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葛荣:在生活中禅修 请学习如何从情绪中复原过来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9日
来源:   作者:葛荣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葛荣:在生活中禅修 请学习如何从情绪中复原过来

 

  “ Problems and suffering will arise, but learn to know what to do when they arise and how to recover from them. ” - Godwin Samararatne

  “ 问题与苦恼会生起,但学习当它们生起时知道怎么办和如何可以复原过来。”- 葛荣居士

  ﹙三十六﹚请学习如何从情绪中复原过来     路

  上期文章分亨了一些如何透过观察、了解与面对惊怕(或任何其他情绪)来明白惊怕原来是无实体的、并不可怕的、无他的。但在初学禅修的时候,面对惊怕(或其他情绪)是不是容易的。 那么,当被惊怕(或其他情绪)所操控时,又应如何辨呢?

  接受、原谅、反思

  葛荣居士曾提示,禅修并不是训练心不会再有情绪、不会再有苦恼,而是训练心有情绪或苦恼生起时,知道怎么辨,知道怎么可以复原过来(recover)。

  葛荣居士亦曾提出几个很简单的建议。其一便是不去预期自己不会受情绪的困扰,接受自己就是这样的,就是会被情绪所困扰的。其二便是学习友善地原谅自己,无需责怪自己不应该发脾气,无需给予自己一个减号,也无需对自己苛刻(“don’t be hard on yourself”),学习对自己仁慈。若自己责怪自己的话,内心便充满责怪,自然便会责怪别人。若知道如何对自己仁慈,内心便有仁慈,然后才可以把心内的仁慈分给别人,对别人仁慈。学习与情绪(内境)、自己或事物(外境)交好朋友,陪伴自己这位最好的朋友去经历这情绪,经历从情绪复原的过程。最后便是在情绪过后,反思(reflect)刚经历的究竟是什么,了解情绪,了解自己。

  没有新一轮的情绪

  在禅修前,当惊怕(fear)生起时,不知怎样辨,只想不受它操控,却又被它控制。多年的禅修后,有惊怕生起时,就算心乱如麻,记不起怎样可以运用这个境来训练自己的心,起码亦会如实地知道自己是会被情绪所困扰的,被它所困扰有什么稀奇,不去挣扎,不与它搏斗。只知道它的存在,无他的。起初是需要当时或之后提醒自己不与惊怕搏斗。渐渐便习以为常,这个深深的明白已成了一个习惯。换句说话,禅修前的惯性是当惊怕生起时,立刻认定这不是好东西,这里有一个难题(problem)。多年的禅修后,惯性是当它生起时,没有一个概念说这是坏东西或难题,也没有一个概念说这是好东西或没有问题,只是明白它的生起没有什么稀奇,无他的。

  未禅修之前,当第一轮的惊怕还未过去,新一轮的情绪又来,便是责怪自己刚才受了慌张的操控,处事不当。如是者,情绪便加倍,继而再向周边的人发泄,令自己与周边的人受苦。多年的禅修后,就算受了惊怕的操控,处事不当,亦会当第一轮的惊怕渐渐减弱时,心渐渐呈现少许空间时,马上友善地原谅自己。这原谅并不是概念上说自己没错,也不是概念上说自己应该原谅自己,而是透过一次又一次的观察与了解,明白到刚才自己在慌乱时,正是一个在受苦的人。有了这明白,对自己的慈心便会自然而生起。当慈心地原谅自己,自然会没有了新一轮因责怪自己而起的情绪。自然地过去了情绪已经过去,没有加倍。当从情绪中提早复原过来时,便学习运用这心的空间去思考有什么可以做,把刚才的破坏减低。有的话,便去做。没有的话,便止静。这么样,不刻意地,苦便没有继续散播四周,周边的人也会自然地得益。

  最后便是反思刚才经历的是什么。禅修前,只会懊悔,很少反思。多年的禅修后,反思已成为一个习惯,无需催促。每天晚上都会很自然地回顾当天经历的事情。有情绪的时刻便如实知道自己在这境况下会有情绪。没有情绪的时刻便如实知道自己在这境况下没有情绪。如实了解自己所处的禅修阶段,并不是虚构的这么好,也不是受情绪操控时的这么坏。

  受惊怕所充斥的心是不容易反思,也不容易去认识情绪的虚空或什么是它的本来真面目。从惊怕复原过来后,心渐渐有空间,便可用作反思。在心的层面而言,可反思刚才惊怕的力量从何而来,从何而去,存在时是怎么样继续的,它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在生活的层面而言,可反思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除了以惊怕或慌乱去反应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处理或回应的方法呢?然后记着这处理或回应的方法,但不预期自己下次必定做得到,也不预期这样做下次便可以完美地处理事情。就像做一个实验(experiment)一样,尽管试试看,以兴趣来看看这实验的结果如何,而不是预期实验的结果必定如愿。

  祝愿各位耐性地学习如何可以从情绪中复原过来,以取代预期不要生情绪的习性。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