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普巴扎西活佛: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修法之中接受四灌顶时,自心与上师无别中安住的意义是什么呢?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9日
来源:   作者:普巴扎西活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普巴扎西活佛: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修法之中接受四灌顶时,自心与上师无别中安住的意义是什么呢?

 

  问:修法之中接受四灌顶时,自心与上师无别中安住的意义是什么呢?

  答:从总体角度当中而言,无论什么方便,都是为了消尽自己的烦恼,增长自己的智慧。

  在生起次第中上师为智慧尊,自己叫誓言者,上师是最圆满的境界,而我们的内心仍旧还有很多烦恼,因此观想上师融入自己,就意味着自己的内心得以清净。这是一种净观,需要创造这样的缘起之法。

  但在实际修持过程中,天天去思维:“导师融入自己,自己和上师无别。”仅仅一种思维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只是初步阶段,我们还要根据导师后面的教言如理如法去行持,才能逐渐成办上师与自心无二。

  如是观想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令自己消尽烦恼而达到清净之心。因为上师就是解脱,就是最圆满的境界,观想上师融入自己就意味着烦恼消尽,是功德圆满的一个缘起。虽然现前可能还做不到这一点,但如是行持的目的就是为了最终能趋向于这个状态。

  (问)能起到什么作用?

  刚刚已经讲解过,座上应该如何护持自心与上师无别的见解。

  我们说过上师分为外相、内相与密相三种上师。能听得见、看得着的上师叫外相上师,内相上师指的是自己的内心,密相上师是指自性,所以我们时时要调伏自己的内心。

  因此座下的时候,尤其是在面对现实生活时,能端正自己的心态,这就是快乐的根源。我们天天都在说,端正自己的心态是调心的一种方便,也是与上师无别的一种修学方式。因为这样去行持的作用就是能令¬烦恼逐渐消尽,而获得更多的快乐。

  比如在面对生活中的诸多对境之时,有时由于我们自我感觉太强的缘故,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或者要求他人,若是他人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内心就很不高兴,并因此而生起诸多烦恼等等。

  那么对一个修行者而言,首先就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尤其产生这种自我特权意识时,要知道这是自己不足的地方,是业力沉重的一种表现,在知道自己错谬以后,就应该尽可能去改变自己的内心。如是调整以后,无论是面对家人还是朋友,都会变得很和谐,所以端正心态非常重要。

  现前网上也有很多类似的说法,比如人在小时候,觉得什么是幸福,年龄逐渐增长以后,觉得什么是幸福,最终还是端正自己的心态,因为幸福并不在遥远的地方就在身边。当时我想这句话不仅适合世间,也是适合描述佛教。因为端正自己的心态,他就是幸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修行。

  若我们能把这句话纳入到生活的一切对境当中,我想这是非常伟大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对于家庭来说,如是行持就能成办一个和谐家庭,对于做事业的人来说,由于福报增上,因此做什么事情,也将是一个非常有成就的人物。

  我也曾告诫大家,当我们说自己内心烦恼沉重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说,此时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因为你所谓烦恼的时候,可能就是由于自我感太强的缘故所致。你时时都要求他人要做到什么标准,那么平常也要反问一下自己,你是否也要求过自己应该做到什么?

  修行者与世间人不同的区分就在此上。世间人永久拿着一双眼睛去看待他人,要求他人怎样;而修行者则是时时带着一面镜子观照自心。若时时都能这样端正心态,调伏内心,家庭和事业永久是幸福快乐的。为什么说我们的生活无法离开佛法,就是因为佛法告诉了我们获得快乐幸福的究竟方法。

  修法的目的就是在了知、认识自心与上师、本尊、众生无别的基础上来达到觉受,最终证悟上师自性本具有的功德——遍知、大悲、救度众生之力。我们先从这样一个不了义的基础状态当中逐渐达到了义,因为了义的境界本来就是佛菩萨本具有的密意,这也要经过一个过程。

返回目录

-----------------------------------------------------------------------------------------------------------------

更多普巴扎西活佛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