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与内观系列:观呼吸与观四界 三、辨识色法的理论 10-3-2 贰、二十八种色法
佛法与内观系列:观呼吸与观四界 三、辨识色法的理论 10-3-2 贰、二十八种色法
一、前十八种色法
【1-4】、四界 (四大)
1.地界
重地类:(a)硬、(b)粗、(c)重
轻地类:(a)软、(b)滑、(c)轻
2.水界:(a)流动、(b)粘结
3.火界:(a)热、(b)冷
4.风界: (a)支持、(b)推助
【5-9】、五净色(敏感色)
1.眼净色
2.耳净色
3.鼻净色
4.舌净色
5.身净色
【l0~13】、境色(所缘色)
1.颜色或光
2.声
3.香
4.味
5.触(分为5.地界、6.火界、7.风界)
地界、火界、风界组成触境。若把它们分开算做三个境,就有七境色。当计算二十八种色法时,不包括触,因为触境色的地界、火界、风界早已各自被列入四界内。
【14、15】、二种性根色
1.女根色
2.男根色
每人只有其中一种性根色呈现,女性只有女根色,男性只有男根色。性根色是遍布于全身的。
【16】、心色(心所依色)
心所依色是意界或意识界所依靠的色法。心色是存在于心十支极微里面,这种极微分布于心脏里的血液。由于它是意界或意识界的住处,它被称作心所依处(心基)。
【17】、命根色
此色法遍布全身,它维持「业生色」的生命。
【18】、食色
1.段食是食物里的食素。一切极微里都有食色,即使是业生、心生或时节生的极微都有。它们各自被称为业生食素、心生食素或时节生食素。为了避免禅修者混淆,要记得:已吃下的食物里的「食素」,制造出「食素八支极微」里的食素,才称作食生食素。或更精确地说,刚吃下而留在胃里的食物,在还未被吸收并运送到全身时,这食素仍称作时节生食素。
2.以「命根九支极微」的消化之火(火界)的帮助下,食物被消化并制造了新的「食素八支极微」。这些新极微称作「食生食素八支极微」。这些「食生食素八支极微」里的食素称作「食生食素」。
讨论到现在为止,色法有五个不同名称如下:
一、以上十八种色法称为「自性色」,因为它们每个都拥有一个自然特相,如硬等。
二、这十八种色法也称为「共相色」,因为它们都拥有一切名法与色法的共相:由于生灭而「无常」,由于受到生灭的压迫而「苦」,以及由于没有任何永恒、稳定的质素、灵魂或我而「无我」。
三、由于这十八种色法是以业、心、时节或食为因而生,因此它们也称为所生色(完色)。
四、由于这十八种色法的持续不稳地变化,从热至冷,从硬至软等等,因此它们也称为「色色」(真实色法)。
五、由于这十八种色法适和觉察出无常、苦与无我三相,所以适合作为内观的对象,因此它们也称为「思惟色」。
后面将列出的剩余十种色法与上述十八种不一样,而有五个名称如下。
一、无自性色
二、无共相色
三、非所生色(不完色)
四、非色色(非真实色)
五、非思惟色
二、后十种色法
【19】、限制色(空界)
使每一个极微不与其他极微混在一起的色法,使诸极微有各自为单位,以及在极微之间的空间,这种色法称为限制色。
【20、21】、二种表色
1. 身表,即作为沟通的身体动作。
2. 语表,即作为沟通的言语动作。
能使他人懂得我们的念头或希欲的动作名为「表色」。身表是以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念头或希欲,例如,向人招手。
语表是以话来表达自己的念头或希欲,例如,呼唤时说:「请来这里」。由于身表和语表是由心所生起,所以这种色法不能放进没有心的无生命物里(如录音带)。它们只存在于有情言语的声音和身体的动作里。
【22-24】、变化色
1.色轻快性:(a)心生、(b)时节生及(c)食生真实色的轻快性。
2.色柔软性:(a)心生、(b)时节生及(c)食生真实色的柔软性。
3.色适应性:(a)心生、(b)时节生及(c)食生真实色的适应性。
色轻快性、色柔软性和色适应性三种色法,再加上前述的身表和语表两种色法,合称为五种变化色。
【25-28】、四种相色
1.色积集:(a)其特相是发生在一生的真实色法的初期。(b)它导致诸根的成长或完成,及适当的色法达到足够的程度与继续成长。
2.色相续:它使诸根完成后,确保真实色法在一生中相续不断。
佛陀把色法的生起以上述二方式分为两个时期,即从投胎至眼、耳等诸根成长为第一时期,另一时期是从诸根完成后开始。这两种色法只是真实色法的「生」的阶段。
3.色老性:它是真实色的「住」的阶段。
4.色无常性:它是真实色的「灭」的阶段。
十八种真实色法加上十个非真实色法,一共有二十八种色法。在这二十八色法当中,地、水、火与风称为「界」、「大界」或「种色」。其他二十四色法称为「所造色」,因为它们是依靠四大界而生起的。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