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佛法:第八讲 三种现代之迷恋
现代佛法:第八讲 三种现代之迷恋
对于要求讲解的题目「贪瞋痴」,今天我要更深入地解释。今天,让我们看一看佛陀对悉达多太子还未成佛之前所拥有的智慧的解释。
佛陀解释,当他还是悉达多太子时,他在极度豪华的环境里成长,穿最精致的衣服,每季都有个别的皇宫,有许多宫廷歌女舞女服侍他,甚至其侍者吃的都是最上等的食物。在《增支部.三集》里他说:
「诸比丘,具备大福气、娇生惯养的我心想:『在诸无明的凡夫当中,虽然某人自己肯定必须遭受老,还未克服老,但是当他见到老朽的人时,他感到困扰、羞耻、厌恶,而且忘了他自己也必须遭受老。』」
在此,悉达多太子所指的是巴利文中的puthujjana,这一词可译为「无明的凡夫」。佛陀用「无明的凡夫」这一词来形容那些盲目且不了解真实法的人。他们是一般的人,这是为何我们称他们为凡夫──他们是多数的选民。这种人不会探讨、分析与了解世间。他们的心已被贪瞋痴吞噬了,这是为何佛陀说,他们心怀厌恶地看待老朽的人,不了解自己也免不了会变成老朽。
分析了凡夫对老人的态度之后,佛陀叙说悉达多太子的下一步省思。太子心想:「如今,我也必须遭受老,还未克服老。见到老朽的人时,我也可能感到困扰、羞耻、厌恶。这对我来说是不适当的。」
在省思之下,悉达多太子醒悟心怀厌恶地看待老朽的人不单是愚蠢之相,而且还是野蛮之相。从他会拨出时间来省思这件事及他所得到的结论来看,就显示了悉达多太子不单只是拥有智慧,而且还拥有自尊,令人成为文明之人的自尊。从这方面来说,他并不是一个凡夫。
接着佛陀解释悉达多太子省思的结果:
「诸比丘,如此省思这点之后,我对青春的迷恋消失了。」
「迷恋青春」的巴利文是yobbanamado。Yobbana是「青春」;mado则是「迷恋」。圣典解释说它是因虚荣而生,虚荣是一种自大与骄慢。
在世上是否有人不知道对青春的迷恋?在世上是否有人不知道对老朽、衰弱的人之厌恶?现在已老的你们是否能够回顾及忆起你们对青春的迷恋?你们是否记得?还是你们依然迷恋自己的青春?若人真正凡俗与无明,若人是真的凡夫,认为凡俗是最好的,那么太子睿智的想法与结论对他来说是可厌可恼的。反之,诚实与虔诚的人则会点头认同他的想法,幸运的话,这诚实与虔诚的人还会谨记它,而在下次见到老朽、衰弱的人或动物时善于防护自己。如是,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太子的其他两项省思。
佛陀说:「再者,诸比丘,我心想:『在诸无明的凡夫当中,虽然某人自己必须遭受病,还未克服病,但是当他见到病人时,他感到困扰、羞耻、厌恶,而且忘了他自己也必须遭受病。如今,我也必须遭受病,还未克服病。见到病人时,我也可能感到困扰、羞耻、厌恶。这对我来说是不适当的。』诸比丘,如此省思这点之后,我对健康的迷恋消失了。」
「迷恋健康」的巴利文是àrogyamado。Rogya是「疾病」;à是「没有」;因此àrogya是没有病,也就是健康;再次,mado是因虚荣而生起的迷恋。
在世上是否有人不知道对健康的迷恋?在世上是否有人不知道对受伤、残缺、断手、断脚、残废、病入膏肓、情况凄凉或患上其他病的人之厌恶?现在生病的你们是否能够回顾及忆起你们对健康的迷恋?你们是否记得?还是你们依然迷恋自己的健康?再次,真正的凡夫会认为太子的想法是可厌可恼的。反之,虔诚的人则会点头认同他的想法,而在下次见到病人或生病的动物时善于防护自己。如是,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太子的第三项省思。
佛陀说:「再者,诸比丘,我心想:『在诸无明的凡夫当中,虽然某人自己必须遭受死亡,还未克服死亡,但是当他见到死人时,他感到困扰、羞耻、厌恶,而且忘了他自己也必须遭受死亡。如今,我也必须遭受死亡,还未克服死亡。见到死人时,我也可能感到困扰、羞耻、厌恶。这对我来说是不适当的。』诸比丘,如此省思这点之后,我对生命的迷恋消失了。」
「迷恋生命」的巴利文是jãvitamado。Jãvita是「生命」;再次,mado是因虚荣而生起的迷恋。
在世上是否有人不知道对生命的迷恋?在世上是否有人不知道见到或触到死尸时之恐怖与厌恶?再次,真正的凡夫会认为太子的想法是可厌可恼的。反之,虔诚的人则会点头认同他的想法,而在下次见到死人或动物的尸体时善于防护自己。
什么是迷恋?那是虚荣、自大与骄慢。什么是虚荣、自大与骄慢?在此,那是认为身体是「我」与「我的」。
「我的身体青春与美丽,因此我美丽。」「那人的身体老朽且可厌,因此他是可厌的;我上等,他下等。」
「我的身体强壮且健康,但那人的身体既不强壮又不健康,因此我上等,他下等。」
「我还活着,但那人已经死了,因此我是上等的,因此我是上等的。」
这种我慢在禅修时变得非常明显,这是为何必须修禅才能获得对法的真正领悟。若不修禅,这些微细的我慢就会被粗的贪瞋痴之黑暗所蒙蔽。
在这部经里,佛陀讨论三种虚荣与迷恋:对青春的虚荣与迷恋、对健康的虚荣与迷恋、对生命的虚荣与迷恋。
在该部经里,佛陀接着解释:「迷恋青春之虚荣的无明凡夫造作身恶行,造作语恶行,造作意恶行。」
关于对健康与生命之虚荣的迷恋,佛陀也给予相同的解释。佛陀说:「诸比丘,有比丘迷恋青春的虚荣而放弃修行,回到在家生活。迷恋健康与生命之虚荣的比丘也是如此。」
巴利圣典与现代有许多比丘如此还俗的例子,因为他们想为什么要浪费自己珍贵的青春、健康与生命,剃光头,抑制自己地行走?唉,是他们的贪欲与我慢感到不高兴哪!
佛陀在《相应部》中说,对青春、健康与生命的迷恋就是迷恋与执着六根门:眼、耳、鼻、舌、身、意;以及迷恋与执着五蕴:色、受、想、行、识。简而言之就是对身心的迷恋。它是贪欲,执取身心为「我、我的、我的自己」。佛陀解释说这产生认为「我上等」的我慢。这就是说,当看到某人老朽、生病或死亡时,我们把自己与该人作个比较,变得自我膨胀,以及厌恶地瞧不起该人。可悲的是,这并非我们的愚痴的终点──我们的愚痴没有终点。
如今我们正在深入佛陀的范围,深入佛法,无处不在的佛法。请细心聆听。
佛陀说我慢有三种。第一种是认为「我上等」的我慢,我们都知道它,都不认同它,但却都实行它。另外两种我慢我们也都实行,但并非所有的人都知道它们,并非所有的人都不认同它们。其中一种是认为「我下等」的我慢,另一种则是认为「我同等」的我慢。
依照现代用语,感到自卑的我慢是一种情结──「自卑情结」。但为了有个完整的构思,我们应该也说「优越情结」与「同等情结」。
若人视自己为现代工业社会的一份子,他肯定会有自卑情结。同等情结也肯定存在于现代正统信仰(此信仰视一切人、作为、观念与意见等为平等:有些则比其他更平等、更加政治性地正确)。除非某人妥协,否则他就会被标记为某某大主义者:平等主义者甚至标记古往今来的比丘僧团为大主义者。但由于这些见解缠结得太厉害了,所以不能明白(即使明白也不能接受)自卑情结与同等情结是我慢。
伸量自己就是把自己跟另一个我比较。这么做时,他就必须执取自己为某个东西;比较中的诸我必须有个储藏室。该储藏室自然就是身体,但身体只是一种概念,例如「我是女人,他是男人」、「我是男人,她是女人」、「我年轻,你老」或「我老了,你年轻」等等。无论它导致该人感到优越、自卑或同等,它都是最糟糕的我慢与愚痴。且让我们探讨为何如此。
让我们看一看生命的过程。不论你们是否相信,一旦我们不再年轻,我们对青春、健康与生命的迷恋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强。为什么呢?因为变得越老时,我们不单只是执着自己的青春,而且也执着自己的不青春,也就是老化;我们执着现在的老化,也执着在过去所拥有的青春。生病时,我们执着现在的疾病,也执着在过去所拥有的健康。临终时,我们执着现在的死亡过程,也执着在过去所拥有的生命。执着自己所拥有的青春、健康与生命产生优越感;执着自己已失去或正当失去的青春、健康与生命产生自卑感。
举例而言,一位四十多岁、或五十多岁、或更老的男人看见一位十六岁的少年时,会在青春、健康与生命方面感到自卑。然而,他会坚持自己与该少年是同等的,甚至模仿该十六岁少年人的穿著与行为。遇到比他老或比他不健康的人时,他会感到优越,因为他比较年轻,比较健康,也还有更长的寿命。
再举一个例子,一位四十多岁、或五十多岁、或更老的女人染头发,尝试重获过去十六岁时的头发,以及欺骗自己说那是有效的。她也花了好多的钱来买美容膏等等,因为她担心自己现在及未来的皮肤的光泽。跟十六岁的少女一样,她穿著暴露的衣服来展示自己的身材,因为她认为自己现在还拥有诱人的身体。这些是看过去、现在、未来、内在、外在身体的例子。当男人与女人看自己的身体时,那是属于内在的;当他们充满欲念与嫉妒地看着十六岁的健康少年人时,或厌恶地看八十岁老人时,那是属于外在的。在这一切时候都有虚荣与我慢的伸量与比较。
这种持续憎恶老病死、贪欲与执着青春、健康与生命的过程带来许多的痛苦。如佛陀所说,其中含有扰乱(paritassati)。圣典解释该扰乱为拥有联合力量的「渴爱」(taõhà)与「怖畏」(bhaya)。这就是说,贪欲与执着把我们扯向一边,瞋恨与怖畏则把我们扯向另一边。
解释扰乱时,佛陀说到色、受、想、行、识五取蕴。当然,色蕴包括一切的色法:身体、衣服、食物、房子、汽车、丈夫、妻子、子女、父母等等。然而,今天我们特别要讲的是身体: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身体;内在自己的身体;外在别人的身体。
佛陀在《相应部》中解释:「诸比丘,如何会有执取导致的扰乱?诸比丘,在此,无明的凡夫视色法为『这是我的;这是我;这是我的自己』。」
在今天的讨论里,这是执着身体:我们视它为我们的自己。接下来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佛陀说:「他的色法变化、变易。」那就是说身体变得更老,身体患上疾病,以及身体死亡。无论我们多么想要身体不起变化,还是会有变化与变易,而且不是变得更好。由于我们的迷恋、虚荣、我慢、执取与执着,身体不可避免的变化带来扰乱。佛陀解释:
「由于色法的变化与变易,在他(这无明的凡夫)生起愁、悲、苦、忧、恼。」
在这世间是否有人不知道老、病、死产生的扰乱?这种扰乱是否可以避免?是的,可以避免。如实知见诸法。知见正法,依正法存活。如此就不会有扰乱。然而无明的凡夫不知道扰乱是可以避免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不培育智慧。他完全被对青春、健康与生命的贪恋、及对老病死等的瞋恨所击败,因此不能再做什么,而只是继续培育迷恋与无明。
在贪欲发达的国家里,对青春、健康与生命的迷恋与虚荣已经达到宗教的程度,在世界各地都拥有信徒。信奉青春、健康与生命永恒这一派别的信徒发狂地在公园里与灰渣跑道上绕着跑,去健身,做体操等等,虔诚地遵守每一个最新的健康潮流。所谓现代的科学不断地发现威胁人们青春、健康与生命永恒的事物,以及发明对治该威胁的各种方法:这是他们说的。健康潮流不断前后来回地变。当然,这种宗教的我慢已经过度了。可悲的是,各派别的人士不曾和平;渴爱与怖畏时时刻刻都在困扰,而且只会变得更糟。这是一种固执的抗拒,拒绝接受身体会老化、生病及死亡;这是愚痴的黑暗,不断地变得更黑暗。由于这种心态,老死的自然过程变得无可忍受,甚至能够导致自杀。自杀是对事实强烈的瞋恨与恐惧、希望事实并非如此的强烈贪欲与渴爱的结果。这种宗教的诸多怪诞的结果之一是,仍然迷恋自己的青春与健康的老弱病人请求医生杀死他们,而医生也果然基于「慈悲」杀死他们:众选民认为这是很人性与文明的,是另一种人权。
另一种对青春的虚荣的呈现方式是对精神与物质现代化的狂热群众。对于这类狂热群众,「现代」一词是魔咒,不论是什么东西,只要是现代、新潮的就是比较好的:不断更现代的工艺、现代食物、现代服装、现代医药、现代见解、现代传统、现代导师、现代教育、现代这个、现代那个;它是无始无终的。甚至有现代、新潮佛法。他们说,这是把圆满觉悟的佛陀的正法现代化。把圆满觉悟的佛陀的正法现代化就是把它与现代见解相提并论,甚至把它列为低级过现代、新潮见解,例如心理学、心理治疗、社会学、考古学、动物学、生态学、民主主义、金钱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政治正确主义及许多其他现代学与现代主义。
然而佛法永远都是现代的。圆满觉悟的佛陀的分析不可能会过时,因此不需要增添什么,也不需要减少什么。明显地,会改变或需要改变的真理就不是真理。
且让我以国美色悦比丘尼(Janapadakalyàõã Råpanandà)[1]的例子来结束今天有关对青春的迷恋的开示。她是个绝色美女。圣典说她不是因为信心而出家,而是因为她对许多亲戚的亲情而出家。当她听说佛陀教导身体的美丽无常等等时,她害怕佛陀会批评她的美丽,因此不去听闻佛陀说法。她太过迷恋自己的美丽,以至对佛陀所说的法感到生气。(迷恋的人会自然地如此反应;他们一直都是这么做,到今天也是如此。)
但是由于每天都听到其他比丘尼赞叹佛陀,她终于决定静悄悄地去听闻佛陀说法。当然她无法真的静悄悄地去,因为在她还没有到达之前,佛陀已经知道她就要来了。佛陀知道自己能够为她做得最好的就是粉碎她的迷恋;圣典把它比喻为用一枝木钉敲掉另一枝木钉。佛陀以神通化出一个十六岁的绝色美女为他扇凉。除了国美色悦比丘尼与佛陀之外,没有人看得到该位少女。该少女美得国美色悦着迷那外在的身体。她对佛陀视而不见,只是心醉地惊奇该少女的美发、美丽的肤色等等,心中充满对同等美貌的欲求:比较外在与内在的身体。
接着佛陀向她开示真理。他把该少女从十六岁变到二十岁,这令到国美色悦比丘尼厌恶。佛陀继续令该女子变化,经历女人的每个阶段。在每一阶段,国美色悦比丘尼都觉察到老化的现象在进行着。最后该女人变成又老又丑,牙齿掉了、头发白了、身子弯了、靠着手杖、手脚颤抖。至此国美色悦比丘尼心中充满了厌恶:仍然比较外在与内在的身体。
接着佛陀使得该老女人患病。该女人倒在地上哀号,在自己的粪尿当中打滚。国美色悦比丘尼愈加感到厌恶。接着佛陀使得该老女人死亡,使得其尸体肿胀。从该尸体的九孔流出脓液、钻出尸虫。(除非我们被火化,不然这也必定会发生在你我的身体上。)乌鸦与狗把该尸体撕咬成碎片。但这时候国美色悦比丘尼的波罗蜜起了作用,她不再感到厌恶,而把心投入于禅修当中。
她思惟该位十六岁少女美丽的身体经历了老、病、死,而自己的身体也必须经历老、病、死,因此观到身体的无常。这就是一种伸量与比较,但并非源自虚荣与我慢,而是在知见真理时由智慧产生。因此国美色悦比丘尼观到身体的无常,也能够观到身体的苦与无我自然本质。为了帮她证悟圣道,佛陀说:
「色悦,看这称为身体的诸界。
它患病、不净、污秽;它流出脓水;但是依然为愚人所喜爱。
此身如此,彼身亦曾经如此;彼身如此,此身未来亦如此。
观照诸界之空;不再贪恋世间;
舍弃对生存的欲求,你将走在轻安当中。」
如此修禅,国美色悦比丘尼证悟了须陀洹道果(sotapatti)。
但是佛陀知道她的波罗蜜已经成熟到足于使她证悟更高的层次。为了帮她培育对「空性」(su¤¤atà)的观智,佛陀接着说:
「色悦,不要认为这身体有实质;在这身体里一点实质也没有。这身体只是一座由三百根骨头组成的骨头城堡。」
接着佛陀诵出《法句经》的第150首偈:
此身是座骨城堡,
外面涂上血与肉;
内里藏着老与死、
藏着我慢与虚伪。
佛陀开示至此时,国美色悦比丘尼成了诸阿罗汉之一。对青春、健康与生命的迷恋、对一切的迷恋都已经被根除,不能再生起。
谢谢。
--------------------------------------------------------------------------------
[1] 《法句经注》关于国美色悦比丘尼的故事。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