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愿法师: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七
大愿法师: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七
各位诸山长老、各位护法居士、各位善信,大家吉祥如意!今天又见面了。
了解佛陀才不致盲目崇拜
我们前集说到朋友有两好两坏,说是这样说,佛陀早在二千多年前就这样开示,希望我们能做到,人人都能依佛陀所开示的教义,包括他所说奉行朋友的关系,大家能依教奉行,那么就处处安稳无患,生活的很自然、很快乐。说到这里我真正从内心来感恩佛陀,他这种智慧,他做任何事情,都相当有次第和圆满,值得我们恭敬。
有时候回想以前初入佛门,只是感觉佛法很好,但是别人叫我拜佛,我拜不下去,坦白说真的拜不下去,怎么拜不下去呢?我自己问自己,我是在拜什么?叫我拜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头一次去皈依时,二十几年前去皈依时,别人叫我拜,内心拜得没有滋味,为什么我要拜?拜他做什么?那时还不了解佛陀的伟大,不了解佛陀的智慧,只知道要拜哦,就拜呀!你要顶礼就顶礼,啊!其实顶礼什么意思,心里根本不了解,也就拜不下去。那么以现在来说,虽然经过二十几年,我仍不敢说对佛法很了解,但每当我听到佛陀也好,看到出家人也好,看到一部经也好,看到寺院也好,看到修行也好,只要跟佛教有关系,我就联想到佛陀,感恩佛陀他伟大的精神,圆满智慧的教义,从内心上拜下去。简单说一句世俗话,看到佛像庄严,想到佛陀圆满的教义,两只脚就软下去了,你就拜下去了,虽然我是很‘铁齿’的人,但是我被佛陀的智慧和圆满的教义,不论世间法或出世间法,如此次第究竟,对人间有帮助,对我们现在有所帮助,这种伟大智慧的精神,被他吸引住,我们才发现到佛陀伟大,追思佛陀的伟大。
我们若不了解佛陀的伟大而去追思很难,我们看在家居士的戒学和律学,他所说的非常朴实,非常的实在,能让我们在生活当中马上能使用到,能让我们活在这世界,减少很多烦恼和痛苦,我们自己没有烦恼、没有痛苦,那么我们周围的人就减少烦恼痛苦。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理论知道很多,但是遇到事情之后,难免因事情太多了,消耗不掉,而影响我们的情绪,这是事实。我们的情绪会影响周围的人,不只是周围的人而已,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所以真正要给社会和平,必须先依佛陀教义来奉行,征服自己内在贪嗔痴。所以佛陀说得很圆满,包括朋友的关系,也给我们介绍得这么好,安排这么好,什么朋友可以交,什么朋友不可以交,他也说这么清楚。
资方应以五事对待员工
现在我们继续说佛陀开示老板如何待员工的关系,也就是主人要怎样对待员工,员工过去在印度叫做主众,主人和他的长工,但是现在我们生活水准提高了,所以老板和工人之间的关系,也随著社会潮流趋势在转变。记得以前,在我小时候,要去学一门功夫(技艺),若没经过(有头有脸)的人介绍,是不可能学到好功夫的,何况要学机械方面的技术,更是不可能,但是我很幸运,自己的亲族刚好有学这方面技术的亲戚,若无,要去还真难!以前是老板挑员工,现在慢慢变成员工挑老板,时间在变呀!说不定以后老板还得自兼员工!其实我们不要分老板和员工,因为老板和员工有因缘关系,才能做老板,才能做他的工人,老板若没有员工也不会赚钱,也没有办法呀!工人等于帮忙老板赚钱,那么老板他有个环境让工人赚钱,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单一的东西,单一的东西很难成就一项事情,所以佛陀对老板和工人之间,如何相处开示的很清楚。佛陀开示说,为主人者,做人老板的人,必须以五事来对待我们工人。
第一、依其所能,课以工作:
也就是当老板的人,一定要观察这个员工,到底他的能力在哪里?包括他的体能、智慧,他的兴趣是什么?按照他的能力来分配工作,不要勉强他没办法做的,或勉强他做能力不及的事,若是这样,做老板者他会挂碍,唯恐这件事情叫他做,他做不好,那对老板会有损失,工人心里压力也很大,因为他没有能力,你派他去做这件事,他会做得很痛苦,这我有亲身体会到。甚至在精神当中,无法安住,无法放松做事情,做的不会快乐轻松,容易闹情绪,影响整个团体组织,这是事实的,所以佛陀很明智,知道老板了解这员工什么能力,安排什么工作,不要勉强他去做,对老板和员工两者都有周全顾虑。
第二、让他有衣服、衣食:
做老板一定要考虑到工人的吃、穿,他若穿不暖、吃不饱,就无法对工作尽力,所以主人应该要照顾员工,照顾他什么呢?照顾他够吃、穿,甚至提供他住。当初佛陀是说吃、穿,因为当时印度长工住在老板家、主人家,所以有得住。工人若吃不饱、穿不暖,甚至没有得住,做事情就不能安心。但是现在人很奇怪,奇怪什么呢?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他的内心仍无法知足,缺乏惜缘、惜福、感恩的观念,永远在不知足当中追求,一直追求物质,追求过度需求,缺少对自己内心净化,只追求物质享受,有得吃、住、穿,还感到不足。
我来说一件真实的事情,有一天,在我们慈莲寺有很多工人在做工作,那是以前在开发时,有一对夫妇来做粗工。比较粗重比较艰苦的事,也有做水泥工的师傅来做工,粗工夫妇一天所赚的钱,先生差不多壹仟壹,太太差不多八百。现在价钱我不知道,那么壹仟壹,八佰,夫妇共同出去赚。差不多二仟元,而水泥工夫妇赚三仟多元,多别人将近一倍,但却听到水泥工夫妇埋怨做这个艰苦,赚不了什么钱,夫妇出门一天才赚三千多元而已。我听到之后就去问做粗工的夫妇,我问说你们一天赚多少?他们说夫妇差不多二千元左右,我说这样够花费吗?他们说:有得赚就好了,比以前好太多了,我们夫妇现在每天都有工作做,我们的生活就很知足了。
所以当下我发现一件事,人的物质享受是以什么为标准呢?有人在工厂当守卫赚一万多块,养两个小孩供他们读书,家庭理得很好;有的人一个月赚好几十万也不知足呀!所以人无法知足,在物质方面无法知足,他永远都是痛苦的。人生短短几十年,应在个人岗位积极去做,不可以懈怠,因为时间过去不能回来了,像我这只手拿起,时间要它回来是没有机会了,我们了解后,我们一定要积极,像我们一辆车,赶快去使用,也像我们买个东西,这东西就是要使用,不是让我们在那里看,久也会坏呀!这个肉体没有好好运用也会坏呀!我们好好运用,可以利己,也可以利人,利益别人其实是利益自己,所以不管你做任何事情,只要在自己岗位做好,就是利益别人,也就是利益自己,说回来也就是布施呀!是不是这样呢?所以我们若能知足,就能安稳自在,若无法知足,永远都没有办法,因为我们不能比上,也不能比下,应该比自己,因为各人过去自己所做的行为不一样,感招这一世就不一样,不能说他的生活比我们好,我们就嗔恨怨恨、嫉妒。就因为我们有这种怨恨、嫉妒的观念,才比别人差,说不定过去也是这个习性,流传到现在也是这习性。有这个习性,所以我们的贪、嗔、痴比别人更严重,福报比别人薄,难免我们的生活比别人还不好,所以不要比上也不要比下,不要跟别人比,只要比自己有没有尽力、尽职?有没有安份守己?每一天有没有内观,我们有内观比我们自己就可以,生活没有节制,享受都会过去,不管好坏都会过去,只要内心的精神充足、和平、快乐,这是最好,胜过物质,往往物质一大堆,可是对我们来说也没有用,譬如:身体不健康,情绪不好,很多东西你要怎样去享受呢?享受不下去呀!所以现在我们,不论吃、穿、住都已经没有问题,我们应该要知足。
第三、病时应该要有足够的医药:
让员工生病时有治病的经济来源,简单说主人要有医药让工人治病。在我们这一项应该不用说,现在有农保、劳保、全民保险,最多去医院缴个挂号费,挂号费听说身体不健全的人还有优待,又再半价。所以我们活在这里,应该珍惜因缘,珍惜这份福报,起个感恩的心,所以在医药这方面应该没有问题。
第四、我们要按照固定时间选比较好的食品:
比较好的东西来按时送员工,也就是像过年过节时,印度当时经济不好啦!过年过节主人买个东西送工人,他就很高兴,他就很努力帮你工作。其实,都没有让什么人占便宜,因为文明社会才有建立金钱的制度,过去用金子啦、用东西做交换,钱是要来运用藉以达到互相信任。钱的本身不能吃的,但是适当的运用金钱,却能让员工感觉这老板对我们很好,当然也有老板对员工很好,但是员工对老板不好,也有这样的,但这是少数,这是不懂惜缘、惜福、感恩、知足的人才这样。第五、按时休假:
也就是员工不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工作,应该要有固定休假的时间,因为体力有限,每天透支很多出去,身体的疲劳容易影响情绪,若是我们能让员工按时休假,那么员工有工作时间,也有休息时间。现在我们甚至星期六都不用做,年节包括法定假日都不用做,所以休假的时间很多了。当时印度经济环境较差,他们可能不像现在的人,现在的人时间很多,但是看起来更忙碌,原理是怎么样呢?时间虽然很多,但都随意浪费,不会自己调整和计划,只好外面乱闯。我曾经去美国,参观我们一些法师在美国的道场。美国人如果休假时间,一辆车开著去海边,虽然他们不会像我们盘腿打坐,但坐在那里养性、止静、内观,这种禅定我观察了一个小时、二个小时、三个小时,所以美国人好静的这点,其实值得我们学佛的人,值得我们跟他们学习。他们好静,你跟美国人住在一起,不用怕叽叽喳喳的很大声。在很远的地方听到很大的声音,就是有我们人的地方,所以这是一个环境影响起来的。我们每天工作都很忙碌,一有时间我们静一下心,我感觉这种比什么还丰富,比什么还快乐,当然这是以我的看法,希望各位有兴趣培养看看。向外跑交通又阻塞,又浪费油钱,又浪费时间,又怕车祸危险,回来累了,明天还要上班,有时间夫妻、子女静一静,要不然出去外面踏踏青,看一看,找一个好环境静一下心,这种感觉很好,这种休假很好,若不是,变成休假不是休假,工作时间八小时,休假时间却忙碌十二小时,这样怎么算休假呢?休假更忙,那这样哪是休假呢?所以我们可以自己调整,这是我跟各位建议。印度以前生活和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准比起来,当然啦!差很多,但如果以现在来说,生活用品和医药等等应该足够,这种在现在我们当中,其实是无所挂虑的,无论生活物质,以及我们本身医药等等,吃、穿、住应该都不难,没房子的人他租房子也可以活得很自然,所以在我们这地方应该不难。除了老板对员工如此照顾五事,佛陀又开示工人应该对主人行五事。
劳方应对资方行五事
第一、要早起:
这是对以前印度所说的长工,一定要比老板早起来,不要老板起来,员工还在睡,这是不可能,所以要早起。
第二、要晚睡:
不要老板还没去睡,员工就去睡了,这是当时印度的规则。现在我们已经没有这样了,员工下班之后就回去了,他的时间自由运用和老板没有关系,上班时间有固定上班的时间,所以自己好控制。
第三、谨受与取之物:
也就是说老板高兴叫我们拿回去,送我们的东西,我们可以拿回去,不可未经老板同意,那么我们就顺手牵羊,这是佛教里所说的窃盗,窃盗也就是偷拿。老板不同意,你千万不要去拿。这不是我们的东西,拿来我们的心不会安,不是不安而已,总有一天会被发现,鸭蛋再怎么密也有缝。所以,不论你做任何事,有多么秘密,总有一天会露出来,都会露出来,鸭蛋再怎么密也有缝啊!何况人的嘴、人的行为呢?所以我们若跟老板偷拿东西,让老板知道之后,我们的人格会不见,不是我们没有格而已,还让老板看不起,所以老板没有答应的东西,我们千万不要去拿,老板同意允许的,我们拿来使用,用得才自在。
第四、能任事:
自己应该做的事,应该做好,老板叫我们做的,这是我们本份的事,不可以老板不在我就混,老板在就做个表面。不管老板在不在,都应该尽自己本份把它做好,不管老板有没有管我们,都应该自己约束自己。不要希望老板来管我们,让别人管,活得不快乐,管人也不快乐,因为管人的人说出来的语言,让人听了很不喜欢,又得付出精神跟时间,所以我感觉自己管自己最好,自己将自己岗位做好,这是最好。
第五、就是颂扬主人:
时时刻刻说主人的好话,赞叹主人,出去不可以说老板不好啦!说主人坏话一大堆啦!时常要赞叹主人。我们要了解老板和员工是互相一体,没有老板,我们就没有这工作可以做,老板没有员工,工作又做不了,所以互相来赚钱,观念一致,这样才对。所以要说主人的好话,不要出去毁谤主人,说主人的坏话,佛陀过去就这样跟老板和员工开示得这么清楚。现在工厂和员工,老板和员工大家若都能依五事来生活,工厂怎么会发生问题,社会怎么会有劳资纠纷呢?统统没有呀!员工抗争等等纠纷对我们形象不好,连外来投资的人也会怕,对我们社会发展也有所阻碍。我们若能以佛陀所说的,老板对员工,员工对老板这种做参考,大家依教奉行,这社会绝对没有所谓抗争,外国有钱人要来我们这里投资,看到也很高兴!政治好、经济好,包括人的修养道德都好啦!包括治安好啦!哇!你不用去跟他邀请、拜托,他自然就来拜托我们,我们要去拜托别人较难,希望别人能来拜托我们,等于我们要像个磁铁,铁钉会被吸来。求人难啦,过去圣人就这样说了,求人难,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建立创造好,别人就自然说这真是个好地方,自然会来争取。佛陀他看事情,不管对未来也好,当时印度环境也好,说的法都可以适用。他的智慧如此的圆满,两千多年至今还经得起考验,出问题不是佛法本身出问题,也不是佛教本身出问题,是因为有些人本身的行为出问题,本身语言教义出问题,佛法本身没有正信和不正信的差别,既然是佛法就是正信嘛!怎么佛法里还有不正信呢?因为你偏离佛法了,才变成不正信。佛法就是正信,佛法里面没有所谓正信和不正信,只有了义和不了义而已,佛法本身在佛陀所说的,应该都是了义法,这是叫做共法和不共法的差别,所以一定要知道,佛陀关心工人和老板之间互动的关系,唯有彼此的互敬才能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
在家弟子应以五事待沙门
佛陀除了说老板和员工之外,又开示出家人和信徒的关系,就是说出家修行人和信徒的关系,在家修行的弟子需以五事对沙门,沙门就是出家修行人,也就是说在家居士要如何对待出家修行的沙门。
第一、身行慈:
就是说我们一定要以力行身行来行慈悲,千万不要毁谤,建议可以,批评也可以,批评是有不对你当面建议,提出不对的地方来说,但是千万不可以毁谤,批评本身其实并不是毁谤,毁谤就是没有事实的事情而你乱讲,这叫做毁谤。批评者要适时适用,这个人,修行的出家师父有不对,你看到之后你感到这样下去会害到僧团,会害自己,那么当下你找个时间,就跟他批评,跟他建言,这都是好事。并不是批评出家人就会下地狱,批评出家众会下地狱是因毁谤他,或是你在批评当中,无法了解这环境是什么,现在因缘是什么,你在外面乱说,当然啦,你自己造恶业。什么叫做地狱呢?你说骗人的事,没有事实根据,赌一时嘴快,舌乐,说出来很高兴,哇!大家都听我说,说得口沫横飞,有的听得耳朵竖起来,越说越不像话。但是等到有一天你静下来之后。发现哇!错了!我那些都说不对呀!那时你的心会难过和痛苦,你的心痛苦那时地狱就生了啦!地狱并不是死后要生到那里的,现在就可以马上生出来的,我们做任何一件违背道德的事,在内心发现难过,那时就是地狱。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毁谤,不要毁谤沙门,出家修行人,社会人与人之间都不可以有毁谤,这样争论跟是非就会减少,要不的话你毁谤我,我毁谤你,你对我勾心斗角,我对你勾心斗角,大家永远都在提心吊胆,生活在任何地方都不能安心,都不能自在,这样怎么去行慈呢?慈是‘与乐’,悲是‘拔苦’,所以我们必须以力行的身心,去行慈。
第二、口行慈:
我们说话一定要慈悲正见,千万不要身口所做的行为都是违背戒律,违背道德,违背自己的良心。什么叫做戒律呢?就是身口所做的范围,违背我们的良心和道德,没有这回事,说有这回事,那会毁坏一个人,使一个人的人格,使一个人的一生,受你没有慈悲的身口行为,来害他一辈子,这样的事情很多呀!这身心的行为要很注意,身、口、到心。所以佛陀说:第一身行慈,第二口行慈,第三心行慈。
第三、心行慈:
一切慈悲都要由心流露。
第四、对彼不闭户:
这意思是说过去在印度,出家人都以托钵为生活,也可以说不要去挡路,让他自由出入,不要说这条路早上人家要托钵,把路挡起来,其实说起来有路让人走,实在不知道方便多少人,让多少人自由,让多少人畅通,这种也可以说是功德无量。
第五、布施:
说到这布施,很多人误解为布施一定要用金钱,假如布施一定要用金钱,贫穷人要怎样去布施?有的人布施越多,说功德越多呀!有的人甚至借钱来布施,你说他的功德很多吗?我说你布的是烦恼施,怎么会有功德?标会来布施,缴会来布施,拿房子货款来布施,一天吃饱烦恼缴不完啦,布施有功德在那里?这叫烦恼施!布施要清净快乐施。以上我们有说过,佛陀叫你经济四分法去处理,我们内心做得到,将日常不必要的花费把他储存起来,去做布施。若你自己做不到,勉强布施,这种叫做烦恼施和痛苦施。我们的行为、身体也可以布施,眼睛也可以布施呀!慈眼视众生呀!口也可以布施,都说善语、正语,都是好话,都可以赞叹,都说事实的话,所以利益社会,利益别人,对别人有所帮助的,一切都皆为布施。假使你用物质去布施,可以,你布施物质金钱就是因为不会影响你,你真正剩很多了。放著也没有用呀!朋友比较穷,你布施朋友也可以呀!社会需要,建设社会,让社会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回馈社会、建设社会慈善等等都是布施。对沙门出家人布施,我们在家人应该有这责任,因为出家人他专门研究佛法,像社会老师等等一样,出家人研究佛法来教我们在家居士,我们在家居士要有责任,让出家人有饭吃、住,这是有需要,但是不要布施就要求功德,将所有的功德放在嘴上,那么以后有一天你发现没有功德,没有照你理想这样圆满,你的嗔恨跑出来了,那这样功德在那里?要出自没有挂虑,出自这应该要做的,是你的责任,做得到的就做,我说你功德无量呀!不可以遇到每一件事都说功德、功德,这样你会受苦,你没有感受功德你就会痛苦呀!譬如:小孩子要考试啦!就去求佛祖:你让我小孩考试考取,我就会拿多少去布施。其实你没有那么多钱,考取了你又烦恼了,小孩要注册你又要借钱来还债,有没有苦呢?烦恼施啦!如果这样,佛祖你就不要拜了。贪嘛!世俗贪、嗔、痴一大堆,要怎样拜呢?所以必须出自于你自己的诚心,不要误解了布施。
沙门应以六事待在家人
除了在家居士应对出家师父的五事之外,佛陀也说沙门(出家修行人),不可不用六事来对在家人,也就是在家居士用五事对待出家人,而出家人也必须用六事来对待在家居士。
第一、禁彼之恶:
我们出家人一定有信徒亲近,我们要有责任,来禁止他去走恶路,禁止他做恶,教他断恶。出家人应该教导在家居士断一切恶,你如果没有断恶,你就没有福,没有断恶终归有一天因果会报应,比如你做坏事,有一天被警察抓去,受法律制裁,这就是因果。真正断恶的人是真正的自由,没有断恶的人他永远都没有自由,虽然他暂时取得物质,暂时取得嘴之快,但是他的内心是不会快乐呀!因为他已经知道做错事情,先心想身体才去做呀!一个人身体去做,嘴去说,是因为他心先想,想要做坏事情,所以他的嘴和身才会做呀!假如说他心没有想,那么身体如何会行为,嘴怎么会说出来,这是不可能的。你若有明觉内观,就会发现到,所以修行要内观。
第二、使他自于善:
就是说身为一个出家师父,要教在家徒弟——‘已生恶念速灭’,就是说已生恶的念头快消除;‘未生的恶念不要生’,未生的恶念不要生了,不要让他有机会生出来了;‘已生出来的善念增长’;‘未生的善念赶快叫他生出来’。简单说,在家居士修行必须具足二项条件,一定先要断恶修善,然后才走到自净其意。我们不只断恶就满足,应该教他行善呀!是不是这样呢?但行善要有智慧、理性。
第三、以善心自彼:
就是说出家人必须用善心、慈悲心来对待在家居士,要时时用慈悲善心来对待在家信徒,不要不用慈悲善心来对待在家信徒,反而将信徒当作什么,这样是不可以的。
第四、令彼能闻所未闻者:
就是说未听佛法的人,我们要引导他除了断恶修善之外,引导他从来没有听过的佛法,就是说能断离烦恼的妙法。出家人应该教化在家信徒,让他了解他从没有听过的缘起正法,这种了义出世的正法,也就是说出世法。因为我们学佛的目标,就是引导他断恶修善走到自净其意,自净其意等于烦恼没有了,烦恼没有就究竟了。什么叫做究竟呢?就是涅槃。涅槃的意思不是说要得到什么果,而是说他应该放下的,都放得下,也就是万缘放下积极落实在生活,并不是我修一修要得到一项什么?有得到一项什么,还是会没有的。等于过著无烦无恼的人生了,这不是消极,是更加了解缘起,更积极力行我们的工作,这样才对,不能说一天到晚无烦无恼,而应做的工作不去做,这是不可以的。
第五、令已闻者清净:
不是光教他法而已,还包括要引导他去力行、去实证。理归理,事归事,理事二项要圆满。教他佛法,引导他走进去,教他修行的方法,还要叫他去实证,引导他修行,让他身心能清净。
第六、开示天道:
怎么说天道呢?开示天道指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增长福慧。因为佛陀所说的法,并不是死后要升天,他的法是在你现在,‘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你在这地方有烦恼,当然死后也有烦恼呀!所以现在断除烦恼,以后就没有所谓的烦恼,叫你念天的意思,是指念天人的福报。所以断恶修善等于说修十善,也就是人天的福报。叫你时时想到人天的福报,天人的福报,时时要提醒这样。
居土对社会要行四事
佛陀对社会道德的开示,所谓社会者,其意义比家庭还大的团体叫做社会,也就是说这团体比家庭还大呀!这叫做社会。个人、家庭之外就是社会嘛!社会譬如说:邻、里、村、乡、镇、市等。佛陀在教义中曾说,对于我们家庭,应该付出应该做的事情,除此之外,虽然未特别另外表示种种团体特殊的道德,也就是说没有一项一项拿出来举例,拿出来说得很清楚,那么我们将他研究看看就知道,仍可适用于此。在经中我们时常看到,看到什么呢?看到统摄一切团体之道德者,佛陀所最重视的德目,所谓摄事是也。摄事像我们摄心,摄事为众生互相团体条件之义。佛陀除了对家庭之外,道德之外,对社会他也说得很清楚。他说社会道德必须一定要摄事,有四事,名为四摄事。我看一看社会,大家都能以这四摄事来行持,那么我们这社会绝对会成就,成就什么呢?成就和乐、无争,大家都活得很快乐,第一就是要布施,第二就是爱语,那么第三呢?第三就是利行,第四就是同事。佛陀开示:我们对社会道德,对社会生活要完全健全者,必须要行这四事,这四事在朋友关系规则当中有说过,只是减少一项不出恶声而已。
第一、佛陀说布施:
富者施贫者以财,贤者施愚者以法。因为个人生活当中,牵涉前世所做的行为不一样,况且人的生命不是一期就结束,那么上一期行为所做的业力会牵引这一世来,走到这一世,他有努力经营必然就有所成就,有的人不努力经营,当然就有所差别,有的很有钱,有的很穷,所以我鼓励穷人不要嫉妒,不要嗔恨,贫富和过去的因及这一世的努力有关系,千万不要落入宿命论,认为我呀!一辈子都穷啦!这样你就没有机会爬起来,贫穷、富有是轮来轮去的,虽然你这一世富有,却专门做坏事情,来世就会穷呀!虽然你这一世穷,但是穷没有关系,我们节俭一点,能生活就好,内心清净,多作一些布施的事。那么穷怎么布施呢?我有说过呀!不一定要用金钱呀!嘴也能布施,身体也能布施,眼睛看到也能做布施啊!利益别人就是布施,那么我们穷也能变成富有呀!不可以说我这一世都已经穷,那这样就变成宿命论了,自己看不起自己,怎么会有机会爬起来呢?所以我们有办法能做得到,别人较没有,亲戚比较没有,能帮忙他,社会需要,我们剩很多,来回馈给社会,这都可以。我们社会经验知识比较好,他比较没有经验,我们布施给他。布施什么?布施经验。先学习佛法的人,他对佛法了解比较多,那么有的人了解比较少,你就教他,团体中人人互相互助,使这个团体生活和乐圆满。这团体生活能互相,大家互相来相通,互相来布施,那么社会就安和利乐。社会能这样做,就会减少很多的争论。
第二、爱语:
互相以和悦之语慰藉勉励,也等于我们互相说出来,轻声细语、劝人、赞叹人、柔和啦!鼓励人用这种语言,用在社会,使社会团体融和,这种语言在社会生活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我感觉人的争论打架都由语言先冲突,再来才攻击对方身体。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我越想越体会,越感觉是真的,有时候一句话,说得不圆满时,第三者对你误会了,演变一下,又说给别人听,加个盐添个味素,要你好则说你好,要你坏说你坏,有的人不是要你好,也不是要你坏,可是他就是别人说就听、就学,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不知道造多少恶因,不知道造多少恶业!所以佛陀说修行一定要修我们的身口意,这是确实的事情,离开我们身口意其实没有造业机会,但是这嘴要修不好修,真的不好修,若没有内观觉察提醒自己,修归修,真的不好修。所以佛陀时常叫我们修行一定要内观,时时刻刻培养内观觉察,若是没有内观,那也只是嘴说在修而已呀!还不是照常嘴巴乱乱说呀!是不是这样呢?
第三、利行者:
在整体生活利益上必须要顾全公益、大众利益,如果以现在来说就是社会福利,做得到的人也好,做不到的人也好,对社会利益福利一定要兼顾,若兼顾不到,那么社会就变成产生自私。
第四、同事者:
自身同化于团体,即是依团体之生活游戏规则的习惯,订个游戏规则习惯而来行动之意,就是说家庭有家庭的伦理,社会有社会的秩序,自己有自己的规范,建立一个圆满的游戏规则,按照这游戏规则去做。游戏规则如果订的不对,非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要怎样处理呢?我们时间到了,下一集再跟各位解释,感恩,祝福各位吉祥如意、所求皆愿、身心安乐。再见!
大愿语录:
真正障道的是自己懈怠,不肯努力上进。真正障道的是——被自己过去潜意识的习性所牵制主宰。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