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印卡老师文集:四念住课程开示集要 第一天
葛印卡老师文集:四念住课程开示集要 第一天
四念住课程的第一天结束了。方法及你们的练习仍旧一样。不过,就某种意义来说它是个特别的课程,你们要设法了解,关于方法佛陀是怎么说的。佛陀所有的教导,所有的开示都深具教化,充满智慧,非常珍贵,就像一块大甜饼的每一部份,尝起来全都一样有如甘露,仙馔美味。然而,我们选用大念住经 Mahā-satipaµµhāna Sutta,因为它详细地论及我们的修行方法。
认真的旧生最好能聆听到佛陀的真正教说,能在理论及实践上了解得更清楚,更详实,而不再有任何的困惑。不幸的是,有少数的学生,在方法上未得到适当的基础训练,就开始开班授徒,并且掺和其他方法。在印度,他们只参加过几个课程。他们多半对自己宗派的哲学信仰有强烈的执着。他们仅具浮浅的内观知识,无法正确地教导。参加过他们的课程的内观学员都极为困惑。
在西方也一样,已有人开始根据这个方法做不同形式的教授。只是为了表明有所不同,他们声称他们所教的是四念住Satipaµµhāna,而葛印卡所教的是内观Vipassana。这是极为混淆视听的。四念住就是内观,内观就是四念住。佛陀的直接教说会澄清这点,会从深处来启发,指导及理解正法Dhamma。因此,方法仍旧一样,但晚上的开示会详细地解析这部重要的念住经Satipaµµhāna Sutta。
刚开始,你对佛陀当时所说的古老语言,巴利文(Pāli),可能会觉得陌生。慢慢地,你会开始懂得一些字,再来你就能发展出运用这个语言的知识,然后它就会变成很有启发作用。如果你是个优秀的内观禅修者,你会觉得这些话好似为你而说,好似佛陀在亲自指导你修行一样。而在这起始阶段,只要懂得一些字词就会很有帮助了。
三个步骤
正法有三个面向,或重要步骤。第一个是理论pariyatti:对佛陀的教导有足够的理智上的了解。从来没有听闻或阅读过觉悟者的教说的人,不能理解正法及其普全的特性。他们只会知道正法就是佛教徒的宗教。他们会把它当作是宗派的哲理信仰,或是个仪式,礼仪,或是宗教祝典,就如同他们所一向从事的一样。听法者sutavā是听闻过正法的人,会了解正法是普全的律法,真理,本质,不会局限于任何派别或群体。听闻了正法后,他会如法修行并应用在生活中,因此与非听法者assutavā相比,他是个幸运的人。非听法者未曾得闻普全的真理,仍旧非常困惑。
听闻或阅读纯净的正法法语是很好的,能启发及指引我们开始修行。然而,如果你只满足于此而不实践,自以为现在在理智层面上样样都懂了,那么它就成了信仰上的游戏而已。事实上你并不真懂,因为没有直接的体验。你只是接受没有实践的真理,它甚至会成为解脱上的阻碍。因此每一位听法者必须开始修行。
实修Paµipatti,是下一个步骤,修习正法。佛陀在另一个开示中说:
Supaµipanno Bhagavato sāvaka-saªgho.
Sāvaka 声闻,意思是听法者sutavā。Sāvaka-saªgho意思是声闻僧,已经听闻了佛陀的教导,也已开始正确地走上正道,也就是善行者supaµipanno。走在正道上,他们会到达解脱的最终目标。实修Paµipatti能克尽此功,光是理论pariyatti则不行。根据理论,你开始理解到身而为人,社会的成员,你一定要在家庭及社会中过合乎道德的生活。如果你干扰了他人的安详与和谐,你怎么能体验到安详与和谐呢?因此你戒绝任何会伤害到其他众生的身体和言语的行为。你戒绝杀生,偷盗,邪淫,说谎,恶语,背地中伤或说无用又没意义的话来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以及吸食任何的麻醉品。你也知道戒绝不善的行为是利益了你自已,而不单只是他人。除非你在心中产生了极大的不净染污,诸如:贪婪、渴爱、瞋恚、自我意识、和恐惧,否则你不会造做这类的不善行为。一旦你做了,就伤害了自己。你因此而知道戒sīla,「道德」的重要。
然而,光有理智上的理解,而没能掌握心的话,戒律的持守就会变得很困难。因此你一定要修习定samādhi,也就是心的掌握。在某些场合,比如在内观的课程中,不犯戒是很容易的,但走在正道上时,你一定要熟练这种掌握。你开始成了善行者supaµipanno。现在你在练习觉知呼吸Ānāpāna,这就是实修paµipatti。
照着觉悟者指点你的方式,一步一步地走在正道上,你一定要能正确地掌握心,否则掌握不得法,就不能带领你到第三步骤的洞见paµivedhana。字面上这是「穿透,贯穿」的意思。你的定samādhi 使你的心专注在你自己的实相,你的身心现象上,因为呼吸跟身与心两者都有关连。然而当你前进时,你会注意到,内在积存有很多的不净染污。虽然你想掌握身体和语言的行为,但你却不时地会被它们压制住。因此你一定要探究到实相的深处,好将这些不净染污清除掉。
Paññatti是表面的真相:它似乎如此,看来像是这样。你一定要挪开表面实相的帐幕,穿透、贯穿并把它粉碎,才能见证到究竟的实相。这就是内观。在其他经文中有如是说:
Paññatti µhpetvā visesena passatī’ti vipassanā.
Paññatti µhpetvā是「已经挪开表面的实相」了。然后内观就看到(passati)事物的特性(visesena)。表面的、坚实的、紧绷的实相藉由穿透、贯穿,得以被剖析、离散、消融,你就朝所谓「我」、「我的」,物质的结构、心理的结构、和心理内涵的究竟实相迈进。然后穿透整个身心领域,你就能见证到超越的究竟实相,涅槃,那是超越整个身心领域的永恒。这个洞见智慧paµivedhana的修习,就是内观,可以引领我们到达完全解脱的最终目标。
因此要了解,在课程中聆听这部经的目的不只是要有理论pariyatti而已。不论这种理论的知识多重要,这三个步骤,理论pariyatti,实修paµipatti,和洞见paµivedhana都要涉及。这三者就涵盖了整个智慧paññā的领域。
在十日课程中,你们已经听过智慧的三个阶段。闻慧Suta-mayā paññā,是你已经听闻的智慧。它是别人的智慧,不是你的。思慧Cintā-mayā paññā,是你智力的推理,你对别人的智慧的理解。两者都是有益的,但只有当你采取了第三阶段的修慧Bhāvanā-mayā paññā,你自己亲证了实相时,它们才有益。重复的见证会开发你的智慧,而它就是会带你到达最终目标的直接经验。
在另一个印度的传统中,用不同的词汇来表示这三重区别。第一个是sadda sacca,文字真理。盲信者认为经典的真理,连意思不懂都要接受。当亲证亲见时或许是真的,但他们只是听闻之后就产生了执着。它不是他们的真理。第二个是anumāna sacca推理而得的智力理解。从有烟中你推论出有火。你没看到火。这两者都可能是幻觉、错觉。
第三个是paccakkha sacca你亲自体验的真理。觉悟者所教导的全部都是在启发你去如是实践。相信觉者的教说固然重要,但除非你亲见真理,否则你绝不可能觉悟。在智力上聆听及理解是很有益,但向往解脱的人一定要见证每一个教说。这就是念住经Satipaµµhāna Sutta 所教的内容,其中的每个字句都会启发并指引你。
觉知Sati---Awareness
Sati (念) 意思是觉知,在身体的架构内体证与身心相关的每个实相。只有觉知带有正确的了知及智慧时才会成为念住satipaµµhāna。µhāna意思是建立起来。Paµµhāna 意思是以许多不同的pakārena正确方式建立起来。
Pakārena jānātī’ti paññā.
Paññā智慧,了知jānāti ,从不同的角度了知实相。仅从一个角度体证会得到偏颇、扭曲的实相。你必定要设法从整体来体证实相,亦即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那么它就是pakārena,它才成为智慧paññā。
因此,当觉知sati接合了智慧paññā就变成了paµµhāna。每当佛陀使用到sati 或sato这些字时,他也同时使用sampajāno (时时彻知无常),就如在本经中的:ātāpī sampajāno satimā (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
Ātāpī意思是「精勤地」。然而唯有俱足了智慧才算圆满。这个智慧就是时时彻知无常sampajāno:在经验的层次上了知实相的特性,也就是无常anicca,生起及灭去的基本特性。由于它的无常特性,因此苦dukkha的特性也是本具的。用智慧来修习,你就会亲身领会到苦dukkha。每个愉悦的经验,每个愉悦的状况都是无常的anicca。在身体架构内的每样东西都会转变成不愉悦,因此它就只是苦而已。这就是自然的法则。然而心的癖性总是执取和贪求愉悦的经验,而当它消失时,你就觉得痛苦。这不是个哲学理论,而是要用洞见paµivedhana去体验的一项真理: 要用分离、剖析、离散、消融来使你达到bhaªga,完全消融的阶段。你体证到这个坚实的物质结构,身体,实际上只不过是生起又灭去的次原子微粒kalāpas罢了。而心和心的内涵也是一样,虽然它们呈现出非常坚实、激烈的情绪,如愤怒、恐惧或情欲等来击倒你。内观Vipassana,洞见paµivedhana,会帮助你。藉由穿透、贯穿的智慧,你分离,剖析、离散这些强烈的情绪到一个阶段时,它们就只是一些微细的波动罢了。这整个身心的结构和心的内涵只不过是微细的波动,微细的波动,anicca,anicca,无常,无常。
之后,这个「我」或「我的」或「我自己」的实相变得清楚了。它们不过是约定俗成的用语而已。并没有「我」来拥有这个身心结构,这些物质和心理的现象。只不过是身与心不断地交互作用,不断地互相影响而互为生起的因,造成流动、交流、暗流的果,而进行着你所谓的「我」。无我Anattā,在经验的层次上就变得清楚了。
Anicca, dukkha, anattā ---也就是无常,苦,和无我---不应只当做是一种宗派的哲学。它们不只适用于佛教徒而已。每个人,不论是男人或女人,什么肤色的或信什么教的,都不过是身心不断的交互作用而已。由于无明,就对这个虚妄的自我,这个「我」,培养出极大的执着,而带来的只是痛苦。
藉由洞见paµivedhana,藉由穿透,贯穿的智慧,自然的法则就变得相当清楚。缺失了这个,光是觉知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你总会停留在表面的实相上,而不会了解实际的、究竟的实相。马戏团走钢索的女孩,每一步都具觉知。她的生命和肢体都处在危险中。她依然离解脱甚远,因为她的内心只具表面实相,而不具智慧。这个觉知sati并不圆满,因为它有待在经验的层面上以无常、苦、无我的智慧来建立。念住Satipaµµhāna是有智慧的觉知。于是它就在正法的修习及体证实相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四念住的开示就是为了此一目的。
在一般的十日课程中,你听过五个朋友:信心saddhā (信),精勤viriya (勤),觉知sati (念),禅定samādhi (定),和智慧paññā (慧)。佛陀称它们为根indriyas。Indra意思是「统治者」,「国王」。它是天界国王的名字。感官是另一类别的根indriya:眼、耳、鼻、舌、身。会这样称呼,是因为它们一直在主宰和制服我们。五个朋友,或说是我们能主宰的能力,是另一类的根,而觉知sati (念)是其中之一。这些indriyas也称做「力」(balas)。对于每个禅修者来说,这五个「力」是非常重要的,而觉知sati (念)也在其中。它非常重要。觉知sati (念)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觉悟因素(菩提分)。你要从觉知开始,而且要一直保持着觉知,直到你具足了所有的七菩提分而到达最终的目标为止。然而,诚如佛陀在大念住经的教说中所解释,觉知sati也只有运用得当时,才能显出其重要及成效。
理论上的知识Pariyatti
我们明天将开始阅读这部经。今天的背景说明,旨在使你们理解实修才是最重要。只把阅读经典或聆听开示当作终身的目标是非常危害的。内观中心的目的应该非常谨慎地维持在实修paµipatti及培养洞见paµivedhana上,也就是以体验来开发和增长智慧: 一点一滴,一步一步地,你分离、剖析、离散、消融,然后从表面的实相,藉由穿透、贯穿而迈向究竟的实相。
为何在佛陀之后,内观会从印度消失的诸多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人们只注重理论及经文。人们满足于只诵念某个开示,或诵念、背诵整部的三藏Tipiµaka ---佛陀的教导---好似他们的人生目的就已达到。然后就对经文加以讨论,辨论,争论。迷惑充肆了,而因为没有实践,所以就得不到理解。觉悟者的教说是体验的教说,用来指导人们去见证实相。在这些上面玩弄把戏的话,会产生极大的障碍。因此,我们要用佛陀的教说来理解他要我们如何实践。虽然这些教说给我们启发与指导,但实际的练习仍旧是最重要的。
当然我们不贬损理论上的知识pariyatti。修习佛陀教导的人怎么可能反对佛陀的教说呢?但实践,而非教说,应该是我们生命中的主要目标。我们对能纯净地保持佛陀教说的僧团,及对其中能维持实修内观的人非常感谢; 否则它在很久前就要失传。因为有我们这个传承,我们才能接受到清纯的实修,对此我们深懐感恩。同样地,我们也非常感激,在二十五个世纪以来,师徒相传,不论他们有无实修,而起码能将佛陀的教说保存下来的人。
现今,对佛陀的教导生起了很多的质疑。这是不是佛陀的教导呢?由于这个派系的僧团中有人负起责任来保存佛陀教说的完整,因此证据才有可能。所以他们被称做是正法(佛陀的教说)的司库Dhammabhaº¹āgārikas。也因此我们才可以将方法的实修成果来与教说比对。
因此,就让理论的知识pariyatti和实修paµipatti结合一起。理论知识使我们有信心知道我们所实修的是否就是佛陀所教的正确方法。
现在我们要研读念住经Satipaµµhāna Sutta。如果有人要研读整部的三藏Tipiµaka,好极了。它的每个字都是甘露,能给人个别指导,而且明淅又发人深省。但这并不必要。能正确地理解几部经典就够了。佛陀曾说: 如果能正确地理解,哪怕只是一首偈颂gāthā或两行的诗句,也足以达到最终目标。Pariyatti,或梵文及印度文的 pariyapti的字面的意思是「足够」。对有些人而言,要大量的开示才够。你在课程的夜间开示中所得到的佛陀的教说,就是理论知识pariyatti。你知道如何正确地练习,和为什么要这样练习,你也对所采取的步骤产生了信心。在中心的夜间开示时间,可以讨论一些经典及开示以帮助理解,但不可沦为主要的目标。否则它们就会变成理论知识的中心:从事传授三藏,讨论,诵经及辨论; 也可能从事情感上,信仰上及智力上的游戏。
因此,要提醒现在和未来世纪中在世界各地管理中心的人: 永远维持内观的教导和修行为主要活动,因为只有当你实际走在正道上,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所以,从明天晚上开始,我们要诵读这部经典,正确地了解实际层面的paµipatti 和paµivedhana (实修和洞见)。我们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一条不分岔或不偏离的道路,一条通往最终目标笔直的路,不会为旁枝末节,而随处虚掷光阴。
仍是一样的修行。你现在正练习着Ānāpāna,观察呼吸的实相。这就是觉知sati。呼吸是生物的本能,并不只因为书本或你的老师或佛陀这么说。你是在见证它如其本然的进出。它不是呼吸的运动。你只观察而不调节它。很自然地你的心就开始变专注了。呼吸就会越来越细越短。然后它好像在进或出时做了个回转,而且有时它好似停止了。因为需氧的关系,又来一个深呼吸,而你也就只是觉知。它又再次变得越来越短,转个弯,停下来。你什么都别做。不论它是长呼吸或短呼吸,你就只是觉知。当然,有时你无法感觉到微细的气息时,你可以做一些蓄意的呼吸,只是为了再能感觉到自然的呼吸而已。
这个课程只有八天。时间很短,要认真善用。这里的条件对你们很有利,因为没有新学员来参加课程。他们经常不能理解守规矩和静默的好处,而不知所以地干扰人家。身为成熟的旧生,最起码已参加过几个课程了,你知道用功的方法,你也知道持续的练习是成功的秘诀。如果你由于懒散、闲荡或躺下来睡觉而中断了练习,你是到不了目标的。当然心会跑掉,但你就把它带回来。你一定要持续地努力。甚至是所谓的休息时段,包含就寝时间,也是用来认真用功,禅修,觉知的。觉知sati必定要安住---念住satipaµµhāna。现在,你以Ānāpāna来觉知呼吸。行、住、坐、卧;洗澡、洗衣、吃饭、喝水---日以继夜,除了熟睡的时段,你都要觉知自然的呼吸。觉知得到了好安住。然后在修习内观时,日以继夜地觉知生起和灭去,anicca无常。
所有的规定都很重要。这样的课程,没有新学员而少了很多干扰,人人都认真用功,诚属罕有。要善用这个机会,这里的设备,以智慧安住你的觉知,一步一步地接近最终的目标。要善用这个美妙的方法。要善用正法来利益你自己,从束缚、镣铐及贪、瞋、痴的锁炼中解脱出来。愿你们享有真正的安详,和谐与快乐。
愿一切众生快乐。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