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葛荣:在生活中禅修 请实践中道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9日
来源:   作者:葛荣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葛荣:在生活中禅修 请实践中道

 

  “ The teacher is your own experience. ”   - Godwin Samararatne

  “导师便是你自己的经验。”    - 葛荣居士

  ﹙三十三﹚请实践中道     路

  相信每个人都会在某程度上受周边的事情所影向,有时候使我们笑,有时候使我们哭。我们又如何可以透过禅修去训练心,使我们受环境所影向的程度减低呢?

  中道是大自然的规律

  葛荣居士曾提示,人们很容易走两个极端,而修行者却需以觉知觉醒的心去观察周边的环境,认识其中道(“the middle way”),避免走两个极端。

  听了这简单的提示之后,便不断修习和实践,并据这过程的实际经验反思一个问题:什么是中道?当然不是指做事时只付出一半的努力,也不是指对办事的要求或目标只需达到一半就可以。何为中道,有很多种演绎。其一演绎是像琴弦一样,太松或太紧均不能发出音韵,只有适中才可。

  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若对周边的事情的发展看得太重,心便会跟着事情的起落而哭笑,心的状态便会变得紧张或雀跃;若对周边的事情看得太轻,心的状态便会变成松散、无所谓。因此,禅修者需经常观察现在当下心的状态。若觉知到当下心的状态是太紧,无需给予这状态减号,只需友善地提醒自己把事情放开一些。若觉知到当下心的状态是太松,也无需给予这状态一个减号,只需友善地提醒自己对事情要着紧一些。不断学习以观察来调校心的状态和行为,避免走两个极端。

  就像一位调校乐器的师傅,他不能无需试音便可把乐器调校适当,他需于调校后试音。若音式过高,他会把琴弦放松一些;若音式过低,他会把琴弦收紧一些。没有经验的师傅则需试音很多次才能调校出适中的音韵,富有经验的师傅却只需试音好几次便可。

  同样,若要学到某某法门,能立刻知道如何可以保持中道,不松不紧地处事,全不受环境所影向,这只是欲念。相反,不求捷径,只学习观察当下心的状态和心对外境的反应或回应,了解自己,了解心,了解当下是过松过紧还是适中,然后因应需要而作适当的调校(即友善的提醒),便已是实践修习中道。

  起初修习时,经常会过松或过紧,不是在极端的一边,便是在极端的另一边,似乎无法可以捉摸到两者之间的平衡。随着不断的修习和尝试,对于这平衡的认识会渐渐增加,以友善的提醒来调校心的状态会渐渐善巧,这全赖不断修习和尝试时所培育的经验和心的质素(觉知和舍心),而不是靠什么法门或捷径。

  最接近实况的选择便是明智的选择

  中道的另一演绎,便是了解与认识实况。例如,当观察到自己被别人责备时,以往误以为只有两个选择。其一便是若这责备是不正确、不公平的,便反驳或哑忍;若这责备是正确、公平的,便懊悔或责备自己。其二便是开解自己,不跟别人计较,无所谓。渐渐却明白到原来还有第三个选择,便是选择把时间和精力专注(focus) 于认识面前的实况,思考如何处理或回应面前这件事,而不是思考谁是谁非,或有所谓还是无所谓。

  当尝试观察面前的实况,先了解面前这件事,便会自然而然地明白到原来根本就没有什么对、错、公平、不公平,面前的只不过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时常有的一些误会、误解,两者(别人与自己)的习性都是不先了解情况便马上把自己的预期附加对方的身上。既然实况是误解,回应便是解释,就是这么简单。

  解释时需要运用耐性和过往的经验,而无需在这解释上加添难、易、应该、不应该这些惟心所虚构的故事。也无需预期别人一定会明白和接受解释,认识实况是只能尽力而为。

  若然实况是没有误解,只是自己真的做错了,便学习友善地原谅自己,思考如何可以补救,把损害减至最低,也是认识实况是只能尽力而为。再在实况上加添懊悔或自责,也只不过是画蛇添足。

  当渐渐把越多的时间和能量放于观察与思考如何处理面前的境况时,很自然地,受周边事情的影向而变成哭或笑的程度会越来越浅。相反,若把时间和精力用于思考谁是谁非,公平或不公平,应该或不应该的话,心便会受周边的事情所束缚,或哭或笑。

  上述的第三个选择便是中道,心与行为都没有走在两个极端,只是尝试认识实况,随实况而行。

  祝愿各位看清楚面前有多少个选择(options),然后作出明智(最接近实况)的决择。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