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禅定文集:谈焦虑(韩桂春)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3日
来源:   作者:韩桂春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禅定文集:谈焦虑(韩桂春)

 

  焦虑是由不确定、烦乱、不安以及忧惧等感受组成的不愉快情绪经验。焦虑的表现可以从三方面来观察。一、生理上,二、行为动作上,三、情绪表现上,分述如下:

  一、焦虑的生理现象

  当个体面对威胁时,他的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就占优势,而副交感神经系统相对地变成较不活跃。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导致生理上的变化,有瞳孔放大、口容易干燥、消化功能降低、心跳加速、脉搏加快、血压增高、呼吸急促、甚至出冷汗等现象。

  二、焦虑的行为动作现象

  当处于焦虑状态时,身体自然处于激动状态,准备好随时都可以采取行动去战斗或逃避。但因为不知道威胁来自何方或隐藏何处,所以往往在无可奈何,束手无策情况下,只会做出无目的,无效的动作,焦虑又不知如何处理安顿身心烦燥变化。

  焦虑的可能显的坐立不安,经常改变姿势动作,也可能独自一人自说自话或向他人不断倾诉。有些人焦虑时,手脚动作不断,抓头发、摸耳朵、搓脸、双手抱胸、双手用力扭压、敲打、来回快速行走、低头缓慢、沉重走路……。有些人焦虑时,脸部表情僵硬,面色凝重、皱眉、悲伤愤怒忧郁、气氛浓厚,行动上因心思的胶着,而表现出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法对外界做客观敏锐觉察而显得不灵活。有些人焦虑时,说话声调改变,可能会发抖,声音尖锐,急促,甚至说话内容不连贯,模糊不清,跳来跳去,面孔颜色也会改变,发自或发红,发冷或发热。

  三、焦虑的情绪现象

  处于焦虑状态他感到受威胁压力。威胁的感觉可能来自挑战,也可能来自威迫的情境。威胁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失去重要的事或物,如果当事人不能把威胁的内容看清楚或不知如何应付它,那他可能会感到很严重,产生挥不去的恐惧、忧虑、不舒服、凶兆的不当情绪。同时为了自我保护,会对周遭产生对立的敌意。

  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怕什么或不知为什么自己害怕,变成他害怕自己会害怕,这变成一种习惯性、强迫性的焦虑,不知道原因。焦虑的原因,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Frued认为焦虑是自性欲的压抑;Horney认为每人都有焦本焦虑感(自己孤单、无助、而周围是充满敌意)是由于父母管教态度缺乏真诚、温暖与爱心所致。Epstein认为焦虑是一种无行为目的的兴奋心态,而这心态只随个体对危险的感受而产生。Arkoff认为焦虑是因利益受威胁而引起的警惕心态。我认为用佛法来分析焦虑的原因更能清楚展现出来,焦虑是生命个体一种无明的状态,自我中心为本,所导致自我防卫。基本上个体为满足自己生存所需。自然倾向欲求及保护一切有益于自我的利益。不愿被剥夺、不愿放弃、顺境时起贪恋,逆境时起瞋意,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正见世间存在现象的本质「缘起法则」。错误的无常计常、无我计我,紧紧包裹自我中心,造作诸业,流转生死,苦恼不安。我们的意识缘于过去诸「行」(业力、习气),习惯贪着色、受、想、行而有根深蒂固有「我」实体的认知,加上对世间一切依条件相依存的存在现象,没有正确深入体会认知。对无常、苦、无我的怖畏,而拼命想保住「我」的生命体,一直不断攀缘,借攀缘的东西来肯定自己存在价值及互相比较。对一个有焦虑习惯的人,如果你告诉他焦虑不是你本来有的东西。你不必担在身上,说不定他还会怀疑没有焦虑,他就不知道自己的存在。

  有关焦虑的防范与消除方法:

  (一)先了解自己在焦虑,可利用对身的观察,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变化,注意到心思的烦乱状态。

  (二)放松身心,利用静坐,或肌肉放松法,使身心先安静下来。

  (三)有宗教信仰的人,可藉宗教仪式,专心真诚祈祷、诵经,礼拜方式调和思绪。

  (四)认识清楚威胁来源的真正内容,如实知、如实受。

  (五)知道逃避威胁来源的方法。

  (六)消除阻碍逃离威胁来源的各因素。

  (七)调整自己的想法看法,改变观念,把威胁焦虑的对象认为不具威胁性不必焦虑。

  (八)刻意去改变焦虑的习惯,用正念(藉注意呼吸或观察身体)提醒自己活在当下的状况。

  (九)练习良好的生活行为规范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十)培养无害(自他双方)的态度,进一步作你好我也好的互助态度,练习无我的体察,消除对立,紧张不安的情绪。

  焦虑的状态不是生命的常态,它是个体适应个人与环境互动关系过程中的一种身心变化情况,它主要是在解决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表现方式,它必须获得适当处理,不然沉淀在认知经验中,个体就会误以为,它是自我的一部分,变成潜意识的东西,不经意流露,难以察觉,难以抑制,这也是业力表现的一种形式。

返回目录

标签:禅定文集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