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护法法师:清净道论导读 第八章 修观的五清净 第六节:智见清净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8日
来源:   作者:护法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护法法师:清净道论导读 第八章 修观的五清净 第六节:智见清净

 

  智见清净是开始以涅槃为所缘,所以称为智见清净。

  1:种姓智是超越凡夫种姓入于圣者种姓的智,它继随顺智之后,开始以涅槃为所缘,但不能去那覆盖谛理的黑暗,犹如已站在河的彼岸而手还捉住捉住绳子。所以是在凡夫与圣者的交界,因此既非属于世间的行道智见清净,亦非属于智见清净。但仍不是道智本身,属于观之流吊在绳子,手持绳子站在彼岸上。

  2:四道智。

  2.1:初道智。

  2.1.1:初道智就是须陀洹道智。须陀洹的字义就是入流,须陀洹智就是入于圣流的。

  种姓智已缘涅槃但不能摧毁贪着轮回的苦,初道智就是既缘涅槃又离一切诸行的苦。初道智无间断地直接给与的果即是初果智。初道智己断三结,破生死根本的我见,断戒禁取(执取一些无意义的戒或禁忌),断疑(对三宝的疑)。成就初果的圣者最多只经七番在人天的轮回,必然灭尽于苦。入流的圣者必然灭尽苦,就像树根己断,不能再吸取养分,只剩过去业所造成的苦,终将枯死。果智之后可以返照智作五项观察,(1)由此道得来的道智,(2)曾获的功德的果智,(3)以之为所缘的涅槃,(4)已断舍的烦恼,(5)未断舍的烦恼。

  2.1.2:解脱证果的过程。始于行舍智,经随顺智、种姓智的过程,悟入道智,证果智,行返照智,这是解脱开悟的过程,四道智都共同经过。但阿罗汉的返照智不观察未断的烦恼。

  2.2:二道智就是斯陀含道智。斯陀含的字义就是一来,证斯陀含智的证者最多经一往来人天的轮回,就灭尽苦。修二道智的方法同于初道智,观诸行无常苦无我,修行舍智,经随顺智种姓智,之后生起斯陀含道,无间证得二果智。二道智即薄贪欲与瞋恚,一往人天即灭尽于苦。

  2.3:三道智就是阿那含智。阿那含的字义就是不来,证阿那含智即是不再来欲界,已是离欲上升于色无色界。修三道智的方法同于初道智的过程,三道智无间地证得三果智。三道智断欲贪与瞋慧,灭尽五下分结(身见、戒禁取、疑、欲贪、瞋)。

  2.4:四道智就是阿罗汉智。阿罗汉的意思就是灭烦恼贼,证阿罗智即是灭尽一切烦恼。修阿罗汉智的方法同于初道智,四道智无间地证得四果智,己灭五上分结(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最后的死心向世间微笑,即不再于三世界受生,所以说是不生,也就不灭于世间,换言之是入于不生不灭的涅槃。

  3:四道智的威力。四道智除了上述共经的解脱过程,也共有四种威力。

  3.1:圆满三十七菩提分,而随顺智只是随顺菩提分。三十七菩提分是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

  3.2:止观等持。四道智都是止观均等,止是以灭为所缘而不散乱,观也是以灭为所缘而离烦恼与诸蕴,也就是定慧均等。而修世间定的阶段,止的力量强;修无常随观等的阶段,观的力量强。

  3.3:四道智各断其应断的诸法。

  3.4:现观四圣谛。四道智生起的剎那即同时现观四圣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如灯火的同一剎那有四种作用,燃烧灯蕊、破除黑暗、发光、消油。

返回目录

----------------------------------------------------------------------------------------------------------------

更多护法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