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论语禅:当下承当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0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论语禅:当下承当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说:“一个人丢了信心,他还有什么用呢?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中国禅宗从达摩初祖到六祖慧能,祖祖心传,就是当下承当。当下承当什么?就是自性即佛。可对于凡夫来说,整天杂念纷飞,谁敢当下承当自己就是佛?这就是凡夫和圣人的区别。凡夫攀缘外境,心为凡尘污染,自然看不见自性清净天真佛;走上修行道路的禅者,与凡夫相反,他敢于当下承当自性即佛,所以努力修行,虽然身在凡尘,心却清静,不为凡尘污染,最后顿悟成佛。

  当下承当,就是要相信一切众生都有佛性,相信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首先拥有这种信心才能进入禅修,也才能开悟。可对于一般人来说,就是不敢当下承当,虽然自己有宝珠一颗,却天天向外寻宝,不知宝珠就在自己家里。

  一切佛经都告诉我们,自性本来清净。《六祖坛经》说:“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六祖慧能要我们观察自己的意念,离开外在的声色,看见自己本来清净的自性,自己努力修行,不去心外求佛,那么就可以修成佛道。

  “当下承当”是中国佛教禅宗的特色,也是一切佛法的特色,信众最多的净土宗其修行也提出了“信愿行”三字,信心是第一条件。儒家从入世的修行,最后止于至善,也就进入天人合一的出世境界。那么作为入世的仁者,他也必须相信自己能够实现至善的圣人境界,他才真正有前进的动力,从这个意义来说,信心既是佛教修行的首要条件,也是儒家仁者入世修行的首要条件。

  所以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个“信”字,我们有可能理解为诚信,诚信当然也很重要,不管哪个时代,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也不管出于什么信仰,诚信是共同的道德要求。但这应该不是说诚信,而是说信心的问题,因为没有信心,就好像车子缺了重要部位,它就不能行走,这个比喻明显是讲信心的重要性。輗(ní),古代大车(牛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軏(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也就是说信心是我们走向目的地的条件,只有具备坚定的信心,才有定力让我们走向涅槃的彼岸。

  澫益禅师在讲信心的时候特别提到六信,即“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第一是信自,最重要的一个条件,要相信自己能够成佛,因为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第二是信他,他就是已经修成了的佛,他能成佛,我也能成佛,他能开悟,我也能开悟。第三和第四是相信因果的道理,有因必有其果,因善的因,就有善的果,有念佛的因,就有成佛的果。第五和第六是信事理,要事和理圆融。例如禅宗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但是处于初发心修行的禅者,他并非即身即佛,他此肉身仍旧是凡夫,如果因为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此以凡夫身为佛,那么就是狂禅了。这就是“事”上的区别。什么是理呢?虽然凡夫身不是佛,但此凡夫之心与佛并无区别,心佛众生并无差别,色是空,空亦是色。净土宗亦是如此,从理上说,西方净土不离开我们的心,这就叫做唯心净土,所以往生净土,并非真的往生了。可从事上说,既然众生的染心成就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那么阿弥陀佛的净心自然就能够成就西方净土。所以说,往生西方净土有时事实上存在的,或可理解为一个高度文明的外星世界。

  禅宗公案有一个丹霞烧佛的故事。丹霞禅师有一次住宿于慧林寺,因为天气非常寒冷,就把寺内的佛像拿来烧火取暖,被寺院监事看到自然就受到怒斥。可骂他的和尚受了报应,被骂的丹霞反而安然无恙,这是什么道理?道理就在于丹霞敢于当下承当,他是已经顿悟的禅者,心佛众生俱无差别,故烧佛对他并无妨碍,丹霞烧佛的公案是揭示敢于当下承当的道理。

  有人说丹霞这样做,是凡事只求顺其自然。这种说法显然太简单,众生顺其自然,那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出来,佛家还要那么多戒律干什么?虽然,丹霞烧佛是他的天真本性的流露,然而只有丹霞这样的人才能露出这种天真的本性。因为只有他才知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那么木佛仅仅是木头的组合,它是没有自性的。所谓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又怎么能够保佑众生呢?但对于凡人来说,佛像和三宝是清净的象征,若毁佛像三宝则是五逆大罪。佛像三宝是为众生修福报的,所以造像功德无量。既然造佛像功德无量,那么毁佛也罪过无穷。

  论语禅:

  只要你敢于当下承当,你就有顿悟的一天,到那时你也可以烧佛。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