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葛荣:在生活中禅修 请培育清明的舍心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9日
来源:   作者:葛荣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葛荣:在生活中禅修 请培育清明的舍心

 

  “ Without wanting pleasant sensations to continue, without resisting unpleasant sensations, learn to see things just as they are. ” - Godwin Samararatne

  “不要求舒适的感觉继续,不抗拒不舒适的感觉,学习如实观之。” - 葛荣居士

  ﹙十八﹚请培育清明的舍心     路

  你可以正面地向顺境、逆境、舒适的感觉和不舒适的感觉学习吗?

  以回应来舍下反应

  葛荣居士曾说,舍心(equanimity)即只回应而不用情绪去反应。不要求顺意的外境内境延长,也不要求逆意的外境内境离去,以同样的友善来面对顺逆境,如实地处理事情。当生情绪反应时,只需知道有情绪反应的生起,不去责备它,学习如何回应这反应。当没有情绪反应生起,便知道没有情绪反应的生起,学习观察其对人和事的正面效益。我们须明白,我们是不可以指令世事如何发生,指令是一回事,实际情况是另一回事,学习回应与处理实际的情况,而不是以情绪反应与指令世事如何发生。

  以兴趣、学习与欣赏来舍下

  跟随葛荣居士的指引禅修,渐渐认识了很多培育舍心的工具。这些工具都是很简单而又生活化,适合在家人的修习。

  你有没有想过兴趣(interest)可以是一个培育舍心的简单工具。我们一般的习性是只有兴趣面对舒适的感受(如平静、详和等),对不舒适的情绪(如烦躁、不安、忧虑等)却完全没有兴趣,甚至讨厌它们。若我们认识到原来是可以向这些不舒适的情绪学到很多东西(例如所有情绪都是无常、无实质、没有力量除非自己给予它力量,我们是可以不跟随它走的等等),并在这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趣味,那我们已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们放开、舍下。舍下的意思并不是指这些不舒适的情绪没有了,而是指毫不介意它们的生起、停留或存在,有兴趣地面对它们,向它们学习,不因它们的生起、停留或存在而受苦。

  学习(to learn)也可以是培育舍心的一个很简单的工具。意思是向顺境、逆境、舒适的感觉与不舒适的感觉平等地学习。向顺境和舒适的感觉学习如何可以安享它们的同时却不欲求它们的继续或延长。向逆境和不舒适的感觉学习如何可以不抗拒或压抑它们,也不跟随它走,而是根据实际的境况去回应与处理面前事情。当我们向各式各样不同的境况与感觉正面地学习时,我们已自觉或不自觉地违背了逃避它们的习性,已把它们放开、舍下。

  无加号、无减号(no pluses, no minuses)是另一工具。当我们培训不给予美好的人、事和感受一个加号,也不给予不美好的人、事和感受一个减号,认识甚么是实际无加号无减号的境况,然后凭经验去好好处理这实际的境况,这也是另一违背习性的行为,在这过程中也已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境况的外相放开、舍下。

  回应(respond)是培育舍心很重要的工具,因为以往误以为把事情舍下是对这事情冷感、不顾、不理。其实舍下的意思是不执着它,但还需面对它、处理它。相反地,若不敢面对它,并逃避它,这才是执着。

  觉知与明白甚么是思想所虚构的预期(expectation)、模型(model)和故事(story),知道这些并不是真实的境况,也是一修习舍心的工具。此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如何有智慧地根据实况行为,而不是盲目地追随心所虚构的预期、模型或故事去反应。

  欣赏(appreciate)又是另一工具。当我们知道如何欣赏自己尝试向顺逆境同样地学习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所付出的努力,那我们已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事情的成败得失放开,把「果」舍下,只顾种正确的「因」。

  简单而言,当我们看到自己的情绪反应如何为自己与别人制造痛苦,知道有必要付出努力禅修,培育心灵,为自己与别人减少苦,这便是慈心。当我们不单只是知道,还采取实际行动,努力修习禅修,培育心灵,这便是悲悯心。当我们在这不断学习或尝试的过程,不论成败得失,欢欣地欣赏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这便是喜心。当我们连这慈心、悲悯、欢欣都放下,只让这心随着时日和所付出的努力渐渐自然成熟,这便是舍心。

  祝愿各位有兴趣地、无加号无减号地如实向任何外境内境学习如何回应它们,使心清明,让已有的慈悲喜舍的内心质素呈现,并学习如何有智慧地运用这些内心质素于日常生活中。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