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人间世 第一篇 新时代宗教观 - 后现代佛教
圣严法师:人间世 第一篇 新时代宗教观 - 后现代佛教
许多人对我的学佛之路感到好奇,想知道我为何在最困顿的时候,甚至在军中期间,仍不放弃学佛的理想?
我之所以学佛,和我生长的环境有关。在接触佛教之后,由于佛法让我受益良多,因而死心塌地追随佛陀的脚步,一步一脚印,希望朝成佛之道迈进。
但我并不是个盲目的跟随者,当我二十多岁的那个年代,很多人对佛教采取歧视及批评的态度,连佛教徒自己都误解因果的道理,以为未来是无法改变的,命运是无法掌握的,把佛家的因果观,说成了宿命论,使得佛教的人生观变得非常消极、厌世、逃避。但当我理解了一点佛法之后,才知道这是变了质的信仰,并非佛陀的本怀。真正的佛教应该是活用、实用、积极、入世且为关怀人间疾苦而设的,尤其是大乘的佛教,除了要自利外,更强调要利他,要有利益一切众生的心愿。因此我在二十至三十五岁这段青年期,写了不少文章,批判那些抱持逃避主义的居士与出家人。
时至今日,台湾的佛教已不是当年清末民初或是传统丛林式的佛教。现代化佛教的发轫,是因民国初年太虚大师大声疾呼「人生佛教」、「人间佛教」、「人间净土」,他的学生印顺导师,也根据《阿含经》提倡「佛在人间」,以呼应太虚大师的「人成即佛成」的理念。我的人间净土的思想,虽跟他们略有不同,却也深受他们的影响。事实上,包括今日台湾的佛光山及慈济功德会,也受太虚大师以及印顺导师理念的影响所及,以活泼、积极的方式宏扬佛教,将佛法融入人间大众的生活中。当然,现代化的佛教,在运作方式上也向天主教、基督教学习了不少,例如推展慈善事业、创办医院,以及设立各级学校、运用周末弘法等,都是现代化佛教的面貌。
佛教有各种层次,有属于信仰的、有属于理论的、有属于禅修的、也有属于哲学观念的;各类不同的人,都可从佛教获得各类不同的利益。因此佛教是有教无类的宗教,是遇深则深,遇浅则浅的宗教,任何阶层的人都能从中获益。
以此可知,大乘佛教的弹性是很大的。不过,佛教的基本原则是不能离开因果论及因缘观的,也不能离开慈悲心与智慧心的。相信因果便不会怨天尤人,相信因缘便能够积极努力而又能看破放下;关怀普天下的众生,却不以自我中心为出发点,便是悲智双运。这就是现代化的佛教所要实践的,而这也正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
现代主义的西方社会,强调个人与自我;所以后现代主义是以个人为立场,对社会提出批判与解构。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教则是以无我为立场,一旦解构了每一个立场,岂不就是无我的立场呢!佛教教我们要不断打破旧有的框架,不断融入现代不同文化的社会,这似乎就跟后现代哲学接轨了。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