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葛荣:在生活中禅修 请认识自己的限制(上)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9日
来源:   作者:葛荣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葛荣:在生活中禅修 请认识自己的限制(上)

 

  “Learn to laugh at your own (excessive)seriousness. ” - Godwin Samararatnr

  “学习向自己的﹝过份﹞认真开怀笑笑。”  - 葛荣居士

  (四十九)请认识自己的限制﹙上﹚     路

  是悲观,也不是乐观,而是如实观。世事从来是没有圆满的,总会有一些事是预期之内,也会有一些是预期之外,这是实况。所以,可以做的是尽力而为(do my best),尽力使事情的发展在自己的预期之内,但同时也清楚知道预期只是预期,不是实况,不执着这预期。尽力而为之后,若然这件事的发展在预期之内,非常好;若然它的发展依然在预期之外,也没有问题,学习如何可以在事情不如意的时候其实也可以安然渡过,所有的哭哭啼啼其实是不必要的,天事实上没有蹋下来。

  观察与了解自己的限制何在

  不过,初学禅修的时候,有好一段时间,「尽力而为」这四个字也曾令自己吃了不少苦头,走了不少弯路,因为当时自己给予自己很多压力,预期自己事事必然要尽力,稍有不尽力而事情的发展又不如意的时候,就会怪责自己没有尽力,给予自己一个大大的减号,然后懊悔与激动,最后也是忧悲苦恼。

  后来,渐渐发现原来要求或预期自己事事尽力而为也可以变成一种执着。当年真有些不知道如何办,因为若然不要求或预期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这只会使自己对事情不如意的发展要负上一个没有尽力而为的责任。若然要求与预期自己事事尽力,又会构成压力。

  后来有幸遇到葛荣导师,他提醒每一位同修都需要明白自己的限制(understand our limitations)。他提醒每一个人其实都有他的限制,若然要求自己做到限制以外的那般好,就会造成很多压力,也不实际。

  我们又如何可以知道自己有甚么限制,然后「量力而为」呢?没有特别的方法,只有不断地学习觉知觉醒地观察与了解自己,认识甚么是自己的限制,甚么是力量范围之内,甚么是力量范围之外。观察与了解自己的过程,不可能是一朝一夕,是需经过长年累月的观察、反思、回顾。

  避两个极端、循序渐进

  在未认识禅修之前,误以为无需认识自己,这只不过是一些感性的人才会做的事。禅修后才明白,不认识自己往往会强要自己做了很多超越自己的限制的事情也不知道,不自觉地给予自己很多压力也不知道,还抱怨是外境所带来。  随着葛荣导师的提示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渐渐发现与明白到原来要求或预期自己事事都可以尽力而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偏离实况的举动,因为若然清楚了解自己是处于一个甚么的修行阶段的话,便会知道原来自己是处于一个多数时候会尽力,但却有时会疏懒、有时会疏忽的阶段。若然要求或预期自己对每件事都会尽力、不会疏懒或疏忽的话,这便是不了解实况,不了解自己的限制,强要自己的行为超越自己的限制。

  修行并不是要求或预期自己马上变得事事尽力,不可以有疏懒或疏忽;也不是任意容许自己不尽力,随意疏懒或疏忽;需避两个极端(avoid two extremes)。修行是循序渐进,学习不着急,也不马虎;学习不压迫自己,也不呵謢自己;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与付出,渐渐将尽力的次数循序提升,将不尽力、疏懒或疏忽的次数循序减少。

  如何可以循序提升尽力的次数又不给予自己压力?也是没有特别的方法,只有当察觉(aware)到自己有不尽力的时候,毋需责骂或给予自己一个减号,明白到这就是自己的限制,然后便是友善地提醒自己需要加一些劲,尝试做好一些,但不预期自己一定做得好,只是去做(just do it)。若然事后才知道自己没有尽力,也需明白到这是没有甚么稀奇,无条件地完全原谅自己,因为自己根本就没有错,只是处于一个有时候会尽力,有些时候却没有尽力的阶段。这只是一个必须经历的阶段,不是一件错事。

  起初自己也怀疑这么一个友善的方法似乎不合符现今商业社会急进的节拍。但经过实验与实践,渐渐明白到急进的方式不但会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有时还会不进反退。就像培植一棵树,你可否将几年的肥料一次过施予这棵树呢?当然不可以,只可以耐性地认识这棵树的特性,然后依据这棵树可以承受的限度来施肥,否则这棵树不但不可以健康生长,还会被过量的肥料淹死。

  祝愿各位都会了解你现处于的阶段,然后循序渐进。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