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葛荣:在生活中禅修 请以自己为歇息的地方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9日
来源:   作者:葛荣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葛荣:在生活中禅修 请以自己为歇息的地方

 

  “If the mind is calm, know that the mind is calm. If the mind is not calm, know that the mind is not calm. No pluses no minuses. ” - Godwin Samararatne

  “若心平静,知道心平静;若心不平静,知道心不平静。无加号无减号。” - 葛荣居士

  (四十五)请以自己为歇息的地方     路

  《阿含经》记载,佛陀曾对阿难尊者说:「以自己为自己的岛屿(live as islands unto yourselves)」。这句说话可以有多个演绎,其一是我们其实是可以以自己为歇息的地方。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难免会有或多或少筋疲力尽的时刻,需要休息、歇脚。就像一个游渡海泳的人,游到疲倦时,需在海中的岛屿休息、歇脚,然后再继续游泳的旅程。

  若然只会找外物为歇息的地方,例如看电视电影,找亲朋倾诉等等,渐渐便会不自觉地养成一个依赖外物的习惯。当外物无常变化时,不可以再依赖外物时,便会感到失落与寂寞。因此,我们需学习如何可以以自己为自己歇息的地方。

  友善的时刻便是歇息的时刻

  其实,人生旅途上的疲倦,心的疲倦比身的疲倦多。身的疲倦当然是需适当的睡眠与休息。心的疲倦却是源于与情绪或思念搏斗,或追随与逃避它们。葛荣居士曾多次建议,当情绪或思念升起时,我们其实是可以不追随它们,也不抗拒或压抑它们,只是观察(just observe)、只是知道(just knowing)、只是友善地面对(just being friendly)、学习如何可以与它们做好朋友(learn to make friends with them)。然后便是反思如何可以回应(respond)与处理事情,而不是以情绪去反应(react)事情。

  其实每当没有与情绪或思念搏斗,让情绪或思念自然升起(生)、继续(住)、变化(异)和离去(灭),只是友善地观察、知道与面对这个自然过程,这已是心歇息的时刻。这时刻也就是旅途中以自己为歇脚地方的时刻。这时刻并不代表清静,因为这时刻仍然有情绪或思念的存在,但这时刻却没有追随或搏斗,情绪与友善同在,互相容纳、共处、安住,这便正是歇息的时刻。

  当情绪生起时,有时候会觉得它整天都存在,被它困扰一整天,甚致数天。但是,当学习渐渐观察与认识情绪时,却渐渐发现原来它并不是不间断地延续这么长的时间,它其实是有间断的。两个情绪之间其实是有「没有情绪的时刻」 (gaps between two emotions)。若然不训练心去认识这「没有情绪的时刻」的存在,便会错过它,误以为连一点点喘息的时刻也没有。若然训练心去认识这时刻的存在,便可友善地提醒自己,感受一下这歇息的空间(gap)。歇息时,无需延续这空间,也无需预期情绪不再生起,只是歇息(just rest)。当情绪再升起时,让它升起,不搏斗,只是友善地知道与面对。

  善巧的禅修者,一方面会适当地运用外物,例如看电视、电影或逛街,来平衡劳碌的生活,但不会依赖它们,适可而止。另一方面,他会适量地友善提醒自己,需培育与训练心去认识如何可以与情绪和思念共处、安住,认识这内间歇息的地方。

  认识生活中歇息的时刻

  葛荣居士另一更简单的建议,便是觉醒地观察自己一天到晚的日常生活,如实认识在一天之内其实是有一些可歇息的时刻,只不过若然不去观察,很容易便会让它们过去了也不知道,或忙碌地渡过这些其实是歇息的时刻。

  随这简单的提醒,观察自己的日常生活,发现了很多歇息的时刻。例如,乘交通工具上班及下班时,或吃完午饭时,可以闭目养神。若然不认识它们的话,便会找份报纸或书本看看,或想东想西,或取出手提电话,与朋友谈一些无聊的话题,就这样心不可以安稳,继而身也四处寻找可以娱乐自己的东西。最后,无论寻得到也好,寻不到也好,心与身都疲累,还抱怨整天之中都没有歇息的时刻。

  记得初学禅修的时候,一方面观察与认识到其实是自己把生活中的空间填满,使自己疲劳;另一方面,当时也不知道如何可以安在家中,明知无需东奔西扑,也做不到。幸好当时起码知道可以循序渐进,学习审察眼前的事务是否每一样都真的是那么重要,可否放下其一或二。起初真的是像每件事务都非常重要,无一可放下。逐渐却觉察到十件事务中其实是有一两件不是这么重要,原来是可以放下的。渐渐可以放下的就更多,继而更多歇息的空间便逐渐呈现。在这个渐进的过程中,也逐渐学习不去抱怨周边的环境使自己疲累,明白到其实生命中是有歇息空间的,只不过需要耐性地培训自己认识与安住在这些歇息的时刻中。

  祝愿各位都会逐渐认识歇息的地方可能就在现前,无需四处寻觅。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