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雷迪尊者:安那般那手册 IX. 义注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1日
来源:   作者:雷迪尊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雷迪尊者:安那般那手册  IX. 义注的方法

 

  义注提到努力的三个主要阶段,也就是:

  计数: 用给入出息计数的方法把注意力放在入出息上。

  随逐: 直接把注意力放在入出息上,让它更强大、更稳固,但是不再计数。

  安住: 强化努力,直到到达更高阶段的成就。

  (译注:这些方法,参看《清净道论》P279。)

  有两个能把握入息和出息的位置:鼻尖和上唇。对某些人而言,呼吸的冲击在鼻尖处更明显;其他人,则在上唇处更明显。必须把注意力放在觉知最明显的位置,该处可以称为“触点”。开始阶段,必须通过对冲击触点的入息和出息进行计数的方法来努力保持注意力于“触点”。下一阶段,不依靠计数的帮助,持续努力保持注意力于入息和出息。最后阶段,努力使得注意力更加强大和稳固。

  计数

  依据注意力的弱或强,有慢和快两种计数的方法。起初,心不平静和易受干扰,注意力虚弱,因此禅修者无法对出现的每个呼吸都保持正念。有些呼吸没有被觉察到。只有那些清楚觉知到的呼吸被计数,而那些没有清楚觉知到的呼吸没有被计数。因此计数缓慢地推进。这是缓慢阶段。(译注,“被计数”表示推进到下一个数目,比如从“1”推进到“2”。)

  计数分六个回合。第一回,从1数到5。第二,从1到6。第三,从1到7。第四,从1到8。第五,从1到9。第六,从1到10。第六回后,重新从第一回开始。有时这六个回合计算为一回。

  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触点”上,然后当清楚觉知到一个出息或入息时,计数“1”。如果后续的入息和出息被清楚觉知到,继续计数“2”、“3”、“4”等等。如果它们中的任何一个没有清楚觉知到,不要推进到下一个数字,而是(比如,)连续地计数“1”、“1”、“1”等,直到清楚觉知到下一个出息或入息,才把计数推进到“2”。第一回合的计数到了“5”后,重新从“1”开始(推进到第二回合)。用这种方式进行,直到完成第六回合。因为只有那些清楚觉知到的呼吸被(连续推进式地)计数到,所以称它为缓慢计数。

  反复地练习计数很多次后,能清楚觉知到的呼吸的数目将会增加。两个递增数字的(时间)间隔将会减少。当每个呼吸都能清楚觉知后,计数将会连续地推进,变得快起来。禅修者必须修习到没有呼吸从计数中遗漏掉。

  没必要出声计数,内心计数就足够了。有些人喜欢出声计数。还有其他人每次第六回合结束时掐过一个念珠,并且他们决心每天要掐完一定圈数的念珠。本质的东西都是,使得觉知更加清晰,让专注力强大而稳固。

  随逐

  在计数的帮助下,每个入息和出息都能清晰地觉知到,这个阶段达到后,没有任何入息或出息从注意力下逃脱,此时就必须停止计数的方法,并采用随逐的方法。这里,随逐的方法表示,努力地把注意力放于“触点”,觉知每一次的入息和出息,但是并不对它们进行计数。这意味着重复计数阶段的努力,使得觉知更加清晰、专注力更加强大和稳固,但是不依靠计数的帮助。

  随逐方法的努力应该持续多久呢?持续到出现似相—达到更高层次的定力后出现的一种心的图像。

  注意力固定于入息和出息后(也就是到达某种程度的定力后),似相会显现出来,比如大量的绒毛、烟雾、成群的星光、宝石、珍珠、或一串珍珠等,有不同的形状、群团、颜色。这些称为似相。随逐方法的努力必须持续到每次努力都清晰地出现这种似相为止。

  安住

  在计数和随逐阶段,注意力必须保持在“触点”。似相出现后,必须按照第三阶段安住的方法来努力。似相显现后,类似新的心所缘。似相不是自然界的现象,它们很容易消失掉,而且一旦消失,就很难再次看到它们。因此,似相出现后,有必要加大精力,投入特别的努力,把注意力固定到似相上,来避免它们消失掉。禅修者必须日复一日地努力,让似相变得越来越清晰。这种特别的额外努力,称为安住的方法。

  到达安住阶段后,必须避开七种不适当的事物(见下文),相反,必须培育七种适当的事物。同时必须达成十种安止善巧。

  七种不适当的事物是:不适当的 (1) 地点 (2) 乞食的村庄 (3) 谈话 (4) 朋友和交往者 (5) 食物 (6) 气候 和 (7) 身体姿势。这些事物称为“不合适”,是因为它们导致禅修退步。七种合适的事物则是完全相反的:地点、村庄、谈话、朋友、食物、气候、和提升禅修的姿势。

  十种安止善巧是:(1) 清洁身体和器具,(2) 协调五根,(3) 于相善巧 (4) 当抑制于心之时,即抑制于心,(5) 当策励于心之时,即策励于心,(6) 当喜悦于心之时,即喜悦于心,(7) 当舍心之时,即舍于心,(8) 远离无等持的人, (9) 亲近等持的人,和 (10) 倾心于等持。(译注,参看《清净道论》P129。其中的等持是禅那的意思。)

  要想用上述这些技巧来训练自己并达到圆满,禅修者必须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特别努力,把注意力安住于似相上,使得似相变得稳固。必须努力地安住注意力,直到达到第四禅。

  禅相

  我现在来说明在努力的三个阶段所出现的相、以及所达定力的类型的区别。

  入息和出息在计数阶段呈现的的相,称为遍作相。在随逐阶段呈现的相,称为取相。在安住阶段呈现的相,称为似相。

  在呈现遍作相和取相期间达到的定,是“遍作定”。在安住阶段期间把注意力固定于似相而培育出来的、但尚未达到完全安止的定,称为“近行定”。四种禅那称为“安止定”。

  在计数和随逐阶段,入息和出息—禅修所缘—逐渐变得细微和平静。最后,它们倾向于变得极其细微,以致到看似已经完全消失。这种情况发生时,禅修者必须继续把注意力固定在“触点”,必须在那个点上努力把握入息和出息。一旦入息和出息重新被清晰地觉知到,不久将会出现似相。似相意味着达到了近行定。这里,近行定表示已经去除五盖的欲界近行定。

  义注中给出的方法提到,入息和出息(逐渐)平静并到达消失,这是自然出现的,不必特殊的努力。我亲身看到禅修者的入息和出息平静下来直到消失。然而,经中说到,“Passambhayaṃ kāyasaṅkhāraṃ assasissāmīti sikkhati, passambhayaṃ kāyasaṅkhāraṃ passasissāmīti sikkhati,”,意思是,到达随逐阶段后,必须作特别的努力,修习把入息和出息平静下来的步骤。

  在入息和出息看似消失后,不精通禅修的人会倾向于认为,入息和出息已经真的消失或停止了。然后,他们放弃禅修。大家要注意这种情况。

  (译注,关于“呼吸消失”,《清净道论》P283中提到只有七种情况下没有呼吸:胎儿、潜入水中者、无想天人、死者、第四禅的入定者、生居于色及无色界者、以及入灭尽定者。)

返回目录

-------------------------------------------------------------------------------------------------------------

更多雷迪尊者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