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葛荣·三摩罗罗顿居士文集:1997年 禅修一日营﹙下﹚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9日
来源:   作者:葛荣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葛荣·三摩罗罗顿居士文集:1997年 禅修一日营﹙下﹚

 

  葛荣居士禅修讲录

  1997年10月12日全日   志莲净苑   南传佛教丛书编译组译

  禅修一日营﹙下﹚ ——葛荣居士主持

  ﹝与乙组的研讨﹞

  导师:我想知道大家今早坐禅的情况怎么样。

  问一:我一直在思惟着焦虑的问题。我的焦虑情绪已有好一段时间了。但当我想请焦虑的情绪出来观察时,它却不出现;或是出现了却没有平日那么强烈。这是我第一个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假如一个人对某些难题感到焦虑,但当主动去面对那个难题时焦虑却不呈现,那么当那难题突然出现时,岂不是没有时间去练习,亦没有足够的经验去面对难题和审察焦虑,也不能正确地面对难题及消除焦虑吗?

  导师:你想焦虑出来时它却不来,这有什么问题呢?当有焦虑时我们觉得有问题,当没焦虑时我们又觉得有问题,这不是很有趣吗?

  问一:我的问题是这样的:当我们有像焦虑这些问题时,它会不时地出现。我希望可以得到一些如何去处理它们的经验,但当我想要拿它来作练习时,它却不像平时那样出现,于是我就没足够的准备和经验去解决这困难了。

  导师:上次我讲述对治情绪的方法时你也在场,我看见你做了笔记。请你回家翻翻笔记,然后把答案找出来,并去试试那些方法,去看一下你能如何对治焦虑。因为我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没有出席那次的讲座,现在就让我在这里简略地说一下,当这些情绪出现时该如何去对治它们吧。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件事:无论是焦虑也好,恐惧也好,愤怒也好或是身体上的痛楚也好,只要知道它们的存在就够了。就如我建议大家去处理身体上的痛楚一样,学习对这些焦虑或恐惧说OK,学习友善地面对这些不愉快的情绪,这能帮助我们去对治它们。这是对治情绪的其中一个方法。如果你们对其他方法有兴趣的话,或者可以拿一份讲座记录的副本看看。

  问二:这是我自己个人的经验。一次我读完佛经后去坐禅,大概过了十分钟,发觉眼睛里有些金光在闪动。然后无论我睁开眼睛也好,闭上眼睛也好,那光都在闪动,维持了半个小时有多。对这个现象我感到有点儿害怕,不知道这种现象是正常还是不正常,我想知道该怎样去处理它。

  导师:看见一些境象或类似情况是禅修的不同的阶段。有时所看到的境物或图象是令人十分愉悦的,有时是十分不快的。今天我提及过多次:不论它是愉悦的还是令人不快的,只要知道自己见到这些光,自己有这样的体验就行了;而不用去想:这是异常吗?这是正常吗?如果你这样去问,你便是纠缠着所发生的事情。你需要做的只是去知道它而不是去和它纠缠。对它说声OK,然后过一会儿,那些光或是其他东西便会停止下来。

  我想听听你们做瑜伽的体验。

  问三:我觉得有些姿势难度比较高。今早做瑜伽时,由于太多人挤在这个礼堂内,空间不够,当我身旁的人把腿伸到我的身边时,我心里就会不满,对自己说:“为什么他要把腿伸得那么开呢!”

  导师:就是这原因,所以今早我跟大家说,我们必须开放地从各种的事情中学习,学习去把一切事情都看成是禅修的一部分。当你愤怒、厌恶,或是有情绪反应时,只需去观察我们是怎样因为别人的行为而为自己制造苦恼。在这情况下愤怒就成了禅修的对象了;你把愤怒作为禅修的对象,然后看看自己能够放下多少的愤怒。之前我亦说过,这些不愉快的身心体验,不单会在做瑜伽时出现,也会在其他的情况下出现。所以,只是去觉知它们并和它们交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修习。若你能这样去修习,任何事情都能变成一个学习经验、任何事情都可以是禅修了。假若你抱持这种开放的态度,你不单不会生旁人的气,反而会感激他,因为他给了你一个机会去对治愤怒。那时候,那个使你讨厌、令你生气的人就变成了你的老师。这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在讲座时我会谈及这方面的。

  还有其他吗?或许大家可再说说瑜伽及和它有关的体验吧。瑜伽导师亦在这里呢。

  问四:我想问在修习瑜伽或出入息念时,应该用肺部的呼吸还是丹田的呼吸呢?

  导师:我说过让身体自然地呼吸。如果你尝试用身体某个部位去呼吸,那就是不让身体自然地呼吸了。让身体自然地呼吸是十分重要的。当身体自然地呼吸时,你只需觉知着呼吸这就行了。就好像我们行禅时会让身体步行,然后对步行保持正念那样,我们不会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步行。在禅修中,无论步行也好,呼吸也好,学习让它自然地进行,不干预自然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这是十分重要的。

  还有其他问题吗?

  问五:大约在七八年前我的肺部后面有轻微痛楚,过了一段时期后便没有了。这星期我在这里修禅,昨夜和今早它又痛了。这是不是旧患?这是不是由于呼吸所引起的?还是我做得不对呢?

  导师:我感到你禅修时用力太猛,或许你用不同于平时的方式来呼吸吧。当以一种不自然的方式来呼吸时,可能会带来肺部紧张。所以要用一种很放松的方式去禅修,切勿太过着力,这是很重要的。假如着力过猛,身心都会紧张。下次禅修时请尝试以放松的姿势去坐,不要让身体任何部位过份紧张。无论怎样,假若你的痛楚再次出现,就停止去觉察呼吸,转而对你的肺部散发慈心、善意和温柔吧。

  还有其他吗?

  问六:坐禅、站禅或行禅时,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妄念有觉知和正念。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能够做得到呢?

  导师:在今晚的讲座中,我将会谈及到在日常生活中的禅修。

  问七:我想回应刚才那位女士提到肺部痛楚的情况。在两年前,我也曾因病导致背部有痛楚。最初我在这里坐禅时,那部位也是痛的,但我忍受了几天之后,现在已经不再痛了。所以我想这或许只是一个旧患而已,和禅修没有关系吧。

  导师:很多谢你和我们分享了你的经验。这带出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我们遇到不愉快的经验时,去经历它们,对它们抱开放的态度,它们可能便会消失。你跟我们分享的实在是一个很珍贵的经验,谢谢。

  问八:我坐禅时身体会前后左右地摆动。我曾问其他人该怎样做,他们教我不要理会,继续坐好了。我不知道这样是对或错。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我坐禅时背部不直,当我想把背部伸直时,那些摆动就会加剧,在这情况下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导师:当身体开始摆动时,正如我曾经说过的,只需去知道身体正在摆动就可以了。你也可尝试去控制那些摆动,看看它能否停下来。就如刚才所说,这不过是修习过程中的某一些阶段。假若你把它看成是问题,你就会被它卡住了。若要进入下一个禅修阶段,就如刚才那位女士所说,我们要学习对这些情况说OK,友善地对待它们,而不是问:这样是对吗?或是错吗?这样是正常吗?或是不正常吗?这样做只会令我们被这些问题缠上了而卡在那里。这是我的一个建议。

  至于你想把背部伸直,那是很好的尝试。但请放松地去做,自然地去做,无需紧张。请找出一个你觉得舒适及自然的姿势,而不是一个紧张和不舒适的姿势。因此你需要对坐姿进行多些的尝试和探索。

  十分感谢大家。现在到最后一组了。

  〔与丙组的研讨〕

  导师:我想知道你们吃午饭时的情况。静静地、醒觉地进食,可有什么深入的发现吗?

  问一:很感激为我们预备饭菜的人,我事前是不知道有午膳供应的。当我正念及不说话地吃饭时,觉得饭菜特别好味。这是第一点。另外,我亦想分享我的禅修经验。我禅修不是很久,也有一些经验可以分享的。初开始禅修时,身体有些部位可能会痛,特别是一些曾经受过伤的部位。另外禅修也可能会见到一些境象,若果我们不贪着亦不憎厌这些境象,它便会逐渐离开的了。若果想对治身体的摇摆,你是可以试一试控制身体的摇摆的,假如你想停止摆动,只需叫你的身体停下来便可以。多练习便成了。

  导师:十分感谢你跟大家分享以上的两点。第一点很有趣,当我们有正念地吃东西时,才能真正尝到食物的味道,这样的话,进食便会成为另一种的体验,否则我们会像机器那样地进食,甚至完全不知道在进食时所发生的事情。很高兴你提出了这一点,亦很高兴你提到那份感恩的心意。感恩是我们必须培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质素。事实上,在传统的佛教国家里,我们进食前都会花点时间去感恩,感谢为我们预备食物和提供食物的人。所以我建议大家在进食前用几分钟或几秒钟去感谢为我们预备和提供食物的人,为自己能够吃食物而感恩。

  你说的第二点正就是我指出应该控制身体摆动的意思。我们可和身体有一个很好的连系——给身体一个非常友善和温柔的指令:现在请你停止摆动。当我们这样作出指令时,身体是可能会停下来的。所以,我建议大家有时候由得身体去摆动,只要对它保持正念和友善就可以;有时候则可以对身体说:现在你已经摆动够了,请停止吧。它也许会停下来。不过若要它停下来,就必须先跟它有一份很好的连系,及体贴照顾它的感受才成。十分多谢你提出这两点。

  问二:多谢你这几堂内教了我们很多面对情绪和不愉快经验的禅修方法。这些情绪和不愉快的经验出现的时候,我曾尝试开怀和善待它们,之后它们便消失掉了,这种感觉非常好。你亦提及到我们要从不愉快的情绪那里学习一些东西。但是我怎样才知道自己所学的是否正确呢?

  导师:若简单来说:能没有抗拒,跟它说OK,跟它交朋友这就是了。若从另一角度来说,在佛教中提到:当我们有不愉快的情绪出现时,我们是自然地连随生起苦恼的,但现在我们令不愉快的情绪变成学习经验,我们学会不去受苦,把苦恼看作为自己的导师,并感谢它们,因为如果它们不出现的话,我们怎可以学习去对治它们呢?

  还有其他问题吗?

  问三:这是我第一次禅修。导师说坐禅的姿势自然便可以了,而我用传统的盘腿方法来坐,有时候双腿会发痲。当双腿痲痹时,我该立即停止还是继续下去呢?另一个问题是我怎样才知道应该要坐多久?要坐多久才足够呢?

  导师: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曾说过,当你双腿痲痹时,只要觉知到双腿痲痹,跟它们说声OK便可以了;假如腿痲痹得不能忍受时,你可改变姿势。某程度上问题不是出在痲痹之上,而是在于我们怎样去与它相处,以及对它作出什么反应。所以我们应该对发痲感恩,因为它的出现使我们有一个学习的机会。学习即使发痲存在时也不对它生起情绪反应。所以我说一切不愉快的经验都是我们珍贵的导师,因为如果你没有痲痹,你就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它,如何去对治它了。

  至于第二个问题,事实上,禅修应该就是一种生活的方式,这一点我将会在讲座里告诉大家。禅修是没有开始亦没有结束的,禅修不应局限于某个姿势或某个时段,因为从我们睡醒的一刻直至入睡,我们的内心都在活动,有各样的思想,产生不同的精神状况。所以,最理想的就是我们能整天都对这些心念保持正念、警醒和审视。这样子,如我先前所说,禅修就成了一种生活的方式。生活和禅修不是两样事情,它们是同一回事。

  问四:你提过我们要唤起一些不愉快情绪来跟它做朋友,然后送走它。所以在禅修时我尝试想起一个我十分憎恨的人,尝试去令愤怒出现,但结果愤怒却没出现。这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里去吗?如果我继续禅修,到后来我会没那么憎恨那个人吗?

  导师:好多谢你跟大家分享这经验。这就是我在说及情绪时所提供的方法之一。多么有趣,当我们邀请这些厌恶的情绪来时,它们偏偏不来;但当不想它们出现时,它们却出来了。这显示出心灵开放的重要。我们越是开放地等待这些情绪的出现,它们就不会出现。所以非常之高兴你有这份重要的内观。你可以应用同样的道理去处理思想。当我们不想有思想时,它们就会出现;但如果你去邀请它们,不论什么样的思想也好,你会发现它们偏偏不会出现。就如你所说的,我肯定这样的练习会使你对那人的恨意越来越轻。之前我谈过慈心禅,我建议你多去想起那个人,尝试去原谅他,接受他人性的一面;否则,你会继续背负那个人给你的伤痛。我们应该学习宽恕这一种重要的心灵质素——原谅自己亦原谅他人,因为一切都发生在过去,既然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为什么还要背负着过去的重担,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苦恼呢?

  问五:今早禅修时,我发觉背部冒许多汗,整个人都湿了。第二个问题是,当我集中注意力在呼吸时,它就变得很急速;当我尝试把注意力放到别的地方时,呼吸就回复正常了。

  导师:关于背部出汗的问题,你只需觉知到它在冒汗就行了,跟它交个朋友吧。至于第二个问题,你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呼吸就变快;把注意力放到别的地方去,它就回复正常。所以在刚开始时我便建议大家让身体自然地呼吸。无需在意呼吸,就只单纯地坐着,让身体爱怎样呼吸就怎样呼吸好了。这叫作“不做作”,请用一点时间去修习,让身体用它喜欢的方式去呼吸。不要视这为“禅修”,只把它看成是一个练习就好了。只是不做作,让身体自行呼吸就好了。有一位斯里兰卡的禅师说过:“当我们把坐禅看成是一项特别的事情,我们就会有特别的问题。”所以当你特别去注意呼吸时,它就表现得不正常,当你不理会它时,它就回复正常了。所以不要把禅修和呼吸视为一些特别的事情,内心只需安住在呼吸上就是了。即使你离开了这里,认为自己没有在禅修,你都可继续和呼吸保持连系,在其他的任何时候亦可对呼吸保持觉知。

  十分感谢三组朋友问了很多实际和有用的问题,亦感谢那些和我们分享正面经验的朋友。能够这样一班善知识坐在这里,分享大家的经验是十分美好,十分珍贵的。

  现在大家可以预备做瑜伽。希望你们在做瑜伽时会遇上挑战和困难,然后视它们为禅修的对象,就如我之前所说那样。同时希望你们做瑜伽时能使身体放松,那么到坐禅时,就能以放松的身心去坐,看看会怎样。多谢大家。

  【瑜 伽】

  【坐 禅】

  〔在坐禅中的导引〕

  现在请让我们的心喜爱怎样做便由它怎样做。任由思想升起,关于过去的也好、关于将来的也好。让我们学习去观察它们而不对它们评价,没有正面评价,也没有负面评价,只有思想的呈现和消失……

  请时刻保持警觉和清醒。……

  学习跟自己的思想交个朋友,学习给自己的思想一些空间。……

  要是你被思想所困扰的话,请认识到若你能够有正念,若你能明白思想只是些生生灭灭的东西的话,那么有思想出现是没有问题的。……

  在这一节禅坐中,不需要制止思想,也不需要控制思想;请腾出一些空间让任何思想升起。……

  我们现在学习去培育一颗对思想不作反应的心。……

  现在让我们学习去和不喜欢的情绪交朋友。请容许那些不喜欢的情绪出现,看看能否像和思想那么样,和它们交个朋友,腾出一些空间给它们,并容许它们的存在。……

  要是你感到睡意或昏沉,请张开眼睛,因为保持警觉和清醒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不去推开,不去控制不愉快情绪,容许它们的出现,和它们交个朋友,给它们一些空间这是十分重要的。就让我们来作这项重要的修习吧。……

  现在让我们学习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不愉快的身体感觉,包括刚才在研讨时提到的感受。容许不愉快的感受在身体出现。……

  让那些你认为是奇怪的,不寻常的或不正常的感觉生起。在身体任何部位生起都可以。……

  我们可否不给这些感受负面评价吗?我们可否视它们为只是一种感受吗?……

  学习看待思想、情绪和感受就只是思想、情绪和感受,不给与它们正面或负面的评价。……

  这样是学习以慈心去对待自己的思想、情绪和感受,使它们不再是我们的难题而变成了我们的朋友。这亦是在这一节禅修中我们所做的事情。……

  〔响 磬〕

  现在我将谈及如何把禅修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请用心细听。

  我们必须弄清楚在日常生活之中重要事情的优先次序,并认清楚禅修是放在这次序中的哪一个位置。一个人若下定决心去禅修,就决不会说没时间去禅修。所以请先弄清楚这一点。

  第二点是对身心上所发生的事情保持觉知,这也就是今天我们尝试去做的事情,亦是我今天一直所强调的。否则你会愈来愈像机器。机器亦可以十分有效地运作,但是机器不知道自己正在运作,对自己全没理解,也没有认识。要知道和理解自己的身心如何运作,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那些我们惯性、机械式地做的事情,例如擦牙、梳头、打扮等微细的动作,请大家都用心、有觉知地做,全心全意地去做这些事情。不论你在家中,或是在车上,或是在工作间里,都尽可能持续地觉知自己身心当下所经历着的事情。这是把禅修融入生活中的唯一方法。

  另一点我要强调的就是思想。在一日当中我们要觉察到:现在我有些什么思想?是关于过去的还是关于将来的?是关于自己的还是关于别人的?从醒来后直到入睡,这些思想一直在我们的心里出现,从不间断。所以我们必须作出努力去从中学习。通过学习,我们能够了解自己是哪一种性向的人,从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禅修中这是极之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情绪。不愉快的情绪为我们带来苦恼和冲突。除非我们是禅修者,否则我们不会知道这些情绪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对于那些正在受情绪困扰而受苦,但却不知道自己怎样受苦及为什么受苦的人来说,他们将一直在这世界继续受苦。假如你明白了这些情绪产生的模式,当中的关系和条件,以及它们是如何直接和思想有关的话,你就能够对治情绪。令情绪成为你的禅修对象了。

  我一直强调的另一点,就是去找出和认识那些使你不愉快和困扰着你的事情,并使它们成为你禅修的对象。这在日常生活中是极之重要的。或许你仍记得今天我们禅修时外面有些很大的声响,那时候我建议大家细听那些声响,就如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声响一样。否则,如果我们视它为噪音或是骚扰,我们或许会变得愤怒,会因外面的声响而受苦。当我们将它看作是禅修的对象时,我们就能从生活里任何的情况和经验中学习。我们亦可以把这个道理应用在跟我们相处不来的人身上。人际关系是日常生活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在家里有人际关系,在工作的地方也有人际关系,我们逃不开人际关系。就让我们拿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令自己生苦恼的人来做实验吧。一个有趣的和他相处方法就是把他看作是自己的导师。利用他去审视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对他的反应。然后你会发现问题不是在那人的身上,而是在于你怎样看待他以及你对他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就是佛陀教导的美好之处,假如苦是外在的,我们就永远不能摆脱它了;正因为苦是我们自己制造的,所以我们才能够将自己从苦恼之中解脱出来。有时候我形容禅修为“替自己制造出来的疾病寻找药物”。既然病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就必须自己去找解药了。当发现了禅修就是解药之后,我们就得服用它,把它用在日常生活之中。大家都知道,药物不一定是甜的、好吃的,有时是会很难入口的,但如果你要治疗自己的疾病,就得要吃下去。这些不愉快的经验——身体上或心灵上的痛苦一定是不好受的,正如我之前所说过,我们必须从中学习,使这些不愉快的经验成为我们的禅修对象。

  在日常生活中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是我们的另一项挑战。当你生活在这个富裕的城市里,就无法分辨清楚亦不能知道什么是自己的真正所需,什么是自己的贪欲。因为社会会替你制造出不必要的欲望和需要。在生活中禅修的另一个重点是学习过简单的生活。过简单的生活是一件美丽的事情。当有一种强烈的意欲感到有需要去买东西时,你应该先问自己:现在这东西对我来说真的有需要吗?为什么我真的需要它呢﹖是因为别人都在穿着它或正使用着它吗?还是我真的需要它呢?当我们生活在一个鼓吹消费的社会里,实在需要认真地去问问这样的问题。然后你会发觉你的喜悦、快乐及轻快不是源自于外在的东西,不是源自于商品,不是源自于你所拥有的东西,不是源自于你所购买的东西,而是源自于自己的内心。这就是禅修美妙之处。你对外物的需求会减薄,因为你已经不再依赖它们了,就如我所说,喜悦和轻快都是源自内心的。

  慈心禅对禅修,尤其是生活禅非常重要。修习慈心的其中一点是学习去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如果你能够真的这样做的话,你永远不会对自己作出不恰当或不善的行为,这些行为是为自己和别人带来苦恼的。只有我们能够对自己友善时我们才能真正地对别人友善。我们必须先开放心灵来对待自己,然后才能开放心灵去对待别人。慈心是有多方面要点的,我在谈及慈心的讲座中曾提及过这些要点。那天我们派发了一本《慈心的修习》,现在这本书仍可供你们索取,请大家读读这本书。现在让我来说说慈心其中的两点,一是原谅,二是感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原谅自己及原谅别人。如果我们不能原谅自己和他人,那么我们可能会紧执着某些经历或某些心灵创伤不放,而这样会令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苦恼。由于我们是凡人,就必然会犯错。当我们犯了错,我们无需要感到苦恼和内疚,也不用因此而斥责自己;而是要学习原谅自己并从这些错误中学习。其他的人亦都是凡人,亦不是完美的,也必然会犯错。所以如果你无法原谅他人,你便会紧执着憎恨和敌意,这对你是极为没有益处的。我们越是对自己友善,就越是会对别人友善;越能够原谅自己,就越能原谅别人。之后我们就懂得善待他人,与别人的交往就会充满慈心了。世上有许多人在承受着不必要的苦恼。当看见别人受苦时,我们应尝试柔和及友善地去对待他们。有时候一个微笑,有时候一个友善的举动已经足够使自己和别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了;要是你真把慈心散发开去的话,将会看到在生活上、在社会上你会有很多作出慈心行为的机会,这能为自己带来许多快乐,也能为别人带来很多快乐。

  慈心的另一种重要的心灵质素是感恩。我们常把该感恩的事情视作理所当然的事情。在来这里之前,我到过印度的菩提伽耶一段时间。在那里我忆念佛陀在成道之后所做的事情。据流传下来的记载,佛陀在那里悟道后用了七天去凝视那棵给他遮荫的菩提树。试想想佛陀花七天时间去表示他对一棵树的谢意,这显示了感恩是何等重要的心灵质素。我们可有对事物感恩吗?可有对别人感恩吗?可有对能够认识佛法而感恩吗?可有对能认识一班善知识而感恩吗?我们曾否作出努力去培育感恩这种心灵质素吗?我们有否为自己能够看见东西而感恩吗?因为有些人是失明的。我们有否为听得到声音而感恩吗?因为有些人是失去了听觉的。我们有否为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可以亳无障碍地禅修感恩吗?这都是些微细而琐碎的事情,我们往往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应该到一些非常穷困的国家,例如印度和斯里兰卡去看看,就会晓得应该为自己在这里享用到的事物而感恩了。在那些国家里,有些人是没有东西吃的,所以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是否应该要感恩呢? 还有一点关于感恩的,就如我刚才在小组研讨时说过的,当我们有不愉快的情绪时,我们亦应该感恩,因为我们可以向它学习,它是我们的导师。

  关于在生活中禅修的另一点,就是跟善知识一起,这也是很重要。很高兴在这里有好几个禅修的团体,大家可去到这些禅修的团体里,花点时间和他们一起,一同去禅修和讨论。所以我们应为能够有这些互相帮助的善知识而感恩。

  你若能在日常生活里这样修习,就能够看见成果,你会明白到佛陀给我们的药物是真正可行及有疗效的。之后你会对这药物有更强的信念、更大的信心,亦会对自己会越来越有信心。你会对发现这药物的人——佛陀感恩,亦会为自己认识到这药物、懂得用它和见到它的效用而高兴。佛陀的药物最美妙之处是它适用于生活中的任何情况,遇上生病时可用它,在死亡时也用得着它;在我们伤心的时候、沮丧的时候或是失望的时候都可以用它;当我们遇上非常重大的困难或是非常严厉的冲突时也可以用得着它。只是一件事情,正如在开始时我说过的,就是对于修行我们必须要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下了决心去禅修呢?是否下了决心去服用这药物呢?当我们在服用药物的时候,亦应该透过分享去鼓励其他人服用,这亦是很重要的。这就是我现在所做的事情,请你们自己去体会吧。

  到现时为止,我给大家如何将禅修融合到日常生活去的建议会不会太难呢?会否不合理呢?会否超出你们的能力范围呢?佛陀从来不说普通人做不到的事。你只须弄清楚一件事就够了,就是对这些教导有一份清晰的理解,并知道如何把它应用到生活中的不同情况里去。我所强调的就只有这一点,关于这一点我认为没有更多东西需要再说明的。希望你们现在花点时间去思考一下我所说过的东西。这样的反思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禅修。反思一个特定的题目能帮助自己及他人,能够帮助我们审视自己,找出自己在人生路途上的位置,能够帮助我们找出自己是否正在浪费人生。根据佛陀的教导,能够生而为人是非常宝贵的,我们有没有好好利用这个宝贵的人身呢?我们可以怎样去利用它呢?让我们用一些时间去反思这个重要的题目吧。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下决心:从今以后我定要服用这药物,使我从自己所制造出来的苦恼中解脱出来。同时亦要有这个志愿:让我亦有机会与人分享这药物,让别人得到快乐。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反思吧。

  希望你们继续使用这药物,从自己制造的病苦之中解脱出来。

  【反 思】

  这是最后的一讲了,我想感谢所有有关的人。首先我要感谢主办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非常出色,所安排的各项事情都是那么恰当和美好,这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感谢传译人员,他们的工作十分不容易。我觉得有时候他们翻译的比我说的还要好。我亦要谢谢我们的瑜伽导师,感谢他教导我们瑜伽。对于这样好的工作人员,我们实在要心存感恩。我们亦应该感谢志莲净苑让我们使用一个这么好的地方。最后,感谢各位用心聆听和参与今天这个活动。看见大家对佛法和修行的热诚和决心,实在令我感到高兴。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这种决心去禅修。现在就让我们来一些念诵,并以慈心禅来完结今天的活动吧。

  【念 诵】

  现在我们以慈心禅作为完结。

  〔在慈心禅中的导引〕

  请感觉一下你心房的一带,请用一点时间只是去感受这个部位。……

  你能否感受得到你的内心像花朵一般地开放吗?能否感受得到那份柔和、柔软和温柔吗?……

  你能否感受得到自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吗?你能否真正在身心的每一处都感受得到吗?……

  既然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能否真心原谅自己过去所犯的一切过错呢?假如你不用原谅自己,就为自己没有背负着任何创伤而感到高兴吧。……

  作为你自己最好的朋友,你可以原谅他人吗?不论他们曾犯过什么样的错,是否可以放下对他们的憎恨和敌意呢?……

  愿大家健康、快乐和平静。愿一切众生健康、快乐和平静。…… ﹙完﹚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