论你现在提出什么,都有可能实现。如果在阿育王那个时代没有这些设备都可以实现的话,为何现在不能? 我很确定,它终究会实现的。
愿所有来参加研讨会,讨论佛法的人能得到启发,品尝佛法的美妙滋味,而过着快乐安祥的生活。对你自己好,对普天下众生也好。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